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酒企招商杂谈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269a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和经营问题持续恶化,尤其是河北一带的中小白酒企业,有的靠代工赚差价,有的靠仿畅销品做“康帅夫”一类的产品低价招商,有的则规规矩矩的做区域市场直营。
  而近些年的市场环境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越来越严峻:代工利润越来越薄,一些区域名牌或者全国名酒的低端产品越来越多;地域偏僻,找不到高素质的销售人员,企业又缺乏培养能力;还有来自东北低价白酒品牌的冲击等等。
  这些企业面对新的市场形势束手无策,有的甚至直接关门了,对于经营多年的老企业来说实在可惜。因此,同大家共话白酒营销话题,希望对大家都有启发。
  招商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过程
  我们经常说招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招商的途径、方式、方法、人员培训、经销商选择标准、谈判,招商成功如何协销等等,都属于招商的范畴。
  市场本来就是动态的,这些都是需要灵活运用的东西,因此,对于营销的方法不可能墨守成规。
  在我看来,招商工作的本质其实是人与人彼此信任的过程。
  从第一次见面或者电话沟通,判断有没有需求或者值不值得跟踪下去。
  第二次是较深入的了解,在第一次的基础之上聊一些以往的操作产品之类的话题。通过谈话,了解该经销商的性格特点、企业状况、特点等等。再判断经销商综合实力及是否适合企业产品。
  第三次沟通可能就是更深入的沟通了。通过前两次的谈话,在情感上距离拉近不少,通过招商人员的专业展示,就经销商的特点,带着针对经销商的营销方案去谈。
  这样一步步的拉近和经销商之间的距离,推进招商成功的步伐。就好像我们平常认识陌生人第一次肯定会问“你好,请问您是张总吗?我是XXX,是做***的”;
  第二次再沟通就亲近许多了,“张总你好,我是XXX啊,最近怎么样?”;
  第三次就完全是一个熟人的姿态了,“张哥,在哪儿呢?找你聊聊,我这两天一直在咱们市场跑,了解了一下咱们公司代理的产品和您的渠道,并且到终端看了看,我发现咱们的产品线不全啊,咱们公司的市场人均消费能力比较强,XXX价位的产品在咱们的渠道里应该也能跑一些量,不过咱们没产品啊,我们公司的**产品怎样怎样,咱们这样那样做,机会应该不小,干他一把?”
  人和人的信任的建立是需要时间的,这是客观因素。除了时间之外,还需要我们讲求策略一步一步耐心的推进,交浅言深或者原地打转不进阶都是大忌。
  在彼此信任的过程中,需要招商人员展示个人的专业能力和个人魅力,这是取得信任促成合作的主观因素。
  招商要主动的“挑”和“选”
  区域招商要找重点,所谓的重点就是那些符合公司产品的经销商,标准很多。我认为最重的是:
  1、该经销商渠道是否适合企业产品;别把茅台放到农村小卖部,别把老村长放到星级宾馆;
  2、经销商是否锐意进取,从事行业多年的坐商虽然渠道资源比较广,资金实力比较强。但正因如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你的产品绝对不会是他的主推产品,更多的时候是待在该经销商的仓库里。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行动力较强的新锐经销商可能更合适一点。哪怕他的实力一般,需要咱们企业多扶持,但相对来说他对产品热卖的渴望比企业还要强。行动力更强,对企业的回报也会更大一些。
  招商人员负责的区域市场,一定要有选择。一次可能选不准,但要知道取舍,要懂得放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有可能突破的市场,以此为基点,再向其他市场渗透。
  一开始就选择一个难突的市场,闷头苦干,浪费的就不仅仅是时间了,还浪费了企业的运营费用和领导对你的信任!
  当然,任何区域市场都有一两个比较强势的酒类品牌。相对来说,任何市场都可以找到一两个强势品牌力量薄弱的地方,这里就是招商的入手处。
  你不是在县城消费氛围强,餐饮终端做的好吗?没关系,我去农村;你不是政府团购搞的好吗?没关系,我做婚宴,我做其他渠道。
  市场机会是很多的,完全把竞争对手拒之门外的情况是少之又少的。
  招商人员要学会“掌控”和“放弃”
  以前的白酒企业在招商上多采用区域总经销的模式。即使现在,一些实力较差的企业也是这样。反正我产品是给你了,你看着办吧。
  而有的则自己设办事处,实行小片区经销,即根据渠道扁平化需要而做的划分。由于白酒企业的利润差价较为丰厚,所以窜货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销售经理就要做好区域市场内的整体布局,如两家经销商之间渠道尽量不要重叠,区域市场重叠也要小。这样就会防止将来经销商之间斗价、杀价竞争。还有经销商以及二级分销商之间的辐射范围有无冲突等等。
  首先在经销商选择上做好预防。一个区域是选择一个分销商好,还是两个好?这个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并且充分考虑区域总经销商的意见。
  在渠道的选择上面,那些覆盖多渠道的经销商通常是最理想的。如果所选择的经销商只是覆盖某些渠道,就有必要考虑在另外的渠道在选择新的经销商了。
  招商工作,除了找经销商,还要学会在必要的时候放弃经销商。
  招商人员经过千辛万苦谈好了经销商,但经销商做不好,达不到公司要求怎么办?一个就是需要招商人员在前期的“重点”选择上多观察多思考。
  另外就是在工作中多多留意,发掘第二经销商的人选,甚至可以是前一个经销商分销体系当中的二级经销商。
  这样,一旦经销商发生问题,第二个经销商马上就能顶上去,虽然看起来有些不人道,但市场的稳定和持续性必须保证。
  最后要说的是,白酒招商,不是做几期广告,参加几次招商会,发一些资料就能解决的。最终的工作还是人与人的工作,还是需要我们的招商人员去一步一步推进。
其他文献
产品的两个核心基础  说到产品区隔,我们必然要重新审视一下所谓的产品。产品必然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产品内核,二是产品包装。产品内核大部分与行业其它竞争企业差别不大,要么配方不同,要么原料独特或者工艺先进,而这些都不是消费者最在意的,消费者在意的只是最终的产品质量是不是最好的,很显然,最能引起顾客对产品产生不同认知的就只有包装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了,如果这个不同的信息能产生排他性作用,也就是说,顾客从一个
期刊
一、大单品时代与新品的层出不穷:  中国企业的现实,就是80%的销售额由20%的产品来承担;50%左右的销售额由1-2个单品承担。国窖1573承担了泸州老窖集团50%的销售任务和利润任务;红罐王老吉凉茶成就了加多宝200亿的饮品帝国。营养快线在娃哈哈400亿规模的饮料帝国中,单品销售年突破100个亿,占娃哈哈集团25%;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一度占中国方便面市场的25%;统一的老坛酸菜把统一从方便面行业
期刊
涨价应不应该,何时涨,涨多少,这些技巧都是企业在涨价前应该考虑的。  乳品企业受各类成本增加的影响,经常要解决产品涨价的问题。涨价后,对渠道和消费者都会产生影响,可能会产生市场波动、影响企业的销量。  为降低因涨价而引起的市场不良反应,企业每次涨价,都需要经过精心的策划,保证平稳地过渡到新的价格体系中。  涨价前的考虑  企业虽然受成本增加的煎熬,但在涨价之前,必须要考虑市场形势、竞争对手和自身的
期刊
西单大悦城里开了一家卖衣服的店H&M,头几天一千多平米的营业面积每天销售额近200万。  这说明了如果你想知道在北京用什么方法来卖几件针织背心最好,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街边小店里减价,而是把它拉到H&M的高度。与其类似,全产业链的企业也可以拉升企业在行业中的定位高度。在企业定位上,H&M的方式值得借鉴。  全产业链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该令其中的每个企业都能获益。  中粮的全产业链模式首先是一种经营
期刊
目前,统一、康师傅和娃哈哈等饮品巨头已经竞相推出“冰糖雪梨”饮品。在这些强势品牌之外,一些中小饮料品牌也纷纷跟进,如河南与众冰糖雪梨、奥比都斯冰糖雪梨、广州广贝冰糖雪梨汁等也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欲从冰糖雪梨饮品市场分一杯羹。  真实的饮料江湖,除了屈指可数的饮料巨头们,还有着成千上万的中小饮料企业,同样在参与残酷的搏杀。中小企业一般都具备独特的、差异化的产品,而且在区域市场很受消费者的欢迎,但
期刊
在2012年我们就已经意识到白酒行业将进入调整期,诚然这与外界环境与政府政策相关,但另一方面也是行业自身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  必须承认的是,白酒行业在经历了十年黄金发展期后已经暴露出很多现实问题,如产能过剩、进入门槛低、市场环境不规范、涨价不以品质提高和品牌提升为基础等,这些问题终将导致行业进入调整期。  此次调整和前几次行业调整不同,是一个中长期过程。经过这波调整后,我相信,白酒行业将回归
期刊
我们今天看到的产品似乎不如当初那么重要了。  当有形产品供应不是问题时,当市场上每一类别的产品都出现了竞争性的同类产品时,当产品技术含量与创意含量的追赶周期已经显著缩短时,当产品的符号体系与产品风格开始成为主导产品价值的核心要素时,那么最为经典的产品已经不是有形产品了。  从现在往后,产品将是什么?  在有形产品主导的时代,产品生产与营销者拥有操纵市场的核心资源;那么,在无形产品主导的时代,消费者
期刊
老板与企业家有什么区别?老板如何变成企业家?  有人会说:企业做大了,就变成了企业家!但为什么你的企业做不大,为什么有的企业做大了也不能获得尊重?  无可质疑,无论是做生意还是搞企业,赚钱都是硬道理,其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做企业必须同时建立利他的理念。  除了机遇、关系等客观和外部条件不同外,当你的企业度过艰难的创业期,你做企业的思路和方法必须来一次根本性的转变,这是老板能否变成企业家的转折
期刊
手下的业务员怎么就做不好呢?怎么进货、怎么和客户打交道,什么都要教。但很多东西虽然他心里清楚,真要讲出来他还真不好讲。  有一位姓黄的老板,从小食品批发市场的一张摊床起家。十多年前开始经营小包装食用油产品。  七、八年过去了,随着生意的一点点做大,黄老板注册了一家商贸公司,有了专门的办公室,手下业务员、主管、财务、搬运工加起来也有好几十人。黄老板的生意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可是,生意大了也有苦恼。 
期刊
《中国合伙人》电影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三天票房收入已经过亿,很多人在微博发表观后感,这几天我的手机也收到一些短信,祝贺新东方的创业故事被成功地搬上了银幕。  其实这部电影的诞生和我基本上没有关系。很多人都在猜测新东方有没有投资这部电影,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一点儿投资都没有。  电影以新东方的创业故事为主线,人物以我和徐小平、王强三个人在新东方的共同奋斗、兄弟情谊为蓝本,这是不假的,但电影中发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