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性本爱疏狂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onglia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焜,嘉兴石门(今嘉兴桐乡)人,字醉愚,生于1871年,卒于1938年。刘承干1939年为沈焜诗集《一浮沤斋诗选》序言所写:“醉愚于宣统己酉岁辞武进盛氏馆而依余治笔札,晨夕晤言,讫于其卒,盖三十年。”
  沈焜的生平资料,尤其是他为刘承干工作以前的情况鲜为人知。笔者依据沈焜母亲八十八岁那年过世他写给好友汪亚尘的一份“哀启”:“先考馆榖所入恒苦不敷家用,先慈量晴课两雇工治耕,篝灯纺绩午夜不息,如是者十余年,而境稍舒”,由此得悉沈焜父亲常年在外,赚钱不够家用,所以他母亲经常挑灯纺织,家庭贫困可想而知。光绪乙丑年,沈焜十八岁,他第一次参加科考,结果考取(可能考取秀才)。以后沈焜又数次参加考试,结果都是名落孙山。癸卯(1903)年,沈焜最后一次参加科考报罢后,科举制度从此取消。沈焜也因此弃馆而到武进盛宫保处担任文案一职,未就,盛宫保又让他去苏州为他犹子担任家庭教师,三年后,他辞职为刘承干做事。
  宣统己酉岁,即1909年,沈焜三十八岁,所谓“治笔札”,即从事秘书的工作,为刘承干承担起草各类文书,比如讣告、请帖、书信,尤其书信占很大比例。笔者曾阅读刘承干《求恕斋日记》,1909年那年的日记空缺,而1910年(庚戌日记)有关于沈焜的记录,如:“正月初二,晴。午后,王厚斋、沈醉愚来,略谈片刻而去。”“正月初四,晴,醉愚来,嘱其写信与金砚君。”“正月十六,雨,嘱醉愚复高友声、俞寰澄函……醉愚为余作函致阶平。”“正月十七,阴,夜饭后偕陈姬登舟赴杭,十点钟轮到开行,醉愚附轮而往,在舟阅濂亭文集,武昌张裕钊著。”“正月二十五日,惊蛰,晴。嘱醉愚作函与王厚斋、瞿从叔。”“二月三十日,今嘱醉愚作函与严季和、周湘舲。三月初三,上巳日,晴。上午阅报,下午将近在杭苏沪浔四处买各书检理一次,收至求恕斋箱中,并邀厚斋、醉愚、瞿从叔同收理。”刘承干结交的朋友很多,所以书函的回复比较频繁,基本上隔几天就要写,有时候一天要写好几封。
  为刘承干担任“秘书”的一共有好几位,除了醉愚担任“秘书”,还有他人也从事“秘书”工作。我在刘承干日记中看到担任类似“秘书”工作的除了醉愚以外,至少还有“彝铭”、“刚甫”和“喜叔”等人(《湖州文史》1986第四辑载沈家榕文:先兄家权字刚甫,又号亢父。学识渊博,诗文敏妙,为俞曲园太史再传弟子,深得翰公器重,聘为记室,三十余年。终其一生,为嘉业堂藏书事业尽瘁,郑逸梅先生《艺林散叶》曾记载其事)。《求恕斋日记》1937年公历5月10日,有这样的记录:“晴,午后阅报。嘱喜叔作函,候刚甫病,复王欣甫二函,句则随便,字则草率,既不合格而又俗不可耐,不得已令醉愚重抄。”这一段日记表明醉愚的文字水平是被刘承干认可的,当时可能有新的继承者,刘承干让其试笔。有专家考证,《求恕斋日记》除了少部分是刘承干本人所写,大部分则由秘书代笔,其中很可能就有沈醉愚的笔墨。
  沈醉愚跟一般的秘书不同,刘承干是把他当作宾客相待。这不仅因为沈醉愚比刘承干大了十岁,可以算刘承干的长辈,更主要是因为沈醉愚具有一定的文才,而且在诸遗老中享有一定名望,民国初期,刘承干和周庆云在沪上结淞社,举办消寒聚会,沈醉愚时常受邀参加,甚至有许多资料证明沈醉愚也参与筹建。至于在聚会时参加吟诗,那更是很平常的事情,周庆云编的《淞滨吟社诗集》中就存有他的诗作。所以,虽然沈焜担任刘承干的“秘书”,刘承干也不会怠慢他。正如刘承干所说:“余之宾客中固无如彼之专且久而长相处者,醉愚所好者为诗为远游,余固不恒为诗而登陟之兴颇复同之,故余出也必挟与俱,尝北登泰岱谒圣林……极辽沈、松花江,南蹑莫干、普陀、洛伽,又别偕其友揽黄山、白岳、雁荡。筇屐所及,辄托吟咏,生平之诗以此为最多,亦以此为最工。然亦时有念乱伤离之作,思故国,眷灵修,苍凉激楚,有屈、宋遗音。”
  在刘承干日记中,多处记录刘承干偕沈焜一同外出游玩。比如1926年(丙寅日记):三月十四日,晴。午前十时舟抵菱湖,即偕醉愚、建夫至万泰兴,时典中正在盘货……三月十七日,晴。午前起身,阅报,午刻偕子美、建夫、醉愚乘小划至西冷桥南楼外楼午饭,菜不甚佳,价颇昂贵……三月二十七日,晴。天氣潮闷。午后严廷弟来略谈而去,余偕子美、醉愚、从叔、建夫、培馀弟准明日赴严濑,为钓台之游,船已雇定。
  沈焜的专长是作诗,南浔周庆云编《壬癸消寒集》就录有他的诗。1912年他曾经参加周庆云和刘承干等遗老组织的消寒聚会,当时的作诗内容是“分咏十春”,沈醉愚作了“买春”和“挽春”。他的诗集《一浮沤斋诗钞》在他离世后由刘承干帮助出版,诗作中留下许多沈焜跟遗老交往的印迹。
  如《蔚竹庵感旧诗(有序)》:
  己末五月翰怡京卿招同章一山左丞、王默庵观察、林璞山明经、廖仲任文学、章美卿上舍为崂山游,饭后蔚竹庵余与一山、翰怡、仲任徘徊涧上,摩挲泉石,极一时之乐,后仲任被难,默庵、璞山、美卿相继下世,一山今寓津门,念旧侣云亡,慨共游如梦,山庵重到有不能已于言者,作此呈翰怡并寄一山。
  穿云踏雾穷幽探,山灵妒我平生贪。
  树阴掩映摇秋岚,襟裙一碧鬓眉蓝。
  路回忽见蔚竹庵,层层松石疏篁参。
  群贤往昔此亭骖,盘回涧上影碧潭。
  袒襟岸帻游兴酣,骎骎岁月去如驰。
  或登鬼箓或仙笼,或殉国难饮剑镡。
  或携袱被走燕南,死者已矣生何堪。
  同游七人今存三,追溯旧事谁可谈。
  《阻雨乡间有怀海上故旧各系以诗》:
  叶柏皋提学
  达官不爱钱,老去文章贱。
  孤忠耿耿心,不与国俱变。
  涕泪夜三更,自写遗臣传。
  章一山左丞
  左丞老多病,客来门不启。
  于我独拳拳,床前犹倒屣。
  一语最伤心,国亡人未死。
  陶拙存参议
  明明贵公子,布素似老儒。   读君西行记,足迹万里余。
  夜梦落边塞,借问近如何?
  潘兰史徵君(潘飞声)
  对客便挥毫,闻歌即纵酒。
  狂奴故态存,自顾老何有。
  月子影弯弯,来作诗人耦。
  徐积余观察
  髯也迈流俗,精于校雠学。
  探索到金石,补入欧阳录。
  一事最难能,爱友出诚悫。
  周梦坡学博
  自我别梦翁,半载不相见。
  我来君又去,踪迹似老燕。
  淞社半殁存,待补同人传。
  ……
  此诗题名《阻雨乡间有怀海上故旧各系以诗》,一共写了十五位沪上的老朋友,为每一个老友作一首五言诗,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他们的性情风貌。笔者认真对这十五位故旧作了一番研究,发现他们都是一些有名望的儒家,属于社会名流,而这些名流跟沈焜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比如叶柏皋(叶尔恺)提学,杭州人,曾主甘肃、云南学政;比如章一山左丞,宁海人,光绪三十年进士,授编修;比如陶拙存(陶葆廉),嘉兴人,为硕学通儒,曾经代理浙江大学堂总理;比如徐积余观察(徐乃昌),南陵人,出身望族,光绪十九年中举,曾经总办江南高等学堂;比如喻志韶太史,光绪二十一年榜眼;比如袁观澜学部,光绪举人;比如蒋竹庄学部,江苏武进人,二十岁中秀才;比如金甸丞(金蓉镜)太守,光绪进士,湖南永顺府知府,等等。
  沈焜留存世上资料甚少,对于他的具体去世时间鲜为人知。刘承干诗集序言云:“丁丑兵戈倏起,余与仓皇诀别,窜身村舍,逾年始会合沪上,虽残息之,俱存怅人间之何世。向日意念中所不能忘怀而期欲一至者,皆已化为烽烟……相与唏嘘,久之乃别。未旬日而讣遽至。”丁丑兵戈倏起,是指1937年的抗日战争,这样算来,沈焜去世当在1938年。《求恕斋日记》里记录了沈焜去世的详细情况,沈焜确实在1938年因为患病而去世。《求恕斋日记》这样记载:
  戊寅日记(1938年)农历10月27日,(公历12月18日)。下午四时,菊如接到闸北警察局电话,谓有沈梦白者,自苏州来沪,在闸北被撞受伤,在身畔撿获一摺,载亲友住址数十人,中有愚园路寓中之门牌电话,故来询问有无其人。菊如答以此间亲友中并无沈梦白其人,须臾忽忆及醉愚因三婶母明日题主为鸣赞,须今日赶到,又知伊有一亲友住址摺,梦白者或醉愚之化名乎,因再以电话问闸北警局。知其人六十七岁,年龄恰合,问其伤势如何,则云甚危险,嘱明晨九时此间派人至新闸路桥,由警局领往认亲等语。余据菊如报告,嘱伯厚明晨往闸北一行。28日伯厚准期前往警局,视通行证上所粘之照片果醉愚也。问其人何在,则谓已逝世,棺柩停于太阳庙,实非撞伤,乃病死。当在苏登车时已有病,迨车抵闸北即在待车室内溘逝,身畔钞票六十元及诗稿等存局,警局谓柩须赶紧料理,若迟三日,东洋人须火化云。伯厚乃回租界设法将柩载之租界改殓。乃各殡仪馆因华界移柩至租界,工部局不肯给照会,无法办理,乃与菊如同访江红蕉(醉愚妻第)。
  沈焜后事基本仰仗刘承干料理。沈焜父母均已去世,一个妹妹也已过世,有妻妾各一,妻子江氏生二男三女,妾生一女四男。沈焜去世时,幼子只有四岁。其妻妾纷争,纠纷无数,而沈焜并无太多遗产,有限财产已经被不孝子挥霍殆尽。沈焜丧事共花去三百多元,刘承干为其承担二百五十元。沈焜有一儿名唤子定,为妾所生,刘承干曾经为其作担保在沪上一钱庄里做事,无奈其游手好闲,未做一年即被开除。子定破罐子破摔,吸上大烟,赌钱嫖娼无所不为,后又看上南浔窑子里一女子,逼迫沈焜强要娶,沈焜无奈只好为其完姻。其后又将祖上房产出卖,连石阶都不剩。沈焜想要阻拦,竟遭其推搡倒地,沈焜为此痛悔无已。如今沈焜已去,刘承干念及醉愚三十年的宾主友谊,不忍见寡妻稚子无人照顾,遂以千金为倡议,代求友好冀款作为基金,以帮助沈焜遗族。沈焜人生有许多不幸处,但有幸的是他遇到了刘承干这样的知心朋友。沈焜去世第二年,刘承干将其诗稿整理出版,并且作序以缅怀这位好友:“性疏放,不屑于治生,交结老苍,跌宕文酒,境日以蹙,而洒脱自如。”这就是一介书生沈焜的平淡人生。
其他文献
广辉先生的大作《新经学讲演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终于问世了,这对我们这些尚在门墙之外的学生来说,是一件盛事。如若记忆不误,先生在文字或是演讲不同的场合中,都曾提到“新经学”这一尖新的观念,强调中华文化的“根”在“六经”,“魂”在“六经”所承载的核心价值观,可谓三复斯言。《汉书·薛宣传》言“经术文雅,足以谋王体、断国论”,经学本身是经世致用之学,如何在獭祭般的文献中勾稽、抽绎出一套成型
(一)  每当朝代鼎革之时,忠诚笃厚之家往往遭遇惨痛的摧折。顾炎武,生母因固守受刀创而臂折,养母激气节绝食而自亡。兄弟五人,两个小的守城战死,长兄正当盛年却罹病身亡,幸存的一位弟弟也因惨痛的家难悲伤过度而目盲。多年后,顾亭林在《寄弟纾及友人江南》中写道:“自昔遭难初,城邑遭屠割。几同赵卒坑,独自一人活。”在此“亡天下”之时,作为自认为匹夫有责的士大夫,怎会退避苟存呢?在常人看来,顾亭林的身世决定其
人是靠思想站起来的,个人的认知升级,社会的繁荣进步,不是因为掌握了某种技能,而是汲取了优秀的思想。  ——叔本华一  1943年7月,纳粹占领下的立陶宛的维尔纳。  离开了维尔纳大学图书馆,施默克·卡其金斯基向家中快步走去。自从纳粹德国占领波兰后,这个城市中所有的犹太人都被集中到由纳粹党卫军和当地警察看守的聚居区。  按照德国占领军的禁令,犹太人每天必须按时回到自己居住的聚居区,而且晚上八点之后不
本文写得很透彻和大气,作者从匠人与大师的区别,论述到民族生机和构建创新型社会的重大课题,很有启发,值得一读。    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
论及人生的“余裕”,则可联系到周作人在东方兴趣中领略的“茶酒之道”,如其言:“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周作人《喝茶》)好一个“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读书与品茶自有相通的妙处,在读书的时候,若偶遇精辟言辞,则会在旁标注,因深读于书的才思气力,并非呼之即有,若有幸获得,需悉心、需铭记。精致的生活同样也需富有仪式感,若可得一
中国有学者把西方粉丝研究的历史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主要吸收并完善了伯明翰学派和德赛杜的理论成果,突出了粉丝在消费过程中的能动性,以及粉丝将消费转化为生产的能力;第二阶段开始于九十年代中后期,粉丝研究从布尔迪厄的消费社会学中汲取了灵感,更多地关注粉丝消费的选择,粉丝社群内部如何复制主流社会的等级制度。当前处于粉丝文化研究的第三阶段。这种粉丝研究阶段的划分与文化研究三种范
2015年,电视连续剧《芈月传》热播,引发了人们对于秦国历史的广泛关注和兴趣。为了揭开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宣太后的神秘面纱,针对学者和观众就电视剧创作中的评议与问题,该剧历史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出版了专著《卸妆“芈月”:宣太后世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这部仅六万八千字的著作,堪称一部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大家小书”,作者以流畅、平实、凝练的语言,详尽介绍
一  回顾中国古代思想史,有两个伟大时期:一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是两宋时期。北宋极富创造性的两位旷世大儒程颢、程颐兄弟(世称“二程”),就是后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世人誉为理学体系的最早缔造者。其思想复经四传弟子、南宋大儒朱熹集大成为程、朱理学后,曾作为官方哲学统治了中国七个世纪。  “二程”虽然自称直绍孔、孟,但理学已经不再是原始意义上的儒家思想,而是融入了佛教与道教的某些思想观点,经过吸收、消化,
若跟盛佩玉、徐樱或者杨步伟、沈亦云这些民国时期的新女性相比,王映霞的出身谈不上显赫,成就谈不上骄人,她能在文史留名,主要源于她跟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婚恋纠葛,正如她在《王映霞自传》(以下简称《自传》)中回顾自己两段婚姻时坦陈的那样:“前一个他,才气横溢,在国内外文坛上享有盛名……如果没有前一个他,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也不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写到我,不管是褒是贬,是正直的同
在2017年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微博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塞车”。让拥有巨大用户数的新浪微博服务器瘫痪的原因不过是当红娱乐偶像鹿晗公布恋情。这一次明星的恋情公布让文化研究者们开始重新审视网络时代所特有的一种新型明星——“流量明星”,以及这种明星与粉丝之间所存在的“偶像契约”。这样的关系显然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粉丝与偶像之间消费与被消费的关系。在网络传播盛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模式的环境下,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