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目前,课堂教学仍然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效率,就必须充分学习、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把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初步掌握课堂教学技艺,提升课堂教学实践能力,为实现“减负增效”,打造课堂高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课堂教学艺术;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什么是“高效课堂”?江苏南通教育界认为高效课堂具有四个鲜明特征。“一是突出目标的整合;二是催生过程的灵动;三是实现‘四基’的扎实;四是聚焦人格的生长”。概而言之“高效课堂是一个教师引领下学生自致的,长效的活动课堂、文化课堂,生命课堂”,通过锤炼教学模式,应用教学模式来打造高效课堂。笔者认为不管是研究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有其相通之处:即要提高课堂效益,就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环节,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一、导入艺术——打造高效课堂的起始点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开端,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导入正处于这个“故”、“新”之间,起着承“故”启“新”的作用,它能消除“故”、“新”之间的台阶,让学生自然、平稳、不知不觉地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所以,要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引人入胜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
(1)启发性原则。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典型的历史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或是教材内容的重要之处,采用揭示矛盾,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从生疑、质疑入手,使学生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力戒牵强附会和呆板。
如讲“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时,为使学生掌握什么是商品,我概括设计这样一段导语:“你们现在用的钢笔、铅笔等学习用具是商品,老师使用的讲桌也是商品,大家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要购买学习用具?学校为什么要购买讲桌?”学生回答说:“我们需要学习用具,老师需要讲桌”,我接着提问:“我们需要说明它们有用,那么,可不可以说凡是有用的东西都是商品呢?如果说,凡是有用的东西都是商品,那么粮食有用吗?为什么农民吃自己种的粮食就不是商品呢?”通过巧妙设疑,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寻根究底的欲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也是实现思想品德课高效度的“入口处”。要积极引导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一种负担,必须在“趣”字上下工夫,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力戒生搬硬套和乏味。
如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内蒙古蓝天白云下的草原、牧场等自然风光,并配有歌曲《我的天堂》,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到了美丽的大草原。我问学生:你知道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和礼节吗?你知道我们黑龙江省还居住着哪些民族吗?了解这些民族礼节吗?从而引出新课。
(3)生活化原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基础性资源,是师生课堂交互作用的起点,所以,教学在导入一环就应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注重呈现相关的生活事实,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从中感悟,开启新课。
如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结合当前中学生在日常消费时的面面观:奢侈消费,追求名牌,手机、上网、人情等消费膨胀现象,设问你怎么看待这种消费行为,你又是如何消费的,来引发理性思考。
(4)时间性原则。因为“导入”只是引路,并不是讲授的主要内容,因此,要求“导入”所用的时间不宜太长;要切中重点,“导入”的语言要简洁明快,不能庞杂烦琐。一般情况下,“导入”的时间应控制在2~3分钟内为宜,力戒喧宾夺主和冗长。
二、提问艺术——打造高效课堂的切入点
人们常说,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巧妙的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智力都具积极作用。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提问方式都要讲究提问的艺术,以提高课堂实效。
(1)合适性原则。教师提问应该选择合适的提问对象,提问应不拘形式,可以向整个班级提问,也可以向小组提问,但更应经常地向个别学生提问,在对个别学生提问时既要平均地、随意地分配问题,也要依问题的难易进行分层次提问,而对没有答题准备和没有答题欲望的学生,不可强行提问。
(2)灵活性原则。把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提问方法和“接龙式”的提问方法结合起来,根据客观情况灵活处理。根据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比较推崇“接龙式”提问方法。如讲《网络的人际交往》时,抓住“人际交往”这个关键词组,笔者设计了①“人际交往”的范围界定是什么?②什么是网络上的人际交往?③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相比有什么特点?④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对社会、对个人有没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如何发挥作用的?⑤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的表现有哪些?存在哪些问题?⑥如何正确面对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为什么?这种提问方法不仅可以扩大信息反馈面,使教师了解到一大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提问的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3)鼓励性原则。一个善教者,不仅要善于质疑、答疑,还要善于激疑,鼓励提问题。
如讲《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时,设计课堂讨论,出示问题“大义灭亲”可行吗?激励学生质疑形成辩论话题。“大义灭亲,可行?应止”,使学生“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并引发问题,分析问题,加深对生命健康权的理解。
三、情感艺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证明情感艺术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之一。
(1)瞄准动情点。教材是进行情感教育的依据和基础,可以说,中学的思想品德教材每一课都有相应的动情点,其中的故事、插图、名言、歌曲、动脑筋、主题探究等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挖掘其中的情感点,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掀起情感波澜,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有置身其境之感,在不知不觉中生情、激情、有情,在有声有色中实现学生认识与觉悟的提高和转化,从而实现课堂三维目标的达成。
(2)铺设动情线。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既有以知识传递为内容的信息交流,又有以心理相通为特征的情感交流,而且知识信息的交流总是在情感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的。教师的每一堂课,在语言上、表情上、行为上以各种形式表现出对学生的挚爱,是联系师生感情的纽带,她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情感环境,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快活感。
(3)善用动情法。情感调动不能采取一个模式,一种渠道进行,那样,再好的情感素材也不会激发出真情来。所以要采用多种激情法:置身其境激情;语言手势并用导情;运用多种直观教具传情等方法。
四、结构艺术——打造高效课堂的亮睛点
合理、优化的课堂结构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课型不同,课的构成部分各异,环节顺序和时间分配更会千差万别,所以要上好一堂课,应依据不同课型的运作过程处理好课堂结构中的四个环节。
(1)启与合。启即开头,合即结尾。讲授一个课题,开头讲话要扣人心弦,有理有据,论证有力。当瓜熟蒂落之时就断然收尾,使其独立成篇又与前后联成一线。
(2)动与静。动即活动,静即安静。课堂氛围既有心潮激荡,激烈争论,又有默读深思,洗耳恭听。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间,生动活泼。
(3)张与弛。张即紧张,弛即放松。一堂课的进程,应有张有弛,配合得当,紧张有度,松弛有方,按照一堂课两次疲劳(15′~25′和40′以后)的规律安排教学进程,充分发挥每一分钟的作用,保证课时的高效率。
(4)断与续。断是中断,续即连续。既有“五里一站,十里一驿”的断。又有长流水,不断线的续,使所学知识形成体系。
一堂课处理好这四个环节,就能主线贯通,环环相扣,两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积极,效果最佳,从而告别闷课,营造活课,打造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关键词:课堂教学艺术;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什么是“高效课堂”?江苏南通教育界认为高效课堂具有四个鲜明特征。“一是突出目标的整合;二是催生过程的灵动;三是实现‘四基’的扎实;四是聚焦人格的生长”。概而言之“高效课堂是一个教师引领下学生自致的,长效的活动课堂、文化课堂,生命课堂”,通过锤炼教学模式,应用教学模式来打造高效课堂。笔者认为不管是研究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有其相通之处:即要提高课堂效益,就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环节,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一、导入艺术——打造高效课堂的起始点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开端,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导入正处于这个“故”、“新”之间,起着承“故”启“新”的作用,它能消除“故”、“新”之间的台阶,让学生自然、平稳、不知不觉地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所以,要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引人入胜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
(1)启发性原则。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典型的历史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或是教材内容的重要之处,采用揭示矛盾,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从生疑、质疑入手,使学生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力戒牵强附会和呆板。
如讲“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时,为使学生掌握什么是商品,我概括设计这样一段导语:“你们现在用的钢笔、铅笔等学习用具是商品,老师使用的讲桌也是商品,大家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要购买学习用具?学校为什么要购买讲桌?”学生回答说:“我们需要学习用具,老师需要讲桌”,我接着提问:“我们需要说明它们有用,那么,可不可以说凡是有用的东西都是商品呢?如果说,凡是有用的东西都是商品,那么粮食有用吗?为什么农民吃自己种的粮食就不是商品呢?”通过巧妙设疑,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寻根究底的欲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也是实现思想品德课高效度的“入口处”。要积极引导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一种负担,必须在“趣”字上下工夫,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力戒生搬硬套和乏味。
如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内蒙古蓝天白云下的草原、牧场等自然风光,并配有歌曲《我的天堂》,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到了美丽的大草原。我问学生:你知道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和礼节吗?你知道我们黑龙江省还居住着哪些民族吗?了解这些民族礼节吗?从而引出新课。
(3)生活化原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基础性资源,是师生课堂交互作用的起点,所以,教学在导入一环就应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注重呈现相关的生活事实,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从中感悟,开启新课。
如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结合当前中学生在日常消费时的面面观:奢侈消费,追求名牌,手机、上网、人情等消费膨胀现象,设问你怎么看待这种消费行为,你又是如何消费的,来引发理性思考。
(4)时间性原则。因为“导入”只是引路,并不是讲授的主要内容,因此,要求“导入”所用的时间不宜太长;要切中重点,“导入”的语言要简洁明快,不能庞杂烦琐。一般情况下,“导入”的时间应控制在2~3分钟内为宜,力戒喧宾夺主和冗长。
二、提问艺术——打造高效课堂的切入点
人们常说,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巧妙的提问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智力都具积极作用。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提问方式都要讲究提问的艺术,以提高课堂实效。
(1)合适性原则。教师提问应该选择合适的提问对象,提问应不拘形式,可以向整个班级提问,也可以向小组提问,但更应经常地向个别学生提问,在对个别学生提问时既要平均地、随意地分配问题,也要依问题的难易进行分层次提问,而对没有答题准备和没有答题欲望的学生,不可强行提问。
(2)灵活性原则。把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提问方法和“接龙式”的提问方法结合起来,根据客观情况灵活处理。根据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比较推崇“接龙式”提问方法。如讲《网络的人际交往》时,抓住“人际交往”这个关键词组,笔者设计了①“人际交往”的范围界定是什么?②什么是网络上的人际交往?③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相比有什么特点?④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对社会、对个人有没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如何发挥作用的?⑤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的表现有哪些?存在哪些问题?⑥如何正确面对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为什么?这种提问方法不仅可以扩大信息反馈面,使教师了解到一大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提问的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3)鼓励性原则。一个善教者,不仅要善于质疑、答疑,还要善于激疑,鼓励提问题。
如讲《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时,设计课堂讨论,出示问题“大义灭亲”可行吗?激励学生质疑形成辩论话题。“大义灭亲,可行?应止”,使学生“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并引发问题,分析问题,加深对生命健康权的理解。
三、情感艺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证明情感艺术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之一。
(1)瞄准动情点。教材是进行情感教育的依据和基础,可以说,中学的思想品德教材每一课都有相应的动情点,其中的故事、插图、名言、歌曲、动脑筋、主题探究等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挖掘其中的情感点,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掀起情感波澜,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有置身其境之感,在不知不觉中生情、激情、有情,在有声有色中实现学生认识与觉悟的提高和转化,从而实现课堂三维目标的达成。
(2)铺设动情线。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既有以知识传递为内容的信息交流,又有以心理相通为特征的情感交流,而且知识信息的交流总是在情感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的。教师的每一堂课,在语言上、表情上、行为上以各种形式表现出对学生的挚爱,是联系师生感情的纽带,她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情感环境,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快活感。
(3)善用动情法。情感调动不能采取一个模式,一种渠道进行,那样,再好的情感素材也不会激发出真情来。所以要采用多种激情法:置身其境激情;语言手势并用导情;运用多种直观教具传情等方法。
四、结构艺术——打造高效课堂的亮睛点
合理、优化的课堂结构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课型不同,课的构成部分各异,环节顺序和时间分配更会千差万别,所以要上好一堂课,应依据不同课型的运作过程处理好课堂结构中的四个环节。
(1)启与合。启即开头,合即结尾。讲授一个课题,开头讲话要扣人心弦,有理有据,论证有力。当瓜熟蒂落之时就断然收尾,使其独立成篇又与前后联成一线。
(2)动与静。动即活动,静即安静。课堂氛围既有心潮激荡,激烈争论,又有默读深思,洗耳恭听。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间,生动活泼。
(3)张与弛。张即紧张,弛即放松。一堂课的进程,应有张有弛,配合得当,紧张有度,松弛有方,按照一堂课两次疲劳(15′~25′和40′以后)的规律安排教学进程,充分发挥每一分钟的作用,保证课时的高效率。
(4)断与续。断是中断,续即连续。既有“五里一站,十里一驿”的断。又有长流水,不断线的续,使所学知识形成体系。
一堂课处理好这四个环节,就能主线贯通,环环相扣,两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积极,效果最佳,从而告别闷课,营造活课,打造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