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能否上高质量的课,除了自身的知识储备之外,关键的一点是在上课前有没有进行细致、深入的备课。可以这么说,备好课是上好课最为重要的条件。高质量的备课组(有的学校为教研组)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同时也是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教学水平相对落后,通过开展高质量的备课组活动,可以强化学校自身的造血能力,对区域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活动现状调查
课题组成员走访了延安市的15所高中,参与了走访学校的26次备课组活动,并与老师们就自己所在学校的备课组活动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交流。编制了“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调查问卷”,在15所高中发放问卷1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95份。
访谈和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校有没有相应的备课组工作要求、制度;备课组集体备课开展的情况;备课组是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过全面系统的学情分析;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备课活动形式;你喜欢哪些类型的老师;你不喜欢哪些类型的老师;最希望学科备课活动为你解决哪些问题;学校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有哪些阻碍集体备课的因素;你觉得应在备课活动中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结果大致可以归为三类:备课组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备课组活动开展的情况与相关制度保障、受老师欢迎的备课组活动形式与教师等,简要概述如下。
(一)备课组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学校均有集体备课活动,基本上都是每周一次,但各个学校的备课组活动开展质量差异比较大,有的学校备课组活动还能针对教学实际情况作一些实质性的研讨,而有的学校基本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备课组活动存在形式主义,活动形式单一
集体备课时,主要时间不是花在对教学中“真”问题的探讨上,而是沦为和学科教学几乎没有关系的半行政会议,很难触及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有形式主义之嫌。活动形式单一,闭门造车,老生常谈,很少能组织区域联动或者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等进行集体备课活动。
2.分工不明,责任不清,老师参与热情不高
老师的教研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引领。虽然有的备课组也会指定主备人,但仅是从形式上确定了责任,在备课组集体研讨的时候,基本上是指定主备人无奈情形下的一言堂。这样的组织安排不能激发老师参与的热情,难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凝聚集体的智慧。
3.准备不足,缺乏系统的规划
要使集体备课有效果,不仅需要主备人花时间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同时需要参与的老师在研讨前对别人的设计方案进行揣摩。现实情况是许多主备人总是事到临头才准备材料,仓促上阵,所以在备课组集体研讨的时候自然是“一言堂”,其他人则是一头雾水。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备课活动没有系统规划而造成的。
4.备课组活动的针对性不强
备课组活动大多没有明确的主题,虽然以讨论近期的教学内容为主,但基本都是泛泛而谈,很少进行课程设计、重难点的把握与突破、学情分析等深层次的研讨。备课组活动的针对性不强,深入研究不够。
(二)备课组相关制度建设情况
多数学校没有明确的备课组活动相关制度,尤其是备课组活动的落实、备课组长的培养与考核等方面的内容,大部分学校都是空白的,没有相关的制度与措施来指导与落实。
(三)受老师欢迎的备课组活动形式与教师
问卷调查显示,最受老师欢迎的备课活动有:针对课堂教学“真”问题的探究、课堂设计、解题方法研究、专题性研究、专家讲座、赛教、评课、议课等。在备课活动中,最受老师们喜欢的教师应该具有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善于思考、乐于把自己的想法跟其他人共享、敢说真话等特征。
四、备课组的建设与提升
提升备课组活动的质量,使集体备课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个人、教育职能部門(尤其是教研室)共同努力。学校是主力军,需要在制度建设、文化氛围的营造、备课组长的培养等方面下大力气。根据调研的结果,结合延安市的实际情况,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逐步提升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的活动质量。
(一)学校层面
1.制度:备课组活动开展的基本准则
备课组的建设也需要制度和纪律约束。学校要明确备课组的职能,理顺备课组与年级组(部)以及其他处室之间的关系,在考评、奖罚、评优,以及备课组的活动常规等方面,要建立一套简单易行、符合学校实际的制度,保证备课组活动的正常开展。
要建立常规的备课组活动规范要求,包括备课组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者等。常规的备课组活动频次应该加大,因为备课组活动主要研究的是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如果活动时间间隔太久,问题容易被遗忘,且容易使老师失去研讨的兴趣,每周一到两次为宜。集体备课时间一旦确定下来,除非学校的重大活动,否则不能随意改变时间,任何人不能无故缺席。
要建立可持续性的评价机制,要明确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机构,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评价指标要接地气,明确的评价内容与形式能够为备课组的建设提供明确的发展要求。要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研组团队建设的过程。
备课组的相关制度要和学校的其他制度有机统一。个别学校有备课组长岗位职责、备课组活动管理规范、听评课规范、同伴互助学习要求、课题研究例会要求等,制度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全,但结果却是让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最后很多制度都成了一纸空文,不了了之。其实,以上的很多制度都可以围绕着备课组活动进行整合,使之切实有效地为备课组的科学健康发展服务。
不同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建立一套符合自己校情的制度。要注意的是,制度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实、接地气、易操作,方能发挥作用。 2.文化:备课组活动的内驱动力
备课组活动仅靠制度的约束是难以焕发出生命活力的,一个积极向上的备课组一定是有其特定的文化氛围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无声的制度,备课组文化是组内成员之间的行为总则和内驱动力。
备课组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缩影。建设备课组文化要对备课组的生态进行诊断,确立备课组的核心工作和三年发展远景,逐步累积和丰富备课组的文化资源,内化和提升备课组的团队意识和同伴互助共生的文化氛围。要对组内的每一名教师在专业水平、教学实绩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工作中相互学习,逐步形成组内的教学风格、教研风格,促进备课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发展。
健康的备课组文化有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备课组活动只有在合理的制度和优良的文化氛围的双重保驾之下才会健康发展,备课组的老师才会知无不言、畅所欲言、主动进取,才能有和谐的集体备课氛围。
3.培训:备课组活动的成长之路
备课组可以说是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管理组织,备课组长作为其管理者和组织者,“权力”虽小,但责任重大,应具有高尚的师德风尚、扎实的教学与科研功底和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所以学校一定要重视对备课组长的培训。
学校要重视备课组长的选拔,要把责任感强、有担当、敢作为,同时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选拨出来担任备课组长。不爱管事、喜欢做老好人的老师,即使专业水平、总体素养较高,也是不适合担任备课组长的。
学校要加大对备课组长的培训与管理,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校本研修、课题研究、业务指导等培训方式,提升备课组长的能力。同时要对备课组长进行科学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备课组长给予公开表彰奖励,以提高备课组长的工作热情,对于不合格的备课组长要及时调换。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是備课组长的后备力量,所以学校务必也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4.创新:备课组活动优质发展的源泉
备课组活动要不断创新,不可墨守成规,如果活动形式一成不变,不可避免地会使老师感到厌倦,要丰富备课组活动形式,优化备课组活动内容,创新是备课活动优质发展的源泉。
在活动内容上,除了落实好集体备课之外,还可以开展课例研究、主题研修、课题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课题研究,可以使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相结合、校本研修和学科建设相结合、骨干教师成长和学科团队发展相结合,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及科研水平非常有效的手段,实现教、研、训一体化。
要拓展备课组活动方式,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备课活动,对接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请专家名师到学校作报告,或者现场指导,突破瓶颈、开拓视野;可以让组内的老师作专题报告,树立榜样,交流共生等,活动方式不一而足,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切勿故步自封。
5.落实:备课组活动的重要保障
“落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多少优秀的计划、完美的制度最终都败在了“落实”二字上。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落实,如果领导不能遵守,就不要期望老师真心落实,落实面前没有特权。同时要做好考评、记录等各项工作,不能走过场。
(二)教师层面
1.认识备课组活动对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备课组是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常见病”的“诊疗室”,是最为便捷的学习与交流平台。通过骨干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多种手段,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利用好备课组这一唾手可得的资源平台,结合教师自我成长需求的内驱力,实现个人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
2.要合理制定专业发展目标
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发展目标,有了目标才能不懈怠、不安于现状,要把长、中、短期目标相结合,不断追求上进,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过渡、转型。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阅读经典
高质量的阅读有助于教师开拓视野、汲取力量,有助于提升教师思维境界和反思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目学习相关的内容,也可以跨科目学习、阅读,长期积累,终能厚积薄发。
(三)教育职能部门层面
1.做好业务指导
教育职能部门,尤其是各级教研室有必要深入学校,对学校的备课组活动进行指导。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教学职能、研究职能、规划职能、组织职能以及评价职能,促进学校备课活动的开展。教研室在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
2.建立区域校备课交流制度
校际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层次学校的共同进步,有利于区域化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教研室应该是校级备课交流活动的组织者。延安市除了市区内有几所高中、洛川县两所高中,其他各县区内只有一所高中,市区内的学校之间可以组织统一的备课交流活动,各县区可以根据地域特点每学期联合召开两到三次备课交流活动,相互借鉴,携手共进,比如志丹高级中学和吴起高级中学、子长高级中学与延川高级中学联合在一起。
3.进行经费支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进行校内备课组活动,或者校际间交流,以及教师的培训、奖励等工作,必定会产生各种费用,所以教育职能部门应该专门划拨经费,保证备课组活动的顺利开展,使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总而言之,高中学科备课组的建设与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教育部门、学校和全体教师同心协力,备课组活动才会健康快速的发展,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活动的质量才能得到相应提升,进而促进延安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中学
教师能否上高质量的课,除了自身的知识储备之外,关键的一点是在上课前有没有进行细致、深入的备课。可以这么说,备好课是上好课最为重要的条件。高质量的备课组(有的学校为教研组)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同时也是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教学水平相对落后,通过开展高质量的备课组活动,可以强化学校自身的造血能力,对区域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活动现状调查
课题组成员走访了延安市的15所高中,参与了走访学校的26次备课组活动,并与老师们就自己所在学校的备课组活动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交流。编制了“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调查问卷”,在15所高中发放问卷1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95份。
访谈和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校有没有相应的备课组工作要求、制度;备课组集体备课开展的情况;备课组是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过全面系统的学情分析;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备课活动形式;你喜欢哪些类型的老师;你不喜欢哪些类型的老师;最希望学科备课活动为你解决哪些问题;学校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有哪些阻碍集体备课的因素;你觉得应在备课活动中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结果大致可以归为三类:备课组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备课组活动开展的情况与相关制度保障、受老师欢迎的备课组活动形式与教师等,简要概述如下。
(一)备课组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学校均有集体备课活动,基本上都是每周一次,但各个学校的备课组活动开展质量差异比较大,有的学校备课组活动还能针对教学实际情况作一些实质性的研讨,而有的学校基本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备课组活动存在形式主义,活动形式单一
集体备课时,主要时间不是花在对教学中“真”问题的探讨上,而是沦为和学科教学几乎没有关系的半行政会议,很难触及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有形式主义之嫌。活动形式单一,闭门造车,老生常谈,很少能组织区域联动或者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等进行集体备课活动。
2.分工不明,责任不清,老师参与热情不高
老师的教研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引领。虽然有的备课组也会指定主备人,但仅是从形式上确定了责任,在备课组集体研讨的时候,基本上是指定主备人无奈情形下的一言堂。这样的组织安排不能激发老师参与的热情,难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凝聚集体的智慧。
3.准备不足,缺乏系统的规划
要使集体备课有效果,不仅需要主备人花时间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同时需要参与的老师在研讨前对别人的设计方案进行揣摩。现实情况是许多主备人总是事到临头才准备材料,仓促上阵,所以在备课组集体研讨的时候自然是“一言堂”,其他人则是一头雾水。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备课活动没有系统规划而造成的。
4.备课组活动的针对性不强
备课组活动大多没有明确的主题,虽然以讨论近期的教学内容为主,但基本都是泛泛而谈,很少进行课程设计、重难点的把握与突破、学情分析等深层次的研讨。备课组活动的针对性不强,深入研究不够。
(二)备课组相关制度建设情况
多数学校没有明确的备课组活动相关制度,尤其是备课组活动的落实、备课组长的培养与考核等方面的内容,大部分学校都是空白的,没有相关的制度与措施来指导与落实。
(三)受老师欢迎的备课组活动形式与教师
问卷调查显示,最受老师欢迎的备课活动有:针对课堂教学“真”问题的探究、课堂设计、解题方法研究、专题性研究、专家讲座、赛教、评课、议课等。在备课活动中,最受老师们喜欢的教师应该具有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善于思考、乐于把自己的想法跟其他人共享、敢说真话等特征。
四、备课组的建设与提升
提升备课组活动的质量,使集体备课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个人、教育职能部門(尤其是教研室)共同努力。学校是主力军,需要在制度建设、文化氛围的营造、备课组长的培养等方面下大力气。根据调研的结果,结合延安市的实际情况,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逐步提升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的活动质量。
(一)学校层面
1.制度:备课组活动开展的基本准则
备课组的建设也需要制度和纪律约束。学校要明确备课组的职能,理顺备课组与年级组(部)以及其他处室之间的关系,在考评、奖罚、评优,以及备课组的活动常规等方面,要建立一套简单易行、符合学校实际的制度,保证备课组活动的正常开展。
要建立常规的备课组活动规范要求,包括备课组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者等。常规的备课组活动频次应该加大,因为备课组活动主要研究的是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如果活动时间间隔太久,问题容易被遗忘,且容易使老师失去研讨的兴趣,每周一到两次为宜。集体备课时间一旦确定下来,除非学校的重大活动,否则不能随意改变时间,任何人不能无故缺席。
要建立可持续性的评价机制,要明确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机构,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评价指标要接地气,明确的评价内容与形式能够为备课组的建设提供明确的发展要求。要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研组团队建设的过程。
备课组的相关制度要和学校的其他制度有机统一。个别学校有备课组长岗位职责、备课组活动管理规范、听评课规范、同伴互助学习要求、课题研究例会要求等,制度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全,但结果却是让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最后很多制度都成了一纸空文,不了了之。其实,以上的很多制度都可以围绕着备课组活动进行整合,使之切实有效地为备课组的科学健康发展服务。
不同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建立一套符合自己校情的制度。要注意的是,制度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实、接地气、易操作,方能发挥作用。 2.文化:备课组活动的内驱动力
备课组活动仅靠制度的约束是难以焕发出生命活力的,一个积极向上的备课组一定是有其特定的文化氛围的。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无声的制度,备课组文化是组内成员之间的行为总则和内驱动力。
备课组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缩影。建设备课组文化要对备课组的生态进行诊断,确立备课组的核心工作和三年发展远景,逐步累积和丰富备课组的文化资源,内化和提升备课组的团队意识和同伴互助共生的文化氛围。要对组内的每一名教师在专业水平、教学实绩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工作中相互学习,逐步形成组内的教学风格、教研风格,促进备课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发展。
健康的备课组文化有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备课组活动只有在合理的制度和优良的文化氛围的双重保驾之下才会健康发展,备课组的老师才会知无不言、畅所欲言、主动进取,才能有和谐的集体备课氛围。
3.培训:备课组活动的成长之路
备课组可以说是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管理组织,备课组长作为其管理者和组织者,“权力”虽小,但责任重大,应具有高尚的师德风尚、扎实的教学与科研功底和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所以学校一定要重视对备课组长的培训。
学校要重视备课组长的选拔,要把责任感强、有担当、敢作为,同时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选拨出来担任备课组长。不爱管事、喜欢做老好人的老师,即使专业水平、总体素养较高,也是不适合担任备课组长的。
学校要加大对备课组长的培训与管理,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校本研修、课题研究、业务指导等培训方式,提升备课组长的能力。同时要对备课组长进行科学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备课组长给予公开表彰奖励,以提高备课组长的工作热情,对于不合格的备课组长要及时调换。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是備课组长的后备力量,所以学校务必也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4.创新:备课组活动优质发展的源泉
备课组活动要不断创新,不可墨守成规,如果活动形式一成不变,不可避免地会使老师感到厌倦,要丰富备课组活动形式,优化备课组活动内容,创新是备课活动优质发展的源泉。
在活动内容上,除了落实好集体备课之外,还可以开展课例研究、主题研修、课题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课题研究,可以使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相结合、校本研修和学科建设相结合、骨干教师成长和学科团队发展相结合,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及科研水平非常有效的手段,实现教、研、训一体化。
要拓展备课组活动方式,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备课活动,对接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请专家名师到学校作报告,或者现场指导,突破瓶颈、开拓视野;可以让组内的老师作专题报告,树立榜样,交流共生等,活动方式不一而足,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切勿故步自封。
5.落实:备课组活动的重要保障
“落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多少优秀的计划、完美的制度最终都败在了“落实”二字上。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落实,如果领导不能遵守,就不要期望老师真心落实,落实面前没有特权。同时要做好考评、记录等各项工作,不能走过场。
(二)教师层面
1.认识备课组活动对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备课组是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常见病”的“诊疗室”,是最为便捷的学习与交流平台。通过骨干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多种手段,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利用好备课组这一唾手可得的资源平台,结合教师自我成长需求的内驱力,实现个人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
2.要合理制定专业发展目标
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发展目标,有了目标才能不懈怠、不安于现状,要把长、中、短期目标相结合,不断追求上进,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过渡、转型。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阅读经典
高质量的阅读有助于教师开拓视野、汲取力量,有助于提升教师思维境界和反思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目学习相关的内容,也可以跨科目学习、阅读,长期积累,终能厚积薄发。
(三)教育职能部门层面
1.做好业务指导
教育职能部门,尤其是各级教研室有必要深入学校,对学校的备课组活动进行指导。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教学职能、研究职能、规划职能、组织职能以及评价职能,促进学校备课活动的开展。教研室在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
2.建立区域校备课交流制度
校际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层次学校的共同进步,有利于区域化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教研室应该是校级备课交流活动的组织者。延安市除了市区内有几所高中、洛川县两所高中,其他各县区内只有一所高中,市区内的学校之间可以组织统一的备课交流活动,各县区可以根据地域特点每学期联合召开两到三次备课交流活动,相互借鉴,携手共进,比如志丹高级中学和吴起高级中学、子长高级中学与延川高级中学联合在一起。
3.进行经费支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进行校内备课组活动,或者校际间交流,以及教师的培训、奖励等工作,必定会产生各种费用,所以教育职能部门应该专门划拨经费,保证备课组活动的顺利开展,使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总而言之,高中学科备课组的建设与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教育部门、学校和全体教师同心协力,备课组活动才会健康快速的发展,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活动的质量才能得到相应提升,进而促进延安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