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美育教学探略

来源 :幸福家庭·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教其实就是在进行审美教育,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把美的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田中。诗歌的美学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悦耳悦目”的语言美、“悦心悦意”的形象美、“悦神悦志”的意蕴美。诗歌教学中,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发现美、创造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领悟
  中国古代诗歌从《诗经》、《楚辞》开始,到乐府、唐诗、宋词……直至“五四”运动以后的白话诗,诗歌的艺术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曾经有位名人说过:“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活”。诗歌是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和想象,用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精炼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往往以最凝炼的方式表达最深刻的思想,给人最充分的愉悦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在我国几千年灿烂辉煌的诗歌传统中,唐诗无论从内容、思想、艺术价值和形式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民间流传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便是对唐诗的价值的肯定。唐诗中无论是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还是送别诗,都能给人以意境浑融、音韵优美、情景契合的真切感受,从中不难体会作者炽热的感情、高尚的情操以及良好的艺术素养。中学语文教学不光应着眼于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更重要的应着力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要做到这一点便不能偏废对学生的美感教育,通过课文(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对学生进行欣赏美的能力的培养。
  一首把诗歌艺术的意境美、形象美、音韵美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的优秀作品,能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在诗歌的教学中从诗的形象美和音韵美入手,再现诗的意境美,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1 品味美的语言
  诗歌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领略语言的美,从中获得美的享受。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错落美。诗歌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高度集中和概括,其语言必须精练、准确、富于表现力,还要求音调和谐,具有强烈的音乐性。诗歌的形式美是属于物理存在层之美,它通过其符号即诗歌的外在形式(色、形、音等)“直觉式”地引起人的“悦耳悦目”的初级美感。闻一多先生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就是这一层次的美。新月派代表人物徐志摩先生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形式上,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诗的开头和结尾重叠、复沓,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诗人选用的词语色彩绚丽,富有立体感,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讲解完生字词后,我播放著名播音员的朗读录音,从听觉上不断给学生以刺激,在潜意识中营造优美的诗歌氛围。笔者又给同学讲解一些押韵、对仗、平仄等韵律常识,结合课文,具体分析。诗体上属七言绝句,平仄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律变化;对仗上面讲述了词性相同,词义相对的“工对”,词义相对的“反义对”,词义连贯,组合成句的“流水对”等。通过以上诗律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学古诗的兴趣大增,记忆古诗的积极性大有提高。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让同学根据所学所感即兴朗诵,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极好效果。
  2 感受美的形象
  在体味唐诗优美的韵律之后,不免被其中描绘的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的景色吸引。诗句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浓郁的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形成一幅别具特色的“春日送别图”。苏轼曾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恰与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培养学生体味诗歌形象美方面,动了很多脑筋。先让每位同学根据自己朗读后的感觉,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绘制一幅“送别图”,图中应包含诗中所有意象,并且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从对学生悟形象美的训练上,我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诗中的意象(黄鹤楼、孤舟、碧空、长江等)均有所表现,然而在拓展诗歌意境和空间上尚有不足。许多画面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唯独不能把作者与友人的伤感别离呈现给读者,反映出同学们生活阅历贫乏,因而不善于捕捉细节突出主题。把课文中的插图与同学们的绘图加以比较,找出长处,指出短处,让同学们对这首诗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而理解诗歌形象美的特色。
  3 品味美的意境
  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当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诗歌,是作者强烈情感的外现。钟嵘在《诗品》中说:“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然而本诗的情感流露是通过意象构成的图景传达给读者,于是形成了该诗的意境。意境是情景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句话道出了情与景是意境形成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同时也说明了意境美的生成条件便是情与景的相浑融与契合。好诗就是情景结合的典范,涉及到该诗则是它的意境美。
  关于意境的概念较专业化,学生可能不明白,我便从意境的组成要素着眼,先讲以情取胜和以景见长的诗歌。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创作者通过外界景物来传达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之情。又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借新奇的想象和比喻,描绘春柳,描绘春天特殊之景,在写景和抒情的同时,体现出意境之美。诗作中成就最高的应为情与景妙合而成的,于是我以李白《赠汪伦》为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讲述桃花潭边汪伦踏歌为作者送行的场面,其中蕴含着李白对汪伦的难舍之情,也传达出汪伦对李白质朴独特的惜别方式。成功的诗歌意境如宋代诗人梅圣俞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亦即写眼前之景,抒胸中之情。在讲解了三首诗后,回到原诗,同学们便有了更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根据情与景结合的意境美,许多同学从作者描绘的图景——茫茫水天交接之处,一叶孤舟逆着西沉的落日,缓缓驶向繁花似锦的扬州,黄鹤楼上空留下作者凝望水天之际依依惜别的身影……体昧出诗人送别而生的淡淡愁思与惜别之后的孤独感。
  总之,利用教材进行美育是语文课的功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美的因素,通过对古诗的韵律美,形象美和意境美诸多认识和感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的提高,积极接受美的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使之自觉地创造出更多的生活的美。
  (责任编辑 杜和)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效课堂主要包括有效“讲授”、 有效“提问”并 “倾听”和有效“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要带着笑脸走进课堂,以情激情,同时优化课堂教学语言。  关键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课堂掌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其有
期刊
摘 要: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由创新实践、创新技能、创新人格和创新成果组成的四维结构。总体而言,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水平略高于平均水平,仍有较大提高空间,在性别、年级、独生子女与否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人格; 创新技能  当前,我国正处在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具有较高创新素质的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然而,
期刊
摘 要:中职卫校生源大多来自于中考落榜或高考无望的初中毕业生,特定的群体导致中职卫校新生出现各种不健康心理,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不健康的心理会影响学生性格的塑造和身心健康。本文在剖析中职卫校新生不健康心理来源的基础上,对提高中职卫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出策略探讨。  关键词:中职卫校;新生;心理健康  中职卫校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基层的专业技能人才,对服
期刊
摘 要:体育教学中合理的准备活动能有效地避免学生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提高基本素质,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本文主要讨论了大学生体育课课前准备活动的改良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课;准备活动  1 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首先是对一部分老教师自身的教育,这些老教师工作很负责,但是由于自身素质的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这些老教师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借鉴实践教学经验,从培养目标、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撰写5个方面探讨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硕士生培养问题,期望对交通领域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关键词:交通信息工程;控制;培养  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00多年来,汽车以其特有的优越性为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汽车普及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交通环境质量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而创建和谐企业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工会组织更要在创建和谐企业的工作中,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权益理念,找准工作切入点,充分发挥在创建充满创造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投入与配合。“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评价,生命就会舞蹈”。 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激励语言的思考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激励;语言  热情准确而又及时得体的评价语言往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什么样的语言才更利于激励学生呢?我认为,一个好老师对待学生的回答要
期刊
摘 要:目前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着本科教育所带来的严峻的生存压力,如何强化自身优势,做好学生管理的工作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下,这就要求学生管理的工作得到一定的加强。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学生管理的角度,根据目前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生管理;以生为本  随着信息时代的步伐加快,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高等职
期刊
摘 要:学校的德育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将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如何能使学生在思想、心灵深处潜移默化的发生这一转化,是教育者不断探索、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南风效应在小学德育中的运用策略作探析,旨在阐述运用该效应对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和增强自我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南风效应;小学;德育教育;思想品德  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
期刊
摘 要:扎实的数学学习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在基础上构建创新,在创新中夯实基础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而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同时,合理而有效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也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作为教师应保护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做好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教学观念;学习基础;情境创设  创新能力是使人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