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副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和研究对外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后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于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采取皮质类固醇药物外用的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92例选取对象中,其中76例患者副作用发生在面部,16例发生在躯干四肢,分别占82.61%和17.39%;临床表现为灼热、瘙痒、干燥脱屑、毛囊性脓包或炎性丘疹、色素沉着、毛孔粗大、局部毳毛增多、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局部萎缩、红斑和原发病加重的患者人数依次为38例、41例、12例、51例、21例、12例、43例、70例、76例、92例和38例,所占比例依次为41.30%、44.57%、13.04%、55.43%、22.83%、13.04%、46.74%、76.09%、82.61%、100%和41.30%。结论:在对患者外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时,需要慎重考虑,若出现副作用,需要专业临床皮肤科医师进行治疗或处理。
  【关键词】皮质类固醇药物;外用;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R75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23-02
  外用皮质类固醇药物作为皮肤科治疗相对应疾病时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达到每日均用的程度。外用皮质类激素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其不仅治疗效果好、操作方便、易携带,且无色无味,很少产生过敏现象,同时还能与其他局部敷衍药物联合使用,但随着该类激素药物使用的范围日益变宽,其导致的副作用发生率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为分析我院今年采取外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情况,选取了92例采取该类方式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采取皮质类固醇药物外用的患者92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80例;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32.3±4.5)岁。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时间15d-4年,平均使用时间(7.1±1.2)个月;其中64例每天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1-2次,占69.56%;另外28例患者每天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3-4次,占30.44%;主要使用的皮質类固醇制剂为氯倍他索(皮康王)、地塞米松(皮炎平)、祛斑霜(含有氯倍他素成分)、乐肤液、肤轻松等。
  1.2 外用皮质类固醇药剂治疗原因
  选取的92例对象,其中以美容为目的、以治疗为目的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人数依次为31例(33.70%)和61例(66.30%);61例以治疗为目的使用该类药剂治疗患者中,有16例患有痤疮,占26.23%;8例患有过敏性皮炎,占13.11%;7例患有脂溢性皮炎,占11.47%;6例为瘙痒症,占9.84%;7例为黄褐斑,占11.47%;4例为毛囊炎,占6.56%;4例为接触性皮炎,占6.56%;3例为汗管角化症,占4.92%;3例为扁平疣,占4.92%;2例为龟头包皮炎,占3.28%;1例病因不明,占1.64%。依据上述患者外用皮质类固醇的原因,分成美容组(31例)和治疗组(6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副作用的差异性。
  1.5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选取92例对象中,均出现明显皮质类固醇药物副作用症状,其中76例患者副作用发生在面部,16例发生在躯干四肢,分别占82.61%和17.39%;副作用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灼热、瘙痒、干燥脱屑、毛囊性脓包或炎性丘疹、色素沉着、毛孔粗大、局部毳毛增多、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局部萎缩、红斑和原发病加重等。其中美容组和治疗组患者具体发生药物副作用情况见下表1。
  3 讨论
  临床上,常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皮肤疾病,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拥有的抗炎作用,如抑制皮肤病灶处及周边组织溶酶体酶的合成和分泌、稳定溶酶体膜,进而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同时该类药物还具备影响炎症介质前体释放、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分泌,并调整靶细胞对白介素的敏感性等作用,因此临床上在外用该类药剂治疗时,有一定几率发生药物副作用反应,且会随着使用药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积累而增加[1]。
  对于存在皮肤炎症反应患者,在使用该类药剂治疗时,会发现涂抹部位皮肤会出现明显发红迹象,同时有可能生出红斑和脓包,同时会削弱皮肤的免疫反应,对皮肤毛细血管造成刺激,使得其通透性改变,容易出血,尤其是脂溢性皮炎、玫痤疮类患者,在涂抹该药后,症状会减轻,但一旦停药,会发生病症反弹,长期使用会引发恶性循环。而对于以美容为目的患者而言,其在面部涂抹该类药剂后,会导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显露,发生充血性丘疹、脓包症、红斑等,同时随着毛孔的扩张,会加重外部污染进入面部皮肤组织中,使得色素及污染物排出受阻,引发皮疹、瘙痒等症状,若持续应用上述症状能得到一定的遏止,但同样会形成恶性循环,停用后更会引发病症反跳。本文研究发现,美容组和治疗组患者在灼热、干燥脱屑、毛囊性脓包或炎性丘疹、色素沉着、毛孔粗大、局部毳毛增多、原发病加重等副作用上对比差异非常明显(P<0.05),美容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几率明显变高,这说明使用该类固醇药剂并不适合作为面部美容液,外用时需要谨慎考虑。
  参考文献
  [1] 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3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中糖皮质激素的运用疗效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接收治疗的大叶性肺炎患者,共38例,我们将患者分为两个组,观察组(20)和对照组(18),对38例患者入院后症状的控制情况和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热及咳嗽的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有发热、
期刊
本文就2BT-2型电动精量穴播机进行了初步说明,介绍了该穴播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就如何调整及使用该机具进行了简介。 In this paper, a preliminary description of 2BT-2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侧柏的根、茎、叶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10株,经形态观察将其中103株鉴定分类为4个目、6个科、15个属,未产孢7株;内生真菌以链格孢属为优势属,茎叶中内生真菌
【摘 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对比研究,证明优质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优势,以便大力推广。方法:随机选取两组具有统计学可比性病例,分别记作实验组(100例,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和对照组(100例,采取传统的基础护理模式),最终对两组进行病人和经治医师的满意率比较。结果: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所得数据输入SPSS 17.0 系统进行处理,在a=0.05时,得出P0.05),病例具有可比性。 
期刊
2010年9月23日,第63届德国汉诺威商用车博览会(IAA 2010)拉开帷幕,我应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邀请,与其他中国记者一起飞往德国报道此次展事.德国汉诺威车展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大
【摘 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伴快速心律失常急诊应用胺碘酮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5例冠心病伴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适量的胺碘酮和常规治疗措施治疗,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患者用此药治疗后,心律失常中的阵发性房颤的治疗率最高,对频发室早和短阵室速治疗效果较好,对持续性房颤的治疗效果较差,其差异具有意义( P小于
期刊
文化是国家的根脉,瓷器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与艺术智慧的结晶,东破万里波涛、西出戈壁沙漠,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输往欧、亚市场,成为了中
【摘 要】p53正向細胞凋亡调控因子(PUMA)基因能诱导体外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集落形成,与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有相关性,PUMA基因表达水平高低与消化系统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  【关键词】 PUMA;消化;肿瘤;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22-01  1 PUMA基因  P53正向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
期刊
2012年6月13日,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重庆市江津区“中国长寿之乡”的荣誉称号。江津在重庆素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寿星人数一直傲居全市之最,112岁的蔡树华老人就是土生土长
【摘 要】目的:分析剖腹产切口感染的原因与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妇,将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为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0人,分析发生的原因与解决措施。结果: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孕妇的基础性疾病、阴道检查次數、术中所用时间等因素有关,观察组在此方面出现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提高患者以及医生对切口感染的认识,为了防止和降低感染率,我们应该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减少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