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的内涵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从一个混沌、未知的世界不断寻求真知的过程。人们以科学为手段,认识现存的客观世界,探求背后的客观规律及本质。而复杂性理论对以往科学内涵提出了挑战,使人们从线性的、单一性的科学化思维跳脱出来,反思科学在认识论、方法论等层面存在的问题。以复杂性理论为视角,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科学的内涵。
  关键词:科学;认知;不确定性;复杂性
  中图分类号:G40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4-0035-02
  一、简单化是种“乌托邦”,复杂性才是真实的存在
  人类惯于采用线性的、简单性的范式去理解世界,认为只要掌握了一条规律、一个原则就可以获得普世的准则,在将科学作为一种生产力来操控自然社会的同时,又将科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间接地控制人类社会。于是,被赋予这种力量的科学,推动人类不断探索着隐藏在无序性与多样性表面下的简单性,尽力将一起的事物分离,或者将多样性的事物同一化,以便获得一个唯一的、以简单形式表现出来的真理。这种带有强烈“乌托邦”情节的简单化、理想化,使人类产生认识上的错误和幻觉。
  事实上,复杂性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真实存在,它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我们能感知和认识的所有领域。埃德加·莫兰是复杂性研究思潮的开拓者,他对复杂性作了一个定义式的但又并不明晰的阐述,即“复杂的东西不能被概括为一个主导词,不能被归结为一条定律,也不能被划归为一个简单的概念”[1]。复杂性思维给予确定性、因果性的传统思维模式以强烈冲击,一方面建构起对世界的新认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茫然和混沌。例如,科学在成功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而使人类陷入更深层次的泥潭。科学关于世界任何精确的解释都难以囊括复杂世界的宽泛领域,而且,这种解释的精确度和真伪性也有待考量。于是,为了摆脱受限于复杂世界所带来的某种悲凉意味,人们千方百计地探寻一种方法、一种模式去驾驭复杂性,而这似乎又重新被卷入简单性范式的漩涡。因而,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复杂性。
  1.认知的不完备性
  在复杂、不确定、不透明充斥和萦绕的世界中,人们对于万事万物理想化的状态是达到完全意义上的认知,然而遗憾的是,人的认识既有局限性,也存在盲点。人们对任何一个事物的认知都不可能达到一个完备的状态。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关于某种事物的全部情况,对于任何事物也永远不可能实现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总体性认识。这种无穷无尽本身就是复杂的特性。事物所内含的、隐藏的信息永远都比人类所能感知到的东西多得多。因此,我们关于真实事物的认知只可能越来越广泛,而永远都不可能越来越完备。
  2.认知的不确定性
  我們在宣称获得某种确定性知识的同时,往往也在宣告它的终结。事实上,这种确定性的、真理式的知识终日让人惴惴不安,因为它缺乏扎根于土壤的营养。在复杂性母体中,与生俱来孕育着不确定性,这种“血缘关系”使复杂性的氛围永远难以摆脱不确定性的气息。从物理学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出:确定性的真理只是暂时的真理,不断在认知的探索和更新中自行瓦解。
  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某个特定阶段在人类认知范围内所获得的知识有其存在的价值,即使,这样的“真理”以后会被证明有缺陷、未完成或者本身就是谬论。虽然人类最终探寻到的事物很可能仅仅是想要得到的对立物,但也不能轻易否定在整个探寻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复杂、不确定性的世界使我们关于任何事物的见解、理论,无论建构得多么天衣无缝和精妙绝伦,都可能只是临时性的,都可能伴随时间的推移面临颠覆性的瓦解;无论我们在哪个方向进行何种深层次的探究,未知的领域依然遥远。
  二、科学很美,但科学并不完美
  1.科学很美
  作为理性伴生物或化身的科学在追求确定性、规范性的同时,使人获得一种美的体验。科学所探知到的和谐、统一、秩序、对称等,犹如温柔和舒心的春风,将人迎入美不胜收的果园。例如,电子云、细胞的排列与组合、匀速的圆周运动、绚丽多姿的生物世界等,无不体现着一种神秘美、统一美与精致美;日月运行、四时变化、万物生长之中,存在无数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周易》);数学除了简单、优美的公式、定理,已知未知与定量变量之间展示出来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所包含的理性美、简单美也同样令人叹服。
  开普勒当年相信哥白尼关于日心说合乎逻辑的阐述,积极探索隐藏在数学和天文学背后的简单与和谐之美,提出行星运行周期律,认为各个行星的运动速度和轨道大小之间存在一种有节奏的比例关系,就像音乐中的和声一样美妙无比。他说:“我从灵魂的最深处证明他是真实的,我以难以相信的欢乐心情去欣赏他的美。”[2]关于科学的美,著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也曾作过形象的比喻。他认为科学理论是一个硬币,真和美是它的两面。关于美与真的关系应当可以这样理解:科学的“美”是不断探寻它的“真”的无穷动力;反过来,科学的“真”才能使人类真真切切地感受和领略到它的“美”。
  2.科学并不完美
  人们天真地认为科学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径,是一切价值取向的标尺和基点。它不仅可以驾驭浅层的现象世界,也可以管理深层的理念世界。片面夸大科学的功用,使其“神圣化”,深层意义上来说是对自身的一种迷惑和嘲弄。与此对立,后现代主义的科学观消解理性、贬损科学,认为科学只是科学家把玩的游戏和制定的规则。有种极端的观点是构想存在一个在人类认识能力以外的难以碰触与了解的真实世界。这就使得人们对科学的态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复杂性、不确定性萦绕的世界中,在认知的不完备和不稳定性中,一方面我们无法否认科学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应当意识到科学的完美难以实现。科学的进展使人们不断获取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主体精神和物质上的需要,但是科学也带来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困境。人们在欣喜地品味一个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要马不停蹄地从各个角度来为成果提供充分的佐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提供佐证的过程中就可能将成果绝情地推倒。任何人都难以推测和论证现有的科学理论,以及能达到确切认识所需要的知识之间的差距。这就意味着人们要为科学提供答案的合理性、确切性承担风险。事实上,科学知识在不断地解蔽、建构、更新中也向往着全面和完美,也在找寻着一块可以安全着陆的“栖息地”。   我们暂且将实用性作为度量科学完美与否的评判标准,我们运用科学,在某种限度上汲取着由此而获得的营养,却因为人类不断膨胀的认知、情感、生理欲求而束手无策。人们总是希望科学可以更大程度地解决更多的困难,完美到可以实现我们头脑中想做的所有事情。实际上这在奉承科学的同时,也将科学推进不完备、不充分的深渊。科学能够做到的与我们期望科学可以做到的,二者之间定有差别,这种差别不可避免地存在,也难以公正地消解,恰恰证明了科学的不完美与不完备。而且,科学所创设的方法和手段永远都不可能稳定地掌控现阶段所能控制的东西,因为既有的东西也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这种控制的程度或力度也会因此消退或瓦解。
  此外,已知的、现有的科学也未必具有绝对的真实性,也未必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述。科学中掺杂着“伪科学”,这也是复杂科学所存在不完美性的内在特征。同时这种不完美也表现在:这些“伪科学”的判定与揭露却在人类的意识和能力之外。更何况,在工具理性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科学常常受到政治或其他阶级、集团利益的裹挟而存在偏见,充当起其背后利益激烈和强势的辩护者,进而失去科学追求真知的纯粹性。这些复杂关系、利益价值,网络式地交织与渐进式渗透,使真理只是局部的真理或者只是某些群体的真理。加之不得不正视的认知局限性,使科学的完美成为“乌托邦式”的守望。
  三、小结:科学或许是癫狂的呓语者——复杂性的推力
  无穷无尽、无限开放的复杂性需要一个约束力使它走向有序,但这个有序是一种秩序性,并不等同于掌控力。因而科学就成为最大限度实现有序性的有力途径。讲究精确性、秩序性的科学其实本应与不确定性冲突和矛盾,但是不确定性不是科学进步的障碍,反倒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劲推力器。科学在努力营造有序性的同时,也意识到自身产生约束力的有限性以及如影相随的无序性根本无法摆脱。因此,有序性和无序性相互交织架构的复杂性,一方面给科学带来了进一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动力,使科学无法终结;另一方面也在人类取得短暂喜悦后,面对流动、不确定的世界徒增茫然失措感。在基于复杂性对科学的价值与终结问题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常常使科學陷入尴尬的境地或者将其推向迷途,以至于不得不感叹,科学或许是进行自娱自乐、自欺欺人游戏的一个癫狂的呓语者!
  参考文献:
  [1]邵仲庆.试论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在教育领域内的体现 [J].学理论,2011(22).
  [2]张海江.科学美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 中学教学参考,2012(5).
  作者简介:张爽(1989—),女,山东鄄城人,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哲学、教师发展、幼儿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从策略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两个方面来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列表”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中的内容。因此对“列表”教学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实际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展开了探讨,并总结了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教学案例;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講评试卷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常规环节,是反馈与调控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但当前小学毕业阶段的试卷讲评还存在“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把脉”学生答题错因,从结果与过程这两个方面来谈试卷分析对策,以应对此阶段数学题综合性强的问题。  关键词:毕业试题;分析与讲评;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学习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空有知识而无能力,学生将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学习状态,无法获得学习方法,无法解决问题。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中化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渗透与培养,期望培育出拥有创造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但是,目前的教学模式还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学生发挥学习自主性的空间并不充足。鉴于此,本文研究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教—学”为“学—教”,以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 要:数学是在初中教育中开发与优化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基本科目,是优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内容。但是,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差异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学习差异,因此,教师应采取分层教学法,保证每位初中生都能接受必要的数学教育,引导学生在差异成长中实现共同进步。本文从科学将学生分成各个层次、设计层次化数学探究任务、组织学生跨层合作、设计层次化数学作业四个角度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师应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法
期刊
摘 要:时代在快速进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日新月异,同时,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来说,他们面对的社会竞争也愈发激烈,面对的思想也越来越多,使得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时候,自己的想法和理解难免会有所偏离,使得大学生无法对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有个正确的认知。身为高校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帮助,促使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法律教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期刊
摘 要:写作材料中往往蕴含着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具有争议性、真实性,多为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真实事件,这类作文就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往往指向材料蕴含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的“任务”。“任务”就是写作范围,离开范围就是偏移“任务”,此类作文是材料作文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本文以《陈情表》和《项羽之死》阅读行文为例,引导学生从六个维度缘事析理,完成“任务”。笔者认为,思维导图对梳理写作思路有很大帮助,
期刊
摘 要:在服务对象为人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由于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导致情绪紧张,使得工作压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释放并且对工作中产生的挫折也不能妥善应对,所产生的一种情感衰竭、个性化及人成就感丧失的状态统称为职业倦怠。假设这种工作中的状态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将给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文章以政府部门为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述基层公务员的相关背景,主要以理论概述为主。第二部分主
期刊
摘 要:良好的校園人文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创造了有力的外部条件。本文将从如何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营造浓郁的书香环境、创建健康和谐的人际环境、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校园环境;人文教育;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5
期刊
摘 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女性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与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可以促进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建议。  关键词:女大学生;体育活动;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4-0048-02  一、收集数据及整理  1.调查问卷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分层调查的方法,发放了400份调
期刊
摘 要:在国家“全面二孩”的政策下,中国社会迎来了人口发展的一个高峰,学龄前幼儿数量会在未来几年内迅速增多。在此背景下,社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广大二孩家庭的关注。因此,文章以佛山市禅城区为例,调查了在“全面二孩”的政策下,禅城区幼儿园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此来为禅城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二孩政策;幼儿园;现状;对策  中圖分类号:G619.28  文章编号:2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