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在竹西亭解鞍驻马时,风过原野,捎来两句诗:斜阳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姜夔记起,数百年前曾有一位多情的诗人这样吟唱。
  他望向那座城,倾听草木兴衰荣辱之歌,深知此地再不是杜牧时的扬州。他发觉物是人非,恰如“十年惊觉扬州梦”所言,岁月斑驳了城池。前朝旧笺上,如同二月梢头的豆蔻花一样美好的女子如今身在何处?酒旗斜矗飘动的声响,一如中唐乐府的音律被吹散在城北,再无声息。
  姜夔一生与仕途无缘,这反而让他有倾听与思索的可能。
  杜牧经历过春风十里扬州路,而姜夔见证了十六年废池乔木的犹厌言兵。
  踏入城门,眼前仿佛是金戈铁马,“胡马窥江”给扬州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一如建炎南渡留下的痛。若不是海陵王完颜亮被臣下弑于瓜州,他不知如今自己还能否驻足于此。绍兴十三年,稼轩奉表南归,望中犹记烽火处,姜夔以“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慨然相应。暮色渐起,戍角悲吟,灼热的血在稼軒一句“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中渐次凉薄,姜夔明白自己欲做英雄不得,只是兀自于内心深切地痛苦。
  他听着城中清角暮鼓声,泫然泪下。他听到枯枝败叶的诉说,诉说兵燹与死亡,诉说国破家亡的现世,这些话来源于阒不见人的岑寂中,而非歌舞升平中。远离声色犬马,方能体察世间浩大。所谓重到须惊,只因扬州婉曲难唱家国残败的悼念。荒凉也好,浮华也罢,打上历史的印记与呼吸,成就了一座扬州。
  江都西门外,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漾,月露清冷无声。
  桥边红药、玉人吹箫皆随前朝落拓烟花去,姜白石感念这一场倾听,似乎一切都有了解释。黍离之悲几人知,史官的如椽大笔记录下那些铁骨铮铮慷慨赴死的英名,而在世人的目光外,忧心、期盼、茫然、悲伤的文人只得自我书写自我祭奠。沧海桑田,不过长句短句寥寥数笔,向历史最严峻的面目坚定走去,终不顾泪如雨下。
  当他远去时,这座淮左名都归于荒芜,一切都交付给这场倾听。
  文章开头即表达出倾听之意,在这场倾听中,姜夔听到了扬州的痛,也听到了百姓的悲,自己抱负不得施展的苦闷之情也在文中有所流露。文章表明了姜夔对过去那个繁华扬州的向往,也表现了他眼中的扬州的荒凉落寞。作者将众多古诗词和历史典故自然融入文章,体现了作者的文学积淀和文字功底。
  (王凤)
其他文献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统编教材的优势非常明显,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语文教学目标发生转变。从单纯的字词积累转向积极的语言运用,从较单一的内容理解转向多元化的能力训练,从低层次的理解练习转向高阶的思维训练。  这就需要教师聚焦语文要素来开展教学,自觉挖掘单元组文的课程意义和教学价值,把语文要素转化成课时教学目标,在单元内反复实践、逐步提升,完成“认识—理解—尝试运用—再理解—再运用”的过程。  一、单元整组教材分析  以统编
外婆的家具是一套灰色家具。  山林里,綠树苍苍,流水潺潺,青砖黛瓦的老屋诗意地掩映于一片葱茏之中。因为一些原因,在我的印象中,我一出生就和外婆外公生活在这名为“李家村”的小山村里。外婆的院子里种上了柚子树、桃树,还有一些草药等。三间二层楼房连成一栋。一走进老屋,就会看到墙角横七竖八地放着锄头、扁担、镰刀,发黄的墙上挂着蓑衣、斗笠等。沿着咯吱咯吱的木梯到达二楼,三间风格迥异的舅舅们的婚房一并出现在眼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还在浙江舟山沿海小岛一个山村里读书。  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百十来号人的生产队,有一个患有“大脚疯”病(丝虫病),别人都叫他“阿华”的老人,每天牵着一头皮毛黄亮的耕牛,在田垄上、在山坡下溜达。“大脚疯”阿华没有结过婚,无儿无女,就住在生产队牛舍隔壁的农具仓库里。他像照顾自己的儿女一样每天照顾着生产队里的耕牛。平时,哪里有鲜嫩的草料,哪里就会看得见“阿华”牵着牛,背着竹筐割
在太姥山,看那些站立在山上的石头,看水在这些石头上走过的痕迹。  最柔软的水,走进最坚硬的石头。纵深处,像河流的根系扎入岩石。幽僻处,点点滴滴,像时间在敲它的木鱼。转过山坡,一阵风斜斜吹过,一页接一页把四季打开。有时是一朵云来到石头上,云一来就把海里的波浪线也牵了过来。它不只是往下走,它也会往上长。在草叶里,在藤蔓上,在一棵树向上伸展的脉络里。  一座山,到处是水留下的痕迹。随便撷起一些,就是一段
我喜欢豆腐。白白软软方方正正的一块,散发着大豆特有的清香。在每家或大或小的菜市场里,你总能在一两个摊位上寻到它的踪迹。它往往和它的兄弟姐妹们——各种各样的干子和素鸡——放在一起,而最显眼的只会是它。豆腐胖头胖脑惹人喜爱,自然可以“艳压”干瘪的干子和身材走样的素鸡。  我小时候去菜市场,第二爱做的事就是在露天摆放的一板板柔弱绵软的豆腐上留下我的指甲印——排名仅次于轻轻地抚摸、按压豆腐,感受它们的弹性
龙的形象是怎么创造出来的?龙的故乡在哪里?龙的符号是一种什么象征?正是这一连串的问号把我带到古城淮阳。  之前,有关龙的知识我也仅仅知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龙行一步,龟爬十年。仅仅知道龙的种类有马龙、草龙、凤尾龙;曲龙、烛龙、象鼻龙。有鱼龙、夔龙、麒麟龙;蛟龙、青龙、玄武龙。仅仅知道古代有恐龙,现代有地龙(中药名);天上有飞龙,水里有潜龙;海底有龙宫,四海有龙王。仅仅知道元宵节闹龙灯,端午节赛龙舟
题目  请以“都是为了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  初看题目“都是为了你”,总感到莫名的熟悉,似乎是妈妈劝你多吃水果时的叮咛,又像是老师让你踏实学习时的劝诫,还有可能是和朋友闹别扭时的埋怨……选择日常生活中的话语来命题,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小到平日父母的唠叨,大到深入灵魂的理想,无一不可入笔,给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语文是学习我们母语的学
从小便自认是个心很老的人,没事常琢磨将来要干什么,想来想去,似乎最惬意的生活奠过于览陆经,饮廷圭,执子捭阖,泼墨当堂。抑或走遍名山大川,遍尝天下美食。  于是便被贴上一个标签——附庸风雅的吃货。  附庸风雅之辞不敢苟同,因为这个词的使用前提是风雅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以至于俗人也趋之若鹜。而当下,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没有风雅的时代。我只是单纯地着迷于那些古老文化的气息,以致在游人如织的世博会上对着张择端的
竞赛是一座独木桥,常人涉足只能步履艱难地彳亍前行。我曾与几位朋友调侃:“能在这独木桥上昂首向前者,大概只有神明了。”但那时我微茫的眼光还未注意到他卓尔不凡的才能,未能意识到他是神一样的存在。直到今年赛罢,成绩水落石出之时,我才明白他是何方神圣。  学校的竞赛难度被我们称为“地狱级别”。我们几个高一的初来乍到,不仅要和高三的几个“老油条”同台竞争,还要应对高二几个省队队员的“威胁”,赢得复赛资格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