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是教学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对于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有义务与責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以推动学生德育与智育的全面发展。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 德育 渗透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数学教学目的的任务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数学习惯上下功夫,加强思想教育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前功尽弃。很多数学问题的求解常常要为一个符号的确定、一个式子的建立、一个辅助平面的做出……绞尽脑汁。这就使某些意志薄弱者望而却步,因而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博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体现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小学生天生具有向师性,对老师的一言一行充满崇拜,因此,老师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塑造。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小学生卫生环境意识差,尤其是中低年级。又一次上课的时候,我让他们小组内互相论问题时,我发现一个同学将自己脚下的废纸推到同桌的那边。我看见了,弯腰捡起来,然后继续上课,接着,我发现另外一些废纸也不见了。还有,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联系实际,进行环保教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自然环境原来越差,空气质量也日息减弱。为了让同学们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努力美化家园。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安排了让学生统计半小时内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这一练习,教育学生发动家人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为保护空气质量尽一份微薄之力。又如在教学《废品回收》这一课时,抓住主题图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如果你是一个教学的有心人,你会发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的各个阶段都有涉及到环保方面的教学内容,只要我们教师认真备课,加以利用,就会成为极好的教育资源,为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根据教材内容,培养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结合有关内容,通过有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教材以及一些数学是进行教育。因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的奋斗史,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历史中的辉煌成就,有机地把这些素材融入其中、渗透其中。例如:在圆的周长中,就可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史料,他推算出的∏值比欧洲数学家早1000多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值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这样可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的非凡毅力和刻苦精神,从而从小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利用教学内容教育学生,可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利用学科特点,渗透辩证唯物主义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量的侧面的反映,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对此,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具体分析、讲解,浅显地提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数学知识内部的矛盾运动,从而渗透实践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的启蒙教育。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和教学“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及其验算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等内容时,根据教材内容,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事物是互相联系、变化的,初步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
六、发挥群体力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容易采取同年龄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和启发,可以起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学习,共同交流学习方法的良好习惯。如在探究“长方体的体积”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就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很喜欢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尽可能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总而言之,数学学习除了求知还要求德,除了学会做事还要学会做人。當然德育渗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增强意识,自然渗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让德育之花在小学数学这片教育沃土土悄然绽放,而且多姿多彩!
【关键词】数学教学 德育 渗透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数学教学目的的任务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数学习惯上下功夫,加强思想教育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前功尽弃。很多数学问题的求解常常要为一个符号的确定、一个式子的建立、一个辅助平面的做出……绞尽脑汁。这就使某些意志薄弱者望而却步,因而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博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体现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小学生天生具有向师性,对老师的一言一行充满崇拜,因此,老师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塑造。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小学生卫生环境意识差,尤其是中低年级。又一次上课的时候,我让他们小组内互相论问题时,我发现一个同学将自己脚下的废纸推到同桌的那边。我看见了,弯腰捡起来,然后继续上课,接着,我发现另外一些废纸也不见了。还有,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联系实际,进行环保教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自然环境原来越差,空气质量也日息减弱。为了让同学们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努力美化家园。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安排了让学生统计半小时内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这一练习,教育学生发动家人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为保护空气质量尽一份微薄之力。又如在教学《废品回收》这一课时,抓住主题图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如果你是一个教学的有心人,你会发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的各个阶段都有涉及到环保方面的教学内容,只要我们教师认真备课,加以利用,就会成为极好的教育资源,为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根据教材内容,培养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结合有关内容,通过有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教材以及一些数学是进行教育。因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的奋斗史,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历史中的辉煌成就,有机地把这些素材融入其中、渗透其中。例如:在圆的周长中,就可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史料,他推算出的∏值比欧洲数学家早1000多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值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这样可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的非凡毅力和刻苦精神,从而从小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利用教学内容教育学生,可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利用学科特点,渗透辩证唯物主义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量的侧面的反映,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对此,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具体分析、讲解,浅显地提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数学知识内部的矛盾运动,从而渗透实践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的启蒙教育。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和教学“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及其验算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等内容时,根据教材内容,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事物是互相联系、变化的,初步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
六、发挥群体力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容易采取同年龄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和启发,可以起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学习,共同交流学习方法的良好习惯。如在探究“长方体的体积”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就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很喜欢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尽可能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总而言之,数学学习除了求知还要求德,除了学会做事还要学会做人。當然德育渗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增强意识,自然渗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让德育之花在小学数学这片教育沃土土悄然绽放,而且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