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fu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52例UA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48h内缓解优于对照组,2周后血脂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辛伐他汀治疗UAP调脂作用明显,还可降低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颈动脉IMT,提高48h内心绞痛缓解率。
  关键词:辛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72-0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AMI)甚至猝死。采用各种及时正确治疗,常可减少该病发展至AMI及心性死亡风险事件的发生。他汀类药物的长期应用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本文通过观察辛伐他汀治疗UAP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UAP患者52例。UAP诊断标准按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1],其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5.4岁,52例UAP患者中心绞痛Ⅲ级20例、Ⅳ级者32例;心率>100次/min 34例,心率<60次/min 18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基本资料及心绞痛程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包括服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每晚1次。两组患者入院前2个月内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所有研究对象均观察治疗后48h内心绞痛缓解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血脂,1年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颈动脉IMT等指标。
  1.3 疗效评定。显效:同等活动强度下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不消耗硝酸甘油片;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50%~80%;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租总有效率8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1年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结果,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缓解及心脏意外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病是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基础上,一种严重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它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基本病变在于内皮损伤、脂质浸润和炎症反应。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被认为是首要的致动脉硬化因子,而许多因素如Hcy、TNF、MCSF、IL-8、MMPs、CRP、P选择素、核因子KB、纤维蛋白肽等能引起或加重这一炎症反应。辛伐他汀是他汀类药物,除减少体内胆固醇合成,降低血胆固醇、LDL-C外,还有改善内皮功能、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抗血栓形成、抑制炎症细胞、抑制或增加平滑肌细胞及增加胶原成分的作用[2]。几个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均证明,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调整血脂水平,而且可以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2]。而辛伐他汀的作用:①显著降低血浆LDL-C;②改善内皮功能,防止和逆转粥样硬化斑块;③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与移行,诱导VSMC凋亡;④防止血栓形成,稳定粥样斑块;⑤抗炎作用[3]。
  辛伐他汀的上述药理作用正好从UAP病理基础上稳定粥样斑块,从而起到了降低心脏意外事件发生,调脂,降低颈动脉IMT,提高48h内心绞痛缓解率,改善UAP的预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 王娜,胡宾等.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不稳定心绞痛患者BNP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32:2636-2637
  [3] 赵水平,胡大一.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1-3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索复方甲硝锉糊剂治疗牙龈炎的效果。  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牙龈炎患者4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26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224例,采用复方甲硝锉糊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9.9%,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8%,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牙病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大面积烧伤患者使用充气床垫预防压床的效果。  方法:60例烧烫伤患者,烧伤面积达50%及以上,深度达2—3度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充气床垫观察组30例和普通医用海绵床垫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护理观察。  结果:两组在翻身间隔不同的情况下,完整皮肤及创面潮湿感和一期压疮[1](皮肤红斑压之不退,皮温较高伴疼痛)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充气床垫能
期刊
摘要:口腔癌是一种常见的世界性的粘膜上皮性的恶性肿瘤,其主要的发生机制可能是基因的突变造成了细胞中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从而导致细胞内信号传导和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凋亡受到抑制,出现细胞的异常增殖。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诱导基因沉默的基因治疗技术。本文将就RNA干扰技术及其在口腔癌基因治疗的研究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RNA干扰 口腔
期刊
摘要:近年来,胰岛素笔用针头也在不断改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痛苦,为观察美国BD公司生产的(32G)4mm极细极短型注射笔用针头和BD(30G)8mm胰岛素笔用针头的疗效,我科将这两种针头进行比较,现将报告如下。  关键词:胰岛素笔用针头 临床疗效 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61-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
期刊
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消化内科治疗的43例恶心呕吐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导致恶心呕吐的病因呈多样性,常见的有颅内占位、功能性消化不良、糖尿病酸中毒、妊娠呕吐、胃癌腔外肿物压、胆结石、粪石梗阻等,各种疾病均具有显著特点,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不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采用布拉酵母菌散剂进行预防后的效果表现。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09月—2013年09月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1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平均分成A1组(预防组 75例)与A2组(对照组 75例)。A1组:从患儿住院应用抗生素时对其采用布拉酵母菌散剂(口服)进行治疗;A2组:临床表现出腹泻(继发性)症状后,对患儿加用布拉酵母菌散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
期刊
摘要:本文就2型糖尿病治疗管理的几点体会进行了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2型糖尿病 治疗管理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63-01  1 基本情况  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服务区域常住人口约2.8万人,流动人口约6000人。自2010年开始逐步对辖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CC)与肺炎支原体感染(MP)的相关性以及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60名确诊的CC患儿作为实验观察组,另外选择40名非CC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MP感染情况。对于经过MP阳性检测后阳性阴性两组的CC患儿分别给予阿奇霉素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  结果:CC组患儿MP阳性率为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20%,两组比较(P<0.05),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切除术在阑尾炎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从2009年~2012年就诊采用小切口切除术及传统阑尾切除术患者病历各98例,分别编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切口感染率及切口遗留疤痕率等指标。  关键词:阑尾炎 小切口切除术 阑尾炎手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7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抗抑郁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消化科门诊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剂量抗抑郁药综合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统一的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评分,并观察两组在疗效上的差异。  结果: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随访,2组HAMD、HAMA评分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