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的境界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襄阳市四十六中 湖北襄樊 441000;2 三峡大学发展规划处 湖北宜昌443002)
  摘 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教学的相关工作经验,以为师的境界为研究对象,从形而上、形而下和无形无象三个角度对师道的境界进行了剖析,相信对从事教学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师道 境界 形而上 形而下 无形无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a)-0000-00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师祖孔子千百年来对教师和教学的一种期许。然而默什么、学什么、诲什么则博大精深,境界深远。当今教师济济,许多人即使穷其一生精力,也可能毫无建树,无甚心得可言。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学则是一个穷其一身的慢长过程,教书育人,首先要知道自己处于哪种境界,方知学可溯源。在这里我把师道分为三重境界:一为形而下之境界,一为形而上之境界,一为无形无象、人教合一之境界。
  《易系辞上》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们不去讨论这句话的哲学意义,只论“道”和“器”。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教学的本质、本源和本体。器就是教学具体形态、形质、表现手法。道是器的本源,器是道体现和延伸。
  1 形而下之境界
  形而下之境界,可也形象的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对教学的追求仅仅停留在 “器”和“技”的层面上。其成就亦无非大器,小器之分。我们大多数教师都处在这一境界中而无法超脱。这一境界的修炼又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一步是立志阶段。有志于成名成家的教育者开始了对自己教学的人生规划。但对教学的理解更多的“只知道自己要教什么”,对教学之“道”还处在“无道”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特点是“人在课中”。把教学当成是一个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就班,否则,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教案目标。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于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强加于学生,不容学生的质疑,使教学过程生硬机械,缺少应有的教学情趣。在应试教育为主流的今天,你也许会在教学中成绩斐然,可谓是是“小器小成”。
  第二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一步是践行阶段。即“独坐窗下悟教學,不知春去已多时!”教的多了,悟的多了,在这一阶段教师往往“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 了,对教学之“道”开始迷惘、碰撞。这时候的教师已积累了相当的教学经验,对日益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各种教学理念的冲突以及对教学流程的变奏,对教学目标的伸张,对教学方式的变更,对教学内容的调整……都陷入“无可奈何”、“无所适从”、“无法取舍”的境地,正所谓“课在人中”。这时已有点“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味道了。走到这一步不妨说也是“中器中成”了。
  第三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步是顿悟阶段。苦苦求索,众里寻她,蓦然回首原来发现“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这一阶段已经开始返璞归真,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心得。对教学之“技”游刃有余,对教学之“道”一知半解。已由“课在人中”还原为“人即是课”。许多人已经桃李满天下,甚至开始著书立说,有些“大器大成”的味道了,目前的许多名师即此境。是第一境界与第二境界之过渡期。
  2 形而上之境界
  这一境界对教学的追求已由“技”之所好转为“道”之所求,授业与传道并举。在教学中开始对人性、人伦、人道的反思,开始对教学本源的回归。“眼中无教,心中有教”是这一境界的写照。在实际教学中能把人性之“刚柔善恶”做到“中而已矣”莫不合道,从容淡定,犹如庖丁解牛,一招一式看似平淡无奇,却在举手投足之间已尽显教学大家风范。
  庄子的“庖丁解牛”是这一境界的最好诠释。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3 无形无象,人教合一之境界
  “曷为天下善?曰师。”什么是天下的至善?什么可以在普天之下为万世楷模?回答只有一个字“师”——老师及与其一体的师道。至此至善之境已是大德之流,立“不言之教”,行“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孔子之“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这境界的写照。此时“看山中有水,看水中有山”,满身皆是慧根。达此境界者唯上古之华夏人文始祖羲皇,周商之文王,春秋之孔孟也。乃立教兴邦之“无为之为”的最高圣境。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训脱节,违背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因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课程体系改变现状。本文以《营销英语》课程设计为例,分析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以期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课程设计 营销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a)-0000-00    1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的必要性 
期刊
摘要: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在诠释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便更好地实现行业英语课程的改革目标。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艺术设计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a)-0000-00    1 前言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
期刊
摘要:公元2001年人类基因组解序完成后, 基因组学迈入了研究的最高峰, 但随之而来带来了更多对基因密码无法了解的问题, 蛋白质组学在解决后基因时代所衍生的机理问题, 从而成为近十年的研究主轴。为了提高、加速本科生及研究生对蛋白质组学的知识, 本文从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及学习评鉴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开始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 教育目标 学习评鉴 探索与实践  
期刊
摘 要:人口的迁徙在促使文化发展的同时,形成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文化圈、不同族别的人们在交往时,文化会发生碰撞,相互吸收对方的“养分”,语言也不例外。推广普通话自然就成了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首要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教师就要坚决贯彻国家规定用普通话教学,杜绝用方言进行教学。  关健词:西北 语言 文化 接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
期刊
摘要:本文以老年服务与专业的《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课程为例,评述了该课程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时出现的问题,并对该课程的调整过程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 基于工作过程 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a)-0000-00    1 研究情况介绍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被教育部、财政部
期刊
摘要:分别应用线性回归法和Origin线性拟合功能处理物理实验数据,实践表明Origin语言能有效地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结果精确,简单方便。  关键词:Origin语言 物理实验 数据处理 线性回归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a)-0000-00    物理實验中经常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数据,作图法虽然是一种直观而简便的方法,但是
期刊
[摘要]举目海南文坛,我们惊喜地发现,海南本土作家及作品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势头,一些新人新作陆续涌现。海南土生土长的青年作家林尤超随着作品集《模拟爱情》的问世,展示了他迈向文学宫殿的坚实基础。他以自有的独特的创作视角,触动了年轻一代读者的心灵,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在当代海南本土作家中尤其是海南作家“新生代”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关键词]海南;本土作家;林尤超;作品赏析  中图分类号: I206
期刊
摘 要:从旅游专业的教学现状出发,结合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课程的特点,通过对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实践,达到有效地开展旅游专业教学、切实加强职高旅游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以更好的适应企业、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课程 有效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a)-00
期刊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素质教育开放性的特点,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课改精神。本文从农村中学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农村中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步骤和策略,为农村中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乡村中学;社会实践活动;步骤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0)03(a)-000
期刊
基金项目: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10年度教育科研规划项目“考工记与当代职业教育”(DCB1001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晓玮(1976-),男,安徽定远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   黄 瑞(1979-),女,安徽全椒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助教。  摘要:《考工记》是当时手工业的经验总结,并归纳为六大类,三十个工种,揭示了主要的工艺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