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写了,作文内容干瘪,毫无生机可言。我觉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积极开发作文课程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以解决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难题。也就是说,教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重积累学生的“源头活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怎样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呢?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发作文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
  一、生活处处皆文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曾说:“处处留心皆文章,用饱蘸感情的文笔,将普通的生活小事写得字字含情,我们就不会再内心空白行文枯燥了,对生活和写作也就有了激情和热情。”生活是海洋,是森林,里面有着无穷的宝藏,有太多的东西令我们感动,令我们深思。有人说,生活是语文,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
  1.课间生活,寻找写作素材。众所周知,写作的素材来自生活,从校园生活中寻求写作素材,教师能更直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了解学生的生活,抓住写作的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及时、客观地描写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的玩具有时是神奇宝贝卡,有时是溜溜球,有时是弹珠等,不管是低段学生,还是高段学生,他们都喜爱这些玩具。很多时候,他们的入迷令老师担忧。虽然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没收,但是孩子们的玩劲儿丝毫不减。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的玩具是跟着少儿频道的动画片而风靡一时的。我想如果孩子们的玩具被缴了,那总该有东西让孩子们玩,我们应该正确地引导,让学生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如跳绳、打羽毛球、下棋等。我们不妨顺势引导,让他们的玩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
  从那以后,我觉得课间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于是,每逢课间,我总会留心学生的游戏与活动,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或参与其中,体会课间的快乐,时刻为学生找寻写作素材。
  2.家庭生活,留意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在论及文章和生活材料的关系时,特别强调从自己的生活中获得真实材料。这种真实材料最容易从家庭生活中获取,因为孩子在家里表现的是真实的自我,无论是说还是做都是发自内心的,非常放松,非常快乐。妈妈的笑脸、爸爸的严厉、奶奶的皱纹、爷爷的脊背等,这些都要用心观察,用情感悟,用笔写下。生活就是个万花筒,每天都会让你应接不暇:邻家的阿姨常常大吵大闹,让你心烦,于是你心有所悟,明白做人要宽容;李家的哥哥懂文明,讲礼貌,勤奋好学,让人明白什么是修养。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观察并不是简单地看事物的表象,而是透过现象看到美。
  二、写好文章要躬行——带领学生亲身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体验的重要性。学生习作的取材,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们的实践体验。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
  1.组织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写作素材。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拉回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参与活动。教室里上课的情景,体育课上运动的场面,这些都可以成为日后习作的素材。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对活动有切身的体验,并把深刻的体验记录下来。实践体验是学生习作素材积累的最直接途径,而且体验积累的素材印象深刻、真实。一个在学习活动中是旁观者,对活动无动于衷的孩子,他的写作水平不可能有提高。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时,我从进校门开始,按照地点转换顺序,带领学生参观了我们的学校。这里虽然是学生们学习生活了四年的地方,可是,在我的带领下,全班学生一起参观,情绪高涨。批改作文时,我发现学生们都能按照地点转换的顺序,详略得当地写我们的校园。
  2.艺术课程,让学生唾手可得的写作素材。近几年来,我发觉美术课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细细留意美术课程,内容五花八门,有泥塑、剪纸、写生……深受学生的喜爱。每次美术课,我发觉学生总是兴致勃勃的。看,他们拿着美术课上制作的风筝在校园里奔跑,多么惬意!多么快活!瞧,他们拿着美术课上制作的小风车迎风旋转,多么兴奋!多么得意!每一次美术课后,他们总会拿着自己的杰作向我展示一番,看着他们灿烂的笑脸、完美的作品,我会情不自禁地夸赞一番。
  一次美术课上,学生制作台灯。他们的作品很有创意,有的用气球做灯泡,有的用一次性纸杯做灯罩,有的做出了可伸缩的长条霓虹灯。我问他们:“这么有意思的台灯,你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头头是道。我趁机说:“你们拿起笔把你们制作作品的过程写下来,让老师学习学习,好不好?”这样一来,学生乐于提笔写作,制作过程也写得很有条理,不少学生用上了“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句式。很多学生把制作过程中的想法、感受也写了下来,读起来很有味道。
  因此,我觉得如果我们能把作文与学生的美术课有机地整合起来,那么,无论是对作文素养还是美术修养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采得百花酿成蜜——引领学生阅读积累
  阅读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习得写作方法、技巧,更可以让学生获得广泛、丰富的习作素材。叶圣陶说过:“读是吸取,写是倾诉。”倾诉是人们的一种本能活动。教师要重视读写结合,将阅读和写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
  1.立足教材,学以致用。语文教材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投入了极大的努力的成果,文章内容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涉及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选取的是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是作文教学中最好的蓝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我们构思写作内容的素材,开掘创作的源头。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中描写水和山的片段,运用了对比、排比的手法,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最好范本。这样的段落教师应让学生背诵下来,引导他们在写河面或湖面的时候,仿照文中描写漓江水的句式来写。有学生这样写道:“公园里的花真多啊,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公园里的花真红啊,红得仿佛一团团火焰;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让人流连忘返。”
  2.博览群书,开拓思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写出内容深刻的文章,就要加强知识储备,多读书。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因为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于漪老师在论述学生脑子里应建立内容丰富的材料库时说:“仓廪充实,下笔就会汩汩流泻,否则枯肠搜索也难为无米之炊。”怎样才能使仓廪充实起来呢?精读博览,广为采撷。
  一本好书会让人明白很多道理,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让人不需经历就能知道别人发生过的事,在做人与求学上少走弯路。我们应该多给学生朗读优美的文章,激起学生阅读好书的欲望,通过朗读积累语言。
  有一次,我在班上朗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片段,这个片段主要讲海伦·凯勒在第一天的光明想看到的人、景、事。随后,我让学生说说听了这个片段后的感言,很多学生纷纷说盲人真可怜。于是,我改了一下题目,让学生以“假如只剩三天光明”为主题,写一写自己在这三天里会做些什么事以及真实的想法。学生作文语言天真活泼,富有人情味,值得一读。
  综上所述,我觉得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学生学会观察,亲身实践,善于积累,我相信他们会源源不断地发现写作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如同沟渠里的水,如果要畅通无阻地长流清水,源头活水很重要。作文是一种积累,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阅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要善于开发作文课程的资源,用心捕捉写作素材,让学生的作文充满活力,迸发生命的光彩。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起根据儿童的实际接受能力编选了48首古诗。语文新课标也要求小学生能背诵、积累70首古诗。这些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名篇佳作。由于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加之古今汉语有一定差异,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地了解诗意、领略诗境、体会诗情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人对“读
设计意图    通过本次口语交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长辈的爱,并以多种实践的方式引领学生留意人们对爱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爱,培养孩子孝敬长辈的意识,做一个孝顺父母、热爱家庭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初步感知整组文本:《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  师:父母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情,都是人间美好的感情。这些美好的感情
“不学诗,无以言”。诗是培养学生语言,陶治学生性情,形成审美愉悦,进行人文熏染的极好凭借。“诗是最为精粹的文学样式”,所以童诗的教学必须契合“诗”的特点,要让童诗教学富有诗意。  《春天染绿我们双脚》就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儿童诗。诗歌描绘了植树给荒山带来的巨变,呈现出一种蓬勃生机与活力,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的决心,体现了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语言整齐活泼,想象丰富奇特,贴近
河南大学文学院刘进才教授的《语言文学的现代建构:语言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再探索》一书,采用宏观的学术视野,对新文化运动前后国语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深入的梳理与研究,观点新颖独创,视角独树一帜,内容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分为绪论、上编、中编、下编四个部分,共十二章,三十五万五千字。分别从“国语运动与国语标准的建立”“国语教学与文学的国语”“国语运动与现代文学的语音论争”三个方面探讨了语言运
一、2019年度论文转载概况  1. 论文来源期刊转载数量  《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以下简称《初中语文教与学》)2019年共转载论文189篇,分布在51种刊物上。其中学术水平相对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前7名来源期刊及转载篇数依次为:《中学语文教学》21篇,《语文教学通讯》19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6篇,《语文建设》15篇,《语文学习》15篇,《教学月刊(中学版)》12篇,《语文教学与研
作文“高手”讷于言    作文竞赛的“高手”却在口语表达上露出“软肋”。面对主办者出的一道有关同学生日礼物、迎来送往的口语表达题,参加初中组口语交际决赛的20位同学不尽如人意的表现,让在场的评委忧心忡忡。  上海市第19届中学生作文竞赛口语交际决赛,是主办方对入围一等奖的选手试行的一种“面试”,以考察口头表达能力。  在主持人念完题目,而且反复强调要求后,参加决赛的第三批5位同学,逐一开始即兴发言
拿到书稿,我略有一些惊讶。  本人在当记者时,对作者有一些了解。我目睹了他在卸任教育部常务副部长前记者招待会上公开斥责一些省市上大项目有钱,而对贫困学子的资助总是推托;也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上看到了公众对这位“平民部长”的赞扬;我曾被作者回忆中学时资助他的田老师的文章感动;更被他那首回忆去首都上大学时,父亲为省钱步行挑着行李送其去车站的律诗所震撼。——“夜色满衣步履急,父送子程星光稀。舍车犹恐盘资短,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学生学习的开始。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质疑问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针对性更强,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这一要示突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独立思
本文对段落教学的回顾,在时间跨度上,仅限于1978年至今;在内容上,仅限于阅读教学。    一、30年来段落教学的回顾    (一)段落教学的概念明确化  段落教学,指的是自然段的教学,还是包括结构段的教学呢?丁培忠先生在《小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10期发表《段、篇教学界说》一文,认为段落教学指的是自然段的教学,分段、概括段意则属于篇章教学。文章发表后,没有引起争论,未见有异议。  (二)197
今年是叶圣陶诞辰120周年纪念之年,他离开我们也有27年了。无论一般语文教师还是语文工作者都应该想一想,我们要从叶老身上学习一点什么。  一  固然,叶圣陶是一个真正的语文教育家,从他的论著里汲取营养,继承发展他的语文教育理论是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但仅此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研究和学习他的为人之道,从他身上汲取一点做人的精神力量。这二十多年来学界研究胡适、陈寅恪、钱锺书成一时之风气,令人可喜。相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