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问茶 被颠覆的经典茶道

来源 :游遍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z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于浙江,自幼看长辈们喝茶,成年后也习惯在案头泡上一壶香茗,自认多少懂点茶道,秋后八闽之行,见识了福建人喝茶的执著和论茶的精到,经彻底颠覆了我对茶道的浅识。
  
  [问茶之一·走向神坛的大红袍]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顶级茶品,应属青茶,古今中外享有盛誉。所有的经典茶著中都有她的绰约身姿,流传着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记载着内涵丰厚的诗词歌赋……
  据称,“一日不可无茶”的乾隆皇帝,曾得纳贡半斤大红袍,欣喜万分,品后诗兴大起,发出“就中武夷品最佳,香气清和兼骨鲠的感叹。“骨鲠”之说,当是悟出“岩韵”的第一人。
  大红袍足火,口感较重,初接触的朋友可能一时难以接受,但是,饮后口齿生津,提神醒脑,品饮一段时间之后,便会不知不觉迷恋上它。
  在武夷山几天,每日早晚喝的都是大红袍。大红袍产于武夷山,溪水泡岩茶,一切都是那么原汁原味,再正宗不过了,很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
  终于有一天,朋友喝茶时不经意说出真正的大红袍茶树仅剩下六株,每年产量仅为几十克而已。我们喝的所谓大红袍,都不过是生长气候相同,采摘地点相同、制作工艺相同的武夷岩茶罢了。
  心中的偶像刹那轰然倒下。难不成满街的武夷山大红袍是那“皇帝的新衣”?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朋友陪同我“瞻仰”了那六株大红袍茶树的“鹤发童颜”。
  在水帘洞景点那座350年前就已经镌凿着“大红袍”三个字的摩崖石刻下,我们始得一见那传奇的大红袍茶树。曾经参与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武夷茶寮的王小姐,一边为我们泡着茶,一边讲述着大红袍的今昔:“2097年10月,武夷山大红袍350年母树历史上最后20克茶叶,被武夷山市政府专程送往国家博物馆收藏。至此,大红袍母树明令禁止采摘。作为母本,武夷山茶叶研究所根据茶园发展和品种繁育的需要,与大红袍母树保持不变异繁殖获得成功。游客现在看到的大红袍母树,其观赏价值远远大于市场价值。而生长于山谷沟壑间四万亩武夷岩茶,其品质和口感,与母树毫无二致。”
  朝圣般的游人,站在崖下仰视着高高在上的那六株大红袍茶树,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
  有关大红袍传说的版本很多,无非是和高僧或皇室联系在一起,无从考证却不断被演绎的一段故事,于是,便有了神话,便有了围栏隔断即便不隔断也让人无法亲近的景点。
  物以稀为贵。这几棵母树每年所产茶叶仅在20克左右,拍卖价为20万上下,每克身价高达1万。假如没有母树的尊贵血统,假如没有那最后的绝版收藏,假如没有一浪高过一浪的炒作,买家还会这样趋之若骛吗?可以断言,绝大多数人此生并没有喝过那已被奉若神明的极品茶,但是,大家认定,这山涧浓荫庇护之下的武夷岩茶,就是武夷山的原产本土大红袍,而那六株母树,不过是橱窗里陈列的非卖品,神龛里的贡品。
  暮色之下的武夷山很是清凉。月华初上,四下围拢来的,竟然都是挥之不去的茶香。远处的农家袅袅升腾的氤氲,由浓转淡,渐次弥漫开来,仿佛是一幅饱吸墨汁的宣纸国画。街上的生意人早早将茶具摆放在门口,慢条斯理地喝着,似乎都是些不着急过日子的人家,男人身上的烟草味,和渗透在发间的茶香掺合在一起,让紧挨着坐在一起的女人愈加深吸了几口,女人娴熟的泡茶手法,从指尖溯至眉间,温柔中多了几分淡定从容。蹒跚的孩子,就着妈妈手中的茶盏,喝了小半,另一半则顺着圆圆的小下巴淌到了肚脐间。连跟脚的小狗狗,也仰着脑袋看着主人,伸出舌头咂吧咂吧着嘴,把个小主人漏下来的茶水喝了个精光。
  看云喝茶,已是武夷一景。大红袍,传说乃袈裟染红了那六株茶树而得名,而我们看到的,却依旧是漫山遍野,满目葱茏。茶不论贵贱,观赏当故事讲是一回事,居家过日子又是一回事。武夷山人那种宠辱不惊,不疾不徐的心态,是否多少与历练出来的功夫茶的功力有关?
  
  [问茶之二·茶楼喝茶不付钱]
  
  去茶楼喝茶,竟然可以不付钱,你听说过吗?
  这里说的喝茶,是特指福建地域,且是专业茶楼。那里一般都有单独的会客空间,大堂里陈列着各种乌龙茶,什么大红袍,铁观音,金骏眉,银骏眉,还有近年来逐步走红的正山小种,其他如普洱,绿茶也有,大概也只是点缀。
  那一次在福州,我曾按照江南习俗,委托朋友帮我提前预定了名气颇大的“日春茶楼”,特地请一位第一次见面的网络好友喝茶,一直以为朋友结过账,粗心的我也就没计较,万万没想到,喝完茶竟然谁也没有买单,大家都是拍屁股走人!一时间我惊慌失措,该不会给朋友留下“蹭茶”的坏印象吧?不买单,人家茶楼也不答应啊?
  后来才知道,在福建地区的很多地方(可能其他地域也有),只要在茶楼里品茶,一般是不必付钱的。茶楼是以销售茶叶为主,品茶仅是促销的一种手段。很多人在品出味道后,则会买上一点带回家,也有人就放在茶楼委托保管,留待下次来时接着再喝。只喝不买,绝不会有人怪你小气,一样帮你冲泡续水,无论来几位客人,也无论你和朋友呆到什么时候,店家始终不会说半个不字。
  还有一类爱茶的人,经常约朋友到茶楼来“斗茶”,各自带上一听好茶,或新近得到的稀罕珍品,轮流“亮宝”,评头论足。对于这样的客人,茶楼就更不会收钱了。客人能选在你家“斗茶”,一般都是老茶客,没准还会带来新的买主。茶楼的小妹在为客人服务的同时,也会不时地品评一番,她们对各种茶叶都颇有研究。这和江南茶楼里的茶艺小姐完全不同,江南的茶艺小姐一般给客人用大杯冲泡好以后,都自觉退到后台,除非你有需要时按铃,她才会出现。
  福建一带喝茶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只喝茶,没有茶点,这和我的家乡有着天壤之别。前次请朋友喝茶,看到桌子上没有茶点,我脸上就已经有些挂不住,觉得过于简朴,心里不免埋怨朋友没有办好。江南喝茶,茶点极丰富,有各种瓜子,干果、鲜果,还有更为排场的,基本上筵席的凉菜都会聚集到一起来。一顿茶喝下来,也就饱了。兴致更浓的,一壶茶没喝完,啤酒就整箱地搬了上来。福建朋友听了哈哈大笑,说那样的话,茶点喧宾夺主了,怎么能品得出茶香的不同和产地的差异?真正喝茶,决不能在茶叶之外掺杂一点其他气味浓烈的食品,连话题也都是围绕茶叶展开,决不会心猿意马游离于斗茶之外。实在是堪称品茶的典范。
  带着一颗浮躁的心去,三心二意是无法品鉴出不同的茶滋味,心无旁鹜才能得其要领。福建朋友自谦都是关在大门内的长虫,光是呆在家里喝茶没什么大出息,那是指“闽”字的拆解。其实,行走在八闽大地,有谁不是以惊喜的目光承接着那日新月异如同梦 幻一般的变化呢?
  
  问茶之三·站在古茶遒起点
  
  电视剧《乔家大院》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乔致庸为打通茶路,冒天下之大不韪,于兵荒马乱之时,亲自率队跋山涉水九死一生,南下武夷山贩茶。最终,买茶山,做茶砖,舟车辗转,再组织驼队一直销售到俄罗斯的恰克图,换回马匹和皮革,堪称中国对外贸易的典范。
  其实,这不过是一段“移花接木”的创作。
  历史上真正率先打通这条茶路的,并不是祁县乔氏,而是另一位晋商——榆次常家。在山西,有着“乔家一大院,常家两条街”的说法,富可敌国的商界奇才,晋商代表常万达才是走出中国万里古茶路的元祖。
  中国人喝茶,外国人也喝茶,但外国人的下午茶也起源于武夷山。
  距武夷山景区不到十公里,有一个叫下梅村的地方。其名片的正反两面,分别印有“福建古民居村落”和“晋商万里古茶路起点”。如今依然保存良好的大片古民居,就已经被游客追捧。矗立在村口的那根标有“万里古茶路起点”的石碑,就更让来客肃然起敬了。
  武夷山这片钟灵毓秀的天地,孕养着滋润心田的香茶,也养育了憨厚朴实的山民和茶一样的品格。若不是乾隆十二年的那次邂逅,也许他们的生活永远会这样平平淡淡,与世无争。几个陌生的山西商人闯入了他们的生活,看准了武夷岩茶中蕴藏的商机,买下了村子附近所有的茶山荒岭。初来乍到的山西人遭遇了同行的竞争与孤立,几经波折,摸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山西人姓常,本地家族为邹氏,村名下梅。没有人想到,就是在这里,一条跨越千山万水的茶叶贸易之路由此起步。
  于是,茶叶从下梅村出发,先到江西河口,然后改为水运到达汉口,经由襄樊,唐河,北上至社旗镇,再换马帮驮运,经洛阳,晋城,长治,到祁县,榆次,再经过太原、大同,张家口,到达归化。在那里,换驼队经过库伦之后,抵达边界城市恰克图。最后,被分送到俄国境内的各大城市,全程近五千公里,这就是被后人称为“万里古茶路”的大通道。从此,中国的茶叶传入俄罗斯上流社会,并广泛传播开来。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曾将中国武夷山的红茶“正山小种”作为嫁妆,带入英国皇宫,为此,“正山小种”成为贵重的珍品。随后,皇室提倡以茶代酒,将茶引入上流社会,“正山小种”作为当时的奢侈品,后逐渐演化成“下午茶”,喝红茶渐渐成了皇室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英国人对武夷红茶特别感兴趣,早期的伦敦市场除武夷红茶,别无其他茶类,昂贵异常,豪门富家方能享用得起。由于英国皇室成员对茶的热爱,下午茶成为风行全国的一种时尚礼仪,通常都在红茶中加入牛奶或奶酪。由于当时茶价很高,由此还规定“武夷小种”红茶泡二三次。茶馆自1864年出现后,逐步在英国大行其道,竟成单身女子可以公开会晤朋友而不损及名誉的唯一场所。
  站在“晋商万里古茶路起点”,不得不敬服古人,竞走出了这样一条崎岖坎坷之路,穿越百年,绵延万里。他们以中国人固有的勤劳坚忍谱写着一曲伟大壮丽的创业史。如今,路已荒芜,当年的车辙却还依稀可见。
  沧海桑田,从这小小的盖碗继续追寻,百年前那挥之不去的茶香,穿越历史,飘然入梦。
其他文献
编者按  2012年4月,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至今合作平台已形成1+17领导人会晤模式。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多领域务实交流与合作稳步发展,各方收获颇丰。  中东欧各国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同中国有着密切的传统交往。今年是中国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阿尔巴尼亚等7国建交70周年。《友声》将在这一期为读者朋发们刊裁一系列文章,反映中国同这些国家建交70年来友好历
期刊
在云南西北部。沿怒江大峡谷,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有一条至今还隐约能听见马蹄声的茶马古道:怒江州六库县—福贡一丙中洛一贡山一茨中村。绵延4D0多公里的怒江大峡谷成了这条线上的狭长符号,而峡谷的最北端,就是现在沿怒江所修公路的终结者:怒江峡谷中最美丽的地方一丙中洛。    探秘怒江第一湾    丙中洛距离昆明约900多公里,从怒江州福贡县至丙中洛近160公里。  十月的一天,在霏霏小雨中,我们一早
期刊
前不久,一家“中国式”高尔夫博物馆在深圳F518时尚创意园亮相。这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一家系统收集高尔夫文物及文献资料的私人高尔夫主题博物馆。    高尔夫的中国文化    从2016年开始,高尔夫将正式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但体育史界,对高尔夫起源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有西方体育史研究者认为,高尔夫起源于苏格兰,在1319年左右成为苏格兰人的休闲活动。但是,也有研究认为,高尔夫源起中国。  200
期刊
李约瑟博士与路易·艾黎的初次见面是1943年9月18日,见面的地点正是艾黎在陕西凤县双石铺的窑洞。这次见面之后,艾黎很快成为李约瑟亲密圈内的特殊成员之一。即便在许多年以后,李约瑟提到艾黎时还说:“没有比他更好的朋友,更让人信任的同僚”,两人的情谊由此可见。李约瑟与艾黎都是西方人,虽然他们的教育背景和在中国的生活及工作经历不同,但两人都热爱中国文化,支持中国的抗战,关心和宣传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在促进
期刊
中国、和阿尔巴尼亚,当年一大一小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建交后70年友好交往中,有过大量的可歌可颂的事件。其中,二十世纪60年代,两国总理进行频繁互访。特别是,1963年末、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在历史性的亚、非、欧14国之行中,首次访问阿尔巴尼亚,并在阿“过年”。几十年来,此访内容在阿民间,一直被传为佳话。  笔者当年曾担任周总理的阿尔巴尼亚语主要译员,后来出任驻阿第十任大使。对于半个世纪前的这
期刊
“五一”假期,赴成都的游客发现,除了宽窄巷子、杜甫草堂等名胜地之外,旅游选项中多了一个去处。四川省博物院里人頭攒动,“尾田荣一郎监修·Hello ONE PIECE·路飞来了”首次中国大陆巡展登陆成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爱好者。  本次巡展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株式会社黄山美术社、四川博物院联合主办,重庆东岭艺术品有限公司、永恒盛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日本“Hello ONE PIECE”执行委员会正
期刊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0月5日罗马尼亚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继苏联和保加利亚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70个春秋,光阴似箭。中罗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犹如中国茅台和罗马尼亚李子酒,琼浆金液,醇香四溢。  中罗交往源远流长  中罗两国远隔万水千山,两国人民间的交往渊源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罗马尼亚著名人文学者尼古拉·斯帕塔鲁·米列斯库对中国的访问
期刊
2012年,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引领中国走上新的道路。时至今日,习近平主席已经成为中国最强有力的领导人,他所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也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根据习近平主席的这一外交思想,人类社会的所有资源应该由全人类平等共享。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即全社会由全人类共享、共建。在笔者眼中,这一思想浓缩集中展现展示了习近平主席无私无我的利他者形象。  他思想中的
期刊
春天可谓北京最好的时节之一。当春风和煦,阳光暖暖地照在人的脸颊,清爽的空气中夹着新芽的味道,人们总能忘记这个城市的种种不是,从心底里再次爱上它。赏花是春日必不可少的活动,如果能自己动手,完成一个花艺作品放在家里或者办公室,每天看到便都会觉得格外赏心悦目。  借“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中日友好迎春花会”活动的机会,我有幸在全国对外友协充满生机的院子里,第一次体验了把日式插花的乐趣。  对于我这样一个号
期刊
1960年9月28日,中国与古巴建立外交关系。古巴是拉丁美洲、乃至西半球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建立以来,两国始终保持着友好往来。大使阁下,您认为,在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薪形势下,中古两国如何更好开展各领域钓务实合作?  正如您所说,自1960年古巴革命政府和古巴人民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古巴和中国一直保持着真诚和长期的关系。习主席曾这样描述中古关系,“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好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