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医疗行业从业者之家

来源 :大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因此,医改一直是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看病难、看病贵”要如何破解根治?去年1月在医疗行业同道的瞩目关怀中成立的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皮肤科管理分会,能否为解决业界难题贡献出一份力量?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皮肤科管理分会主任委员赖维教授将如何率领行业同仁,坚定不移地履行贯彻办会宗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赖维教授的观点与心声。
  分级诊疗是医改重要举措   为何遭遇“水土不服”?
  《大社会》:目前国内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症结在何处?医改的一些措施为何难以实施?
  赖维:国内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推出了许多医改的措施,其中分级诊疗是重要的举措,但困境是下级医院,尤其是县市级以下医院的医疗水平、药物配置和设备配置与上级医院相比差距太大,不能保证基本的医疗服务的开展,也制约着双向转诊的实施(比如说患者在上级医院就诊或出院后转诊回当地继续治疗,但当地没有基本的药物、基本的设备和能够实施简单治疗的医务人员,这些患者的复诊还得回到大医院去)。这样会造成老百姓不信任基层医院,基层医院也因为没有病人和产生不出效益而造成人员待遇低和事业发展受限,从而留不住人才,并形成恶性循环。我们现在不难看到,不少基层医院空有漂亮的楼房,但是患者门可罗雀,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医联体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给人的感觉是各个强势医院、各个医院的强势专科跑马圈地。因为每个医院、尤其是每个科室的人员有限,大医院的医务人员(特别是知名专家)的工作任务都很繁重,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来给各个医联体的相关学科提供切实的帮助。从我的观察来看,目前医联体内的帮扶,主要限于提供学习的机会、会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服务,不能根本解决基层医院(尤其是一些小科)的医疗技术水平低和学科发展落后的问题。而且,如果医联体战略实施不好,还会产生反作用,造成大医院对小医院的虹吸现象:老百姓更加不信任基层医院,上级医院也更加人满为患。
  比如说皮肤科。基层医院皮肤科的现状是:皮肤病种类繁多,皮肤病患者门诊量在各个医院都名列前茅,但很多区县级医院没有独立的皮肤科,基层医院皮肤科人员很少、业务用房很少、检查和治疗设备很少、基本药物缺如、总体的医疗水平较低,造成业务量很低、效益很差,整个科室惨淡经营,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很低,病人只能上(上级医院)不能下(留在或回到当地医院),专家也很难下去帮扶(缺乏基本的药物和诊疗设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省一些县市皮肤科的现状折射出目前医改政策难以顺利实施的部分症结所在。
  “医疗行业协会是一个全新的协会”
  《大社会》: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皮肤科管理分会成立的初衷,与医学会、医师协会等学术团体和行业组织在定位和关注点上有什么不同?
  赖维:医疗行业协会皮肤科管理分会成立的初衷是按照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的“研究行业政策、规范行业行为、协调行业关系、维护行业权益、整合行业资源、提升行业价值”的办会宗旨,加强皮肤科专业的自身管理,提高我省皮肤科总体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实现“让皮肤科更美好,让皮肤科更强大”的美好愿景。
  我们的人员组成都全部与省医学会、医师协会等学术团体和行业组织重叠,比如我是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的副会长及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的前任主委,我们省现任的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及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的主委都很支持我们协会的工作,分别担任了本协会的副主委,故我们的工作侧重点会有不同。我们突出的是“学科管理”的特色。我们的定位是团结、动员全省皮肤科的力量,统一调动我们皮肤科的优质资源,协调、管理、推动对基层医院皮肤科的帮扶和及其他医院皮肤科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大社会》:皮肤科管理分会的工作思路是怎样的?现在都做了哪些工作?
  赖维:医疗行业协会是一个全新的协会,如何做出特色,做出一些不仅体现医务人员、科室、医院和医疗相关行业各方面的利益而且必须要利国、利民的工作,这是我们考虑最多的事情。
  我们皮肤科管理分会的工作思路是履行广东省医疗行业管理协会的宗旨,发挥行业管理协会的特色,集合皮肤科管理分会上级医院全体专家的力量,逐批帮扶县市级以下医院皮肤科的学科建设,如学科发展规划的制定、人员、业务用房、基本药物、基本诊疗设备的配置、人员的学习提高(走上来学习、网络学习、专家下去指导)、专家到基层医院引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吸引患者到当地医院皮肤科就诊,造成良性循环,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的、具备一定医疗技术水平、基本药物相对较完备、配置有基本诊疗设备的皮肤科,当地老百姓常见和多发的皮肤病以及部分疑难、危重、少见的皮肤科可以在当地医院皮肤科处理好,疑难、危重和少见皮肤病经上级医院的医生诊疗后可以回到当地医院继续随访治疗,基层医院皮肤科发挥出病人来源广、病种多、检查和治疗项目多等优势,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分级诊疗等国家的医改措施真正能够落地。
  分会成立以来,我们首先成立了由全省68家医院参加的皮肤科学科联合体,并在学科建设帮扶方面做有益的尝试。比如在梅州地区的中山大学附属粤东医院,我们配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工作,在那里建立了独立的皮肤科,并建立了廖万清院士工作站,医务人员、业务用房、基本药物、基本设备大部分已经到位,医疗水平、业务开展(包括病房的开设)、工作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明显提高,学术活动得到开展,科研能力也得到提升,去年已經通过了三甲医院皮肤科评审,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越来越优质的服务。
  集结行业力量   积极帮扶基层医院学科建设
  《大社会》:分会成立以来,开展的工作对当地老百姓及基层医院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和影响?对国家医改政策的顺利实施带来了什么启示?   赖维:我们今年最成功的尝试是韶关市曲江区人民医院。该院位于粤北,但整个区都没有一个像样的皮肤病诊疗机构,区医院没有独立的皮肤科,皮肤科医生与肛肠科并在一起,皮肤病的专科药物和检查治疗设备基本缺乏,皮肤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都很差,当地老百姓看皮肤病只能跑到韶关市区或广州等地方去,区政府和当地老百姓都很不满意。我们行业协会皮肤科管理分会与区政府和区医院商定了对其实施定点帮扶。我们的专家为区医院皮肤科制定了五年的详细学科发展规划,给出皮肤病的基本药物清单和诊疗设备清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开出绿色通道为区医院培训了医生、护士和检验人员,医院划出了几间业务用房并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并在医务人员配置、基本药物和诊疗设备的配置等方面给予支持,而且建立了单独的皮肤科。我们分会统一协调调度,从今年6月6号正式启动帮扶工作至今,每周都派出一位专家去区医院皮肤科出诊及培训当地的皮肤科医务人员,指导他们开展各项诊疗工作。我省皮肤科的专家们也十分支持这项工作,皮肤科学界的元老、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原主任曾凡钦教授,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现任主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张锡宝教授,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首任主委、暨南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皮肤科主任李其林教授,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主委、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党委书记朱慧兰教授,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主委、本分会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韩建德教授,本分会秘书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皮肤科主任马寒副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青委会秘书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副主任郑跃副教授,分会秘书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龚子鉴副教授等专家都积极响应分会的号召,到区医院皮肤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帮扶工作。我也是坚持每月2次到区医院皮肤科帮扶,省医学会现任主委、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皮肤科主任曾抗教授,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主委、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现主任郭庆教授等一大批广东省皮肤科的顶级专家都已经有了到曲江区医院皮肤科帮扶的行程计划。
  通过短短3个月的传、帮、带和对点扶持,不仅方便了曲江区以及粤北地区、甚至是与韶关接壤的江西和湖南地区老百姓看疑难皮肤病,为当地和周边地区群众送去了高质量的皮肤病诊疗服务,而且从根本上提高了曲江区皮肤科的人才培养、科室建设、医疗技术的开展、科室科学管理的能力、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学科发展的规划等方面的能力。周边一些区域的皮肤科医生知道有专家来出诊及培训,他们也自发从各地赶过来跟着专家出诊和学习。目前,在没有专家出诊的时候,区医院皮肤科每天的门诊量也保证在60人以上,高峰时达到100多人次,而且不少只有在广州大的三甲医院皮肤科才有的检查和治疗项目这里都可以开展,老百姓对当地医院皮肤科医务人员的能力越来越信任,皮肤科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也越来越有信心,对工作和学习热情也越来越高,原来想到珠三角去工作的医生也彻底打消了离开粤北的念头,十分积极的投入到皮肤科建设的各项工作,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只有这样贴地气、落实到实处的帮扶,才能真正使被帮扶医院皮肤科能够做大做强,使他们能够应付多数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危重皮肤病的处置,从而为我国新的医改政策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也造福这个社会。
  通过对基层医院的帮扶工作,我认为,只有集合各方力量,积极帮助和扶持基层医院专科的学科建设,让基层医院的各个专科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和服务能力,老百姓才会信任基层医院、主动到基层医院去就诊,上级医院诊治过的患者也能回到当地医院去继续治疗,这样国家将医疗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区县级中心医院、实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战略目标才能更快、更好的实现。
  定位准确   实践与研究齐抓
  《大社会》:超声医学创新与发展管理分会成立于2018年12月,据了解,广东省医学会和广东省医师协会也已成立了相关超声医学分会,您能否结合分会成立的初衷和发展定位跟我们分享一下贵分会与上述两个分会的不同之处?
  陈智毅:超声医学诊断效能和常规技术发展近年来已逐渐迈入稳定的平台期,行业发展也已日益趋向于“在诊疗规范和标准化基础上,开展多学科、大数据研究,优势互补,并实现临床转化”。分会取名“创新与发展”,就是要在既往良好基础上,挖掘和探索超声领域前进的潮流方向。
  我们超声医学创新与发展管理分会在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的领导下,坚持围绕“研究行业政策、规范行业行为、协调行业关系、维护行业权益、整合行业资源、提升行业价值”的办会宗旨开展工作,坚持差异发展的办会理念,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脚踏实地瞄准县域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突出技术帮带为主,着眼解决实务,提升他们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我们也积极举办学术活动,把办好高质量的学术活动放在首位,把举办高水平学术活动与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科联合体的人才优势,为提升县级医院的综合能力做岀贡献。分会特色就是“年轻、包容而充满创新活力”,敢为人先,敢于抓住时代潮流,把握超声医学新发展,通过多学科、交叉学科的融合,多视觉研究重大问题,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发展之路更宽广,更精彩。为此,分会设立了多样化的专业领域构成,包括医疗单位、高校、研究机构、公司企业,涉及超声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等多学科多领域,以期通过构建良好的沟通平台,集中力量发展,促进行业进步,实现超声医学与其他交叉学科“1+1>2”的效应。同时,借助学会平台开展“学科联合体”“多中心研究”,通过“产学研”转化,带动科研成果的落地,真正为民众提供“安全、高效、价廉、便捷”的诊疗手段。
  《大社会》: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群英荟萃、人才济济,专家阵容强大,由包括廣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智毅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周建华教授、中山大学陆遥教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尚宁教授等在内的281名专家学者组成,为分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请您分享一下,分会自成立以来,为推动超声医学创新与发展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智毅:分会于2018年12月成立,成立至今8个月,尽管年轻,但我们一直没有停下对超声医学创新与发展的探索。2019年,分会积极开展相关学术活动,关注超声前沿技术发展,如1月组织分会成员前往浙江大学理学部图像处理研发中心拜访人工智能专家孔德兴教授,并参观甲状腺人工智能产品“DE-超声机器人”基层试点——蒋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切身感受AI产品的魅力;上个月召开的常委会上,分会与深圳迈瑞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加速推动超声领域“产学研”的蓬勃发展。分会今年的年会将于10月13日在广东深圳召开,会上还将成立“超声医学产学研创新联盟”以及“超声医学人工智能学组”,以期通过多种形式的“抱团发展”,搭建超声医师与新技术、交叉学科的沟通平台,加深对这些新技术的认知。接下来,分会还将通过学科联合体、多中心研究、著作出版、技术帮扶、学习班及学术交流等多种载体形式,提升学术氛围,促进内外交流合作,真正实现分会平台的意义与价值。
  响应医改号召  推进基层超声医学建设
  《大社会》:互联网科技日益迅猛发展的态势,催生了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全社会已经迎来“互联网+”发展浪潮,医疗领域也不例外,请您结合“互联网+超声医学”跟我们分享一下分会在推动超声医学智能化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
  陈智毅:信息化和智能化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医疗行业也应从以往的“固步自封”中走出来,通过新技术和交叉学科技术的发展,推动行业的全面进步。我们认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更趋向于在诊疗规范和标准化基础上开展大数据、智能化的研究,并实现医学临床转化。为此,分会在今年开展了相关工作,如组织成员参观中山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切实体会计算机应用及互联网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重要应用。5月,分会主委单位牵头启动了国家级多中心项目“女性生殖功能智能评估系统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针对目前女性生殖功能评估“需求大、应用广”的特点,进行智能化云平台的构建,率先迈出大数据智能化研究的第一步。此外,分会第一本著作《超声医学与人工智能》的编著工作已在今年全面铺开,预计将于年底发布,该书的发布将为追求超声“医-工结合”的临床、影像医师及相关工学研究者提供系统性、针对性理论支持。
  10月召开的年会上,我们将以“超声前沿技术与人工智能”为主题,邀请在超声医学、人工智能、医学转化研究等相关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就领域研究中的前沿技术和热点进行专题授课,通过搭建“医、工、理”合作交流平台,强化交叉学科融合发展理念,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在超声医学中的应用潜能,带动医学转化的发展。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深化开展力度,创新开展模式,将新的技术和成果普及基层,实现互联网+的意义及价值;希望通过实质性工作的开展,践行分会宗旨,更好地推动超声医学智能化的发展。
  《大社会》:分会自成立以来,为响应我国医改革政策的号召,在服务百姓和基层医疗机构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产生了哪些作用和社会影响?
  陈智毅:医改政策倡导“普及基层医疗服务,积极开展长期稳定对口支援,鼓励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医疗互助活动”。为此,分会在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开展了各项工作,如依托多中心研究的开展,积极将诊断规范及创新研究理念推广到省内外各分中心及基层单位,定期开展分中心及基层单位人员的相关技能培训指导,包括规范讲解、疑难病例会诊等;分会人员组成中也不乏基层地区医疗机构及卫生院同行,通过吸纳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更好地聆听、关注基层实际医疗需求;此外,分会积极组织不同规模的学术会议,以会促进合作交流,打破不同领域、不同区域及不同层级单位之间的沟通壁垒,实现前沿医疗信息共享。
  此外,2019年来,分会大力支持内部的各项科研合作,尤其重视“医、工、理”深度交流的推动,已有部分分会成员开展联合项目申报及合作研究,并积极推动相关成果产业化,旨在让科研成果落地基层,实现社会效益。
  紧随湾区战略  推进超声医学高速发展
  《大社会》:放眼全国超声医学的发展动态,您认为我省超声医学技术在全国居于何种位置?结合分会总体战略布局和国家医疗改革政策目标,请您分享一下目前我省超声医学领域创新与发展的重难点及今后发展方向。
  陈智毅:应该说,目前超声在国内的发展仍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推动下,“天时、地利、人和”,我省超声医学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超声医学创新与发展管理分会的成立与发展也将密切契合国家政策和战略发展趋势,在“超声医学规范化建设”“大数据平台及标准化数据库构建”“数据资源整合的人工智能分析”及“前沿技术转化及推广”等方面开展系列工作及努力。为实现以上战略目标,目前仍有几大难点亟待突破:如何实现交叉学科领域制度体系构建,寻找“医疗数据安全性”及“大数据研究需求”间的平衡点;提高交叉学科新技术的实用性;培养交叉学科高层次人才;提高前沿技术临床可行性及应用接受度等。分会也将持续寻求突破方法,把握住“创新与发展”的特色理念,真正用好分会平台,为专业领域的发展指明方向,加速前进步伐是我们今后努力的重点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各行各业分工日益走向精细化,“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日渐成为社会公众的共识,劳动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一把重要标尺。在这股大浪潮下,我国医疗机构借鉴西方医院管理经验,开启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这项工作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体改办等八个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意见》成为我国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开端。所谓医院后勤社会化,就是将后勤服务经营人员、相应资源成建制地从医院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组建成自主经营的后勤服务实体,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服务和运行成本,提高医院效益,减轻病人负担,促进医院稳定可持续发展。
  时至今日,我国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大刀阔斧地开展了近20年,专业化、高水平如今已成为后勤服务的代名词。在广东,素有“诚信達标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之称的广东泰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深耕医院后勤社会服务十四载,为华南地区近40家医疗机构(含20多家三级甲等医院)提供单项或多项后勤支持服务,已经具有相当丰富的后勤服务管理验,在业界成绩名列前茅,赢得了良好口碑。近日,记者专程拜访广东泰科,以此为缩影,试图管窥我国医院后勤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初创与发展:“非典”之后的蜕变
  据公司负责人回忆,泰科的管理团队自1997年起就开始为医院提供后勤支持服务,而后勤服务社会化浪潮的推起,不得不提到“非典”那段特殊时期。
  2003年,“非典”笼罩整个中国,广东作为“非典”爆发的主要省份之一,本地医务和后勤人员的压力巨大,幸运的是,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泰科所服务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当时被定为收治非典病人及疑似病例的专科医院,无一人被感染、无一人离岗,所有后勤服务人员与医护人员精诚合作,一直战斗在最危险的第一线。在当时的环境中,能达到这种结果实属难得。如此高水平、专业化的服务能力,为泰科赢得了诸多肯定,彼时,羊城的主流新闻媒体盛赞他们是“阻击非典的护卫队”。
  2003年之后,虽然大灾结束,但泰科专业化的后勤服务精神和理念在团队的艰苦付出中不断发展,2005年,在团队的合作和努力下,广东泰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广州落地成立,从此泰科一路成长,见证着广东省医疗单位20多年来推动后勤社会化的成功历程。
  负责人不无感慨地说,“我们见证了广东省后勤社会化发展的历程,各大医院在推行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的,从最初单一的保洁推向社会化,到今天已有许多医院逐步将医院非主业的岗位推向后勤社会化,如医疗运送、秩序维护、水电维修、停车场管理、供应室消毒员、食堂管理、病人生活助理等……经统计,医院后勤的工种高达40种或类型。”
  随着承接的项目和服务内容的逐渐增多,实现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势在必行。为了实现这个管理目标,泰科提出“随需而变、精工细作、超越期望”的服务理念,根据客户需要不断地调整服务的标准及流程,始终以服务好客户为己任,专心致志做好后勤支持服务。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泰科积累深厚的医院后勤管理经验,形成成熟的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各类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医院)后勤岗位的运作流程及作业指导书,成为专业服务医院后勤的指导纲领。
  保障:专业化人才与高水平管理
  泰科公司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期间遇到过不少困惑和无奈。该负责人对记者介绍,医院后勤服务与一般物业管理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医院后勤的管理难度较大,这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是作息时间长(365天,7天/周,白+黑),每时每刻必须响应临床科室的各种突发事件;二是服务对象特殊,涉及医护人员、病友及家属等,面对的人群非常复杂;三是服务环境存在潜在的疾病感染风险。因此,医院后勤服务要求标准高、专业性强,具体表现在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个人防护及对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均有严格的规定。这也导致医院后勤行业普偏存在招工难,基层员工普遍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致使培训难度大,工作效率也不高。”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提高管理干部的业务能力,将其培养成为专业的管理人才,自2012年起,泰科高层管理者均参加了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及中山大学继续再教育的MBA课程学习,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至今,泰科与暨南大学教育学院合作,满足基层及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管理需求,每年合作举办一期“暨大教育学院-泰科干部研修班”的继续教育学习,目前已获得该学院颁发结业证书的管理人员已达120人;根据一线员工的特点,依据实际运作经验,公司制作了十部各岗位安全操作流程的动漫培训片,员工可通过“泰科医键通”的公开栏目时时观看培训视频,不断巩固理论和实操知识,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考核通过率达到99%。同时,公司所服务项目,每年均举行1至2次员工操作技能大比武活动,每年举行一届军事消防大比武竞赛……以赛带训的方式,不但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也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实操水平。
  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是确保泰科发展和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劳动力匮乏却是不争的现实,为了稳定员工队伍,近年来,泰科在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帮助年轻员工实施“圆梦计划”,提升学历,提升职场竞争优势;安排专人为退休人员到政务中心办理社保迁移或退休手续,让员工感受到了泰科大家庭的温暖,有80%的退休后员工均自愿留在泰科继续服务,目前两代人或夫妻俩在泰科服务的家庭已屡见不鲜;帮助员工解决子女入托、入学或入户广州的困难。近年来,泰科人力资源部认真解读国家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在职员工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大大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精细化管理需要项目管理团队和服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在管理人员的培养方面,泰科不拘一格提拨人才,公司不定期地召开干部竞争上岗活动,邀请客户主管领导当选评委,达到“择优升职”的目的,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年轻管理干部。
  “自2010年以来,廣东省劳动用工逐渐短缺,人工成本飙升等问题成为我们这个行业的痛点。面对医院后勤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专业服务医院后勤的企业怎样才能持续发展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严峻的问题。我们通过深入一线的调研,制订了提升工作效率,减轻员工劳动强度的工作方案。”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2011年3月起,泰科率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项目推行了“以机器替代人工”“以尘推替代拖把”的环保运作模式,得到了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支持,专门为后勤服务建设了标准的洗涤间,购买一批先进的清洁及洗涤设备,开始集中消毒、浸泡、清洗、烘干清洁织物的运作,以确保“一室一罩”“一床一巾”的院内控感要求,全面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医院保洁运作模式。同时,采取错峰周期清洁运作模式,大大提升了环境卫生质量,实现了减员增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收入,为医院节省了清洁用水及排污费。
  据不完全统计,泰科每年可为医院节省清洁用水及排污费的开支20万元左右,环保高效的保洁运作模式,得到了所有服务单位的充分认可。
  未来:“互联网+物业”羽翼渐丰
  应对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泰科借助互联网并依托医院HIS系统,耗巨资倾力打造了“泰科医键通”医院后勤管理软件,目前,该软件已获得十多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软件著作权证书及两项国家专利。   此外,“泰科医键通”为各大医院度身订制后勤支持服务的综合平台,形成更为完整、智能、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医院后勤支持服务系统,目前已在多家医疗单位进行实施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实现医院后勤高效、便捷的服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医疗单位的一致好评。
  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泰科医键通”是由使用企业自主开发的软件,因此,它更接地气,更具有可操作性,更符合不太会操控智能手机的一线员工的使用习惯。同时,泰科的管理人员也在积极探讨软件信息和大数据的应用,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PDCA的闭环管理,实现后勤服务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减少无效加班,控制物料釆购和运作成本等。通过大数据运用,服务质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平均满意度达到95%以上,每月公司减少无效加班费约10万元……
  随着国家政府对医院控感、垃圾分类和医疗废物处理的重视,泰科适时成功开发了“泰科医键通医废系统”。该系统自主研发了称重收运车(已获得国家专利),利用唯一可溯源二维码标签,用手机微信可查询医疗废物的出处、交接时间、重量、类型、交接人、紧急联系人等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泰科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试运行“医废收运系统”,实现了电子签名交接,成为第一个与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数据对接的医院。今后,泰科将与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推行医废信息系统,实现医废数据对接,为实现广州市卫健委提出的医废总量下降5%的目标提供大数据分析,提高医疗废物投放的准确率。
  同时,为响应“垃圾分类”的号召,泰科医键通自主开发了“垃圾分类”的小程序游戏软件,比拼挑战答题准确率与速度,全民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寓教于乐,近期将在各大医院门诊就诊区扫二维码进入“垃圾分类”游戏答题环节……
  在现有所搭建的“泰科医键通”医院后勤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泰科未来还将借助物联网技术,变革设备维护与服务,打造医院后勤的全面互联。
  “一是将实现远程检测并隔离设备故障,加快查找和恢复设备故障的速度,同时可通过运行数据分析故障模式,優化保修管理,开展水电维修工程的创新;二是利用后台实时对医疗运送及医疗废物运行的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出现异常可提前进行预警或提示,减少出错率;三是将通过物联技术将清洁设备智能化,可提前规划路线、清洗频率、洁净度标准、智能充电换水……后台可实时跟进设备的整体运行状态,实现无人操作技术。”泰科负责人描绘的高科技蓝图,充分体现了该公司的勃勃雄心和高远志向。
  “我们憧憬通过物联+互联技术为医院后勤定制更为智能的运作模式,全面提升后勤服务水平,为打造智慧医院后勤作出积极贡献!”负责人说。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来,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党支部以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站和促进会名义做出发动倡议、情况摸查、信息反馈等反应,为调动广大会员企业资源解决困难赢得了时间。  1月26日,党支部及时发布倡议,宣传科学防控措施,并向广大会员企业和社会组织征集医用防护服、N95口罩、医用口罩、防护面罩、正压隔离衣、护目镜、消毒液等物资的供应及生产信息。随后,党支部对企业开展各项生产、经济数据预测
期刊
为进一步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决策部署,全力开展疫情应对与救治保障,各地中国人寿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快速行动,全力支持战斗在防疫前线的医护工作人员。  挺身而出,  紧守疫情安全门  疫情期间,各地中国人寿政保服务专员挺身而出,当“逆行者”,响应政府号召,第一时间走访各社区、村居,协助做好排查宣传等工作。  东莞政保服务专员第一时间走访社区,实地了解社区需求,自发为社区
期刊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在《诗经》中,“汕”的意思是群鱼游水的样子。“汕”在古代,还指抄网类的捕鱼用具。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捕鱼的人,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钱赚的地方就有潮汕商人。潮商是中国三大传统商帮之一,其渊源可追溯至明代,与历史上曾经享誉一时、见证兴衰的晋商和徽商相比,潮商可谓历久弥新,五百多年间,水大鱼大,生生不息,在世界范围内至今影响深广。  先于温州商人获
期刊
“万家团圆的除夕夜,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9名白衣天使却在紧急整理行囊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奔赴武汉,支援疫情救治工作。”——1月25日凌晨,暨南大学校友会公众号的一篇文章牵动了暨南大学海内外校友的心。文章推送后,暨南大学海内外校友反响热烈,纷纷向校友会提出要奉献自己的力量。次日,暨南大学校友会通过暨大教育基金会开通捐赠渠道。  捐贈渠道开通后迅速火爆。截至1月26日,已有近万暨南人参与捐赠,校友会
期刊
广东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动员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驰援疫区。截至2月14日,协会广大会员单位不仅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包括武汉雷神山医院建造现场视频采集、医疗专用净化器的捐赠、视频会议系统搭建及监测等。同时,包括华为在内的多家会员企业累计捐赠6000余万元,助力疫情防控。  其中,在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的关键时期,湖北金鹏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的实施工程师向方文和陈金火线
期刊
能源产业关乎国计民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繁荣和创新的引擎,能源的开发和管理,对国家的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它不仅推动了社会的持续变革,还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广东省的能源产业已形成一条非常成熟的产业链,从高速增长进入平稳发展期。如何更好地开发和管理能源,一直是广东省能源产业的核心课题。  近日,《大社会》杂志记者专程采访了广东省能源协会副
期刊
广东省揭阳商会在省委省政府、揭阳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关心下,由广东省工商联党组原副书记陈海燕、广东中萃集团董事长林榜昭、立白集团董事长陈凯旋等人发起,并得到一大批热心公益事业、支持家乡建设的揭籍乡贤、民营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于2011年1月21日經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中共广东省揭阳商会支部成立以来,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支部工作第一要
期刊
患难见真情,时艰显赤诚。  庚子春寒,疫情肆虐。举国动员,万众同心,阻击疫魔,还我清风。  粒沙藏世界,滴水见大海。此文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民间团体——湛江市遂溪商会抗疫行动的剪影,这里面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没有荡气回肠的悲壮故事,但是,相信值得你细细玩味。  疫魔突袭初期,防护器械非常紧缺,遂溪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焦急之中,向社会发出求援通告。  当湛江市遂溪商会的工作人员把这份通告传到会长陈四
期刊
7月14日-15日,2020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在“云端”举办。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爱文通过视频致辞。王爱文提出,下一步,民政部将继续完善慈善领域各项法规政策,持续释放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红利,加大慈善服务供给,引导慈善组织和慈善行业规范发展,营造公平开放、向上向善、诚信透明的公益慈善社会环境。  此次峰会以“同舟共济,向阳而生”为主题,分为领导致辞、主题分享、圆桌对话、平行论坛等多个环节。3
期刊
2月9日深夜,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执行会长刘岳屏接到了一个电话:广东省抗疫指挥部物资组要求协调防护服生产所需压条机。放下电话的那一刻,他决定尝试“与时间赛跑”,不仅要找到生产医用防护服所需的压条机,还要调集各种资源帮助企业建立一个防护服生产车间。  “当时我所掌握的信息是,香雪制药厂为生产医用防护服腾出一个十万级的无尘车间,但苦于没有设备无法立即开工,特别是压条机。”刘岳屏告诉记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