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新课程理念已经进入到课堂当中,师生也感受到了新课程的种种好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却发现信息技术在与教育教学整合中出现了许多值得让人思考的现象。
问题一:为了做课件而做课件
在工作中许多老师马上要搞教研活动上公开课亦或是赛课了,随即就要为课件制作跑个不停了,有时为了让课件显示更加真实的场景,更眩丽的画面,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希望通过课件能在上课时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给听课老师们留下好的印象。但是这样就出现了一批深得其要领的模仿者,每逢上课,课件的好坏和展示的效果成了上课的主话题。如果按照上述做法,只是把信息技术做为一种形式来发挥,而没有注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的运用和辅助作用,只会给信息技术在和课程整合的道路上设置出障碍。我们想一下,教师在教学中已经负担沉重,而且还不是那么专业,那么还会去碰一碰信息技术的边吗?所以这种为了做课件而做课件的思路已经堵住了信息技术的纵深应用。
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自评一:自已老师制作课件的水平行不行?
工作实践中,一些老教师对计算机的应用根本就不熟悉,没办法让他们从技术水平上完成一个较好的较高质量的课件,这样,可以建议他们选择另外一种方法完成本课。
自评二:教师对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当中的应用和理解是否到位?
教学中一些老师不管什么课都要做课件,每节课都要用课件,这样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课件,却忽略了课堂质量。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忽视教学的根本,而为了课件而课件是一个而非限于某一次精心的软件制作,要能恰当运用课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二:信息技术应用没用明确的目的性
笔者在有幸聆听上级的教研领导来我校上课时,听到了一番议论。由于那位老师在教学时虽然没有利用课件,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最后出口成章,气氛热烈。于是有两位同行便议论起来。一位说:“老师上课果然不同凡响,没用课件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的热情高涨。”另一位马上应道:“就是,什么课 件都没用,多实在。”我们应该看到,在老一辈的特级教师当中,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控比较薄弱。因此,在他们的教学设计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得到更好的理解的这种设计不够充分,但是否因为这些就可以下论调了呢?——NO!
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自评一:信息技术应用到本课当中合不合适?
一部分老师为了适应潮流,便在上课的过程中牵强地加入了信息技术的成分,这时我们须知信息技术应用是给本堂的目标和任务而服务的,我们不能为了应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这种做法会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
自评二:信息技术“用”还是“不用”?
我们应当看到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里,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有些教师有意识的抹杀信息技术的优势,觉得信息技术无用,只会搞花、搞乱课堂。这种复古的观念必将阻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对教育的发展也会起到阻碍作用。
问题三: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课程资源匮乏
笔者曾经在执教科学学科时,曾经带领学生上网进行了一次网络学习,浏览有关“地球的运动”知识的网站,查找有关“地球的运动”的知识原理、研究方法、探究过程等信息。但无论是在“百度”里面搜索,还是在“google”里面查询,所得到的信息都是半鳞片爪,学生对信息的建构无从谈起。现在,信息技术从教育的角度看来,无疑已经成了一把双刃剑,在利于教育教学的同时,其实又在影响着教育的成效和教学的效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悄然隐现。
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方法一:可以依靠国家的扶持,在教育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在全社会的关心下,通过计算机技术人员、美工、媒体制作人员、教学设计专家、学科内容专家、教育心理学、教师、管理人员、评价人员等各方面专家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以此消除“无米之炊”的尴尬,从而让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
方法二:可以以区域级的教研平台为抓手,组建一个区域级的资源库。让信息技术渗入到学科教学当中,进而达到更深层次的整合和发展。
方法三:建成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又和课程能兼容的资源库,这样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提高了信息技术在校园内的应用程度,还加大了信息技术和其它课程的整合力度,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问题四:信息技术的认识偏差
经常在和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我问道:信息技术课程我们应该学些什么好呢?好多学生都告诉我:微机对他们的吸引除了游戏或者聊天亦或是不健康的思想。我们信息技术的教育到底怎么了?难道信息技术只是让他们学会了聊天上网,只是让他们学会了打游戏放松自已?那么学生的学习目标到哪去了?创新到哪里去了?而在教育工作者中问到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做什么时听到更多的回答是:这个学科并不重要,按照书上的去教,让学生自已去学吧。在回归到信息技术教育本源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该如何去搞好信息技术的教育呢。
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方法一:作为本身创造性极强的信息技术,在让我们的学生学习的时候,也是应该通过教师有创造性的教学去让学生们喜欢并掌握这门技术的。生搬硬套,或者放羊式的让学生自己摸索时,孩子们的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探求只能是浅尝辄止,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的注意力肯定会转移到更加简单的活动中去。
方法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走入了教育教学。但是,我们看到以上列举的几种值得发人深思的现象正在警示我们: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乃至于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应该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工作去探求,去摸索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规律,实实在在地做出创造性的教育成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我们解决,我个人总结了十五字方法供大家参考:行不行、能不能、准不准、够不够、全不全。
问题一:为了做课件而做课件
在工作中许多老师马上要搞教研活动上公开课亦或是赛课了,随即就要为课件制作跑个不停了,有时为了让课件显示更加真实的场景,更眩丽的画面,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希望通过课件能在上课时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给听课老师们留下好的印象。但是这样就出现了一批深得其要领的模仿者,每逢上课,课件的好坏和展示的效果成了上课的主话题。如果按照上述做法,只是把信息技术做为一种形式来发挥,而没有注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的运用和辅助作用,只会给信息技术在和课程整合的道路上设置出障碍。我们想一下,教师在教学中已经负担沉重,而且还不是那么专业,那么还会去碰一碰信息技术的边吗?所以这种为了做课件而做课件的思路已经堵住了信息技术的纵深应用。
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自评一:自已老师制作课件的水平行不行?
工作实践中,一些老教师对计算机的应用根本就不熟悉,没办法让他们从技术水平上完成一个较好的较高质量的课件,这样,可以建议他们选择另外一种方法完成本课。
自评二:教师对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当中的应用和理解是否到位?
教学中一些老师不管什么课都要做课件,每节课都要用课件,这样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课件,却忽略了课堂质量。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忽视教学的根本,而为了课件而课件是一个而非限于某一次精心的软件制作,要能恰当运用课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二:信息技术应用没用明确的目的性
笔者在有幸聆听上级的教研领导来我校上课时,听到了一番议论。由于那位老师在教学时虽然没有利用课件,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最后出口成章,气氛热烈。于是有两位同行便议论起来。一位说:“老师上课果然不同凡响,没用课件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的热情高涨。”另一位马上应道:“就是,什么课 件都没用,多实在。”我们应该看到,在老一辈的特级教师当中,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控比较薄弱。因此,在他们的教学设计中,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得到更好的理解的这种设计不够充分,但是否因为这些就可以下论调了呢?——NO!
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自评一:信息技术应用到本课当中合不合适?
一部分老师为了适应潮流,便在上课的过程中牵强地加入了信息技术的成分,这时我们须知信息技术应用是给本堂的目标和任务而服务的,我们不能为了应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这种做法会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
自评二:信息技术“用”还是“不用”?
我们应当看到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里,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有些教师有意识的抹杀信息技术的优势,觉得信息技术无用,只会搞花、搞乱课堂。这种复古的观念必将阻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对教育的发展也会起到阻碍作用。
问题三: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课程资源匮乏
笔者曾经在执教科学学科时,曾经带领学生上网进行了一次网络学习,浏览有关“地球的运动”知识的网站,查找有关“地球的运动”的知识原理、研究方法、探究过程等信息。但无论是在“百度”里面搜索,还是在“google”里面查询,所得到的信息都是半鳞片爪,学生对信息的建构无从谈起。现在,信息技术从教育的角度看来,无疑已经成了一把双刃剑,在利于教育教学的同时,其实又在影响着教育的成效和教学的效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悄然隐现。
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方法一:可以依靠国家的扶持,在教育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在全社会的关心下,通过计算机技术人员、美工、媒体制作人员、教学设计专家、学科内容专家、教育心理学、教师、管理人员、评价人员等各方面专家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以此消除“无米之炊”的尴尬,从而让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
方法二:可以以区域级的教研平台为抓手,组建一个区域级的资源库。让信息技术渗入到学科教学当中,进而达到更深层次的整合和发展。
方法三:建成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又和课程能兼容的资源库,这样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提高了信息技术在校园内的应用程度,还加大了信息技术和其它课程的整合力度,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问题四:信息技术的认识偏差
经常在和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我问道:信息技术课程我们应该学些什么好呢?好多学生都告诉我:微机对他们的吸引除了游戏或者聊天亦或是不健康的思想。我们信息技术的教育到底怎么了?难道信息技术只是让他们学会了聊天上网,只是让他们学会了打游戏放松自已?那么学生的学习目标到哪去了?创新到哪里去了?而在教育工作者中问到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做什么时听到更多的回答是:这个学科并不重要,按照书上的去教,让学生自已去学吧。在回归到信息技术教育本源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该如何去搞好信息技术的教育呢。
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方法一:作为本身创造性极强的信息技术,在让我们的学生学习的时候,也是应该通过教师有创造性的教学去让学生们喜欢并掌握这门技术的。生搬硬套,或者放羊式的让学生自己摸索时,孩子们的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探求只能是浅尝辄止,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的注意力肯定会转移到更加简单的活动中去。
方法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走入了教育教学。但是,我们看到以上列举的几种值得发人深思的现象正在警示我们: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乃至于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应该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工作去探求,去摸索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规律,实实在在地做出创造性的教育成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我们解决,我个人总结了十五字方法供大家参考:行不行、能不能、准不准、够不够、全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