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史家之绝唱 歌咏无韵之离骚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21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因而决不能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下面就《史记》选读谈谈对选修课教学的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认真阅读单元说明
  《史记》选读共七个单元,每单元课文前都有说明材料,这些说明材料用最简约的文字恰当地概括了本单元的内容,并为学习作了宏观上的指导。
  例如,第四单元“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司马迁不仅仅是在写历史、记述历史人物,更多的是在凸显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灵魂。司马迁是把他个人对历史、对人生的解读渗透在他的记述之中的。
  这一单元中有一篇《屈原列传》,在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学习文言词句及相关的艺术手法外,我们更多的应该教育学生学习屈原那种为了国家而置个人利害荣辱于度外的爱国之情,体会他那种出淤泥而不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因而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每一篇单元说明,最好能背诵,以达到从总体上把握这一单元。
  二、精心指导学生阅读
  《史记》可读性强,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常识,因而教学中我们着重以学生自读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理解,自己思考,教师除对个别词句作相关指导外,应完全放开。这种以自我阅读为主的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在自主阅读之前,我们做了两项准备工作:
  (一)每篇文章都设计一个精当的导语。
  在充分研读全文的基础上,我们为每篇课文都设计了一个切合文本的导语,既概括了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孔子世家》一文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导语: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学说和著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他的思想和道德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行为是做人的典范,他的品格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时至今日,人们还要从他的身上寻找精神的力量,他就是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这段类似颁奖辞的导语,既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孔子的影响及在我们民族文化史上的重要性,又激发了学生急切地想去阅读文本以求具体了解孔子的一生的兴趣。
  又如,在学习《高祖本纪》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语:在中国历史上,秦汉之交是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特殊的政治环境下走出了一群叱咤风云、名垂青史的历史英雄,而开创了一代霸业的汉高祖刘邦无疑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司马迁的《高祖本纪》,让我们拨开岁月的封尘,去了解、认识那个从平民走向帝王的真实刘邦。这段导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了解刘邦、认识刘邦的学习兴趣。
  (二)带着问题自主阅读。
  例如,我们在学习《高祖本纪》一文时,对文本作了这样的分析:本文属于《〈史记〉选读》第三专题“不虚美,不隐恶”中的第一篇,位置比较重要,需要重点学习。文章难度比前面两个专题要小一些,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文中有许多重要的文言知识点,需要学生强化和积累。在史传和写人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色,应让学生感受到。鑒于此种分析,在让学生自主阅读时,我们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的哪些主要事件?这些事件表现出刘邦的哪些性格特征?2.文章中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3.通过本文了解《史记》“实录”的精神和“互见”的方法。4.重要词语归类: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怪,意动用法);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家,名词用作动词);公始常欲奇此女(奇,意动用法);会项伯欲活张良(活,使动用法)。同时对个别较难词语作了重点要求:复其民(复,免除赋税徭役);道旧故为笑乐(旧故,旧时的事情,形容词用作名词);比沛(比,和……一样)。
  学生阅读之前一定要做精心指导,要让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既有针对性,也有利于学生去阅读。
  三、充分做好课外指导与探究
  《史记》的阅读让我们了解了相关历史内容,《史记》的阅读也需要学生主动地去思索与探讨。因而在《〈史记〉选读》学习过程中,可以策划、组织一些围绕《史记》的学习活动,以帮助学生认识司马迁、认识《史记》,感受《史记》中描绘的人物与场景,体验《史记》的魅力。这类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发展他们的组织能力,培养其对社会的责任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为此,我们主要进行了两项活动:
  (一)以《史记》为素材举行辩论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班里经常举行辩论赛。学习《史记》时,有一次,我们就以“刘邦和项羽谁更接近你心目中的英雄”为辩题,让学生自由辩论。辩论的结果并不重要,但通过此项活动,学生对《史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组织读书报告会,就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做评述性的介绍,既介绍人物,又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让学生把《鲁周公世家》与《管仲列传》进行对比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周公旦还是需要管仲?把这两个人治国的方略进行了对比:周公旦是一个以自己的德才治国的良臣,而管仲是一个以民心为标准,重视发展经济的良臣,现代社会需要管仲来发展经济,也需要周公旦培育人文精神。在此基础上,班级举办了一场专题读书报告会。
  (三)老师定期举办《史记》讲座。
  我们学习并研究了“百家讲坛”的形式,推出了自己的《史记》讲座。例如,有一次我以李广为题举办了一次《史记》人物系列谈。
  为了吸引学生,也为了更好地概括人物精神,我在开讲之初拟写了一副对联:“大漠雄风,黄沙万里,千古英雄未封侯;世事风云,功过千秋,沧桑历史今犹说。”在讲座结束之时,用另一副对联为人物的命运作了总结:“弯弓射大雕,一世传奇;沙场征战苦,平生落寞。”这样既从整体上评价了人物,又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到了学习的乐趣。
  总之,经过探索与努力,我们《史记》选读的教学是非常成功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童心”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一生所追求的生命境界。冰心用一颗不老的孩童般的真善美之心去观察、体悟和表达世界,在她的诸多散文、诗和书信中寄予了美好的理想。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家 童心 冰心     儿童文学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面既有童话、寓言,也有儿童诗、儿童散文,还有幻想小说和动漫卡通等,形式多样,内容繁多。这些专为少年儿童创作和传播的文学作品,满足了他们成长的需要,并在
期刊
作文题: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身处其中,难免遇到种种事情,受到种种触动,产生种种情怀……  请围绕“感受生活”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例文展示一    我的视线  河北大厂县第二回民中学 康 宁    我,拥有世上最美的双眼,却没能拥有欣赏色彩的权利。我渴望光明,渴望睁大双眼眺望世界。我向上帝祈祷,希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之一。教学过程本就是一个不断设疑、释疑以至解疑、无疑的过程。课堂上“疑”之设置,能引起学生的“思”、“辨”,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钻进理解课文的“圈套”,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它更能使教师把课上“活”,揭示教材中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因此,课堂设疑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摘 要: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标准下一个突出的教学目标,诗化语言是语文课堂的最大特色,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通过语文课堂的诗化语言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诗化语言 灵魂 情境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用形象而诗化的语言打动学生,要收到“音美以感耳”的效果,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在充满诗意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
期刊
本来是一场车祸,也许会搞得惊天动地的一场车祸,因为两个善良的人,让人如沐春风。在小说《不变的善良》中,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叙述着令人温暖的故事。  善良的场景——当老人被小车碰着了倒在地上的时候,“路上没有行人,没有人看见”。我们知道,在绝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言行代表着他的品格。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中,两颗善良的心开始交流。  善良的故事——从小车里走出的又白又胖的男人,反复询问老人的伤情:“伤着哪
期刊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途径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笔者认为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
期刊
当打开教科书134页,教学作文训练第二单元:“写出事件的波澜”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相信学生很感兴趣。是啊,故事总是能调动起我们爱憎好恶或新奇刺激的情感。小时候听的看的谁会忘记呢?逐渐长大,也是盯着电视屏幕,陶醉于电视剧环环相扣的情节,丰富有味的人物。不能说对故事耳濡目染。但应该说看得多、听得多,接受起来、模仿起来应该不会太难,所以很好教。  我先让学生阅读文本,指导他们完成片段练习后,给学生们
期刊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的作文要从身边的事、熟悉的事、真实的事写起,平时要多练习写日记,只有这样,到了要写的时候才能左右逢源。    一、观察身边生活,搞好素材积累    观察是用多种感觉器官(视、听、嗅、味、触)去综合研究考察同一对象。  记得老师曾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也是学写作文——《在上学的路上》。有的同学很简单地写了路上的风景,然后写没有什么新鲜的事,就到了学校了……老师讲:比如,在路上,
期刊
美文《边城》,清丽如水!  那是湘西边地的一个小镇——茶峒。古朴悠远的吊脚楼,水声潺潺的沱江,悠闲漂流的木船,清亮淳朴的苗歌……多少年来,总是伴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于慢慢消散的薄雾中渐渐清晰,而古老的青石板路,沉默地记录下日月光华。  品读《边城》,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对我们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  一、美在人性——如水般透明晶莹  女主人公翠翠在背负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之下,
期刊
边塞精神体现的是西部人的精神,人才是精神的主体,并对精神的传承起着决定作用。西部是一个历史变迁频繁,多民族文化共生之地。古边塞精神反映的是西部人在战争年代的精神状态,昔日古战场上战士坚决抵御的游牧民族,如今已在历史变迁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代边塞精神经历了由对抗到和平共处的转变,更多地体现了西部人在生存中的精神状态。周涛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更多地对生活在西北边地的游牧民族和戍边军人做了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