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边塞精神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2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塞精神体现的是西部人的精神,人才是精神的主体,并对精神的传承起着决定作用。西部是一个历史变迁频繁,多民族文化共生之地。古边塞精神反映的是西部人在战争年代的精神状态,昔日古战场上战士坚决抵御的游牧民族,如今已在历史变迁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代边塞精神经历了由对抗到和平共处的转变,更多地体现了西部人在生存中的精神状态。周涛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更多地对生活在西北边地的游牧民族和戍边军人做了深邃的思考,并深入探寻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生命精神。
  一、游牧民族是生活在西部的特殊群体,他们以西部草原为主,逐水草而居,随时迁徙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生存的需要迫使他们必须不断更换栖息之地才能免于饥饿之灾。在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物质匮乏的蛮荒时代,为了生存他们常对别的部落发动战争,掠夺财富是全部战争的根本目的。在唐代的边塞诗中记载了很多有关匈奴和突厥入侵中原掠夺财富的战争。生存法则和战争的残酷使游牧民族在抗争中表现出强烈侵略性和扩张性,并多次征服了中原的农耕民族。周涛透过历史冷静思考并剖析了游牧民族之所以能够战胜农耕民族的原因是:“游牧文化是侵略性和扩张性战胜了农耕文化的保守性和狭隘性,这是两种民族身上体现的不同生命品格。耕耘者在庄稼面前,其心情和方式更像庄稼的仆人,这种生产方式,就形成忍受和屈服的习性。而牧民放牧,更显示统治者、征服者、驾驭者的意味,策马而行,优游任性,威风八面,这样的勞作方式培养了牧民的心理优越性,在他们的生命品格中则多了一些征服和扩张的欲望。”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性格差异中,可见游牧民族雄健、阳刚、进取的民族性格是他们取胜的法宝。这种民族性格促成了游牧民族强悍进取精神的形成,它深刻影响着游牧民族,也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但是“多少年来,人们讲中原文化对游牧民族的影响和容纳,却从不仔细研究游牧精神对中原文化的融会起了多么深刻、重大的作用,这是不公正”。周涛是在对历史思辨的过程中思索了游牧民族对中华民族和文明的伟大贡献,最主要是精神上和性格上的贡献,刚强进取的民族性格是创造支撑中华文明延续的纽带,这是游牧民族生命力的体现,更是边塞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涛不仅善于从历史角度去把握游牧民族精神实质,他更擅长从生活上捕捉游牧民族生命驰骋的光彩。
  在《忧郁的河》中,描写了一群醉酒驭马而行的牧民,在草原上肆意纵马驰骋的画面。醉汉们在马背上前俯后仰、大声唱歌的率真,时而挥鞭抽打大头狗的粗悍,以及他们驾驭马飞奔的野性,同黄昏的草原和谐的如同“一幅黄昏的油画”。他们生命的颜色中带着西部自然粗劣的美质,流露出生命的本真状态。《过河》中则写了一位似患重病的哈萨克族老太太与一匹马的离奇之举。对不敢过河的马,我这个年轻壮汉竟然无计可施,可那位身体病弱瘦小的八旬老人却能“化腐朽为神奇”,有利控制马缰,策马跃入河中,把这匹看似顽愚实则机灵的马驾驭过河,这位老者在刹那间展示的生命活力让人震惊并深深地钦佩。从这两幅生活场景中可见,不管是纵马驰骋的年轻人还是策马过河的老者,游牧民族永远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民族,强悍进取是游牧民族永不褪色的精神。
  周涛从他们的生存状态中看到了游牧民族由古至今都是一个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的民族,他们与西部草原相依为伴,面对荒凉贫瘠的自然环境,从来未在自然面前丧失个人意识,相反始终保持一种清醒而乐观的生活态度。西部自然丰润了游牧民族的人性,磨砺了他们雄健而勇武、粗狂而率性的民族性格,锤炼了他们强劲的生命品格,读来让人感动。
  二、边防军人是在西北边地长期生活的一个群体,早期边塞精神体现最多的是军人在战场上杀敌报国的豪迈气概
  如今在和平年代,战争已成为遥远的记忆,但是军人保家卫国的使命却始终没变。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作为个体的军人,此时面对的不再是战火、刺刀,而是各种纷繁的诱惑,他们需要用极大的忍耐战胜诱惑,他们必须在严酷的环境中不断完成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使命,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充满悲壮色彩的人生抗争,他们用行为谱写出新时代的英雄诗篇。
  英雄主义精神吸引着周涛,于是周涛毅然参军,为他的散文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许多散文都和边疆、边防融为一体,不仅展示了边防军人的忍耐、奉献、抗争的精神,而且真实地再现了他们在边防的生存状态。
  《边陲》中写的边防军人驻守在海拔最高的边防站,蚊蚋最大的边防站,风最大的阿拉山口边防站,最孤独的边防站,这样一个离死亡也近了的世界,却生活着10多万的解放军官兵,他们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坚韧地生活着。
  在周涛的笔下,他们有寂寞与欢乐。《蠕动的屋脊》中写了战士们寂寞地面对无边的天空和湖泊,通过与山水的对话得到片刻的精神慰藉。写了他们作为平凡人,都是些世故又老实的年轻人,他们有着正常人的渴望,有着对女性的爱慕之情,但是面对军区歌舞团的许多漂亮大姑娘,“他们倒羞涩得比农村大姑娘还别扭”,所有这些正常人的需要对他们来说必须克制。他们既荒凉又富有。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学会了生活,都是些经验丰富的人。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视书如命。《边陲》中的老团长,将军的儿子,还有蒙古族分区副司令员,他们都是精神贵族。“将军的儿子家半边墙都是书”,副司令员“几乎每三句话必引一段唐诗宋词,有时兴起,可以背诵长段,准确无误”,正是这种进取精神使我们领略到了当代军人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勇于牺牲的吃亏无悔的气度风范。看到了“于寂静中产生无数奇人奇事,在边地孕育大德大能”的军中楷模。周涛用笔记录了他们在与西部残酷的自然条件的抗衡中所展现出的悲壮而瑰丽的人性美,他们不仅是战胜自然、战胜死亡的强者,而且是战胜自我的强者。周涛提炼并升华了边防军人的这种人性美,它是一种支撑民族的强大精神。虽然在和平年代,战争暂时隐退,但军人价值却从来未消逝,真正的英雄主义存在于民族的血脉中,已经形成一种高贵的民族气质,是民族魂的象征和沉淀。
  在周涛的笔下,不管是以西部为生的游牧民族,还是保卫边疆的军人,他们身上体现的强悍进取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共同构筑起当代的边塞精神,这种精神是西部人开拓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动力,也是当代人重建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要过程,提高阅读能力是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须采取内外兼顾的形式,既要提高学生内在审美能力,也要提高学生外在判断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内外兼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理解事物和表达观点的能力,也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的
期刊
摘 要:“童心”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一生所追求的生命境界。冰心用一颗不老的孩童般的真善美之心去观察、体悟和表达世界,在她的诸多散文、诗和书信中寄予了美好的理想。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家 童心 冰心     儿童文学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面既有童话、寓言,也有儿童诗、儿童散文,还有幻想小说和动漫卡通等,形式多样,内容繁多。这些专为少年儿童创作和传播的文学作品,满足了他们成长的需要,并在
期刊
作文题: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身处其中,难免遇到种种事情,受到种种触动,产生种种情怀……  请围绕“感受生活”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例文展示一    我的视线  河北大厂县第二回民中学 康 宁    我,拥有世上最美的双眼,却没能拥有欣赏色彩的权利。我渴望光明,渴望睁大双眼眺望世界。我向上帝祈祷,希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之一。教学过程本就是一个不断设疑、释疑以至解疑、无疑的过程。课堂上“疑”之设置,能引起学生的“思”、“辨”,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钻进理解课文的“圈套”,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它更能使教师把课上“活”,揭示教材中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因此,课堂设疑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摘 要: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标准下一个突出的教学目标,诗化语言是语文课堂的最大特色,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通过语文课堂的诗化语言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诗化语言 灵魂 情境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用形象而诗化的语言打动学生,要收到“音美以感耳”的效果,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在充满诗意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
期刊
本来是一场车祸,也许会搞得惊天动地的一场车祸,因为两个善良的人,让人如沐春风。在小说《不变的善良》中,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叙述着令人温暖的故事。  善良的场景——当老人被小车碰着了倒在地上的时候,“路上没有行人,没有人看见”。我们知道,在绝无人知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言行代表着他的品格。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中,两颗善良的心开始交流。  善良的故事——从小车里走出的又白又胖的男人,反复询问老人的伤情:“伤着哪
期刊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途径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笔者认为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
期刊
当打开教科书134页,教学作文训练第二单元:“写出事件的波澜”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相信学生很感兴趣。是啊,故事总是能调动起我们爱憎好恶或新奇刺激的情感。小时候听的看的谁会忘记呢?逐渐长大,也是盯着电视屏幕,陶醉于电视剧环环相扣的情节,丰富有味的人物。不能说对故事耳濡目染。但应该说看得多、听得多,接受起来、模仿起来应该不会太难,所以很好教。  我先让学生阅读文本,指导他们完成片段练习后,给学生们
期刊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的作文要从身边的事、熟悉的事、真实的事写起,平时要多练习写日记,只有这样,到了要写的时候才能左右逢源。    一、观察身边生活,搞好素材积累    观察是用多种感觉器官(视、听、嗅、味、触)去综合研究考察同一对象。  记得老师曾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也是学写作文——《在上学的路上》。有的同学很简单地写了路上的风景,然后写没有什么新鲜的事,就到了学校了……老师讲:比如,在路上,
期刊
美文《边城》,清丽如水!  那是湘西边地的一个小镇——茶峒。古朴悠远的吊脚楼,水声潺潺的沱江,悠闲漂流的木船,清亮淳朴的苗歌……多少年来,总是伴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于慢慢消散的薄雾中渐渐清晰,而古老的青石板路,沉默地记录下日月光华。  品读《边城》,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对我们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  一、美在人性——如水般透明晶莹  女主人公翠翠在背负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之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