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前不久曾在位于北京西单商业圈的俏江南用餐,虽是周末的晚上,可往日的繁华却没再出现,不少包间都空空荡荡。
“要是一家饭店开始不收银行卡和信用卡,说明它离倒闭也不太远了。”在上海的一个著名商业圈,一些饭店从年初开始显示出了这种“颓败”的景象,有几家甚至已经改换招牌。
事实上,不少餐饮业都感受到了这种春天的“寒意”。4月25日,高端餐饮的代表之一湘鄂情发布第一季度业绩,亏损6840万元,同比递减247.94%。全聚德一季报也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46.06万元,同比下降11.3%。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2月餐饮收入增长8.4%,比上年同期放缓4.0个百分点,为2003年7月以来新低。特别是大型中高端餐饮销售下滑明显,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同比下降3.3%。
对于业绩的预亏,湘鄂情给出四个理由:受市场形势影响,公司子公司出现不同程度销售业绩下滑;公司去年新收购企业并表后,公司营业成本有所上涨;由于公司房屋租金、折旧和保险费用增加,导致公司销售费用有所增长;由于发行公司债券,公司财务费用增加。
虽然业绩公告中,对企业销售额的下滑只字未提,但从湘鄂情多家门店生意明显下降、客流明显减少可窥一斑。
这与去年年底至今,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各种因素可谓息息相关,似乎所有高端消费都遇到了增长的瓶颈。奢侈品销量下滑、茅台酒价格跌破千元,而反映最明显的就是餐饮业。
为了积极应对这些变化,一些高端餐饮纷纷放低“身段”走“亲民”路线,推出家常菜、特价菜、取消最低消费和包間服务费、允许自带酒水等方式吸引顾客,部分企业甚至高调宣布转型大众化餐饮,建立“家庭欢聚餐厅”等。
例如,京城一家经营徽菜的饭店本都是做高端的“大单”和“团单”,如今也推出了两份菜单。在新增的菜单上,类似19元左右的西红柿炒鸡蛋等家常菜成为主打。
但是,转型并非一帆风顺。高端餐饮的形象一下子难以扭转,价格上和大众化餐饮比没有太多优势,可能在失去老客户的同时,没有吸引到新的客户,这种“身份认同”尴尬成为高端餐饮转型的“拦路虎”。提起这些高端企业,人们第一印象就是“请客”的去处,自家人聚会并不会选择这些地方,这种刻板印象一旦形成,想要扭转还需时日。
事实上,这也是高端餐饮必须面对的痛苦历程。从此前中国高端餐饮业发展现状来看,有一定“过热”的泡沫存在。鱼翅、鲍鱼、辽参、海鲜等高端菜品成为主打,但餐饮企业却不注重自身服务品质的提升,不在市场上打响自己的品牌,一段时间内依靠人脉关系维持,依赖公款消费生存。
而且,近几年来餐饮业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高端餐饮一直处于食物链顶端未曾察觉,如今节俭风影响之下,成本上升、税费高企等“顽疾”就显示出了他们的威力,让“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了餐饮业的高增长。
全社会的节俭风现状是否会成为常态?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是,面对市场的变化,高端餐饮业必须积极应对。是否能通过树立品牌意识、改变自身定位,推出“特色服务”,将商务、个人消费视作新的目标群体,挖掘民间消费的潜力,成为能否经受住考验的关键。
虽然公款消费有所遏制,但在重礼数的中国,商务宴请不会就此“偃旗息鼓”,未来仍然是扩大内需的主力军。
例如,建立主题餐厅,主打特色服务。高端餐饮业不妨针对婚宴、商务宴请、朋友聚会等开发些针对性策略,在酒类、菜品上多下功夫,同时将产业链延伸至上下游,控制采购原料的成本。
再例如,利用特色的服务吸引顾客。一直被业内广为好评的“海底捞”火锅店就是凭着热情、到位的服务,吸引了很多忠实的个人或家庭消费者,甚至让同类型的企业都争相效仿。有一些餐厅推出“武侠主题”,也吸引了很多兴趣爱好者前往。
或者,在酒水之余,开发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例如,发展高品质的外送服务,打健康绿色牌等等,在健康食材的概念深入人心的今日,如果能切合消费者的心理,价格必然也能高出市场平价多倍。
更重要的是,高端餐饮业必须放低身段,从内控做起,尽可能降低行政成本,培养属于自己的星级大厨,吸引客户。
“要是一家饭店开始不收银行卡和信用卡,说明它离倒闭也不太远了。”在上海的一个著名商业圈,一些饭店从年初开始显示出了这种“颓败”的景象,有几家甚至已经改换招牌。
事实上,不少餐饮业都感受到了这种春天的“寒意”。4月25日,高端餐饮的代表之一湘鄂情发布第一季度业绩,亏损6840万元,同比递减247.94%。全聚德一季报也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46.06万元,同比下降11.3%。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2月餐饮收入增长8.4%,比上年同期放缓4.0个百分点,为2003年7月以来新低。特别是大型中高端餐饮销售下滑明显,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收入同比下降3.3%。
对于业绩的预亏,湘鄂情给出四个理由:受市场形势影响,公司子公司出现不同程度销售业绩下滑;公司去年新收购企业并表后,公司营业成本有所上涨;由于公司房屋租金、折旧和保险费用增加,导致公司销售费用有所增长;由于发行公司债券,公司财务费用增加。
虽然业绩公告中,对企业销售额的下滑只字未提,但从湘鄂情多家门店生意明显下降、客流明显减少可窥一斑。
这与去年年底至今,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各种因素可谓息息相关,似乎所有高端消费都遇到了增长的瓶颈。奢侈品销量下滑、茅台酒价格跌破千元,而反映最明显的就是餐饮业。
为了积极应对这些变化,一些高端餐饮纷纷放低“身段”走“亲民”路线,推出家常菜、特价菜、取消最低消费和包間服务费、允许自带酒水等方式吸引顾客,部分企业甚至高调宣布转型大众化餐饮,建立“家庭欢聚餐厅”等。
例如,京城一家经营徽菜的饭店本都是做高端的“大单”和“团单”,如今也推出了两份菜单。在新增的菜单上,类似19元左右的西红柿炒鸡蛋等家常菜成为主打。
但是,转型并非一帆风顺。高端餐饮的形象一下子难以扭转,价格上和大众化餐饮比没有太多优势,可能在失去老客户的同时,没有吸引到新的客户,这种“身份认同”尴尬成为高端餐饮转型的“拦路虎”。提起这些高端企业,人们第一印象就是“请客”的去处,自家人聚会并不会选择这些地方,这种刻板印象一旦形成,想要扭转还需时日。
事实上,这也是高端餐饮必须面对的痛苦历程。从此前中国高端餐饮业发展现状来看,有一定“过热”的泡沫存在。鱼翅、鲍鱼、辽参、海鲜等高端菜品成为主打,但餐饮企业却不注重自身服务品质的提升,不在市场上打响自己的品牌,一段时间内依靠人脉关系维持,依赖公款消费生存。
而且,近几年来餐饮业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高端餐饮一直处于食物链顶端未曾察觉,如今节俭风影响之下,成本上升、税费高企等“顽疾”就显示出了他们的威力,让“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了餐饮业的高增长。
全社会的节俭风现状是否会成为常态?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是,面对市场的变化,高端餐饮业必须积极应对。是否能通过树立品牌意识、改变自身定位,推出“特色服务”,将商务、个人消费视作新的目标群体,挖掘民间消费的潜力,成为能否经受住考验的关键。
虽然公款消费有所遏制,但在重礼数的中国,商务宴请不会就此“偃旗息鼓”,未来仍然是扩大内需的主力军。
例如,建立主题餐厅,主打特色服务。高端餐饮业不妨针对婚宴、商务宴请、朋友聚会等开发些针对性策略,在酒类、菜品上多下功夫,同时将产业链延伸至上下游,控制采购原料的成本。
再例如,利用特色的服务吸引顾客。一直被业内广为好评的“海底捞”火锅店就是凭着热情、到位的服务,吸引了很多忠实的个人或家庭消费者,甚至让同类型的企业都争相效仿。有一些餐厅推出“武侠主题”,也吸引了很多兴趣爱好者前往。
或者,在酒水之余,开发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例如,发展高品质的外送服务,打健康绿色牌等等,在健康食材的概念深入人心的今日,如果能切合消费者的心理,价格必然也能高出市场平价多倍。
更重要的是,高端餐饮业必须放低身段,从内控做起,尽可能降低行政成本,培养属于自己的星级大厨,吸引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