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危害和所带来的沉重负担,需要对高危人群及早筛查,适当给予行为指导和健康干预。根据该课题研究的要求,我院自行开发了“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数据分析与健康干预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系统管理和工作流程化的系统软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了信息标准化采集、权限划分、到期干预、干预时间个性化设置及组合式查询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患者资料收集、整理、统计、查询和健康干预等多种功能,大大提高了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及健康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4月~2010年5月筛查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500例,按筛查顺序编号1~500在计算机上取随机数的奇、偶数,每组各250例。两组在筛查结果、性别、年龄及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进行系统化的健康干预,对照组没有进行规范的健康干预,只做一般的出院指导。
研究方法:①依据致病作用强度、发病风险相关程度以及健康管理服务的可及性及安全性,围绕与心脑血管疾病其相关的众多指标(包括遗传背景、血清学指标、影像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展开分析和研究,从中遴选出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关键性指标和一般性指标,通过对指标的标准化研究,建立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管理干预系统;②参照国际先进的评估模式和方法,初步建立适合平顶山地区人群特点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疾病预警模型及干预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平顶山地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预测,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分层次、个体化的健康干预;③对500例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将上述心脑血管疾病预警指标体系、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疾病预警模型系统进行实际测评研究,初步建立起一定规模的标准化指标信息数据库,对指标体系和评估预警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实用性进行初步使用验证;④将各项研究成果在我院进行示范性应用研究。
健康干预内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主要把好“3道防线”:①第1道防线:从健康干预生活方式入手,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防止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出现;②第3道防线:出现一过性头晕、头痛、口角歪斜、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主动检查,积极治疗,避免发生脑梗死;③第3道防线:一旦出现一过性黑朦或曾有中风发作,以及视网膜病变应尽早住院进行系统检查和治疗,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防患于未然。
评价方法:利用健康干预康复指导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对观察组针对性开展健康干预1年后,给观察组和对照组人群统一发放调查问卷表,包括基本信息、既往史、是否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能否正确用药、能否合理饮食、运动及休息是否恰当、有无复诊、1年来有无住院等情况。两组共发放调查表500份,回收480份,观察组回收242份,对照组回收238份。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显著性水平均为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结果
两组的知识了解与行为调查结果,见表1。
其复诊与1年内再次住院率比较,见表2。
说明该课题的研究与应用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开展健康干预1年后,给观察组和对照组人群统一发放调查问卷表,包括基本信息、既往史、是否了解脑中风的相关知识、能否正确用药、运动及休息是否恰当、以往症状是否減轻、有无复诊、1年来有无住院等情况。两组共发放调查表500份,回收480份,观察组回收242份,对照组回收238份。结果发现,两组各项指标均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讨论
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人群实施系统化的健康干预,改善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详细的医疗保健计划,以循证医学方法为基础,提出各种针对性的建议、策略来改善病情或预防病情加重,并在临床和经济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力争达到不断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健康的目的,使患者复诊率增加,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资料与方法
2009年4月~2010年5月筛查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500例,按筛查顺序编号1~500在计算机上取随机数的奇、偶数,每组各250例。两组在筛查结果、性别、年龄及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进行系统化的健康干预,对照组没有进行规范的健康干预,只做一般的出院指导。
研究方法:①依据致病作用强度、发病风险相关程度以及健康管理服务的可及性及安全性,围绕与心脑血管疾病其相关的众多指标(包括遗传背景、血清学指标、影像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展开分析和研究,从中遴选出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关键性指标和一般性指标,通过对指标的标准化研究,建立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管理干预系统;②参照国际先进的评估模式和方法,初步建立适合平顶山地区人群特点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疾病预警模型及干预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平顶山地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进行评估、预测,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分层次、个体化的健康干预;③对500例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将上述心脑血管疾病预警指标体系、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疾病预警模型系统进行实际测评研究,初步建立起一定规模的标准化指标信息数据库,对指标体系和评估预警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实用性进行初步使用验证;④将各项研究成果在我院进行示范性应用研究。
健康干预内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主要把好“3道防线”:①第1道防线:从健康干预生活方式入手,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防止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出现;②第3道防线:出现一过性头晕、头痛、口角歪斜、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主动检查,积极治疗,避免发生脑梗死;③第3道防线:一旦出现一过性黑朦或曾有中风发作,以及视网膜病变应尽早住院进行系统检查和治疗,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防患于未然。
评价方法:利用健康干预康复指导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对观察组针对性开展健康干预1年后,给观察组和对照组人群统一发放调查问卷表,包括基本信息、既往史、是否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能否正确用药、能否合理饮食、运动及休息是否恰当、有无复诊、1年来有无住院等情况。两组共发放调查表500份,回收480份,观察组回收242份,对照组回收238份。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显著性水平均为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结果
两组的知识了解与行为调查结果,见表1。
其复诊与1年内再次住院率比较,见表2。
说明该课题的研究与应用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开展健康干预1年后,给观察组和对照组人群统一发放调查问卷表,包括基本信息、既往史、是否了解脑中风的相关知识、能否正确用药、运动及休息是否恰当、以往症状是否減轻、有无复诊、1年来有无住院等情况。两组共发放调查表500份,回收480份,观察组回收242份,对照组回收238份。结果发现,两组各项指标均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讨论
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人群实施系统化的健康干预,改善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详细的医疗保健计划,以循证医学方法为基础,提出各种针对性的建议、策略来改善病情或预防病情加重,并在临床和经济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力争达到不断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健康的目的,使患者复诊率增加,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