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路记事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eqiang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庚寅年秋冬之交,十堰市上海路建成通车的时候,我专门驾车去走了一圈。倒也没什么特别的目的,只是冲着“上海路”这条路名,就想去看一看……
  1960年至1970年,我们家居住在武汉市的上海路。这条路往西是繁华的江汉路,往东是同样繁华的南京路。我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年时光,就是在这栽满法国梧桐树的上海路度过的,许多当年的旧事,现在回想起来如在眼前一般。
  
  天主教堂
  
  我们家当时居住的是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的员工宿舍,这里原来是法租界的公寓,居住条件还是蛮不错的。从我家窗户往外正对着的是武汉市天主教堂屋顶的一个硕大的十字架。我许多当年的同学至今还对那肃穆阴森的十字架心怀余悸,认为我怎么可能面对着那个十字架还睡得着觉?事实上,我不仅睡了十年安稳觉,还经常到这座迷宫般的教堂里面去看那些神甫和信徒们做礼拜。教堂里巨大穹顶上飘扎着如同唐僧顶戴的彩色飘带,弥漫着浓浓怪怪的香薰味道,但那好听的唱诗班的和声,还有那信徒们静默祈祷的一脸虔诚,使我对宗教的文化有了些皮毛的认识。教堂里还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种植着石榴、无花果和葡萄等花草果木。每当收获的季节,这里就成为了我们大饱口福的“天堂”。
  1966年,红卫兵小将“破四旧”,占领了这座教堂,我们家对面的那个大十字架被他们掀翻落地,取而代之的竟是一男一女两个“红卫兵”,他们身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臂带红卫兵袖章,高举红卫兵大旗,在那屋顶上站了一整天,象征着对“封资修”的革命成功。再以后教堂门口挂上了“武汉市抄家办公室”的牌子,红卫兵们将“破四旧”的胜利品——对市内的“牛鬼蛇神”抄家获得的各式贵重家具、珍稀古玩、名人字画等成堆地码放于教堂之内,门口还安排了持枪警卫站岗,我们不能随便进去了。
  从1970年我们家搬离上海路到现在,40年过去,我竟再也没有走进这座教堂。偶尔路过的时候,只见天主教堂那硕大的十字架仍是立起,花园仍是很繁茂。“上帝”仍是在那浓浓怪怪的香薰味道中被他众多的信徒们虔诚地顶礼膜拜着。
  
  猎人协会
  
  在我们上海路的南端,是武汉市林业局所在地,在林业局的大院内,有一个很好的灯光球场,每个周末都有激烈的篮球赛在这里举行,年少的我们也渐渐耳熟能详地略知“走步”、“三秒”这些篮球术语。而林业局里最吸引我们的,还是局大门口那块“猎人协会”的招牌。我们在这里见识了各式的猎枪和弓弩,以及捕鸟的网架和助猎的猎犬。每逢年节或重大庆祝活动时,信鸽饲养者都往上海路聚集,将信鸽“验明正身”后交由组织者去放飞,一旦这些信鸽从外地(最远有放飞日本的)飞回家中,主人则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协会来再次“验明正身”并领奖。
  我们在猎人协会里还可以看到许多有关狩猎的内参资料电影。记得看过《狼》、《蛇》这样既恐怖又刺激的片子以后,晚上回家都是要和小伙伴们结伴而行,而那在雪夜之中嗥叫的狼和小孩在海岛上一脚不慎踏上毒蛇的镜頭,直到今天都栩栩如生地映在我的脑海里不肯释然。当然,我们更多的是从中见识了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哲理,从而在内心中建立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
  
  邮政局
  
  我猜上海路邮政局是当时武汉市最大的邮局了,因为这里不仅有功能完备的邮政大厅,还是全市邮件报刊的发送总站。连武昌、汉阳那边的居民,都必须到这里来邮寄或收取包裹。我对上海路邮政局的最深印象是每天早晨邮递出发时间,只见头顶大檐帽身着绿色工作装的年轻邮递员们,骑着清一色邮递专用的旧自行车,摇着好听的车铃,像一只只飘逸的信鸽天使般地从邮局大门涌出来,转瞬即融入武汉市的大街小巷,为人们送去信息,送去希望和愉悦。
  武汉市邮政局还活跃着一支功底不浅的文艺宣传队。在那个大唱“对口词”,跳“忠字舞”的年代,这支宣传队能够排练出《白毛女》、《沙家浜》这样的整场戏来。从而给予我们这些处于文化沙漠中的小观众们一定程度的艺术熏陶,也使我们始终崇拜着武汉市邮政局这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团队。我感觉这个团队几十年都没有散,因为近几年,从省市媒体甚至中央电视台的春晚舞台上,都总能看到武汉市邮政艺术团颇具水平的歌舞表演。估计当年的那些文艺骨干们仍是在那里不弃不舍地继续“守望”,传承着邮政文化并要将其进行到底。
其他文献
话要回到小瑞读初中的时候,是在学校寄宿。有一次洗衣服,忘了把衣兜里的钱掏出来,结果,5元、1元、5角,加起来近10元的一把零钱,被揉成一团纸浆,她痛苦地哭成泪人,这是她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呀。从此以后,每逢洗衣服,她总要把衣兜掏它个底朝天。  今天,女主人吩咐她洗衣服,她照例先掏衣兜,一件,两件……最后,在女主人的衬衣兜里掏出一张20元的钞票。她龇溜吸了一口气,想起前不久的一件事。  那天她打扫房间,
期刊
你屹立在我的视线里  是我蒙眬的记忆  你屹立在我的思索里  是我信念的不渝    啊,你有母亲慈善的心灵  你有父亲伟岸的身躯  大山哟,是你不忍归去  还是我不愿远离    我渴了,总爱喝几口甜甜的山泉  像婴儿贪梦地把母亲乳汁吮吸  我乏了,躺在铺满落叶的山坡上  仿佛能听到母亲哼着的动人小曲    我喜欢和我的伙伴们登上峰顶  就像骑在父亲的肩上和天细语  我爱听耳边呼呼作响的山风——  
期刊
自打我在上海买了房之后,爹每次来电话,话语中不由自主就多了份自豪。  爹说,儿啊,你太帮爹争气了,你是爹的骄傲啊。  我明白爹的意思,在我们村,我是第一个在上海这种大城市工作并且买房的人。自然就成为他茶余饭后值得炫耀的话题了。  听娘讲,爹还逢人就说,你们有时间去上海玩,就住俺儿子家。  我开始听这话倒不觉得什么。  当有一天,老家真要来人时,我慌了。更为奇怪的是,老家来的人我压根就不怎么熟,如果
期刊
一    我的男朋友就像野地里的韭菜,割了一茬又生出一茬。和我交往时间最长的是秦风,我和他同住了一年半。刚开始同居的时光新鲜而又刺激,我一闭上眼都能感觉自己在轻舞飞扬,我们疯狂地购物,蹦迪,还疯狂地做爱,可是,我们之间很快就出了问题,我很懒,什么事也不愿意干,包括洗衣做饭,我们的“家”乱得像狗窝。他很忙,喜欢参加各种乱七八糟的活动。在朋友特别是女孩子面前口若悬河,放荡不羁,可一回来就像个哑巴,仿佛
期刊
在时光的树前  我数着茂盛的枝叶  十二根四季分明的枝条  每一根缤纷  闪动红橙黄绿青蓝紫  三十片七彩叶子    太阳和月亮?还有风雨雷电  让我等在一条路口  每天摘一片叶子下来  在叶脉相交的路上  选择生长    我的手颤抖着 收到  最后一片叶子的叮咛  让我拦住一匹狂奔的野马  拴在雪地上的桩柱  给它的背 烙上  一个红红的“年”字    小时候 我拥着这个字  在爆竹聲里数压岁钱
期刊
芦花飞的时候我也想飞     去堵河吧  去看一看美丽的芦花  芦花白的时候身子就轻了  芦花飞的时候我也想飞……  很轻很轻的芦花  落在哪里都没有声响  很轻很轻的思念总是像芦花一样飞舞  去堵河吧  去看一看美丽的芦花  芦花白的时候身子就轻了  芦花飞的时候我也想飞……     那时,虽然我们都老了     那时  风一定还在吹  星星像蓝宝石在夜空闪烁  如果我还活着  我希望自己还在写
期刊
在一次活动中与两位赵明巧遇。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男赵明是商用车有限公司铸造二厂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他说话语速流畅,掷地有声,浑身充满自信与活力。女赵明温文尔雅、含蓄,说起话来脸颊总是挂满了微笑……她是东风汽车公司老年大学工作人员,负责教务工作。  赵明副书记在厂里刚好分管离退休工作,我们在工作上的接触也多了一些,他对离退休工作的政策把握、对离退休工作的了解无不体现他对离退休职工的关心、关爱。
期刊
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多少像可清这样的女人。  大学毕业后,她分配在一家效益不错的单位做出纳。同事们对新员工的态度都是淡淡的,可清也很平常,除了年轻似乎别无所长,又没有什么社会背景,不然,一个大学生怎么会安安心心地作了出纳呢?  改变可清命运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局系统要举行一次女职工演讲比赛。原定参加比赛的人出差了,只好临时找个人替代。可清在比赛前一天下午才接到通知。第二天的比赛中她却力挫群芳,捧走
期刊
“凡事我先行,冷暖百姓心”!这并不是一句豪言壮语,而是东风热电人强烈的企业理念,是他们对企业浓浓的感情和责任,是他们行为的准则!  东风公司热电厂位于武当山下的十堰市,经历了近三十年的艰苦发展历程,不仅造就了一个以供热为依托,以发电为支撑,面向东风,服务社会的能源企业,而且沉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特质,奠定了热电厂企业文化的良好基础。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立现代
期刊
我独自在消逝的寂寞与空灵中沉思,驱壳却在三世的轮回中翻越。  谁来给大家解释协奏曲中的仙翁传说,谁又来给大家编织那临窗观叶的古筝话剧。  时闻孔子读易,悠扬婉转,足洽人心,有种赏心悦目之感,只叹自己喟知其名,却无法靠近,无法读懂。“把金字塔打开,你可以看见那里只是一些古时代的木乃伊的尸骸”虽然贬褒不一,似乎一刻之间,千年相约的流传,只为一首不老的梵音。当你集中精神,在聆听旋律中感受心动,至死不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