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倡“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课程设置的游戏化、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一日生活的游戏和游戏活动的生活化论述了让孩子快乐学习的秘密,即带领孩子进入一个游戏化的生活情景,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并收获知识和经验。
关键词:游戏;快乐学习;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2-2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1]
一、课程设置的游戏化,为幼儿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游戏是幼儿最为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并能轻松愉快地与同伴交往。其不仅可以获得情绪上的满足,还能够在游戏中获得相应知识技能,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引导孩子以游戏活动为主,在游戏中学习。在课程设置上也要遵循“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个总原则,根据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活动。[2]
小班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也主要是以游戏为主,一日活动中除早上的一节15分钟的集体教学活动,其他的都是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中班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和心理比小班的孩子要成熟一些,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在小班基础上略作调整,学习活动增多,游戏活动适量减少。大班则因为考虑到幼小衔接问题,所以区域活动会增多,角色游戏会适当减少,学习活动增加至10个,下午游戏为学习性区域和专用活动室。
从小、中、大班课程安排看,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的课程主要还是以游戏为主,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快乐地参与学习。
二、教学活动的游戏化,帮助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
课程设置的游戏化是保障孩子快乐学习的基础。在轻松的氛围下,孩子才会乐意学习。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正规的学习。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所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还是要创设游戏化的环境,让孩子愉快地参与进来。
例如在学唱歌曲《走路》时,教师一改以往先朗读歌词,再示范演唱的形式,先请幼儿欣赏课件,引导他们观察画面,感受歌曲内容。幼儿个个聚精会神地看着不时变换的画面,他们被画面中的小动物所吸引。随着画面的切换,孩子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还会跟着画面一起做动作,如唱到“小鹿走路跳跳跳、小鸭子走路摇摇摇、小乌龟走路爬爬爬”时,幼儿就会跟着课件里面的动物做相同的动作。
将音乐、画面结合在一起,让幼儿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观看画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同时,图、文、声融于一体,渲染了课堂气氛,为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提供了特定的情境。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很快学会了新歌曲,从中感受到学习是简单、快乐的事情,由此慢慢喜欢学习活动。
三、一日生活的游戏化,引领幼儿快乐地学规则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也是孩子学习的一部分,生活活动中的一些规则和要领如果以指令性的语句和孩子交流,孩子是不太乐意接受的。所以我们也尽可能地将这些规则和要领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或游戏的形式。
比如上厕所时,如果你用指令性的语言提醒孩子:“不要跑,要靠右走进去。上厕所的时候不要讲话,上厕所之后要洗手。”孩子都会由此产生反感情绪,有的还会故意跑或者故意靠左走。为此我们将这些规则和要领先转换成图标,然后用儿歌的语言提醒孩子:“走路要学小花猫,轻轻轻;进门看箭头指示靠右走;上厕所时不说话,上厕所之后轻轻把手洗;洗好小手甩三下,擦干手靠右往外走。”在这样游戏化的情节、朗朗上口的儿歌提示下,孩子都能够安静、有序地上厕所。
再比如漱口,提醒孩子不要把漱口水吐到镜子上,不要用生水漱口等等,“不要……”的句型似乎给了孩子更多的限制,一些孩子更会搞些恶作剧。为此,我们用一首漱口儿歌再配上好听的音乐,让孩子了解漱口的整个流程后再次去漱口的时候,就很少出现违规现象。
可见,孩子们更愿意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学习,因为生动有趣的语言、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由此自觉自愿地遵守生活活动中的一些规则和要领。
四、游戏活动的生活化,指引孩子快乐学习
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同样,让游戏贴近生活也是孩子学习的最好回归。所以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游戏贴近我们的生活,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并运用到生活中去。角色游戏就是回归生活获取经验最好的游戏,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生活体验,我们将区域游戏角色化,给孩子提供更多角色体验和角色互动,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交流、谦让和合作。
如初期组织游戏时,角色游戏(“娃娃家”“娃娃餐厅”“娃娃超市”)是孩子们的首选,不一会儿“娃娃家”和“娃娃餐厅”“娃娃超市”的孩子便开始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在游戏过程中,“娃娃家”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动手整理起家中物品,照顾“娃娃”,“娃娃餐厅”“娃娃超市”的孩子也在整理店里的物品,准备一天的招待工作。
针对孩子喜爱角色游戏的特点,为此,我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让每个区域游戏中的孩子担任一定的角色,让他们和角色游戏中的角色联系起来,然后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如原本在美工区、建构区、阅读区的孩子们让他们做幼儿园游戏中“娃娃”的爸爸或妈妈,组织成一个家庭。在去美工区、建构区、阅读区前让他们带领“娃娃”去上学,然后他们各自去美工区、建构区、阅读区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引导他们下班后去幼儿园带孩子,然后回到家中或是去超市购物,去餐厅就餐等,回家休息。第二天开始,请孩子再重复前面的角色内容。在游戏中,由于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担任了一定的角色,孩子体验到扮演角色所带来的乐趣以及角色身份的重要性,因此在具体“工作”时非常认真,没有一个离开或无故乱跑的孩子。
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孩子对区域游戏角色化这一形式很感兴趣,在整个游戏中互动得很好。可见,区域游戏角色化可以满足孩子扮演角色的需要,同时也让孩子进行更多的互动,让游戏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生活。
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孩子们喜欢游戏而且百玩不厌,每天都有新的内容、新的情节。我们只有找准孩子的兴趣点,用孩子喜欢的方式组织一日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才能使孩子收获更多快乐,学到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告[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7/201210/xxgk_143254.html,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9/200412/1506.html,2001.
关键词:游戏;快乐学习;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2-2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1]
一、课程设置的游戏化,为幼儿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游戏是幼儿最为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并能轻松愉快地与同伴交往。其不仅可以获得情绪上的满足,还能够在游戏中获得相应知识技能,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引导孩子以游戏活动为主,在游戏中学习。在课程设置上也要遵循“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个总原则,根据3~6岁幼儿的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活动。[2]
小班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也主要是以游戏为主,一日活动中除早上的一节15分钟的集体教学活动,其他的都是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中班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和心理比小班的孩子要成熟一些,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在小班基础上略作调整,学习活动增多,游戏活动适量减少。大班则因为考虑到幼小衔接问题,所以区域活动会增多,角色游戏会适当减少,学习活动增加至10个,下午游戏为学习性区域和专用活动室。
从小、中、大班课程安排看,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的课程主要还是以游戏为主,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快乐地参与学习。
二、教学活动的游戏化,帮助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
课程设置的游戏化是保障孩子快乐学习的基础。在轻松的氛围下,孩子才会乐意学习。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正规的学习。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所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还是要创设游戏化的环境,让孩子愉快地参与进来。
例如在学唱歌曲《走路》时,教师一改以往先朗读歌词,再示范演唱的形式,先请幼儿欣赏课件,引导他们观察画面,感受歌曲内容。幼儿个个聚精会神地看着不时变换的画面,他们被画面中的小动物所吸引。随着画面的切换,孩子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还会跟着画面一起做动作,如唱到“小鹿走路跳跳跳、小鸭子走路摇摇摇、小乌龟走路爬爬爬”时,幼儿就会跟着课件里面的动物做相同的动作。
将音乐、画面结合在一起,让幼儿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观看画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同时,图、文、声融于一体,渲染了课堂气氛,为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提供了特定的情境。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很快学会了新歌曲,从中感受到学习是简单、快乐的事情,由此慢慢喜欢学习活动。
三、一日生活的游戏化,引领幼儿快乐地学规则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也是孩子学习的一部分,生活活动中的一些规则和要领如果以指令性的语句和孩子交流,孩子是不太乐意接受的。所以我们也尽可能地将这些规则和要领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或游戏的形式。
比如上厕所时,如果你用指令性的语言提醒孩子:“不要跑,要靠右走进去。上厕所的时候不要讲话,上厕所之后要洗手。”孩子都会由此产生反感情绪,有的还会故意跑或者故意靠左走。为此我们将这些规则和要领先转换成图标,然后用儿歌的语言提醒孩子:“走路要学小花猫,轻轻轻;进门看箭头指示靠右走;上厕所时不说话,上厕所之后轻轻把手洗;洗好小手甩三下,擦干手靠右往外走。”在这样游戏化的情节、朗朗上口的儿歌提示下,孩子都能够安静、有序地上厕所。
再比如漱口,提醒孩子不要把漱口水吐到镜子上,不要用生水漱口等等,“不要……”的句型似乎给了孩子更多的限制,一些孩子更会搞些恶作剧。为此,我们用一首漱口儿歌再配上好听的音乐,让孩子了解漱口的整个流程后再次去漱口的时候,就很少出现违规现象。
可见,孩子们更愿意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学习,因为生动有趣的语言、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由此自觉自愿地遵守生活活动中的一些规则和要领。
四、游戏活动的生活化,指引孩子快乐学习
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同样,让游戏贴近生活也是孩子学习的最好回归。所以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让游戏贴近我们的生活,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并运用到生活中去。角色游戏就是回归生活获取经验最好的游戏,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生活体验,我们将区域游戏角色化,给孩子提供更多角色体验和角色互动,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交流、谦让和合作。
如初期组织游戏时,角色游戏(“娃娃家”“娃娃餐厅”“娃娃超市”)是孩子们的首选,不一会儿“娃娃家”和“娃娃餐厅”“娃娃超市”的孩子便开始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在游戏过程中,“娃娃家”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动手整理起家中物品,照顾“娃娃”,“娃娃餐厅”“娃娃超市”的孩子也在整理店里的物品,准备一天的招待工作。
针对孩子喜爱角色游戏的特点,为此,我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让每个区域游戏中的孩子担任一定的角色,让他们和角色游戏中的角色联系起来,然后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如原本在美工区、建构区、阅读区的孩子们让他们做幼儿园游戏中“娃娃”的爸爸或妈妈,组织成一个家庭。在去美工区、建构区、阅读区前让他们带领“娃娃”去上学,然后他们各自去美工区、建构区、阅读区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引导他们下班后去幼儿园带孩子,然后回到家中或是去超市购物,去餐厅就餐等,回家休息。第二天开始,请孩子再重复前面的角色内容。在游戏中,由于区域活动中孩子们担任了一定的角色,孩子体验到扮演角色所带来的乐趣以及角色身份的重要性,因此在具体“工作”时非常认真,没有一个离开或无故乱跑的孩子。
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孩子对区域游戏角色化这一形式很感兴趣,在整个游戏中互动得很好。可见,区域游戏角色化可以满足孩子扮演角色的需要,同时也让孩子进行更多的互动,让游戏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生活。
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孩子们喜欢游戏而且百玩不厌,每天都有新的内容、新的情节。我们只有找准孩子的兴趣点,用孩子喜欢的方式组织一日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才能使孩子收获更多快乐,学到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告[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7/201210/xxgk_143254.html,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9/200412/1506.html,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