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丢失的梧桐绳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9876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总能在江堤的散文作品中发现一种忧思与悲哀,《梧桐》是一篇能很好阐释江堤内心深层感受的美文。本文将结合江堤曾为一位新乡土派诗人的经历,分析他内心的忧思、悲哀、矛盾是根源于城市里两栖人的感受。
  关键词:梧桐 忧思 梧桐绳 两栖人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江堤(1962—2003)是中国当代诗人、散文作家、青年学者。曾于1987年发起中国新乡土诗歌运动,创立新乡土诗派。已出版的作品有诗集《新乡土诗派诗选》、散文集《山间庭院》,文化随笔集《中国古代书院》、《诗说岳麓书院》等。评论者普遍认为江堤是一位才智型作家,具有诗人、作家、学者的三重秉性,拥有独立观察事物和思考事物的立场与方法。他对文化的诉说来自灵魂深处,其作品对社会和时代有一种和风细雨的暗示作用。
  《瓦片》是江堤的绝笔,同时又是一部蕴藏着久远历史文化的散文精品。全书洋溢着一种诗性与理性相契合、相交融的独特品质,深刻体现出作者的诗人本色。在这本书中,有两篇文章一直备受读者推崇:一篇是与散文集同名的文章《瓦片》;另一篇就是《梧桐》。在《瓦片》中,江堤反复强调“灵魂有形”,“灵魂是可以烧制的”,“一个灵魂有形的文化人,一定是一个具有文化人格的人”,表现了他对文化魂萦梦绕的追求;而在《梧桐》中,江堤则表现了对美好人格的执着向往, 和在追求的道路上遭遇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浓浓的忧思和悲哀。
  
  二 初感
  
  《梧桐》篇开头写得极为有趣:
  我在书架上找旧书,却发现了梧桐和凤凰惊恐地逃离我,这种行为对我的感觉构成了伤害,我操起书向它们袭击。我挑起了战争。
  作者利用一个神奇虚幻的情景,暗示了他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选取了“梧桐”这一题材来进行散文化的文学、文物学研究。
  有关梧桐的最早记载在《诗经•大雅•卷阿》中,并且一开始就与凤凰这种瑞鸟联系在一起。在《诗经》中,凤凰被喻为贤臣,凤凰悠扬地鸣叫在枝叶繁茂的梧桐树上,更渲染了一种君臣相得的和谐气氛。作者沉浸在与古人的交流中:想象着远古之时的人们是怎样发现“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样的天籁名曲;而“我”面对着美丽凤凰的遗迹,沮丧地发现“那些凤凰已经永远消失,不可再现了”。在这里,作者暗示了有德有才的人不被执政者重用的情况在历史上比比皆是,自己的官民和谐的社会理想在早期的人类历史中就不能得见了,更何况是后来的物质社会。
  按照梧桐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顺序,作者写到了庄子与惠子的一段机智对话。庄子在《秋水》中写到:“南方有鸟,发于南海而止于北海,非梧桐不栖。”据此,他把庄子比喻成凤凰,想象着庄子“栖息在梧桐丛中,品格受到了梧桐叶脉超乎寻常的陶冶,在精神寓言的宫殿里尽情消受梧桐的空灵,并从中获得战胜时空的乐趣”,惠子“独自站在梧桐树下忍受痛苦”;而“我”对惠子的无限怜悯同情却招来了惠子的唾弃,于是“我”认识到“高尚的事物永远不会失去光泽,任何以个人感情的方式都不能扼杀和压制它的勃勃生机。”庄子充满智慧的人生哲学,超然物外,不流于俗的高贵品格是江堤所崇敬的。他自己也在现实生活中效法庄子,努力地超脱世外,然而现实生活的羁绊却使江堤无法心安理得地沉湎于书院宁静的文化氛围中,所以他送鸡爪子给惠子表示同情怜悯的同时,又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浅薄。
  江堤接着根据《尚书》“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这样美好的诗句,幻想在古代先人的原始生活中,他们如何靠梧桐一叶而天下尽知春秋,如何凭一叶梧桐开启了“年”的智慧;作者不断地埋头苦读探求过去,同时也不时地联想起时代和现在社会。古代与现代,自然与人类社会在他的想象中碰撞。他认为世界在变,现代生活“如纸一般浅薄”,现代人“清浅”、“狂热”,带给自然以“皱纹”、“创伤”。在此他暗示了当前重物质的有缺陷的城市工业文明对重精神的有秩序的自然生态文明产生了严重破坏。要想恢复有序的自然生态文明,就要向古老的梧桐之神了解“生命的真谛”。了解梧桐就能洞悉自然宇宙的奥秘,而“我”则在聆听了梧桐之神有关生命真谛的哲学之后,企图在真实的大自然中重温先人的月光梧桐之时,却被不幸地冷落在凄清的黑暗之中。显然作者觉得一方面对于古人的生命真谛的哲学难以把握,另一方面暗示现实社会不能让古老的自然文明彰显发扬,只能是被冷落在黑暗中。
  想象着被留在博物馆昏暗沉重的浩淼溟里琴弦,曾被哪些高贵的手指抚过;而“我”则成了古琴的替身,变成了废人,将在落寞的哀伤里像那把古琴一样度过残生。
  想象着自诩孤桐的政治理想主义者、大文豪、大诗人王安石,给梧桐以及梧桐所代表的高洁品格带来了暗伤;而“我”却不知该为谁而叹息。
  作者试图把有着丰富悠久历史的并且至今仍有鲜活生命力的梧桐文化和精神还给人类,然而除此以外,我们同样还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无力、矛盾和痛苦。因为在描述着高贵的梧桐和梧桐文化同时,作者频繁地使用了“沮丧”、“痛苦”、“不幸”、“被冷落”、“落寞”、“哀伤”、“叹息”等等这样悲观情感色彩的词。例如在《梧桐》第一部分末尾里他慨叹自己的愚陋无知,因为对“惠子”的心思难以揣摩,甚至痛苦得心灵几乎爆炸。他自嘲自己气愤的样子“一定像一个穷困的学者祈求获得高雅的回报。”只有继续如饥似渴的专研,就如文中所说“用一滴梧桐汁洗了澡,一些智慧修饰了我,”才能提高自己自信与品味,“灵魂从烟花女子变成了处女”。我们能从这些叙述中感到作为古代文化阅读者的江堤是谦卑的。还能感受到作为一个文化传承者的江堤虽有强烈的责任心,但在现实缺乏道德品质的工业文明社会却让自己抱负理想不能实现,反而饱受冷落,痛苦。
  江堤回溯历史,想把历史的原貌全部复原给人们看。他想用散文的笔调写尽中国的书院文化,然而他只能得到冰山的一角,沧海的一滴水,有时甚至是连一点也把握不了。这是他的朋友同事对江堤作品中悲凉情感的解释。其实对任何研究者来而言,文学、文物研究都是一件很枯燥、很死板的事情,想要弄清浩繁厚重的文化历史积淀,纷繁、复杂又深奥的古人的思想感情,确实很不容易。但在文化苍凉大路上苦苦寻求的江堤因为过于谦卑而谨慎,反而陷入了深刻的痛苦、哀伤、落寞泥潭中。对于他作品中无处不在的悲凉失落情感,当我们详细地推究其选题的原因时,我们还会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 追思
  
  江堤之所以选择梧桐这一题材,应该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梧桐自古以来就是吉祥高贵的象征。先看梧桐树本身特点——高大挺拔,象征着孤傲、正直、崇高、美好的人格,梧桐凋落之际又让人联想起人间美好事物的憔悴、凋零、逝去,从而更能引发悲凉之感。所以梧桐和柳树、竹子一样适合传达清雅、落寞、高直的个人情怀。
  再看梧桐意象在传统文化中有如下品格表现:
  《太平御览》引《王逸子》说:“扶桑、梧桐、松柏,皆受气淳矣,异于群类也”。梧桐树秉承天地之和气,被视为“灵树”,甚至有应验时事之能力。
  《瑞应图》说:“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相反 “梧桐不生,则九州异主”。
  梧桐树的自然品格和梧桐在古典文化中的意象与江堤所推崇的人性品格自然而然地相契合,江堤把古老的梧桐精神当作自我道德人格的终极追求目标。在文中,他盛赞梧桐的高贵、纯洁,“美而不媚,雅而不俗,老而不衰,虚心而不屈节,卑微而不丧志,艰危而不低头,幽怨而不泄愤”,认为梧桐蕴藏着“生命的智慧”,拥有“一种乐天待时孤芳自赏的高贵气度”,他反复吟咏王安石《孤桐》的自喻诗,被鼓舞得“心志高昂,气度非凡”。然而这种高洁,在世俗争斗的滥觞及思想抗争中,是一个普通人无法超越现实而达到的纯自然纯精神的境界。古时的王安石没能达到,现实中的江堤也没有。文中反复强调的“高贵”也正反映出江堤在追求这一高远的道德人格目标时难以企及的沮丧之情。
  此外,江堤还为高贵的事物被历史淹没,高贵的灵魂被冰存,爱和真理被吞噬,高贵的古琴行将被现代文明溺葬而真诚地痛惜和失落。这种痛惜与失落同样源于江堤对美好崇高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江堤生前好友唐珍名老师在江堤逝世后的一次访谈中说:
  “人是社会的人,不可以完全独立。诗人作家也是要生存的,物质生活必须要有保障,不得不去和外面的人和社会打交道啊。但是打交道完了之后他又会觉得很丑陋很不应该,因此产生矛盾,思想上很痛苦。有些人思想很浅,不考虑问题,所以活得很快乐。但是江堤不是,他的思想很深,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发生偏差就会产生矛盾,他的作品里强烈的悲伤意识,就是源于这种矛盾。”
  其二,梧桐也是江堤故乡衡阳的常见物,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江堤借梧桐绳表达了自己对故乡思念情结。这梧桐绳常见于江堤故乡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其故乡的图腾和吉祥物。“背井离乡的人,在行李中放一根绳索,不管你远涉千里万里,不管你寻到了什么样的荣华富贵,都不会背叛故乡,都会想起故乡的梧桐和叶落归根的窝。因此,这行李中放梧桐绳也就成了规矩。”江堤慧眼独照,写出了古人没有写到的梧桐绳,这个梧桐绳是故乡的梧桐绳,这梧桐绳就是作者思念故土的信物,也是故乡一切生活的牵系。
  江堤应该是一个有着灵敏生活感受的人,当他通过考学的方式离开了农村,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观念就被现代城市文明所冲击。他站在既融不进城,也回不了乡的“两栖人”角度思考关照那批农村出身的城市人的生活质量,心理问题,并让城市里的两栖人感受成为他诗歌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从而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也掀起了“新乡土诗歌”的创作热潮。
  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严格的户籍制度让来自乡村的江堤备尝生活的艰辛,冷漠的社会歧视等一道道有形无形的门槛不断粉碎着他的城市梦,他在心理上迫切地想要寻找一个稳住的根。他试图把一切思想逻辑和哲学,以及人情所系的生命情感,生命本源都与自己的家园意识紧密联系起来。家园是他生命的根,在他身上具有了宿命的色彩。
  然而城市文化的耳濡目染又不断消解着他对家园存有的情感认同和社会记忆,结果他发现竟然丢失了那根与故乡有着缠绵悱恻情感的梧桐绳。“偌大的一个都市竟无处安置一根梧桐绳”,在鄙薄和嘲笑现代化城市文明后,他发现他同样也失去了对故乡的感觉,故乡人带来一颗麦子的幼苗,他竟然当成了韭菜。城市文化对他家园意识的消解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在他为生计奔波的时候,家乡的记忆不可逆转的不断淡漠了。
  家园意识和无法融入其中的城市两栖人意识在江堤的内心中激烈冲突、磨擦对撞,造成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譬若块垒,郁结于胸,江堤情不自禁地回首乡村、回眸历史、试图从传统的文化价值体系中寻找精神支撑,提升自我价值,然而一方面庞大纷繁的文献资料对江堤个人有限的生命和精力构成了严重的压迫,一方面在深刻的思考和探索社会前途、生活意义、自身价值、命运际遇时,文学作品中的高贵道德情操、和谐政治理想都与现实之间产生了矛盾,这就是江堤孜孜不倦地研究文化,体悟生活却摆脱不了悲哀与忧思的深层原因。江堤用诗化语言和奇妙的想象将自我的体会和对现实的讽谏巧妙地融入了对梧桐题材文化的研究中。
  在《梧桐》的结尾,江堤说:
  “我想自己也许是从故乡的那棵老梧桐蔸上滑移出来的一棵幼株,不管有没有绳子系着,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本质。”
  这是江堤的对自我内心情感的剖析,他深知自己悲哀忧思根源于家园意识,却固守于斯,不愿改变自己的本质。这种明知深陷精神苦闷却仍不改初衷的孤傲耿直的性格正和梧桐的品格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王念灿:《90年代以来新乡土文学的症候分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2期。
  [2] 李鹏:《现代作家乡土文学创作的心理动因》,《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3] Http://www.hxonl.com/html/book/2007-9/10/.著名诗人江堤文化散文系列。
  
  作者简介:李松,女,1977—,吉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工作单位: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高兴》给我们展示了一群进城拾荒者的真实境遇。作者贾平凹以其特有的乡下人的身份体认深切关注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况,从这个层面上讲,作品无疑具有极其深远的文学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小说主人公刘高兴的形象为当代文坛树立了一个鲜活的、极具个性化的生活原型,相应地成为中国当代小说人物画廊里一个不可多得的经典艺术形象。  关键词:《高兴》 农民工 生存境遇 精神状态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建国后十七年产生的“红色经典”刻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普遍意义上的人性在这些文本中自然地让位于阶级性,乃至发生变异,这体现在反映革命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绝大部分作品中。究其原因,是由时代的要求和作家的追求共同造成的。对人性的忽视,使得“红色经典”不具备成为文学史上真正经典的质素。  关键词:红色经典 人性 阶级性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关于文学的人性和阶级性的论辩曾经是中国新文学
期刊
摘要汪曾祺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平津文坛“新写作”的后起之秀,他受西方哲学、文学思潮影响,大胆进行文学试验。突出表现为: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书写人的生存困境、生存荒谬感;受契诃夫小说影响,从重情节、编故事发展为按照生活的样子写生活,从戏剧化的结构发展为散文化的结构;大胆借鉴伍尔夫等人的创作,所写的相当一部分小说都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  关键词:汪曾祺 40年代 现代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4
期刊
摘要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一个人张灯结彩》是一部耐人寻味的中篇小说,用作者田耳的话来说:“这是一部关于孤独的小说”。本文认为,它更是一部关于现代人生存图景的小说,是一部以孤独为主题的小说。  关键词:《一个人张灯结彩》 田耳 孤独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现代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得不面对着一系列复杂的矛盾,思想启蒙的艰巨、专制主义的根深蒂固、救亡图存的迫切使
期刊
摘要在中国民间美术中有大量的鱼图形的存在形式及广阔的存在空间,鱼图形深受劳动人民喜爱,承载着淳朴而热烈的感情,寄托了劳动人民朴实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气息,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本文从民间鱼图形的存在空间、象征意义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意义三个方面对民间鱼图形进行解读。  关键词:鱼图形 民间艺术 存在空间 象征意义 现代平面设计 应用意义  中
期刊
摘要《秦腔》是一部“反史诗的乡土史诗”,是贾平凹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在小说中,贾平凹大量使用了陕西方言,使作品体现了个性化、乡土化、民族化的语言特色。同时,作者还采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秦腔的衰败,象征了作家精神家园的颓败和失落,显露了作者写《秦腔》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忘却的记忆,失去根的哀叹,是一次寻根的过程。  关键词:贾平凹 《秦腔》 语言艺术 失落家园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
摘要作为当前中国最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之一,刘慈欣以绚丽的想象、宏大的叙事、强烈的技术崇拜营造了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幻世界。他从科学的角度审视人文,用人文的形式诠释科学,他的作品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本文通过对刘慈欣作品的简要赏析,思考文学在科学技术的颠覆与重建中保持生命力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科幻小说 刘慈欣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科学幻想小说(Sc
期刊
摘要韩少功在《山南水北》中以被全球化打开又保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八溪峒为基点,对文化全球化表露出忧虑和警觉。  关键词:韩少功 《山南水北》 文化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自2000年至2006年,韩少功每年大约有一半时间是在距他当年插队的村子仅20余公里的湖南汨罗县八溪峒度过的,此间,他写了大量的随笔,后结集为《山南水北》。这部作品是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期刊
摘要《孙子兵法》是一部教人如何用兵打仗的兵书,但“仁爱”思想却贯穿在其军事伦理思想的始终,是孙子军事理论建立的思想根基。《孙子兵法》的“仁爱”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不战”、“慎战”、“重道”、“爱民”和“爱卒”思想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孙子兵法》仁爱 不战 慎战 重道 爱民 爱卒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春秋时期正处在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时期,社会上各种思
期刊
摘要秦观词被视为婉约正宗,为后世推崇。但也有论者批评其词内容狭窄,气格不足。文学的主要作用在于审美,在于人文情怀的传递。本文试图通过对秦观词审美特征的分析,说明秦词赋予人们的美感享受,使人们正确地认识秦观其人其词,不给词人强加超越“义务”的历史重负。  关键词:秦观 词 审美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后期杰出词人,其《淮海词》传词七十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