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理念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zcj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球呼吁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大背景下,将绿色生态理念运用到建筑施工技术中尤其重要。这不仅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行业的重要体现,更是各行各业长久兴旺发达的活力源泉。因此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建筑行业,需将绿色生态理念作为自己的施工理念,实行绿色生态施工技术,积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绿色理念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绿色理念;施工;环保
  1引言
  在建筑施工时为了保护好环境并且减少资源的浪费就要采用绿色理念建筑施工技术,绿色理念的施工技术不仅为建筑业带来了新的希望而且还给人们创造了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存条件。
  2.我国绿色理念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绿色理念建筑施工技术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施工技术,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工程中的体现,它是在施工时采用各种可行的措施降低施工时产生的噪声、粉尘、建筑垃圾以及其他建筑垃圾等等。目前,我国的绿色施工技术还处在初期阶段,很多建筑工地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只采取了一些简单的隔离和防护措施来减少施工时产生的噪音和粉尘等,而没有采取系统的施工方案对整个工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情况进行处理。总之,现阶段我国的建筑业对绿色施工技术的重视力度还不够,亟需加强绿色施工的理念,在施工时提高环保公益,采用对环境危害小的施工设备 ,并且进行科学的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并且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
  3非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弊端
  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也就是非绿色施工技术,它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为城乡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它也在施工的过程中给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危害,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建筑业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大量的能源,并且在施工时还会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非绿色施工技术弊端主要有以下这些。
  3.1施工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建筑工地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是地表扬尘的主要来源,它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空气的质量,它在PM2.5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且近年来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建筑粉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水泥、沙石、石灰和回填土等建筑原料在运送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气象原因或者人为原因而产生的。
  3.2施工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噪声污染是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污染,它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机械的使用而产生的,不同的工程机械产生的噪声不同,并且在不同的施工工程中噪声的强度也不一样。噪声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施工人员本身的危害,另一个就是对周围居民的危害。对于噪声污染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周围附近的居民会受到影响,当噪声很大时会对周围的居民正常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噪声会对施工人员本身造成更大的危害,长期在在工地的工作人员听力会明显下降,其他生理机能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3施工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建筑物的废气主要来自于一些建筑装修材料,它的排放量比较小,不会对大气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这些少量的废气却对居住在建筑物内或者附近的居民有很大的危害,甚至会诱发人体癌症的发生。另外,建筑物的许多装修材料在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3.4施工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建筑施工时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建筑物拆迁的过程中,它已成为城市固体垃圾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占到了城市固体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建筑垃圾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对空气和水造成二次污染。
  4绿色理念下的建筑施工技术
  4.1 施工粉尘产生控制措施
  在重要的主干道路、加工区和生活区地面的硬化处理建设上,严禁使用现场的混凝土搅拌作业而应该使用一次性的商品化混凝土进行施工; 如果是临时使用的施工道路,则应该安排特定的人员负责其日常的清洁和打扫,杜绝大量粉尘的扬起,地面如果一直保持湿润的话,有利于施工现场的粉尘颗粒的形成,因此最好配备一定数量的洒水车和简单的工具车,安排浇水。对于灰尘,挖运土方车内通过线和回填操作安装具有特殊清洗喷雾抑尘的设备。
  4.2 废弃排放控制措施
  废物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增加回收利用,废弃物要分类管理。建立一个可以定期对建筑机械和仪器进行检修的机械维修库,以确保所有的机械保持在良好的运作状态,同时也减少机械排出的废气。工人食堂需要安装一定的除油烟设备,并定期维护和检查,保证烟气可以顺利排出。针对在工程建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例如有机溶剂、涂料油漆、各种有机塑料等等,采取定位放置的办法进行收集和处理。
  4.3 水体污染控制措施
  施工现场污水应先进行沉淀,然后排入最近的市政排水管道。在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当中,由混凝土搅拌运作所产生的工程废水必须要在出水口进行污水的预处理,等待沉淀之后才能排入城市的下水道中。与此同时,需要加派专人负责收集污水的沉淀物并及时清理。建筑工人伙食操作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油污需要专门收集,食堂中产生的各种食品下脚料、食物残渣、废料,要有专用的器皿进行收集,交由附近的村民回收喂养家畜。减少地沟油的形成。建筑工人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化粪处理之后才能排入城市下水道。
  4.4 环境噪声控制措施
  施工现场噪声排放量应控制在不影响人类健康和周边居民的休息的基础上。一般采用全封闭式的围墙将施工范围和周围居民生活环境隔离,以减少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应关闭施工现场通道进行施工,钢架大棚等加工材料时,要轻轻地,以有效地降低噪声。根据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要求,尽可能将一些产生大量噪声的工作,例如混凝土的搅拌等安排在白天实施操作。尽量不打扰居民休息,混凝土搅拌和振动器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建筑噪声管制达到白天噪声不大于65 dB,夜间噪声不大于 55 dB,加强现场管理,严格禁止重物直接砸落地面。
  4 .5固态垃圾处理措施
  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很有必要对此进行有效的分类处理,对于完全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资和建筑材料,应该及时给予回收和处置; 对于那些废弃而又无法再次利用,或者对环境和人体具备毒害作用的废料或者用材,应该严格按照操作守则的要求进行统一的收集和在当地卫生部官员的监督管理之下进行覆盖掩埋,以防止泄漏; 对于没有毒害性质而又无法再次利用的废料,应该统一收集之后运输到垃圾场集中处理; 砖、砂、石等建筑固体废物要及时处理。
  5结束语
  绿色理念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潮流的。绿色施工技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通过采用对环境友好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材料大大的降低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使人们和环境能够和谐的相处。另外,绿色施工技术也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理念施工技术必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冯德祥.建筑业对城市环境影响及对策[J].建筑科学与经济,2011,(02):23-25.
  [2]陈俊辉.深度探讨绿色理念下建筑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0,(22):13-18.
  [3]竹煦生,任宏.绿色施工与建筑企业竞争力提升[J].建筑经济,2009,(05):33-36.
其他文献
在理解发现激励原则的基础上,探讨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发现激励原则,注重发现大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励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两创"人才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儿童静脉用药指导满意度的效果.方法:由病区护士长等15名组员组成品管圈小组,采用PDCA循环法,通过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了解住院儿童静脉用
摘 要: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实现教育公平,因材施教,因人而教,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多学知识,学好知识,学会知识,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心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
人才的成长是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意志,知识才能和兴趣爱好等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而大学生实践活动则有效地促进了个体心理的发展,便于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而开展好
日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22名全国人大代表、4名全国政协委员已随各代表团陆续抵京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他们表示,作为石化企业的代表参加“两
高等院校的贫困生群体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针对各高校出现经济困难学生及特困生问题,提出了几点扶贫助学工作的建议,旨在为贫困生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能安心学
建立一个简单易行的、良好的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特征相似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是人们进一步认识和防治动脉硬化的研究手段.从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机制出发,本文
2月18日,随着北海炼化2000仓库最后一车寄存聚丙烯产品出厂,春节期间的862吨寄存订单全部顺利执行完毕,标志着北海炼化已售未提订单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  在此之前,北海炼化寄
摘要: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已于201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一直以来,我们就是要通过“结对子、种文化”普法宣传工作让《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深入人心,使法律规定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人民群众享用公共文化服务的准绳,让《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成为未来群众文化工作向前发展的最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