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ppo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高职教育教学体现中,必将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使传统文化成为推动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发展的重要助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社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时代。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在激烈人才的竞争中,思想道德素质占着尤为重要的地位。从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质量要求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往往占据首位。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到,高职教育仅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更要重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对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既是为未来培养优秀职业人才,也是打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前提,对提高高职学生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随着我国大力提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我国劳动力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高。高职学生作为技能型劳动力人口中在社会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具有较高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群体,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培育出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从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上来说,职业教育也有培养职业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的要求。“德才兼备”、“德艺双馨”应该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道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文化传统在潜移默化中对高职的学生品德培养形成,起着的重要影响。
  3.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需要
  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合适不过的“教材”。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性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奋进精神。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应成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优秀载体。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创新意识,学会学习,提高他们乐观面对生活、勇于承受挫折的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至关重要。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要实现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平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要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转变观念。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一直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教育必须关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把培养合格的、有责任心的接班人和社会公民视为己任,努力构建一种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对教育的育人功能有所忽视,高职院校中存在着重专业技能培养、轻职业素质教育的现象,对于“人”培养关注不够,对于“如何做人”强调不足,造成部分学生思想水平低、心理素质差、责任心不强、公德意识低下。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思想政治和心理素质以及艺术修养,具有健全的人格,更有效地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必须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转变观念。胡锦涛同志说:“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一个民族文化上不能独立,经济上也不会独立;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上的复兴,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伟大复兴。这给当今教育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中国教育似乎要有新的定位。”这就更加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
  要培养“爱岗敬业”的接班人,就要把具有传统职业精神的教育文化与现实结合起来,融优秀传统文化于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使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人生追求,社会与历史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操,把握现实、面向未来的胸怀和眼光,义利兼顾以义为上的价值取向,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人、宽容合作及互助奉献的精神”成为培养高职学生崇高的思想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精神催化剂。
  三、建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
  笔者所在学院一直探索凸现职业素养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方式,建设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知识”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通过以“突显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特色的职业道德课程、以“强化职业操守”为特色的专业课程和以“承续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特色的通识课程,多渠道拓展综合素质教育,建立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的具有高职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达到培养面向社会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丰富的职业知识、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笔者认为,将传统文化融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德育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
  文化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对于有五千年悠久文化传统的我国而言,在面对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时,无法脱离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独特的文化积淀。罗素曾说:“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概括。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德性文化,在德育目标上追求群体道德价值,追求社会有序;中国传统德育强调“仁”,倡导个人的社会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强调“礼”,致力于社会道德规范对人的约束。高职院校的德育课为学生成才提供了思想道德方面的保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即德性文化融入高职德育教育中,使德育教育内容更加完善,成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等,强调人的道德内化,认为人应当自立、自觉等传统文化知识,能促使学生心智成熟,达到转识成智的目的,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自律能力。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朽灵魂,是民族精神贯彻古今的优秀传统。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信念能引人向上、顽强拼搏、催人奋进、不屈不挠,帮助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论语·学而》中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种重行的知行统一理论,有助于学生去除浮躁习气,养成关注细节善解人意的良好作风,有效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也提出了“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丰”。这些能使学生明确人生的意义,明确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和义务的理论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有重要影响。
  2.建立以“承续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特色的通识课体系
  可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建设“承续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特色的通识课体系。如为学生开设诗词鉴赏、书法艺术欣赏、中国画鉴赏、中国古典音乐鉴赏、民族戏剧欣赏、中国古典小说欣赏、中国武术等课程,将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感悟其文化内涵,让经典传统文化赋予现代人精神力量,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
  3.组织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主题活动
  结合学校实际,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系列主题活动,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开展主题班会、团队会。例如,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班会,通过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以及“屈原投江”的故事,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依托工会资源请模范作报告、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伟大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影视片等;通过组织爱国主义歌曲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传统的真谛,使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为学生的思想素养。
  4.营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要努力营造弘扬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老师将突出传统文化内涵、强化职业操守的教学理念贯彻到专业课教学中。笔者所在学院的人文艺术系实施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七S”专业课管理,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授课和指导学生创作时,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理念和设计中,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现实性,激发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动性。
  实施丰富完整的校园文化教育,人文艺术系在校园环境的设计上突显传统文化元素,让师生在校园内时时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并将传统文化寓于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中,如开展经典诵读、礼仪践行、乐音怡情等活动。学生既喜闻乐见,又能广泛参与,既耳濡目染又潜移默化,通过深深体味浓郁的文化气息,最终使文化活动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在每个学生的身上得到内化和升华。
  注:2010年度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资助课题,课题编号:ZZGJ42-10。
  (作者单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原位PCR是一项新的分析子技术,它结合了杂交技术和PCR技术的优点,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并能进行精确的定位,在研究工作和临床诊断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抛光的氧化铝晶体表面在玻璃熔融温度和CaO-Al2O3-SiO2(CAS)系玻璃长时间作用下,表面上的几何缺陷全部消失,只剩下结构缺陷,通过DTA,XRD、SEM和EDAX研究,发现在朵样的热处理制度下,从CAS系玻璃相接触的氧化铝晶全表面处
研究了用富勒烯族碳纳米管作金刚石核剂,在沉积了铜/钨钽中间层的铁基材料上的用热丝法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膜的规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仪检测金刚石膜的质
阐述了中医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阴阳,无有,五行,经络。认为这是中医学中先进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提出以生物流变学作为中西医学间的桥梁。由于无论中医学是西医都接受运动与变化的
研究了球墨铸铁与Al2O3陶瓷配副在空气,蒸馏水,乳化液和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随着了,蒸馏水,乳化液和油润滑顺序,Al2O3陶瓷和铸铁副的摩擦系数及各自的磨损量都逐渐降低。
从起源进化的角度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几类低等单细胞真核生物核骨架的研究资料,认为核骨架结构的起源发生在真核起源的早期,具它的形成可能是原核进化真核的前提条件之一。
原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曾明确地指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要真正使教学有效果,教师首先应当在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上下功夫,唯有让学生亲其师,才能使之信其道。一位记者在一篇报道中写到“衡量一所学校的好坏,不仅仅在于校园内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如何强大,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身体会。  一、上好第一堂课——展友善
一、中职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尴尬局面1.先天营养不足,数学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笔者任教的班级共有46名学生。在他们升入职业中学的第一堂数学课上,笔者作了一个问卷调查。其中
双螺旋结构的孤波模拟王德奎(绵阳日报社,四川绵阳621000)双螺旋DNA的发现是本世纪自然科学最有影响的重大革命和突破之一。但DNA为什么是双螺旋结构,它的本质何在?现在还没有解决[1]。而通过模拟
作者首次提出了文化遗址叠置系数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并利用其探讨了嵩箕山脉东缘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位置的变动与自然环境记之间的关系。这一环境变变化事件可能与区域新构造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