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与路径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g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是应势之举,是高等教育多元化的必然趋势。其转型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适合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地方本科转型高校是发展应用型、技术型本科,其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应是“双师型”教师。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应通过“外引”与“内培”相结合、“校—企—校”协同定向培养、定期到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学习交流等多条路径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而逐步提高双师素质,为地方本科高校的成功转型保驾护航。
  关键词: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外引内培;协同培养;国外学习
  基金项目:天津市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教师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TJJX16-017)
  作者简介:江军,男,巢湖学院教务处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任毅梅,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05-0059-04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是应势之举,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而转型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适合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由于地方本科高校以往更多地注重学术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忽视技术型人才的使用,这直接导致地方本科高校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成为短板。因此,加强地方本科转型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地方本科转型高校的内涵,逐步明确其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与路径,以期为相关高校提供参考。
  一、何谓地方本科转型高校
  地方本科高校指的是学校所在省、市主办和管理的本科高校,与部(委)属高校相对应,是根据隶属关系划分的类型。地方本科高校的来源主要有三类:(1)改革开放以前就存在的地方本科院校;(2)20世纪90年代由各部委、行业调整到地方管理的本科高校;(3)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的,以及由地方专科合并、升格的本科高校。[1]前两类学校由于办学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基本上是地方重点大学和地方综合性大学;而第三类学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与前两类相比差距明显。根据未来高等教育多元化的需要,他们应该成为转型的主体。
  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后的定位问题,学术界存在争议,呈现出三种价值取向:(1)“定型”取向,即强调地方本科高校的“应用型”特征,发展应用型本科;(2)“分型”取向,理论界一般认为高校分为三个类型,即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以及教学型大学。地方本科高校应定位于教学型大学;(3)“塑型”取向,即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构的角度,把应用型高等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构建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型人才。[2]本文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即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应着重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更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从而构建从专科到本科甚至到研究生层次前后衔接的,并与普通教育相互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应以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己任,服务地方,对接产业需求,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综合以上分析,地方本科转型高校主要指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的,以及由地方专科合并、升格的归属省、市主办和管理的高校,其目标是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针对这一要求,地方本科转型高校需要转变传统以学术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转向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地方本科轉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双师型”教师
  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培养目標在于本科层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师资队伍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而“双师型”师资正好契合这一要求,适应了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其专业特质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最早是由王义澄提出。[3]自此之后,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多种释义学说。笔者曾撰文将其归纳为四大类,即“外显说”“内隐说”“复合说”“结构说”。[4] “外显说”,即“双师型”教师被解释为“双证书说”“双职称说”“双资格说”,它要求“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教师的资格、职称,又要具备从事相关行业的资格、技术职称。这是从外在显性条件进行界定;“内隐说”,即“双师型”教师被解释为“双能力说”、“双素质说”。这是从内在的能力与素质方面对“双师型”教师提出的要求;“复合说”即“双师型”教师被解释为“双层次说”“双融合说”(或者是“叠加说”),这是对前两种观点的综合,从内外两方面进行界定;“结构说”,即“双师型”教师被解释为“双来源说”,这是从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的角度界定,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由校内专业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构成。
  “双师型”教师内涵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统一的说法,笔者曾通过归纳分析,提出“双师型”教师的四大专业特质,即“双知识”“双经历”“双能力”“双素质”。[5]“双知识”是指“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包括教育教学的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学法的知识(PCK),又要具备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如物流行业的行业动态、人才需求、职业规范、岗位职责、技能要求等。对于本科层次的“双师型”教师而言更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双经历”是指“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数年的教学经历,又要拥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实践经历。这主要在于教师能力的获得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周期的锻炼;“双能力”是指“双师型”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既要具备过硬的理论教学能力,又要具有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尤其是应用技术研发的能力,这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突出特点;“双素质”是指“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教师职业素质,又要具备从事相关行业的职业素养。教师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水平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综上所述,“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特质在于“双知识”“双经历”“双能力”“双素质”,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应围绕“双师型”教师的目标着力推进师资队伍结构的转型。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双师型”教师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二者都强调教师的“双能力”“双素质”,要求“双师”的专业特性;区别在于前者对教师的标准更高,既要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精益的专业技术,尤其是应用技术研发的能力。
  (二)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双师型”师资是地方本科高校成功转型的关键。师资队伍是高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地方本科高校成功转型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转型,在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主要因为地方本科院校以往更多地采用以学术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其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过分追求人才的高学历、高职称,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比较欠缺。这与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目标相背离,不利于地方本科高校的成功转型。而“双师型”教师强调“双知识”“双经历”“双能力”“双素质”,尤其是要拥有一线的实践经历、专业技术能力及应用技术研发的能力,注重产学研合作,这符合应用型、技术型本科的发展方向。应用型、技术型本科要求与市场紧密联系,服务地方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应注重引进具有行业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要加强对原有师资的培训,尤其是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改善师资结构,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
  2.“雙师型”师资适应地方本科转型高校的发展定位。前面部分已经详细论述“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双知识”“双经历”“双能力”“双素质”四大专业特质,其既注重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更关注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专业技术能力及应用技术研发的能力。这与地方本科转型高校的发展定位相契合。地方本科高校,其转型的方向是应用型、技术型本科,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而这种类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拥有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的专业技术教师,“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特质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它能更好地适应转型高校的客观发展需求,有利于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进程。因此,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迫切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转变师资结构,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鼓励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学习,逐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双师型”师资提升地方本科转型高校的办学质量。高水平的师资是学校办学质量强有力的保证。优秀的教师能够给予学生高效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高水平的师资是何其的重要。评价地方本科转型高校的办学质量关键在于考查其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而“双师型”师资是符合地方本科转型高校这一发展诉求的。因此,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够完善地方本科转型高校的师资结构,提升师资水平,进而推进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提升。地方本科转型高校要着力转变教师的观念,推进教师转型,优化师资结构,积极引进适应其发展的高技术人才,逐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多元路径
  “双师型”是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针对地方本科转型高校的特点,可以通过三条路径进行,即“外引”与“内培”相结合、“校—企—校”协同定向培养、定期到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学习交流。第一条路径更多的是侧重于教师整体队伍而言,因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周期,短期内改观难度较大,而通过路径一能及时补充“双师型”队伍;第二条路径是从源头开始,通过长周期的定向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会有质的提升,这是转变师资的根本之路;第三条路径是对前两条路径的补充,目的是通过学习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经验,逐步完善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
  (一)路径一:“外引”与“内培”相结合
  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应通过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及企业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应加强本校教师的自身培训,双管齐下,逐步推进师资队伍的转型,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
  1.在人才引进上,地方政府应逐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赋予高校人事管理更多的自主权。高校要借此契机,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给予一定的倾斜。地方政府和高校要联合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社会上既具备高水平专业技能又具备一定学历的人来校任教,对于不能全职来校的人员要提供优厚的待遇使其能够兼职进行教学。[6]并且,要严格准入标准,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具体要求,注重考查教师的“双能力”“双素質”,提高人才的引进质量。
  2.加大对本校教师自身的培训力度。高校要立足于本校实际设立专门的教师培训中心,如教师能力发展中心。通过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向兼职教师学习、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等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尤其是应用技术研发的能力。教师下企业锻炼可以及时深入一线,了解企业最新的生产动态及岗位变化,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兼职教师交流学习,也能很好地从这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能工巧匠身上学到很多知识,有助于快速提升教师自身能力。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能够把握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与企业技术专家交流学习,提升教师自身应用技术的研发能力。另外,地方本科转型高校要通过激励导向和倒逼机制促使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努力。[6]高校可以通过给予“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审、福利待遇上更多的倾斜来激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方向转变,如给予“双师型”教师更高的工资、住房福利等。同时,地方本科转型高校要转变传统以学术为导向的职称评价机制,弱化学术论文在职称评审的权重,注重考查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及应用研发的能力,从而推进教师主动下企业锻炼,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应积极通过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加强对本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逐步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这一路径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必经之路,是地方本科院校成功转型的有力保障。   (二)路径二:“校—企—校”协同定向培养
  “校—企—校”协同定向培养指的是地方本科转型高校、企业、大学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在这当中,企业指的是大中型企业,因为这类企业实力雄厚,人才济济,技术研发走在前列,有助于合作培养工作的推进,提高培养质量。大学主要是指国内高水平的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大学,这类大学与应用型、技术型本科的发展方向存在很多共通之处,人才培养衔接性紧密。地方本科转型高校与其合作,有助于为其培养合适的人才,提高培养效率。就具体操作而言,地方本科转型高校首先提出人才培养需求,然后寻求合作对象,分别与企业、大学达成协议后签订培养合同,进而开展培养工作。地方本科转型高校要全程参与这一培养过程,并且可以为定向生提供本校的实习岗位,使其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学校发展的客观需要。
  “校—企—校”协同定向培养“双师型”教师主要有两层含义:(1)地方本科转型高校从合作的大学中选拔部分相关专业低年级博士生进行定向培养,分别与大学、企业、定向生签订培养协议;(2)地方本科转型高校通过选拔一部分本校的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与定向培养的大学、企业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学校介入其培养的全过程。在这一培养过程中,大学主要是侧重于“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性的培养,主要是夯实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企业则是“双师型”教师的技术性的培养,着重培养其专业技能及应用研发的能力,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则是其师范性的培养,主要为定向生提供实习岗位,每位实习生配备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锻炼他们的师范教学技能。
  “校—企—校”協同定向培养“双师型”教师,虽然周期长、难度大,但能够夯实“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基础、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增强“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技能,从而真正实现“双师型”教师个体的“双能力”“双素质”。
  (三)路径三:定期到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学习交流
  这一路径主要是针对本校少数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的方式,毕竟出国学习的机会少名额有限。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选拔一批骨干教师进入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学习交流。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成果显著,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人才培养质量高,备受学生的青睐。这是我国地方本科转型院校值得学习借鉴之处。国内教师进入这些学校学习,一方面,能够借此机会与国外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拓宽视野;另一方面,通过参与他们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锻炼自身的能力,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并且,可以把学到的经验带回国内,传授于本校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促进他们专业的发展,从而推进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应给予更多的经费支持教师出国学习,每年多频次选派教师去国外应用技术大学进行短期的学习交流,必要时可以邀请一些外教来校进行面授指导。
  另外,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可以与国外多所应用技术大学建立定期教师交流机制,彼此互派教师交流学习,开展教师发展研讨会、教师短期进修、合作研发国际项目等,这些都可以为教师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提升教师的双师能力。
  参考文獻:
  [1] 王继国,李艳,贺文瑾.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什么”及“为什么”[J].职教论坛,2015(1):15-20.
  [2] 陈新民.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分歧与共识[J].教育发展研究,2015(7):18-22.
  [3] 王义澄.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1990-12-5(3).
  [4] 江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多维分析与聚焦[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4):20-23.
  [5] 江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特质及其培养培训[J].职业技术教育,2015(16):50-54.
  [6] 王者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4):53-59.
  [责任编辑 秦 涛]
其他文献
人到中年最辛苦。尤其是中年男子,在外工作大多已经成为社会栋梁,在家庭中也是"主心骨",上有老人要孝敬,下有妻儿要承担责任,所以压力很大,往往是在透支健康的状态下生活,最容
摘 要: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职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工具课程。分析了职校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及应用最新计算机科学技术提供帮助。  关键词:职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教材更新;师资提升;教法有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2-0025-02  一、职校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与Runge-Kutta(RK)方法相比,辛算法具有保持相空间辛结构不变或保哈密顿函数不变的突出优点。但是,在时域上,同阶的辛算法与Runge-Kutta法具有相同的数值精度,即辛算法在计算过程中
有这样一种女人,长得很美丽、有修养、很性感,这样的女人很招男人惦记。现在把漂亮的女人称为“妖精”。但在过去,都把漂亮女人称为“蝎”,要知道“蝎”是会蜇人而且有毒的,所以男
在CATIA和ANSYS软件环境下,分别建立了斜齿圆柱齿轮的三维几何模型和动力学模态分析有限元模型,进而对一定转速、不同边界约束条件下的齿轮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各阶固有频
有个女友问我,在表述对异性性感方面的要求上,男人和女人谁更赤裸?我说,可能是男性,你没看到满世界的刊物封面,都是美女当家,那不是为了满足男性的审美欲望吗?
很多女人有这样的情结:爱与性是结合在一起的。面对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大多数女人绝对不愿意对他付出身体。所以,很多有过婚外意经历的女人总会有“该不该为情人守贞”的疑问和
摘 要: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陈旧的教育理念、落后的教学方式、偏离实际的课程设置以及不科学的评价制度,使得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技能教学直接影响着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分析了我国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技能教学;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方法;改进评价制度;完善保障条件
日前,美国权威的《预防》保健杂志提出了蚧简单易行的保健小窍门。吃苹果不削皮:抗癌苹果的保健秘密都隐藏在“皮”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发现,苹果皮里富含十几种营养素,能有
正常男子的乳房发育程度很低,所以常常被遗忘,人们几乎从来不会想到对乳房的保健。其实,乳房作为一个位于体表的器官,男性也应对其重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