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倡导颅底外科的多学科合作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anmi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底外科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阶段,随着麻醉技术、抗生素的发明以及对脑解剖的认识提高,在19世纪末颅底外科才初登历史舞台.1885年意大利医生Francesco Durante通过额底入路成功地为一位35岁女性患者切除了嗅沟脑膜瘤,揭开了颅底外科的序幕~([1]).此后,诸多医生都为颅底外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入20世纪CT、MRI、DSA等现代影像诊断方法和介入神经放射的问世,加快了颅底外科的发展,当今世界颅底外科领域中的神经外科医生,如:Rhoton、Dolenc、Sekhar、Al-Mefty、Samii、Kawase等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2-3]).尽管我国颅底外科起步较晚,但在王忠诚等老一代神经外科医生的引领下,我国颅底外科发展迅速,一些中心已将颅底外科作为重点,目前大都具备了颅底外科专业人才,他们为解除颅底疾病患者的痛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其他文献
患者男,31岁.8年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不清2个月"入院,查体: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8,双眼颞侧视野缺损.双侧视乳头水肿.眼睑无下垂.行头颅MRI检查发现"鞍区肿占位",于1998年3月在全麻下经额切除鞍区肿瘤。
期刊
自2004年2月至2006年6月作者采用枕动脉(OA)-小脑后下动脉(PICA)搭桥或双侧PICA吻合,完成PICA血流重建合再行动脉瘤孤立术的手术方式共治疗代偿不良的累及PICA起始部的椎动脉(VA)夹层动脉瘤6例,将结果总强报告如下.
期刊
首次测定确立高催乳血症必需避免过度的静脉穿刺压力,理想的情况是醒后或饭后致少1h来测试。
期刊
脂肪瘤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为先天性神经管缺陷中的一种类型,表现为一个由皮肤覆盖的皮下脂肪瘤,向内部延伸,通过腰骶筋膜、棘突、硬膜及软膜的缺损,进入到椎管腔内,与低位的脊髓及神经根混合生长,部分附着在脊髓、神经表面,部分长入脊髓内部,由此压迫、牵拉脊髓造成脊髓栓系(图1)。
期刊
高血压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术后脑组织炎性反应的继发损害对病人的预后有着明显的影响.炎性反应机制与许多细胞因子有关.以往多是研究出血后因子的变化,对于手术清除血肿后,血肿残留量的多少与各种因子变化的关系目前鲜见报道。
期刊
与正常脑血管内皮细胞相比,人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brmation,cAVM)内皮细胞高表达促血管生成因子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可能与血管微环境的变化有重要关系.本文探讨流体切应力对cAVM内皮细胞增殖的诱导作用及其可能的信号传导机制。
期刊
患者 女,57岁.因头晕头痛7年,加重伴行走不稳反应迟钝1个月入院.当地医院脑CT检查曾被诊断脑室积气.查体:意识清楚,颈部无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步态不稳,病理征阴性.头颅正位CT示:脑室系统扩大伴左侧颞角穿通畸形,双侧脑室额角液平影(图1),右侧位腩CT示:低密度液平影位于左侧脑室颞角最高位(图2)。
期刊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指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结外恶性淋巴瘤,无明确神经系统以外淋巴瘤,在所有颅内肿瘤中仅占0.85%~2.00%[1].作者遇到1例PCNSL,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放射学特征、治疗及预后。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男42例,女18例.年龄30~61岁,平均年龄50岁,有明显高血压史55例,入院时均有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偏瘫55例,四肢瘫失语5例。
期刊
患者 男,81岁.以"头痛、乏力1周,昏睡1d"入院.既往三叉神经根血管减压术后1个月.查体:朦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Ⅳ级.头CT示脑积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