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l7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仿真实验让课堂教学化繁为简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学、爱学、积极主动地学,就会自觉地求知、探索、实践。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我都会尽己所能,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我们都知道,实验课是最耗费时间的,有时一节课有三四个实验,如果让学生一一完成至少需要两个课时,这样我们的课程进度就很紧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利用优教通平台将仿真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讲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溶解的快慢》时,我们都知道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有三个:水温、搅拌和颗粒大小,所以学生要做三次实验,耗时较长,一节课很难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只进行了“水温是否影响溶解速度”和“搅拌是否影响溶解速度”这两个实验,用仿真实验替代了“颗粒大小是否影响溶解速度”的实验,一个课时就顺利完成了所有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视频资源让科学知识化难为易
  研究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接受外部信息,其比例分别为:视觉83%、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由此可见,视听结合可以使人们接受大部分外部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讲授《我们的身体》这一单元时,学生虽然对身体的研究很感兴趣,但该课知识点较为枯燥、难学,学生不易识记,甚至还会混淆。为了使学生由被动“听记”变为主动“看记”,我通过网络收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料。利用儿歌《我们的身体》、动画《食物在身体里是怎样旅行的》,以及一些关于身体、血液、骨骼、神经、牙齿等趣味视频,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极大地减小了学生识记的难度。在交流汇报环节,我发现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科学课堂精彩纷呈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白板发展史上关键的一步,真正实现了白板与计算机、演示者与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交互式电子白板不是多媒体课件,也不是传统的黑板,它不仅支持人与白板、计算机、投影仪之间的信息交换,而且自带一个强大的学科素材库和资源制作工具库,教师可以在白板上随意调用各种素材或教学软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很多教学功能,如幕布、色彩、隐藏、动画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将科学实验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结合了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講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一课时,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启了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果良好。此外,我还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推送微课,供学生提前预习,还会为学生推送一些小物品的制作方法,如电磁铁、温度计的制作方法等,将科学教学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信息技术应用的弊端和误区
  1.有累赘之弊端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操作不熟练或网络不通畅,就会浪费教学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这样一来,这种先进的技术就会成为累赘。
  2.有喧宾夺主之嫌
  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知识更为直观、形象,但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如果整节课都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3.有表演作秀之疑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利用模拟实验替代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演示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将科学现象真实、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是模拟实验所不能及的。
  总之。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多钻研、多试验、多反思,既要发挥信息技术在科学课程中的积极作用,又要分清主次,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适时、适量地引入科学教学中,这样我们的科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高效课堂、精彩课堂。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高新第五小学
其他文献
中国美术学院作为新兴木刻运动的策源地,秉持了新兴木刻版画\"直面现实\"以及\"为人民而艺术\"的精神特质,涌现出一批批优秀人才,赵延年就是其中一员。文章研究了赵延年的木刻写生创作,详细介绍了其首创的黑白木刻写生课程,还原了他的课程实践。赵延年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黑白木刻写生课程的课程实践,承续了新兴版画运动\"以刀代笔\"的精神传统,并在以衔接造型基础和专业创作为目的的过渡性课程中,深化了浙派版画\"下笔如刀\"的语言特质与价值取向。
剪纸艺术是我国传承历史最为悠久的民间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美学价值。在当今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剪纸艺术的创新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对文创产品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分析了剪纸的艺术内涵,从文化、产品、消费者三个角度讨论了剪纸艺术应用于文化创意产品的意义。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短视频的流行热潮。短视频这种新兴的媒体传播方式延伸至艺术教育领域,其短小精悍、趣味性强、碎片化等特点,给传统艺术教育带来了极大的突破。但由于短视频自身所固有的传播机制以及随之产生的后情感主义,使短视频艺术教育面临着困境。对此,文章指出应从短视频平台管理、短视频自身创作以及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等方面加以解决,并主要讨论了短视频艺术教育的突破、困境及未来发展策略等问题。
苗画主要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是源于苗族绣花样稿的一种艺术形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风格,表达了农耕时代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心理和对幸福生活的祈愿,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承载着湘西苗族独特的艺术审美。文章指出,湘西苗画具有夸张、质朴、艳丽、温润的特点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这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椭圆中心为重心的椭圆内接三角形有许多优美的性质,笔者在文[1]中研究得到了关于一类椭圆内接三角形的几个漂亮的定值命题,笔者对其进一步研究又得到了几个定值,下面就这一类三角形的几个定值命题继续与大家探讨.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变革带来经济发展的效应已经得到历史的证实,然而,不可忽略的是,近年来,产能过剩、经济结构失衡、区域之间的经济矛盾等突出问题也已引发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而以技术为导向的新计划经济概念的提出,业界和实践界对之存在较大的争议。正视新计划经济机制的作用,计划杠杆用力过度或不足都不是科学的态度。为了研究方便,部分内容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为样本,研究结论基本可以对新计划经济的特征、作用、应用场景及应用的建议作较为全面的概括,并可以用于指导宏观经济层面上的工作。
秦始皇生前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大规模修建自己的陵寝,规划设计了大规模的兵马俑陪葬坑。文章从秦始皇帝陵的修建背景及其陪葬坑的军阵规制、秦俑的形象特征及造型特点、彩绘铜人车马的造型特征等方面对秦始皇帝陵兵马俑进行梳理,以期为人们了解秦始皇帝陵提供更多参考。
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将教师陈述视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事件,从陈述的内容入手探究教师陈述对学生听讲的影响。本研究以英语教师讲解课文为例,通过分析教师的陈述话语,得到一组内容类型及其组合模式,经过课堂实验检测学生听讲时的反应,发现超越课本的内容组合模式比单一类型的课本内容更有利于吸引学生听讲。本研究揭示了教师陈述的互动性差异,拓展了对课堂互动的认识,为一线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启示。
随着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艺术和设计之间的隔阂逐渐消融,这两门学科相互融合,很多设计师同时兼具艺术家的身份。在当下中国,同样如此。谢天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他的当代艺术装置作品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当代水墨作品也多次举办个展。文章通过对谢天当代艺术作品和设计作品的分析,发现具有双重身份的设计师在作品中体现出的系列特点,即艺术的锚点对设计产生的影响,同时借助设计传递自己的理念,对公众进行引导,以及将设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更好地引导人们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
在经历了西方版画的影响、特殊历程的探索以及现代技术的启示等阶段之后,现代版画在当下视域中面临着转型,尤其是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影响下,如何兼顾传统与现代的意识,促进版画的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基于现代版画的发展历程,以历史的眼光汲取传统木刻版画的艺术精髓,着重从版画形式的创新和版画材质媒介的实验性创造和探索两个视角展开,以期探索现代版画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