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美食温故节气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ratc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节气传统逐渐被人们淡忘或忽略的时下,食材是另一种感知季节变化、重温四季传统的方式。
  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南山社区,将二十四节气以活动的形式贯穿全年,将传统文化通过美食为引线,深刻融入了百姓生活。
  老苏州的美食秋日进行曲
  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为了感受农耕秋收之趣,老苏州们分享了多道用桂花“点睛”的美食,为这个秋季增添许多美味和香气。
  白洋湾街道南山社区一带,老苏州在鸡頭米里撒上桂花,软糯香甜之余,口齿间带上了淡淡的桂花香味。社区张明华分享了特别简单的做法,“水沸腾后放入酒酿和冰糖,冰糖融化放入鸡头米和枸杞。鸡头米不能煮久,不然会越煮越老。水开煮一分钟,撒上桂花即可出锅。这时候的鸡头米吃上去糯糯的,加上香甜的桂花味,美味极了。”
  桂花糖芋艿也是江南地区的秋季传统甜点,光洁的芋艿口感酥软,绵甜的酱红色汤汁鲜亮诱人,散发着浓郁的桂花香。南山社区的顾玉玲用古法处理芋艿,新鲜芋艿装入袋子里摔打,借助于彼此间的磨擦,使芋头脱皮,再手工去皮清洗。顾玉玲同时也不忘提醒大家,“去皮过程中要戴上手套,手直接接触会导致皮肤发痒。”切成块的芋艿投入锅中,加水和食用碱,“碱只要放一点点,这样芋艿更容易煮烂。”文火煮约半小时后,用少量凉水将藕粉调开倒入锅中反复搅拌,待糖水开始粘稠,依据个人口味放入冰糖和红糖。待糖溶化后撒入桂花即可食用。一碗香甜诱人的桂花糖芋艿,就可以为秋天披上暖意。
  桂花盛开的季节,还有桂花酒。社区的张惠珍用桂花做酒,让香气留在舌尖跳舞。她提前准备了桂花、枸杞、冰糖、粮食酒,以及可密封的玻璃瓶,将新鲜采摘的桂花去掉花梗、杂质,放置于阴凉通风处阴干备用,可密封的玻璃瓶开水烫洗后晾干,放入腌制好的桂花、枸杞和冰糖,倒入粮食酒后密封,放置在阴凉干燥处存放,一个月后即可饮用。桂花酒还有开胃醒神、健脾补虚的功效。酿制桂花酒,或许是从前人们为留住花期短暂的桂花香气,研究出的最长久的方法了吧。
  食补为引重温传统文化
  霜降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转到冬季的过渡时期。南山社区请来资深“吃货”们,寻找传统,重温美好回忆。
  霜降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 ,不如补霜降”……社区活动现场,老苏州李桂金分享季节饮食要诀:应以保暖、润燥、健脾、养胃为主,少吃辛味、寒凉食物,如海鱼、虾、各种冷饮等,以免伤胃引发疾病;平时多喝开水,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如萝卜、栗子、百合、蜂蜜、白菜、牛肉等。听着老苏州的分享,众人纷纷表示很受用。
  新苏州曹苏宁也上台讲述她霜降必吃美食——糖炒栗子。她说虽然自己是个新苏州,但对苏州了解不少。栗子健脾补肾、延年益寿,这个季节吃栗子进补最合适。她在现场教了大家糖炒栗子家常做法。“步骤简单,就是挑选板栗比较重要,板栗要挑选深褐色,摸上去颗粒坚实、丰满的。”新鲜板栗清洗后开口备用,然后电饼铛通电预热后放入开好口的板栗,再放入水双面加热。糖、油、水搅拌均匀后一并倒入电饼铛,继续加热至表面干爽,喜欢甜口的还可以再刷上一层蜂蜜。炒好的板栗起锅后静置去热,即可食用。现场边讲解边演示,香甜扑鼻,“堆盘栗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火也,门前高喊灌香糖。”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劳动成果。
  社区工作人员还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食材,请老苏州现场演示秋日食材做法。香味四溢的面拖蟹、口感软糯的土豆炖牛腩、热腾腾的排骨玉米萝卜汤、黄澄澄的南瓜……虽是家常菜,但当这些秋季时令菜品一道道出锅时仍让人垂涎欲滴。
  每一种食材都有属于自己的时节,逝去的时光随着记忆里的味道逐渐复活。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每个人都应是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人。在古人智慧的基础之上继往开来,延伸、发展出适应时代的新文化,方能活态传承,历久弥新。
其他文献
七月上旬,本刊推出了特别策划《营造传奇》,其中《为把留园留下来》一文中提到香山匠师王汉平先生抢救留园之举,本刊读者给予了由衷的钦佩,并对文中提到王先生拆下家中的明瓦修复古园的细节倍感温暖。同时也有很多年轻的读者感到好奇,纷纷询问什么是明瓦。本刊记者为此专程寻访明瓦与苏州的历史记忆与传承线索。  旧时江南民居,古朴典雅,灵动秀美。除了有脊角高翘的屋顶,蜿蜒曲折的长廊,极富雅意的花窗,还有一种令人难忘
期刊
夜幕降临,向西的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像一块正在全速运行的超级计算机电路板,流光溢彩、灯火璀璨。30年的一路负重、拼搏、激荡,即便早已料到今天必然有瞩目成就,但如果亲眼见过当年的场景、条件,仍是不免要出神、心动、潸然的。一路向西,心潮涌动,更誓为再战下一个30年而斗志昂扬、激情满怀。  苏州高新区的来龙去脉  苏州高新区的开发建设是苏州市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1982年5月
期刊
近日,“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20最美班主任”名单公布,全省10位教师获评,来自苏州昆山的于洁老师榜上有名。于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思考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和路径,并出版了《草尖上的露珠》《对教育失败说不》《教育如此美好》等7本书,江苏省教科院的专家评价:“于洁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在教育和生活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  寻找这平衡之道,是苏州教育工作者探索德育之道的缩影。近些年来,苏州始终坚持把培
期刊
一座城市的精神需要空间和文化去承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连接并融合,最终成为这座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020年,我们不得已改变了往常的生活模式,文艺也不例外。  但精神空间有自己的维度,吴中的文艺时光在“云端”继续绽放,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艺精品创作等亮点频出,丰富人们生活的各种面向,充盈着这座城市的精神空间。  精神实体秀出新高度  关键词:公共文
期刊
家中浴室瓷砖地面易打滑、淋浴时无法长时间站立、如厕后一下子站不起来、烧到只剩半壶水时才想起来正烧水……居家养老,常常要面对各种问题。  我国近年提出适老化,在建设设计、公共设施建设、居家环境装修等进行适应中老年人的改造,以满足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在生活及出行方面的需求,保障安全。其中,作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场所,住宅便成了适老化改造的重点,这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生活品质有直接影响。  目前,姑苏区金阊街
期刊
网站点击数超8500万次,网站累计注册45.8万人,微信累计关注44.5万人,苏州未成年人有个专属的网络成长社区,“成长苏州”云平台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牵头打造,三年来,此平台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生命教育的应有之义出发,来探讨生命教育的价值体现。苏州着力于学生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系统培育,创造了符合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
期刊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有一本畅销书译作《林间最后的小孩》。在这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作品中,他对“自然缺失症”做出阐释,描述了在电子产品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在生活中与自然之间,有着令人惊异的断裂。  也许我们还会从儿时的作文中读到夏令营的经历是多么得美好,然而我们却很难重新感受躺在广袤的星空下,伴着昆虫的低鸣和林间的微风,真正安然睡去的那一种灵魂的荡涤。我们离开自然太久,久到失去了与它亲近的本能。  让
期刊
石路社区的居民范学勤带着一块老梅花表到石路一家钟表店碰碰运气,看能不能修好。因为手表机芯内一个零件坏了,手表没法正常工作,如果送返国外的官方维修,费用实在太高。这块老梅花表是范学勤结婚时买的,晨练时突然摔坏了,戴了这么多年,实在舍不得扔掉,到石路来找修表师易伟良看看。易伟良对照着手表机芯的结构,愣是自己打磨出那个已经停产的零件,将范学勤的梅花表修理好。  与“时间”打了近60年的交道,75岁的修表
期刊
随着苏州“三定一督”的实施,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白洋湾街道玉景湾社区对辖区多项硬件设施以及软件配置也进行了提档升级。小区内环保主题壁画随处可见;分类点位变身“网红打卡地”,微信群和朋友圈邻里间互相晒照片;“先破袋、再分拣、后洗手”成了家喻户晓的分类“口诀”;线上“云课堂”及时为大家科普易混淆的分类小知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小区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新面貌。  便民改良实用贴心
期刊
走在苏州城区的路上,偶尔会见到一些与周围建筑风格并不统一的近现代老建筑、老设施,神秘而有故事地矗立着。这是哪里?原来是做什么的?即便是路人,也会有想要探究的念头。  苏州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民族工业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在一个多世纪的近现代工业发展中留下了一批有价值的近代工业遗产,是苏州近代工业发展的时代缩影,也是苏州历史文化特征的重要载  体和城市历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同样是古城保护对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