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广东文科综合高考地理试题评析及备考建议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ao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2014年有文科考生343418人,地理科试题包含在文科综合卷中,题型由11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构成。其中选择题每道4分,共44分。非选择题2道,40题24分,41题32分。地理学科总分合计为满分100分。题型、题量与位置和往年相比都没有变化。2014年广东省文科综合高考地理试题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探究性、时代性和有用性等特点,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能较好地达成地理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考核目标。
  一、试题特点分析
  1. 重视考查考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试题考查了交通运输、自然灾害、外力作用、聚落布局、人口流动、河流大坝、地球运动、粮食生产格局、“3S”技术、全球变暖、气候类型特征、风的形成、盐度分布、酒店布局区位因素分析、河流补给、流域特征、河口三角洲特征的形成原因、产业转移等主干知识。试题非常重视考查考生阅读地理图表的技能,要求考生必须从相关图表中获取正确的地理信息才能解题。全卷共8幅图,第1、4、9和40(3)的第三空,考生读图直接可以得出答案,共计14分。
  2. 重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该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考查考生从试题中获取信息精准审题的能力,如41题第(3)小问“黑海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且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其原因是什么?”看似是一个问题,其实包含了两个设问:一问“黑海平均盐度明显比大洋低的原因”,一问“表层海水盐度较深层低的原因”。考生如果不能准确获取和解读这一信息,将会导致漏答。二是重视考查考生获取地理信息解题的能力,如40题题干中的信息显示“黑海地处亚欧两大洲的交界地带”,考生在获取了这一信息后,就应该能够解读出“黑海附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等地理特征,从而准确地分析该地众多国际著名酒店进驻伊斯坦布尔的主要原因之一。
  3. 重视考查考生运用地理规律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考生答题其实就是一个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这需要准确地调动和运用所学的地理规律原理,解释试题所提出的地理现象或者解决试题所提出的地理问题。如40题第(4)小问“分析众多国际著名酒店进驻伊斯坦布尔的主要原因”,主要考查考生对酒店业布局的区位因素进行准确分析。学生在高中地理Ⅱ中学过农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学生解题时可以对这些规律原理进行灵活运用,有效迁移,根据酒店业布局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得出答案。
  4. 关注广东省乡土地理事物特征与区域发展问题。
  今年广东省地理高考题的第41题以珠江流域为背景材料,关注广东省乡土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以及区域发展问题,考查了珠江的补给类型、枯水期、西江流域水电站的分布特征、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珠江三角洲“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转移等问题,考查的内容全面具体,有利于全方位地考查考生对珠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了解情况,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发展现状及发展问题。
  5. 体现地理学科的区域性与综合性的特征。
  非选择题以黑海及其附近地区和珠江流域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和规律原理分析和解决区域发展中存在的地理问题,并且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强调地理要素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科区域性与综合性的特征,便于考查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6. 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大部分试题的背景材料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如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填海造房、乡村聚落空间布局、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返乡、中国粮食种植布局变化、全球变暖等,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中“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课程理念,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有用性。
  7. 注重原因类地理问题的考查。
  在非选择题的9道小题中,有6道题涉及原因类的地理问题,总分合计为40分,这是以往广东省地理高考中没有出现过的现象。这样的考查方式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尤其是要注意分析具体的地理事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影响某一地理现象或形成某一地理问题具体原因是什么,只有答出具体的原因,才能够有效得分。
  二、考生易出现的典型错误
  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易出现一些典型的错误,导致失分,具体表现如下。
  1. 地理基础知识欠扎实。
  主要表现为:一是基础知识有待夯实。如考查的聚落分布特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补给类型、气候特征、水电站分布特征、珠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等基础知识,很多的考生仍然会出错;二是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表述出错。如“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很多考生答成了“河水补给”;“海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泊水补给”等。又如“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梯级开发的分布特征”,很多考生答成“阶级”;“河流”;“河流交界”;“垂直”;“条形状”;“西部”等。三是错别字严重。将“雨水补给”答成了“雨水补及”;“地形”答成“地型”;“夏季炎热干燥”答成“夏季严热干躁”;“冬季风”答成“东季风”等,严重影响得分。
  2. 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欠缺。
  第41题的第(3)小问“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建材加工。(6分)”考生可以读图13直接得出第三空的答案,是一道非常简单的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地理高考试题。随机抽查了200份该题得2分的考生,其中第三空答错的有62人。随机抽查了200分该题得4分的考生,其中第三空答错的有28人。错误的答法有“加工业”;“建材加工企业”;“加工型企业”;“建材”;“服装加工业”;“建筑加工”;“制造业”等。从考生答出的这些错误答案看,说明考生没有很好地阅读图13或者不能从图中读出相关的信息,是阅读地理图表能力欠缺的表现。   3. 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欠缺。
  考生答题其实就是一个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如41题第(5)小问“有人建议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某大型造纸厂迁移至梧州市,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该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产业转移的相关原理来阐明将珠江三角洲的某大型造纸厂转移到梧州市不合适的理由。考生在答题时,就一定要对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域地理特征和造纸产业发展的相关条件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找出不合适的理由。然而许多考生在答题时,并没有对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进行具体的比较,而是笼统地描述相关条件,如有的考生答成“造纸厂需要面向市场,交通是否便利,政策是否支持,劳动力是否丰富低廉”,这样的答案让阅卷老师不知所云,所以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
  4. 地理区域具体特征的分析能力欠缺。
  在地理高考答题过程中,考生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考生学习的是普适性的规律。但是在高考中,则侧重考查考生对这些一般规律在具体区域中的灵活运用,是对区域具体特征的特殊描述,考生这一方面的能力相对比较欠缺。如41题第(4)小问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考生在高中地理中学过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这个一般规律。但是具体到珠江三角洲“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这一具体问题,就需要具体分析该区域的地形地势、河流流速、径流量大小、地转偏向力等特点,并且能够进行具体的特殊描述,才能够有效得分。
  5. 运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规范表达的能力欠缺。
  在地理高考中,考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要运用地理学专业术语来进行规范的表达才能够得分,但是考生们在这一方面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如40题第(2)小问,“冬季,黑海西北部海区常常波涛汹涌,景象壮观。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如有的考生答成“接近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冬季气压带南移,造成西北部海区泛滥”;又如有的考生答成“临近山脉,冬季冰川融化,多条河流汇集于黑海”。这种仅仅对相关的地理现象进行一般描述,而不能够用地理的专业术语进行规范答题,则不会获得理想的分数。
  6. 不合理地安排答题时间。
  考生不合理安排答题时间,成了失分的一大重要因素。在采样的过程中,不管是哪一道小题,考生都有空白卷的现象。在随机采样的200份第41题第(5)小问得0分的考生卷子,80份为空白卷。甚至在随机采样的200份第41题第(3)小问得0分的考生卷子,72份为空白卷。但在随机采样的200份第40题第(1)小问得0分的考生卷子,则只有3份为空白卷。由此可见,考生不合理安排答题时间的现象非常严重,尤其越往后面的试题,空白卷的现象越严重。
  三、复习备考建议
  2014年广东省地理高考试题呈现出来的特点以及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对高三考生的地理备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建议如下。
  1. 夯实地理基础知识。
  在地理高考中,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是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根本,如对地理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正确理解与表述,对地理规律原理的正确理解与运用,对地理区域的正确定位与特征分析等,都需要考生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对这些地理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与灵活运用。
  2. 注重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方法的学习。
  在地理高考中,考生其实就是分析试题所提出的地理问题、结合背景材料运用所学地理规律原理解释地理现象或者解决地理问题。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考生只有学会并且掌握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才能够灵活运用,以不变应万变。
  3. 注重培养地理能力。新课程地理高考以能力立意,在地理高考中,非常注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和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学专业术语进行规范表达的能力等,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考生们需要注重培养这些地理能力。
  4. 形成较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时,需要运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并且形成较好的地理思维品质。在分析一个地理问题时,首先要确定这一地理问题的时空特点,它发生在哪里,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是怎样发生的,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等。然后再找出地理学中对应的地理规律或原理,结合具体区域的具体特征进行差异性的描述。如果学生形成了这样的地理思维品质,就不至于在答题的时候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用地理现象解释地理现象。
  5. 关注地理前沿问题。在地理高考中,一直都比较关注地理前沿问题或者社会热点问题,如2014年考查的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产业转移问题、粮食种植布局变化问题、海景房开发问题、全球变暖问题等,都是一些地理学的前沿问题,考生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也需要关注地理前沿问题。
  6. 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文科综合卷的考试总时间为150分钟,地理学科的平均时间为50分钟,考生们应该明白,如何使自己的文科综合科的总分最多,而不是政史地哪一个学科的分数最高,所以每一门学科都需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建议考生们留出30至3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答地理学科的最后两道非选择题,如果因为不合理地安排答题时间而导致失分,其实是非常可惜的。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责任编校 李平安
其他文献
一、试题分析  今年高考试题继续秉承“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理念,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不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同时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核心化学素养,突出了“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体现了“稳中有变”的特征,对中学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引领作用。总结起来,今年高考试题有
从小学到初中,同学们接触最多的是记叙文,写得最多的也是记叙文,但是难见精彩,是什么原因?除了谋篇布局和语言功夫之外,可能欠缺一种打造精彩文段的功夫,使得文章没有亮点。那么,如何打造精彩文段呢?    一、尺水兴波,情节曲折     人们把文章的起伏变化比喻为波澜。记叙文强调“杯水兴澜,尺幅千里”。写出文章的波澜来,创造波澜,让阅卷老师感受波澜。它要求叙事要一波三折,有起有伏;写人要层层剥笋,由表入
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既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和养成劳动素养(有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1]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不断深化。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一、考纲解读  1. 考试说明。  (1)考试要求:阅读能力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阅读文章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阅读理解的测试在试卷中占权重较大,约占整个卷面总分的27%(其中广东占30%)。  该部分要求考生读懂熟悉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①理解主旨要义  ②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③根
“励志助学”公益夏令营的同学们参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这是一场不一样的旅行,这是一段不寻常的記忆,这是一趟追逐梦想的远行,这是一次弘扬太行精神的传承。  8月14日至15日,中煤集团公司组织蔚县西合营中学开展了“2020年‘励志助学’公益夏令营”活动。中煤挂职蔚县政府副县长童守军及4位任课老师带领中煤集团资助的35名优秀贫困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内容包括:参观中煤平朔博物馆、安太堡露
如何充分利用历史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线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就人教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问题的提出  时空观念,是指学生能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2016年9月初,笔者就学生在中国古代史方面的时空观念发展情况对高一新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他们的时空观念缺乏,亟需提升。详见表1。  为改变上述状况,笔者实施了
在作答高考数列大题时,许多考生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与证明数列不等式感到困难,甚至止步不前.当进入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时,如何较快提高考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好这道数列大题呢?  经过查阅近年广东高考理科试题,我发现试题题型趋于稳定,难度、风格变化也不大.其中数列大题越来越接近考生的实际水平,趋于平和.在第二轮专题复习时,若能把数列中的重要内容再收敛聚焦,有的放矢,则在高考作答时解题效率应会有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游学领域中的新兴概念,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1] 。 研学旅行是“行走的课堂”,让教学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调动各方面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从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
数学,有数!创办《广东教育·高中》数学栏目的宗旨:“数学变化无穷,高手心中有数。”“数”,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她凝聚着无数数学研究者的心血,她沉淀了解决各种数学题型的思想方法。高考是一场对考生掌握知识的洗礼,她更像一个没有硝烟的人生战场,战场上无形的战火此起彼伏。只有承受得住她带来的无穷“烤验”,才能“浴火重生”。面对这一场“战火”,我们不能盲目地闯进去,我们要有所准备。面对“茫
随着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逐步发行与推广使用,全国各地版本不一的历史教材将会逐渐退出高中历史教学领域。历史教科书不仅对历史教学和学习产生影响,而且关涉历史学科评价。[1]通过教材文本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新的高中统编历史教材中增添了大量有关民族的知识内容,并作为正式的教学要点纳入历史学科教学和考评环节。结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史观培养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推广,可以看出对教材中民族部分的文本语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