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加强文物保护和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c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物是承载历史记忆的符号,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所共有。随着我国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文物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大。然而,我国保护文物的现状却始终不容乐观。现实中的一些问题给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考验,继而重点就如何加强文物保护和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宣讲;保护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文物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大。然而,我国保护文物的现状却始终不容乐观。城市建设破坏历史文化遗迹,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仿古”“复古”,甚至毁掉真的历史遗迹建造假的来迎合消费者,一些人利欲熏心,盗取买卖文物。这些都给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首先来分析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考验:
  一、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考验
  文物是承载历史记忆的符号,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所共有。前,我国城市化建设正在大力推进,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新的形势,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主要体现在重各级发展、轻文物保护、管理缺位,认识错位的现象依然存在、对普通文物的价值不屑一顾等,下面我们来逐一进行分析:
  1.1重各级发展、轻文物保护
  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正在大力推进,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正是因为这是变化,产生了这样的思想:就是各级城市不同程度的存在重建设开发,轻文物保护。一旦出现本市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相冲突的情况,大多数都会以经济发展为先,为经济发展亮绿灯。长期以来,人们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文物保护就是投资,而且是看不到收益的投资,没有回报的事业,甚至与城乡建设相抵触。所以,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阻碍。
  1.2管理缺位,认识错位的现象依然存在
  文物的社会地位和巨大作用没能够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导致管理缺位,认识错位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些地方,本身具有文物这一资源,却醉翁之意不在酒,热衷于争当历史名城,但其实真正的动机却在引资招商,并不把文物保护放在心上,等到招商引资成功之后,就把文物保护工作丢到一边,这种过河拆桥,认识错误的现象是十分可怕的。
  1.3对普通文物的价值不屑一顾
  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文化的保护,往往停留在这样的一个阶段,看起来有价值的文物,就好好对待,而看似很一般的文物就丢弃到一旁。这种认识也是十分错误的。要知道,许多文物的历史价值,凭今天的水平还难以认识,只能留给子孙后代去解决。每一个文物都有自己的故事,都会为我们的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在对待文物时,我们应该“一视同仁”。
  二、加强文物保护的措施
  2.1加强博物馆的建设
  提到文物,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博物馆,因为我们观看、了解文物一般都是通过博物馆获得的,可以说博物馆是文物的重要的栖息地。所以,对于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措施,博物馆的建设是重中之重。要下大力度对博物馆进行建设,保证博物馆资金的正常运转,保证文物受到破坏之后,在第一时间内得以妥善处理。并且要培养一大批高水平人才,提升博物馆整体水平,确保文物在博物馆中得到最好的保护。
  2.2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
  关于加强文化保护,还有一个有利的措施就是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通过大众的力量达到文物保护的目的。近年来,民间文物收藏活动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目前,我们国家是鼓励民间文物收藏活动的,也出台了很多相关规范民间文物收藏活动的政策性文件等,对于互联网文物经营限制给出了一定程度的解除。为此我们要倡导理性文物收藏观念,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民间文物收藏和流通机制。使文物得到最好的保护。
  三、如何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
  要提高公众文物保护意识,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形成热爱文物保护文物的氛围。继续下大力气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不断提高公众知法、守法的自觉性。通过宣传,既可以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还可以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同时,鼓励群众运用法律武器,要严厉打击破坏、贩卖、走私文物的犯罪行为。对为保护文物与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的单位或者个人要给予奖励。只有人人了解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才会以实际行动切实的保护文物。另外,应该在法律条文中明确鼓励和支持公民参与,确立公众对文物事业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通过立法来提升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者中来。只有全民参与,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才能真正把文物保护工作做好,把文物保护落到实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物是承載历史记忆的符号,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所共有,文物保护也不应只是文化部门的工作,文物保护需要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吸纳社会力量,这样不仅可以发挥不可或缺的监督作用,减少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人为破坏因素,也可以弥补文保工作在资金、人员等方面的缺口。
  参考文献:
  [1] 陈蔚;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2] 曹永康;我国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袁铭.论如何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J].大观周刊,2012.
其他文献
【摘要】木偶艺术有着三千多年漫长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的高速发展与技术革新,为木偶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与渠道。  【关键词】木偶艺术;新媒体;运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资源非常发达,信息传播以秒为计量单位的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知识结构的更新替代明显加快,压力也相应增强,同样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现代传播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
期刊
李亚军在局机关工作了七年,如今已是三十岁的人了。  七年来他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论文凭,是省重点大学的本科生,论人品,他也是局機关一百多人中公认的品德高尚的人。“品学兼优”这四个字是局领导每次在表彰会上对他的评价。  李亚军工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主人翁精神强,爱单位胜过爱自己。”  七年来,局里就数他加班最多,每逢节假日,他总是自告奋勇值班,让离家远的同志回家团圆。因此,提起李亚
期刊
【摘要】戏剧与人类社会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原始时代与封建时代着实明显。在文明时代,戏剧仍然作为人类生命延续的一种方式。就欧美、非拉、东方这世界文化三大区域的情况来看,戏剧这种文化形态,从它步入人类文明历史渊源开始,便与人类生命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各种形态产生交缘。然而,人类达到对戏剧这种单薄的认识,也经历了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观察此过程中生物与非生物的荡涤现象,也许能够给今天或将来的戏剧带来些许启迪。  
期刊
响水崖村位于乔官镇,在远古火山口群地质公园以南,是旅游总体规划中“一轴四区”中古火山群地质旅游区的组成部分。 响水崖村三面环山,沿小丹河水系流域连片自然形成,村南东西虎头山系小丹河水系发源地、位于该村南部的韩家山是新生代古生界化石自然保护区。另外还有距今约1800万年的远古火山群。村内街巷体系完整,一条县道穿村而过与省道相接。  目前,该村户籍人口为678人,长期常住人口超过500人。 村里的姓氏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期间必然留下了大量文物。文物本身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其本身也具有极高的价值,这就体现出文物鉴定的重要性。文章重点围绕文物鉴定工作,对这一项工作的概念、特征进行了介绍,从辨伪、断代、等级评定是三个方面阐述了文物鉴定内容,阐述了鉴定需要遵守的要求与规定,分析了文物鉴定现状与相关问题,以青铜器、竹器、古代家具等为例对文物鉴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文
期刊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音乐底蕴深厚,若想了解我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那么对于《声无哀乐论》的阅读和思考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美学初学者的角度,从《声无哀乐论》这本著作出发,浅谈笔者对于嵇康的美学思想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嵇康;音乐美学;声无哀乐论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从音乐本体入手,透彻的阐述了作者的音乐美学观点,文章由“秦客”(嵇康自设的对立面)和“东野主人”(嵇康本人)的八个回合的答难来
期刊
【摘要】中国画的线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线条,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的同源性体现在其线条表现的一致性上。总的来说,中国画的书写性是其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一线画出,既要有行笔要求,又要具体到结构的表达;既有线的形态要求,还要求作画时能动地表现作画者的思想感情。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在人物、山水、花鸟画等领域,都强调以线塑造形象。  【关键词】十八描;中国画;绘画;工笔画  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在长
期刊
【摘要】每款产品都是有生命的,而每个设计师在设计产品过程中都是以爱的形式来赋予产品的美。而我们却在“深不见底的不安感”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的夹缝中生存,并有志于进行创意与设计。  【关键词】设计;生命  一、设计与服务  “设计”实际上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一种手段,而怎样才算是服务呢,极尽所能的讨好群众,满足一切的可能性么?那么设计就是愚昧的,其实人们所希望的只是事事随心,能吃一顿色香味俱全的饭菜
期刊
冕服,是我们中华民族衣冠服饰的起源,象思维是中国文化的始源性思维,它体现了中国远古先民头脑中思维方式的雏形,是中国本土设计艺术思想理论的源头。“古者黄帝初作冕”,这是《说文》里的记载,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冕服大致起源于黃帝时代,大约在夏朝就初见服饰制度的端倪。《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最高圣典,大约也是发源于黄帝时代,虽然没有具体的历史资料可考据冕服和《周易》到底具体起源于何时,但是作为中华文化的两种起
期刊
【摘要】县域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群众文化,是坚持文化自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县域文化认识不断提高,但在推进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甚至口头重视,行动上迟缓现象。而且,县域群众文化牵涉面广,面向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存在的短板更大。本文就当前县域群众文化存在的不足和发展繁荣作出一些探讨,以利于推进这一领域的群众文化,为建立公共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