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柳宗元的柳州山水诗将特定的时代背景与自己的人生理想都隐喻在山水意象之中,诗歌的整体语言充满浓厚的隐喻意味和象征色彩以及沉郁的感情特征,在寄情山水的过程中,营造了一种隐喻的语言抒情方式、意象性的画面构造以及沉郁的语言风格。其山水诗歌广为流传,深受后人的喜爱。
关键词:柳宗元;柳州山水诗;语言审美;特征
柳宗元生活在国家衰亡、阶级矛盾加剧、战乱频繁、甚至是民不聊生的动荡时代。在其早年的生涯中,曾随其做县令的父亲去过不少地方,目睹了各种社会现实,深谙世事,早就孕育了对当时国家腐败统治的不满情绪和批判现实社会的精神。在自己正式踏入仕途之后,他直言进谏、廉洁从政、积极推行新政改革,遭到昏庸的统治阶级的大力打击,最终革新失败,遭到贬谪,并且一贬在贬,他的远大抱负无处施展,压抑情感无处释放,只能寄情山水寻求解脱和慰藉。在被贬谪至柳州的时候,柳宗元的山水诗被寄寓了深切的愁苦与忧伤,柳州山水诗以沉郁的语言风格、隐喻的语言色彩和刻意的画意营造,将当时的社会现状、诗人的个人形象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他的山水诗成为反应当时社会现状的一面镜子。
一、柳州山水诗沉郁的语言风格
柳宗元的柳州山水诗是在被贬谪至柳州的时候创作的,仕途的坎坷让柳宗元备受打击,唯有寄情山水,才能化解现实矛盾中的感性冲突,寻找心灵的慰藉。但是,受心境的影响,柳宗元在柳州游历山水的感性经历,不仅是心灵的放逐,更是情感的抒发。他将自己浓烈的骚怨情怀融入到了柳州山水诗中,冷峭的语言气质以及沉郁的抒情风格被展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寄友送别还是登高远望,诗歌中尽显强烈的主管情致,而且诗中的山水意象蕴含着浓烈的哀怨之情和酸楚之心。
试看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其中,“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两句,以空旷凄凉的山水为背景,融入了自己内心的凄苦感受,展现出浓烈的羁旅之思和愁苦的心境,诗歌整体语言沉郁而又压抑。在简单的山水自然的游历中,潜沉者强烈的感性冲动,这时柳宗元眼中的山水,不仅山清水绿,而且更多是尖峭冷硬,充满异域色彩,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陌生感,无名的恐惧和深沉的忧郁,这种山水感受,加深了其对人生的苦闷感受,人生苦闷体验又使柳宗元的山水描绘趋向凄苦冰冷色调,山水物象的选取也大多带有一种冰冷色彩,如“海畔尖山似剑”的惊心动魄,
草木猥奥”、“黄茆深峒”中的“荒芜”,“梅岭寒烟经旬合,桂江秋水露鳙”的陌生,“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蒲萄”“桂领瘴来云似墨”的阴湿恐怖。山水意象的组合,也以跨度极大的时空压缩到诗的时空中来,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岭南江行》、《寄韦珩》中,以山水意象的密集来展现环境对于人的压抑,传达出一种浓重的山水悲情,渲染了一种强烈的情绪。
二、柳州山水诗隐喻的语言色彩
柳州属于典型的卡斯特地貌,柳宗元被贬到柳州,面对这远远不同于中原的山水地势,被贬的焦虑,被流放的失落由于无法释怀,只能寄情于这异域的山水,柳州山水诗隐喻的语言色彩浓厚,作者的离别愁绪和生命的苦闷深深的缠绕于诗歌的内质中,正所谓“景语即情语”,柳州山水诗疏离的山水意象中,运用隐喻的语言表述手法,将作者内心苦闷的情感刻画的淋漓尽致。
柳宗元的柳州山水诗在隐喻式的山水语言背景下,萦绕着主体的情绪和隐喻形象氛围,如“海天愁思正茫茫”、“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山水性情感染了作者的情感,加重了作者的孤独。在冰冷的山水相遇中,柳宗元的人生的困惑被裸露出来,生命的恐惧和孤独在“快意累累”的苦境的语言叙述中逐渐得到消解,梦回故乡、情牵济世、回归心灵等主题也得到隐喻的表达。山水的意象之中被深刻的融入作者的生命意欲,诗中既有超越山水意象,超越苦闷的境遇,又包含着融入世俗而寻找生命的永恒的意向。
三、柳州山水诗语言的画意特征
柳宗元柳州山水诗刻意的营造画意,诗歌语言具有鲜明的具象性,具有一种写意的效果。而且,充满视觉形象的语言又进一步凸显出柳州山水独特的质感,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诗中所营造的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打破了语言的局限性,以画意的色彩进行情感的拓展,丰富了人们的视野,也把读者带入诗人的境地,在山水画中深刻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以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还以《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例,诗人以登高为广泛视角来描写所见的景物,尽显画面的层次感,进而由天地之景逐渐回到自我,由物及人,人的山水背景更卓然凸现,那“大荒”的原野,“岭树重遮”的江流,“惊风乱”“密雨斜侵”的工笔描绘,“江流曲似九回肠”的形象勾勒,既展现了柳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由将画意无限夸大,尽显诗人空旷迷茫的心境,清晰的展现山水景象的同时,也凸显出诗人的个人形象特征。
四、结语
综上所述,柳宗元受其独特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以及个性特征等影响,在被贬谪至永州和柳州,尤其以柳州为主的贬谪时期,创作了其独具特色的山水诗。其柳州山水诗,无论是描绘清幽的山水意境,还是感怀故土、思念亲友,都将内心的孤寂忧伤、苦闷抑郁、忧愤无奈与柳州山水融为一体,寄情于景,以沉郁的语言特色、隐喻的语言表现手法和画面营造的意境,将特定的时代背景、柳州山水与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怀刻画的淋漓尽致,引发读者的深思,让人感概万千。
参考文献:
[1]杨文榜,苏爱风. 海畔尖山似剑铓 秋来处处割愁肠——论柳宗元山水诗的演变[J]. 学理论,2014,33:124-126.
[2]杨朗. 在风景与地理之间——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J]. 文史知识,2014,04:49-54.
[3]张陈呈. 柳宗元柳州诗文研究综述[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01:21-23.
[4]张永吉. 柳宗元山水诗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
[5]张漪. 论柳宗元诗歌的艺术渊源[D].陕西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柳宗元;柳州山水诗;语言审美;特征
柳宗元生活在国家衰亡、阶级矛盾加剧、战乱频繁、甚至是民不聊生的动荡时代。在其早年的生涯中,曾随其做县令的父亲去过不少地方,目睹了各种社会现实,深谙世事,早就孕育了对当时国家腐败统治的不满情绪和批判现实社会的精神。在自己正式踏入仕途之后,他直言进谏、廉洁从政、积极推行新政改革,遭到昏庸的统治阶级的大力打击,最终革新失败,遭到贬谪,并且一贬在贬,他的远大抱负无处施展,压抑情感无处释放,只能寄情山水寻求解脱和慰藉。在被贬谪至柳州的时候,柳宗元的山水诗被寄寓了深切的愁苦与忧伤,柳州山水诗以沉郁的语言风格、隐喻的语言色彩和刻意的画意营造,将当时的社会现状、诗人的个人形象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他的山水诗成为反应当时社会现状的一面镜子。
一、柳州山水诗沉郁的语言风格
柳宗元的柳州山水诗是在被贬谪至柳州的时候创作的,仕途的坎坷让柳宗元备受打击,唯有寄情山水,才能化解现实矛盾中的感性冲突,寻找心灵的慰藉。但是,受心境的影响,柳宗元在柳州游历山水的感性经历,不仅是心灵的放逐,更是情感的抒发。他将自己浓烈的骚怨情怀融入到了柳州山水诗中,冷峭的语言气质以及沉郁的抒情风格被展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寄友送别还是登高远望,诗歌中尽显强烈的主管情致,而且诗中的山水意象蕴含着浓烈的哀怨之情和酸楚之心。
试看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其中,“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两句,以空旷凄凉的山水为背景,融入了自己内心的凄苦感受,展现出浓烈的羁旅之思和愁苦的心境,诗歌整体语言沉郁而又压抑。在简单的山水自然的游历中,潜沉者强烈的感性冲动,这时柳宗元眼中的山水,不仅山清水绿,而且更多是尖峭冷硬,充满异域色彩,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陌生感,无名的恐惧和深沉的忧郁,这种山水感受,加深了其对人生的苦闷感受,人生苦闷体验又使柳宗元的山水描绘趋向凄苦冰冷色调,山水物象的选取也大多带有一种冰冷色彩,如“海畔尖山似剑”的惊心动魄,
草木猥奥”、“黄茆深峒”中的“荒芜”,“梅岭寒烟经旬合,桂江秋水露鳙”的陌生,“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蒲萄”“桂领瘴来云似墨”的阴湿恐怖。山水意象的组合,也以跨度极大的时空压缩到诗的时空中来,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岭南江行》、《寄韦珩》中,以山水意象的密集来展现环境对于人的压抑,传达出一种浓重的山水悲情,渲染了一种强烈的情绪。
二、柳州山水诗隐喻的语言色彩
柳州属于典型的卡斯特地貌,柳宗元被贬到柳州,面对这远远不同于中原的山水地势,被贬的焦虑,被流放的失落由于无法释怀,只能寄情于这异域的山水,柳州山水诗隐喻的语言色彩浓厚,作者的离别愁绪和生命的苦闷深深的缠绕于诗歌的内质中,正所谓“景语即情语”,柳州山水诗疏离的山水意象中,运用隐喻的语言表述手法,将作者内心苦闷的情感刻画的淋漓尽致。
柳宗元的柳州山水诗在隐喻式的山水语言背景下,萦绕着主体的情绪和隐喻形象氛围,如“海天愁思正茫茫”、“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山水性情感染了作者的情感,加重了作者的孤独。在冰冷的山水相遇中,柳宗元的人生的困惑被裸露出来,生命的恐惧和孤独在“快意累累”的苦境的语言叙述中逐渐得到消解,梦回故乡、情牵济世、回归心灵等主题也得到隐喻的表达。山水的意象之中被深刻的融入作者的生命意欲,诗中既有超越山水意象,超越苦闷的境遇,又包含着融入世俗而寻找生命的永恒的意向。
三、柳州山水诗语言的画意特征
柳宗元柳州山水诗刻意的营造画意,诗歌语言具有鲜明的具象性,具有一种写意的效果。而且,充满视觉形象的语言又进一步凸显出柳州山水独特的质感,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诗中所营造的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打破了语言的局限性,以画意的色彩进行情感的拓展,丰富了人们的视野,也把读者带入诗人的境地,在山水画中深刻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以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还以《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例,诗人以登高为广泛视角来描写所见的景物,尽显画面的层次感,进而由天地之景逐渐回到自我,由物及人,人的山水背景更卓然凸现,那“大荒”的原野,“岭树重遮”的江流,“惊风乱”“密雨斜侵”的工笔描绘,“江流曲似九回肠”的形象勾勒,既展现了柳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由将画意无限夸大,尽显诗人空旷迷茫的心境,清晰的展现山水景象的同时,也凸显出诗人的个人形象特征。
四、结语
综上所述,柳宗元受其独特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以及个性特征等影响,在被贬谪至永州和柳州,尤其以柳州为主的贬谪时期,创作了其独具特色的山水诗。其柳州山水诗,无论是描绘清幽的山水意境,还是感怀故土、思念亲友,都将内心的孤寂忧伤、苦闷抑郁、忧愤无奈与柳州山水融为一体,寄情于景,以沉郁的语言特色、隐喻的语言表现手法和画面营造的意境,将特定的时代背景、柳州山水与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怀刻画的淋漓尽致,引发读者的深思,让人感概万千。
参考文献:
[1]杨文榜,苏爱风. 海畔尖山似剑铓 秋来处处割愁肠——论柳宗元山水诗的演变[J]. 学理论,2014,33:124-126.
[2]杨朗. 在风景与地理之间——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J]. 文史知识,2014,04:49-54.
[3]张陈呈. 柳宗元柳州诗文研究综述[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01:21-23.
[4]张永吉. 柳宗元山水诗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
[5]张漪. 论柳宗元诗歌的艺术渊源[D].陕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