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y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道德观念影响着大学生群体,他们的道德状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其道德教育工作,我们必须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与实践能力,帮助他们走出道德困境,培养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道德;道德教育;大学生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旧体制被打破,新的体制正在形成,我国社会正处在全面转型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各种思想严重的冲击着我们,《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颁布,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道德问题的广泛关注。笔者在高校担任了八年的政治辅导员,也看到了这一时期大学生中存在的道德问题,特别是当下“90后”大批进入大学校园,做好当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变得更加紧迫和势在必行。
  
  1、正确认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道德现状
  1.1 价值观念多元化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带来了他们道德观念的新变化。国门打开后,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化内涵,我国也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大学生对道德价值也日益关注,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接触到了大量的新信息、新事物、新观念,对道德价值现象的敏感程度和接触程度在广度、深度上超过了以前,道德标准出现了多元化。大学生的眼界开阔了,他们勇于冲破封建道德残余思想的束缚,冲破了自我封闭,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要求平等自由、民主人权,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我们更多的了解西方文化,有利于我们借鉴西方道德观念中优秀的部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新时期我国道德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1.2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道德问题也日渐突出。在多元文化带来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条件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看到大学生中也存在着道德失范的现象。他们把一些不道德的东西强加在新观念之上,把自我意识看成自私自利,效率意识当做“向钱看”,是非、善恶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不讲信用等现象严重存在。在大学校园里,逃课旷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找工作时随意修改自己的成绩、就业时不愿吃苦,一味追求稳定高薪,以至不就业在家待业“啃老”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我国大学生中也面临着道德约束力减弱、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不强,在道德问题上出现困惑的实际情况。
  1.3 大学生道德的主流是向上的,但是道德教育势在必行。以上两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进行冷静的分析和思考,尽管大学生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部分道德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一概否定他们的道德素质,应该说积极向上仍是大学生群体道德的主流。俗话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必然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处于形成时期,在道德选择和判断上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他们又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分析,运用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进行引导,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素养。
  
  2、影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因素
  2.1 来自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子女的要求都尽量满足,无形中子女养成了不良的道德习惯,社会压力增大,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道德教育问题也是我们需正视的问题。大学生作为半个社会人,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受西方腐朽的道德价值观念的侵蚀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大学生的道德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2.2 学校教育中不重视道德教育。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校的考核以升学率为标准,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以分数为标准,这样一来导致中小学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到了大学阶段,思想政治课程注重的也只是政治教育,而轻视了学生的道德教育。大部分高校目前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也只有采取从抓好新生的养成教育、行为习惯等入手进行常规及基本的道德教育,这很难真正实现道德的育人功能,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也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
  2.3 道德教育中忽视了道德实践的重要性。道德结构是由道德实践、道德关系、道德意识组成的,其中道德实践是道德结构中最根本的部分,道德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它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具有意识与行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说到底就是希望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道德行为,但是我们目前的道德教育现状,使得大学生被动的而不是自觉地接受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是脱节的。我们要想把道德认知转变为内化的道德行为,没有在道德实践中不断地锻炼道德意志,逐步培养和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是实现不了的。
  
  3、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3.1 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比较中西方道德价值体系,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判断的能力。
  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变化同个人对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程度有关,青年学生对多元价值下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的认识是相当模糊的,在面对西方道德观的时候,由于分辨能力有限,容易受一些资产阶级腐朽道德观的影响。所以从讲清道理入手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应充分利用“两课”课程进行中西方道德观念、道德价值体系的比较介绍,介绍其各自所处的文化及时代背景,只有大学生对中西方道德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提高辨别良莠的能力。并从西方道德中挖掘出符合我国道德体系的积极因素,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道德传统,并对此进行加工改造,使之与当代社会生活相符合,摒弃其中消极腐朽的方面,使大学生们明辨善恶、是非,提高他们认识社会现实的能力。
  3.2 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加强道德教育教师队伍,提升大学校园的德育教育氛围。
  高校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清醒的认识到其功能除了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育人,把传道授业与培养道德素质结合起来。高校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和德育氛围,狠抓校风校纪,完善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道德教育在高校中绝不仅是政治课老师和政治辅导员的任务,而应该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作用,教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所有教师要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整个大学校园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3.3 加强道德实践,巩固道德教育的效果,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道德评价的能力。
  我们知道,道德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作用于人的心灵的活动。仅有理论学习是不够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贴近社会,了解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是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高校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这个道德教育的大课堂中去亲身体验,接受道德再教育,在实践生活中学会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各种道德现象,感悟道德的存在,提高他们道德评价的能力,让他们把被动的接受道德理念变为自觉的践行道德行为,巩固学校道德教育的成果。
  3.4 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四位一体的教育作用,营造广泛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道德教育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所以我们不能把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单纯看作是学校一方面的任务和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积极合作,共同来完成。要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果,我们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四者相互配合,当前的道德教育在很多地方在很多时候出现互相矛盾甚至互相否定的情况,学校教育我们不再赘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国家政策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中长辈们必须在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就认真地引导他们辩证地分析和认识各种社会道德现象,道德教育要贯穿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不能把这个任务简单的推给大学阶段。同时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相关政策的实施,引导社会的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奉献精神、诚实守信等良好的道德品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给大学生以积极的舆论导向。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运用社会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开展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抵制旧道德和各种不正之风的消极影响,并通过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能动的影响和促进社会风气的逐渐好转,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窦炎国.伦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0.
  [2]邓晖.对社会转型期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广西梧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2月, 第1期第20卷.
  [3]王斌,赵萍.浅谈大学生道德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03).
  [4]朱海龙,胡文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7月,第4期第12卷.
  [5]岳跃.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道德教育[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年3 月,第1期第19卷.
  [6]李文砚.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0卷.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 苏州 215011)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素养”这一概念解释了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养成”则揭示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当今语文课有三个现象值得关注。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文课,给学生一种语文素养的教育,教师的执教能力从根本上体现在对阅读教学的三个层面的把握。  关键词:“素养”;“养成” ;执教能力;“虚心涵咏”    一、对语文“素养”的理解与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了“素养”这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这一流行语传播现象,从模因论角度分析了其现象的来源,复制,传播过程,探讨了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及其内在生成机制,揭示了语言发展进化的规律,为我们更好的研究流行语等语言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模因论;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流行语    1.“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语言模式的来源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这一流行语的语言结构模式,最
期刊
摘 要:“形势与政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课程地位的确立,很大程度取决于于教学规范性的确立。这种规范性需要在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形式、课程考核以及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等方面开拓思路,形成规范化的课程教学组织运行模式,从而真正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
期刊
摘 要:话语标记语是电视访谈会话中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语言现象。本文以《老友记的奥普拉专访》中的会话为研究对象,借助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重点在于描述该语境中出现的话语标记语现象,并分析此类访谈节目的话语标记语特点及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英语访谈;老友记的奥普拉告别专访    1. 引言    英语电视访谈节目即脱口秀“talk show”,是以日常谈话方式为表现形态的一种访
期刊
摘 要:语言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象征,它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英语新短语动词的出现与迅速传播跟美国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文化的流行关系甚为密切。本篇论文的研究基础是建立了190多万字的最新报刊英语新闻语料库,从中归纳出102个英语最新短语动词,通过探究新短语动词的语域场,探究美国社会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新短语动词;语料库;语域场    1.引言    语言是社会政治、经济、思
期刊
摘 要: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是党的建设的基础。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千百万建设人才的神圣使命,强化高等院校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是新时期高等院校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本文就提高提高基层党支部书记履职能力的5项工程做了深入探讨,对高校在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基层党支部书记;履职能力;研究   
期刊
摘 要:我国当前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它成为制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瓶颈”。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经验,发展农村社区学院不失为良策。  关键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困境;农村社区学院    一、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   农村中的职业技术教育要为农业生产培养技术人才,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来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提升我国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水平。但是,现实中的农村职业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对羽毛球“三对三”训练法进行研究,“三对三”训练法是:把羽毛球场地分成前场、左半场、右半场三大区域,将三人分别安排在特定的区域进行训练,每个区域的人员应根据教练员或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并进行相应的实验,检验训练水平。实验结果表明:羽毛球技术训练中的“三对三”训练法便于直观教学、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以及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这种训练方法在提高技术训练质量、战术、反应能力及实战能力方面明
期刊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我国高师政教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明显地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及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拟在分析目前我国高师政教专业的课程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新型政教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师政教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对策    一、高校政教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高师政教专业课程设置应以高等
期刊
摘 要:“两课”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在地方高校现实教学中最大限度释放“两课”所具有的思想培育、价值观塑造功能,解除现行教学思想、秩序、技术等方面的干涩乏味,成了地方高等院校“两课”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高校“两课”四门必修课程之一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面对原教学制度惯性对新课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