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津有人造飞机!而且已经飞起来了!”近日,在江津的大街小巷,人们传递着这一消息。
在离江津城一江之隔的德感坝,我们见到了主人公——德感电信局31岁的职工彭聪。
德感电信大楼下的一处门面,就是彭聪造飞机的“梦工场”:50平方米左右的车间里,四个棚梯将一架长约5米、宽10米的飞机牢牢地“架住”,地上、桌上摆着数十种加工工具,卡尺、榔头、电钻、钳子……一应俱全。车间里最先进的工具当数他花3000元买的二手钻铣床,主要用来加工市面上买不到的零件。
“我喜欢飞机!在我心中,没有什么比造飞机更重要的!从小我就想,总有一天,我一定能‘飞天’!”彭聪一席话,道出了支撑他克服困难造飞机的缘由。
■ 孩提梦
和妈妈一起去重庆科普中心看飞机,这是儿时最让彭聪开心的事。装备先进的飞机模型让小彭聪着迷,久伫不去,妈妈拉都拉不走。“他得到5分钱零花钱,都要攒起来,买回飞机模型自己拼装!”知儿莫如母,妈妈王开殊一阵感叹。
王开殊有意考验儿子的动手能力,给他买了一套组装式飞机模型。没想到,一大堆零件经过彭聪的小手一“捣鼓”,三下五除二就“造”出一架飞机。
“妈妈!我长大了要造架真飞机,我要飞上蓝天!”“好孩子,妈妈相信你!”王开殊一句糊弄孩子的鼓励话,在幼小的彭聪心灵深处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此,但凡有关飞机的图画和书籍,彭聪总要自己翻来覆去地“研究”,还不停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以至于后来,妈妈都不知道怎样回答他了。
■ 磨难
随着年龄的增长,彭聪意识到,造飞机并没有童年时想的那么简单。
可心若在,梦就在!
彭聪开始不断积累造飞机需要的知识和经验,他要用行动一步步向梦想靠近。
十七八歲时,他从技校一毕业就扎进了飞机梦里,从2003年开始,他花了5年多时间学习造飞机的有关知识、购买材料,飞机的零件要在网上订购,一些买不着的零件他就自己加工。
几年里,彭聪学会了玻璃钢切割、安装和机床、木工、缝纫等技术。他还悄悄租了个门面,买来材料,每到晚上,他就独自走进车间,把卷帘门牢牢关上,工作到深夜。夏天,屋里温度高达摄氏40多度,他还是坚持“闭门造车”。
造飞机的材料特殊,技术专业,普通人连一颗螺丝钉都难求。
“面对困难,我自有妙招!”彭聪说。
原来,他在网上“地毯式”搜索相关专家和爱好者的联系方法,近的上门请教,远的就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彭聪戏称自己这些年“无孔不入”。通过电话、网络,彭聪认识了数十位国内的航空航天专家和100多位航空航天爱好者,其中就有我国“轻型飞机之父”——北京航空学院高级工程师、轻型飞机研究设计室主任胡继忠教授。
“这些良师益友对我的帮助很大。”彭聪说。他在起落架的材料选择和重心设置上就曾多次请教胡继忠教授,在教授的帮助下,才解决了困扰彭聪两年多的难题。
飞机需要一种一次加工成型的弯状铝管,为此,他请教了业内的许多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还专门到做弯管的加工厂取经,时常是一大早去,晚上10点才回家。碰到难以买到的配件,彭聪就托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同时在网上发帖寻找。造飞机需要大量铝管和铝皮,而彭聪的订购数量极小,所有厂家都不愿意为他生产。为了买到这些铝材,他几乎找过所有在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熟人。而西南铝如果用流水线生产这点材料,几乎没有利润,所以他一次次碰壁。在西南铝办公楼前的花园里,他徘徊很久后,闯进经理办公室。他告诉经理,假如不能帮他,自己的梦想就会在萌芽状态被无情扼杀。他10次登门西南铝,最终感动了经理,经理直接给销售部门打电话,亲自领他去签下销售合同,为彭聪开炉生产。
制作飞机在水上的起降装置——浮筒,过程很痛苦,加工中会产生许多极细的玻璃纤维,这些东西无孔不入,扎到肉里看不见,挑不出来。他为此不得不全副武装:浴帽、眼镜、口罩、手套,加上一套全封闭的服装。就是在这样全方位的防护下,环氧树脂和乙二胺的挥发气体还是具有巨大杀伤力,他仍然无法避免下班后全身发痒,皮肤一块一块地发红……
为找到蓝本,彭聪还吃了不少苦头。2004年底,他从网上得到消息,乌鲁木齐市有一架超轻型飞机要出售。彭聪喜出望外,准备干粮、筹措经费,上路了。路程遥远,路途辛苦,为了省钱,他只好买硬座火车票,啃饼干、吃方便面,来回共花了9天时间。
2万元买下的这台超轻型飞机经拆卸托运回家后,彭聪兴奋了几天几夜。他在10天时间里,将飞机拆了装、装了拆,“折腾”了两三个来回。
为了实现梦想,彭聪在脑子里“造”飞机时就开始自学航空学、数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造飞机的专业知识,设计飞机所画的图纸足有一尺高,记录实践心得、记载数据的笔记本就有三四本,“我学习过的光电子版的书就有近3兆的空间。”
“飞机零件贵呀,动不动就好几千元,彭聪只有省吃俭用。现在他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每月还要交给我300元生活费。有时向我借点钱,他也一定会说‘以后会还’。”彭聪的妈妈告诉我们。
彭聪的哥哥是个小建筑老板,看弟弟实在没办法,就支持一点:“有时给他一万两万的,记不清给了多少。他确实不容易,自己学习空气动力学、气体力学,自己设计自己加工,有一次加工飞机零件,切割机把他的腿切破了,缝了好多针。”
这么多年来,为了造飞机,彭聪弄得自己几乎“倾家荡产”;为了飞机,彭聪至今仍没有成家,甚至没有女朋友!
■ 飞翔
今年4月16日,彭聪和他的4名机组成员,将飞机零部件运到德感工业园区的一块草坪上,开始组装。
彭聪穿着一件迷彩T恤,胸口印着三个醒目的字“我要飞”!
太阳有些晒人,他的背心出现一块巴掌大的汗渍,熟知他的飞天梦的亲友团也端来小板凳,坐在草坪边给他鼓劲。
组装花了一小时,一架漂亮的小飞机出现在围观人群的眼前:这架小巧玲珑的家伙,身长5.5米,机翼宽幅10米。铝合金的骨子,红色帆布的皮子,机头顶装一台发动机,带一根木质螺旋桨。座窗是塑料带编织的单人座椅,前方有两个踏板辅助方向操作器,左手按钮操作油门,右手掌握飞机升降和转弯,机下,有两个较长的浮筒……
飞机被运到了一个小湖边上,精心动魄的—刻到了:碧绿的湖面上,红蓝相间的小飞机飘荡不停,让岸上的人看得心里悬吊吊的。彭聪用手使劲拉动引擎把手。“轰隆隆……”伴着响彻天空的声音和螺旋桨的旋转,风起水涌,飞机开始震动着往前窜。彭聪在座椅上平生第一次感觉到有点害怕。
“要稳住!要沉着!要控制速度!”他暗自给自己打着气。
20公里、40公里、50公里……时速不断提升。飞机在水上滑翔。时速达60公里时,彭聪顿感全身一抖,低头一看,脚底不见了浪花,飞机轻飘飘地稳稳飞起来了。
“飞起来啦!飞起来啦!”彭聪大喊着,十分亢奋。
在10多米高的空中,他畅游了两分多钟。
“其实,我还可以飞久些!这一次只算是找找感觉!我感觉很顺手!以后,我就会轻车熟路了!我的飞机飞行数据该是:时速达到100公里左右,最高可以飞3000米左右。使用93号或97号汽油,每小时耗油19升左右。”
两分钟美丽的飞翔,让彭聪依依不舍……
在离江津城一江之隔的德感坝,我们见到了主人公——德感电信局31岁的职工彭聪。
德感电信大楼下的一处门面,就是彭聪造飞机的“梦工场”:50平方米左右的车间里,四个棚梯将一架长约5米、宽10米的飞机牢牢地“架住”,地上、桌上摆着数十种加工工具,卡尺、榔头、电钻、钳子……一应俱全。车间里最先进的工具当数他花3000元买的二手钻铣床,主要用来加工市面上买不到的零件。
“我喜欢飞机!在我心中,没有什么比造飞机更重要的!从小我就想,总有一天,我一定能‘飞天’!”彭聪一席话,道出了支撑他克服困难造飞机的缘由。
■ 孩提梦
和妈妈一起去重庆科普中心看飞机,这是儿时最让彭聪开心的事。装备先进的飞机模型让小彭聪着迷,久伫不去,妈妈拉都拉不走。“他得到5分钱零花钱,都要攒起来,买回飞机模型自己拼装!”知儿莫如母,妈妈王开殊一阵感叹。
王开殊有意考验儿子的动手能力,给他买了一套组装式飞机模型。没想到,一大堆零件经过彭聪的小手一“捣鼓”,三下五除二就“造”出一架飞机。
“妈妈!我长大了要造架真飞机,我要飞上蓝天!”“好孩子,妈妈相信你!”王开殊一句糊弄孩子的鼓励话,在幼小的彭聪心灵深处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此,但凡有关飞机的图画和书籍,彭聪总要自己翻来覆去地“研究”,还不停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以至于后来,妈妈都不知道怎样回答他了。
■ 磨难
随着年龄的增长,彭聪意识到,造飞机并没有童年时想的那么简单。
可心若在,梦就在!
彭聪开始不断积累造飞机需要的知识和经验,他要用行动一步步向梦想靠近。
十七八歲时,他从技校一毕业就扎进了飞机梦里,从2003年开始,他花了5年多时间学习造飞机的有关知识、购买材料,飞机的零件要在网上订购,一些买不着的零件他就自己加工。
几年里,彭聪学会了玻璃钢切割、安装和机床、木工、缝纫等技术。他还悄悄租了个门面,买来材料,每到晚上,他就独自走进车间,把卷帘门牢牢关上,工作到深夜。夏天,屋里温度高达摄氏40多度,他还是坚持“闭门造车”。
造飞机的材料特殊,技术专业,普通人连一颗螺丝钉都难求。
“面对困难,我自有妙招!”彭聪说。
原来,他在网上“地毯式”搜索相关专家和爱好者的联系方法,近的上门请教,远的就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彭聪戏称自己这些年“无孔不入”。通过电话、网络,彭聪认识了数十位国内的航空航天专家和100多位航空航天爱好者,其中就有我国“轻型飞机之父”——北京航空学院高级工程师、轻型飞机研究设计室主任胡继忠教授。
“这些良师益友对我的帮助很大。”彭聪说。他在起落架的材料选择和重心设置上就曾多次请教胡继忠教授,在教授的帮助下,才解决了困扰彭聪两年多的难题。
飞机需要一种一次加工成型的弯状铝管,为此,他请教了业内的许多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还专门到做弯管的加工厂取经,时常是一大早去,晚上10点才回家。碰到难以买到的配件,彭聪就托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同时在网上发帖寻找。造飞机需要大量铝管和铝皮,而彭聪的订购数量极小,所有厂家都不愿意为他生产。为了买到这些铝材,他几乎找过所有在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熟人。而西南铝如果用流水线生产这点材料,几乎没有利润,所以他一次次碰壁。在西南铝办公楼前的花园里,他徘徊很久后,闯进经理办公室。他告诉经理,假如不能帮他,自己的梦想就会在萌芽状态被无情扼杀。他10次登门西南铝,最终感动了经理,经理直接给销售部门打电话,亲自领他去签下销售合同,为彭聪开炉生产。
制作飞机在水上的起降装置——浮筒,过程很痛苦,加工中会产生许多极细的玻璃纤维,这些东西无孔不入,扎到肉里看不见,挑不出来。他为此不得不全副武装:浴帽、眼镜、口罩、手套,加上一套全封闭的服装。就是在这样全方位的防护下,环氧树脂和乙二胺的挥发气体还是具有巨大杀伤力,他仍然无法避免下班后全身发痒,皮肤一块一块地发红……
为找到蓝本,彭聪还吃了不少苦头。2004年底,他从网上得到消息,乌鲁木齐市有一架超轻型飞机要出售。彭聪喜出望外,准备干粮、筹措经费,上路了。路程遥远,路途辛苦,为了省钱,他只好买硬座火车票,啃饼干、吃方便面,来回共花了9天时间。
2万元买下的这台超轻型飞机经拆卸托运回家后,彭聪兴奋了几天几夜。他在10天时间里,将飞机拆了装、装了拆,“折腾”了两三个来回。
为了实现梦想,彭聪在脑子里“造”飞机时就开始自学航空学、数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造飞机的专业知识,设计飞机所画的图纸足有一尺高,记录实践心得、记载数据的笔记本就有三四本,“我学习过的光电子版的书就有近3兆的空间。”
“飞机零件贵呀,动不动就好几千元,彭聪只有省吃俭用。现在他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每月还要交给我300元生活费。有时向我借点钱,他也一定会说‘以后会还’。”彭聪的妈妈告诉我们。
彭聪的哥哥是个小建筑老板,看弟弟实在没办法,就支持一点:“有时给他一万两万的,记不清给了多少。他确实不容易,自己学习空气动力学、气体力学,自己设计自己加工,有一次加工飞机零件,切割机把他的腿切破了,缝了好多针。”
这么多年来,为了造飞机,彭聪弄得自己几乎“倾家荡产”;为了飞机,彭聪至今仍没有成家,甚至没有女朋友!
■ 飞翔
今年4月16日,彭聪和他的4名机组成员,将飞机零部件运到德感工业园区的一块草坪上,开始组装。
彭聪穿着一件迷彩T恤,胸口印着三个醒目的字“我要飞”!
太阳有些晒人,他的背心出现一块巴掌大的汗渍,熟知他的飞天梦的亲友团也端来小板凳,坐在草坪边给他鼓劲。
组装花了一小时,一架漂亮的小飞机出现在围观人群的眼前:这架小巧玲珑的家伙,身长5.5米,机翼宽幅10米。铝合金的骨子,红色帆布的皮子,机头顶装一台发动机,带一根木质螺旋桨。座窗是塑料带编织的单人座椅,前方有两个踏板辅助方向操作器,左手按钮操作油门,右手掌握飞机升降和转弯,机下,有两个较长的浮筒……
飞机被运到了一个小湖边上,精心动魄的—刻到了:碧绿的湖面上,红蓝相间的小飞机飘荡不停,让岸上的人看得心里悬吊吊的。彭聪用手使劲拉动引擎把手。“轰隆隆……”伴着响彻天空的声音和螺旋桨的旋转,风起水涌,飞机开始震动着往前窜。彭聪在座椅上平生第一次感觉到有点害怕。
“要稳住!要沉着!要控制速度!”他暗自给自己打着气。
20公里、40公里、50公里……时速不断提升。飞机在水上滑翔。时速达60公里时,彭聪顿感全身一抖,低头一看,脚底不见了浪花,飞机轻飘飘地稳稳飞起来了。
“飞起来啦!飞起来啦!”彭聪大喊着,十分亢奋。
在10多米高的空中,他畅游了两分多钟。
“其实,我还可以飞久些!这一次只算是找找感觉!我感觉很顺手!以后,我就会轻车熟路了!我的飞机飞行数据该是:时速达到100公里左右,最高可以飞3000米左右。使用93号或97号汽油,每小时耗油19升左右。”
两分钟美丽的飞翔,让彭聪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