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字本位”理论及其教学路子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test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字本位”的定义及其由来
  
  “字本位”是“以字为基本单位”的缩略。即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而不是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这里所说的“字”,包括汉字和音节。汉字是书面汉语的基本单位,音节是口头汉语的基本单位。
  “字”不像印欧语的“词”,也不像印欧语的语素和音节。印欧语的词由语素构成,语素由音节构成,词、语素和音节之间是包容关系;而汉语的“字”与汉字和音节之间是对应关系。“字”以上没有相当于印欧系语言中“词”的单位,“字”以下也没有相当于印欧系语言中语素和音节的单位。从结构特性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字”是汉语特有的概念,印欧系语言及其他语言包括阿拉伯语中都没有确切的对应单位。
  “字本位”理论体系的首创者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徐通锵先生,他指出:“汉语语义句法的结构单位是‘字’而不是‘语素’之类的东西。字实际上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单位,仅仅把它当成一种文字的书写单位是没有道理的。”他还指出:“我们为什么要弃‘词’而选‘字’,倡导‘字本位’呢?就是由于‘词’是一种舶来品,在汉语中没有‘根’,而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是汉语的载体,而且也是汉文化的‘根’。”
  中国不少语言学家也都很重视汉字。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说:“印欧系语言中‘Word’这一级单位在汉语中没有确切的对应物。在说英语的人谈到‘Word’的大多数场合,说汉语的人说到的是‘字’。这样说绝不意味着‘字’的结构性质与英语的‘Word’相同,甚至连近于相同也谈不上。”不少语言学家也指出汉语“词”的概念是从西方语言学引进来的,在汉语中是没有根的。如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汉语里的词之所以不容易归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就是因为本来没有这样一种现成的东西。其实啊,讲汉语语法也不一定非有‘词’不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也明确指出:“汉语基本上是以‘字’为单位的,不是以‘词’为单位的。”
  吕必松先生就“字本位”的定义也指出“字本位”是一种语言观。这种语言观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是以词为基本单位的语言;包括英语在内的印欧系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的语言。而汉语却是以字为基本单位的语言。
  我认为,要想从根本上确定任何语言的基本单位,应该用两个决定性的标准:一、这种基本单位是否反映该语言的基本特点;二、这种基本单位是否适合于该语言的教学法和使用方法。根据这两个标准,可以说“字”比“词”更适合于作为汉语的“基本单位”。我还认为,使用“字本位”理论,并不意味着全面否定近百年来一直使用的“词本位”理论的研究成果,而必须吸收其一切有用的成果,做到洋为中用。
  
  二、提倡“字本位”的缘由和理据
  
  中国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近百年来都使用“词本位”理论上的概念和思路。近几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家脱离长时间一直流行的“词本位”理论的发展趋势,同时“字本位”理论日益兴旺。《字本位理论丛书》一出版,就受到广泛欢迎。这种理论的创立者说:“字本位”既是对汉语研究传统的回归,又是创立汉语自身本位语言学的时代要求。他们这么说,在我看来肯定是有逻辑性的和科学性的原因的,其原因我归纳如下:
  1 “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
  古汉语在多数情况下,一个“字”就是一个单音节词。作为汉语“天然单位”的“字”就是古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后来,随着人们知识的增加,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原来的单音节字不够用了,因此出现了双字词和多字词。“字”就慢慢失去了造句功能,成为只有造词功能的“词素”。但因为汉语造词方式是“组合”,即造词机制跟造句机制基本一致,都有“主述,述宾、述补、偏正、联合”等句法结构,所以现代汉语用的“字”仍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
  2 “字本位”是汉语的本质特点
  汉语本质特点,是二合机制,即从组合的角度是“合二为一”。由小到大逐级组合生成,没有形态变化,没有性、数、格变化,与古代汉语保持着密切的传承关系。与拉丁语是两股道上的车,不能走拉丁化的道路。多种方言的发展不影响书面汉语的统一等,都是跟基本结构单位“字”紧密相关联的,是由“字本位”理论特点决定的。
  3 “字”有表义的功能
  汉字造字方法是通过一定的形体结构表义和表音的方法。表义的造字方法有三种: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它们表音方法是一字一音,读音必须一个一个地死记。就它们表义的方法来说,下面我们来一个一个地介绍一下:
  (1)象形字
  象形字是用线条描画出来代表客观事物形状的象形符号,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就是象形字。例如:
  日:像太阳的轮廓。
  水:古字像水浪。
  木:像有树根和树梢的树木。
  雨:像下雨一样的样子。
  山:像峰峦层叠的山。
  羊:像羊头
  月:像一弯新月。
  除了上述的这些例子以外,还有其他象形字,如:草、牛、人、口、土、马、弓、门等。象形字从古时至今经过了发展和简略,字形发生了变化,但是仍保留着大致的相似,从而仍保持着有助于理解字义的功能。
  (2)指事字
  指事字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指示符号来构成字形的造字方法。指事字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A)用纯粹的符号来指明或象征某种事物,某种意义。例如:
  上:在基准横线上面加一短横,指示在上的方位。
  下:在基准横线下面加一短横,指示在下的方位。
  一、二、三:用横线的数量表示数目。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简单的符号,用来指示所要说明的事物。例如:
  本:在“木”的下部加一短横,表示这儿是树根。引申义为根本、本体等。
  刃: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刀刃的部位。
  白:在“日”字上加一撇,表示太阳将出未出,这时的天空呈现白色。
  末:在“木”字上面加一横,表示这儿是树梢。
  指事字和象形字一样,都是独体字,都能表示某种概念或意义。两种字虽然数量不多,但是都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生成会意字或用作形声字的形符或声符,所以学会指事字和象形字对学习用它们作部件的其他汉字有帮助。
  (3)会意字
  会意字多半是把象形字或指事字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成一个新字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例如:
  从:由两个“人”组成,一前一后,表示跟从。
  众:由三个“人”组成,一上二下,表示众多。
  床:由“广”和“木”组成。“广”是宽阔的意思,“木”指木制品,以宽阔的木制品代表“床”
  安:由“宀”和“女”组成。“宀”代表屋子,“安”即女子在屋里。古人以女子在屋里表示安全、平安。
  话:由“讠”和“舌”组成,“讠”是说的意思,说话要用舌。
  休:人靠着树,表示休息的意思。
  林:由两个“木”组成,“木”的重叠表示树木。
  森:由三个“木”组成,表示树木很多。
  好:由“女”和“子”组合生成。古汉族人认为 子女齐全为好,或男女相依为好,或女子能生育儿子为好,或男女平等为好。
  从上述的例子,我们可以意识到:会意字是由象形字、指事字通过不同的搭配方式创造出来的。当然,用这种方法可以表示更多的抽象概念,造出更多的新字,从而能够弥补象形字和指事字的不足,提高它们的使用率。
  虽然上述的象形、指事和会意三种造字方法对理解和记忆汉字有不可否认的很大的帮助,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随着汉字不断地简化,汉字形体的发展变化,字形和字义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些象形字要联系字形的演变才能看出它们所代表的形状,有些指事字和会意字也要经过解释才能了解它们所代表的意思。因此我们不必深究每一个字的表义的方法。
  4 “字”有表音的功能
  有表音功能的字叫“形声字”。形声字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合体字,其中一个表明字的读音,称为“声符”,另一个表示字的意义,称为“形符”。形声字以音义兼顾为原则,突破了单纯表义的体制,是一种半音半意的造字法。例如:
  (A) 洋 城 淋
  (氵+羊) (土+成) (氵+林)
  (B)和 功 战
  (禾+口) (工+力) (占+戈)
  上述的(A)组三个字中,左边的(氵、土、氵)都是形符,代表意思,右边的(羊、成、林)都是声符,代表读音。(B)组三个字中的形符和声符顺序相反,即左边的(禾,工,占)都是声符,代表读音,右边的(口,力,戈)是形符,代表字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的形声字占90%左右,其构造也比较简明清楚,从而增强了汉字的信息含量和表现能力,又帮助学习者了解字的意义和读音。但是由于语音的发展,有的形声字声符的读音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例如“江,河,海,洛”的声符分别是“工,可,每,各”,它们的读音和整个字的读音相去甚远,已经不能起表音作用了。因此,我们不必深究每一个字表音的方法。
  5 “字本位”更适合于吸收与处理外来词
  从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新文化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汉语吸收和处理外来词语形成了一个新浪潮。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汉语的“字”与外来词的音译之间的关系,表现于以下几类:
  (1)完全音译,如:
  MacDonald(麦当劳)
  Sofa(沙发)
  Coffee(咖啡)
  Poker(扑克)
  bye-bye(拜拜)
  Guitar(吉他)
  tank(坦克)
  Disco(迪斯科)
  radar(雷达)
  Nylon(尼龙)
  nicotine(尼古丁)
  Kintakey(肯德基)
  Pizza(比萨)
  上述的例子中,都把外语词语分成两个或三个音节后,用汉语的“字”组合来模仿这词语的读音,作为外来词以其音、以其意入进汉语。
  (2)一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如:
  Ping-pong(乒乓球)
  jeep(吉普车)
  AIDS(艾滋病)
  rally(拉力赛)
  Nike(耐克鞋)
  golf(高尔夫球)
  上述的几个例子都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跟第(1)组的例子一样,用“字”(口头汉语的音节和书面汉语的汉字)来模仿整个外语词的读音,另一部分是表示该词语义类的“字”。
  (3)音译兼意译,如:
  Club(俱乐部)
  mango(芒果)
  Shampoo(香波)
  gene(基因)
  Bandage(绷带)
  Benz(奔驰)
  Cocaeola(可口可乐)
  Vitamin(维他命)
  这种外来词语是完全音译的,但表音的“字”所代表的语素又恰好表示了词语的意义,音译和意译巧妙结合。
  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A)上述的三组中的例子都是用汉语几个“字”口头(汉语的音节和书面汉语的汉字)来表达一个外来词的音义。
  (B)汉语音译外来词都不属于组合汉语的“二合法”规则,因为字与字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亲疏之分。
  (c)汉语结构基本单位是“字”,印欧及其他用字母的语言基本单位是‘词’,因此有人说汉语的“字”相当于外语的“词”。但是我认为这种观点从功能角度来看是对的,而从结构性质角度来看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构成“字”的部件多半是有意义的,而且不直接表示读音;而外文中构成“词”的字母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而且直接表示读音。
  (D)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指出:“必须指出,意译是正常的办法,音泽只是变通的办法,如果滥用音译,也就是滥用外国语”。基本上,我赞扬这种观点。任何语言在吸收外来词的过程中,应尽量多用意译的办法,少用音译的办法,以便保护母语的纯洁和健康发展。根据这个原则,大多数传人中国的科技术语都能被“汉化”,如:“德律风”意译为“电话”,“维他命”意译为“维生素”,“麦克风”意译为“扩音器”。对于不能经过“汉化”的名称(地名、人名、世界性商标或品种),如第一组的例子“麦当劳、肯德基、尼龙、比萨”之类的外来词都应该加上表示其义类的字,如第二组的例子那样。
  
  三、以“字本位”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一)“字本位”的语法单位构成法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对外汉语教学一直把“词”作为基本教学单位,把汉字作为词汇的附属品。这使其失去书面汉语基本单位的性质。本文要求以“字本位”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即把“字”代替“词”作为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教学单位,把“字”作为语法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因此,首先我们必须对“字本位”的语法结构单位进行分类。
  1 “字”。根据不同的意义,“字”可分为以下几类:
  (1)动字。表示人或事物的行为或动作。如:说、写、走、吃、进、出等。动字也包括表示存在、有无、意愿、是非等意思的字,如:在、有、无、能、会、想、是、非。动字前面一般可以带修饰成分,作状语,后面能带宾语、补语,也可以与了、着、过、连用。
  (2)名字。表示人或事物名称,如:人、书、月、厂。名字前面可以带修饰语作形容字,也可以被数量字组修饰。
  (3)形容字。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如:多、少、白、黑、大、小、好、坏、软、硬。形容字区分特点是:它前面能带表示程度的副字。有些形容字也可以作不及物动字。如:软、硬、好、坏。
  (4)代字。代字按意义可以分为:人称代字,如:我、你、他。疑问代字,如:谁、哪、什么。指示代字,如:这、那、每、各、某。
  (5)副字。汉语中表示范围、程度、时态、强调、否定、方式、语气等的常用字。按意义可分为:表示范围的,如:只、都、共、也。表示程度的,如:很、极、更。表示时态的,如:正、在、刚、总。表示强调的,如:必、准确。表示否定的,如:不、没。表示方式的,如:又、再。表示语气的,如:可、倒、才、偏。
  (6)介字。汉语介字如:把、被、给、将、对、以、当,自、从。
  (7)数量字。数字,如:一、二、三。量字,如:个、本、枝、棵。数量字一般一起用,作为名字的修 饰语。
  (8)连字。用于连接能单说的各层次语言单位,表示并列、因果、转折、选择、递进等语法关系。例如:同、跟、与、和、因、而、但、或、并。
  (9)助字。用于表示语法关系或语气的字,例如:的、地、得、了、着、过、吗、呢、吧。
  2 “字组”。汉语的字组构造、短语构造及造句法都有一致性,都是遵循组合生成(二合法)的原则。“字组”由意义上有相关联系的双字或三字组合生成的单位。字组根据意义和语法结构可分成以下几种:
  (1)联合结构。例如:泥土、道路、研究、希望、多少、反正、狡猾、聪明。
  (2)偏正结构(修饰结构)。例如:飞机、汽车、小院、大桌、轻视、狂喊、高跟鞋、洗衣机。
  (3)动宾结构。如:读书、动员、道歉、司机、毕业。
  (4)动补结构。如:提高、改善、长大、赞成、加强。
  (5)主谓结构。如:胆大、地震、夏至、海啸。
  (6)介宾结构。如:在家里、为人民、向前、往后、从小。
  (7)助字结构。如:实的、好的、来了、走过、小孩、老虎、石头、桌子。
  3 “短语”。短语是字本位的第三语法结构单位。它是由意思相关的“字与字组”或“字组与字组”根据一定的语法结构组合生成的。短语构造法跟字组构造法一样,还是通过用上述固定的七种语法结构,下面各摘要举一些例子:
  (1)联合结构。例如:整洁美观,关怀和照顾。
  (2)偏正结构。例如:我家后院,路旁的书店,非常聪明,我的小桌,真心重视。
  (3)介宾结构。例如:为人民服务,在中国农村,从此以来,关于学习问题。
  (4)动宾结构。例如:寻求真理,说汉语,了解情况。
  (5)助字结构。例如:赶上来了,吸引人的,顽强地生活着,滑下去过。
  (6)动补结构。例如:写得好,长得很高,摔倒在地。
  (7)主谓结构。例如:我们走了,今天休息,身体好。
  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主谓结构构成的短语称单句(小句),有表达完整意义的功能。
  4 “句子”,跟字、字组,短语的结构层次一样,汉语的句法结构也包括基本结构(单句)和复合结构(复句)两类。这里我们只简单地介绍一下各类的句式。
  (1)单句。单句从结构角度来说都用组合生成方式,由小到大。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A)主谓句;(B)非主谓句。构成单句的成分包括字、字组和短语,因此没有必要谈句子成分或举例说明。
  (2)复句。复句是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分句之间在意义上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复句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A)联合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联结在一起。分句间没有主次之分。根据分句间各种不同的关系,联合复句分为并列复句、连贯复句、递进复句和选择复句四种类。
  (B)偏正复句。由偏句和正句构成的,分句之间的关系不平等,主次分明。偏正复句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关系分为:因果复句、条件复句、目的复句、假设复句、转折复句和让步复句六种。
  3 特定句式。除了单句和复句以外,汉语还有不少特定句式,最常用的有“把”字句、“被”字句、存现句、双宾句、兼语句和连动句六种类。
  
  (二)“字本位”教学路子的优越性
  “字本位”和“组合生成”是两者之间有密切关系的理论。它们之间有互补关系,即我们把“字本位”从理论层面中拿到实践过程中,等于从“字为本”转到“合为用”的意思。因此我认为“字为本,合为用”是汉语最大的、最重要的特点。它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很大的便利,可说是一条又快又好的汉语走向世界的道路。它比“词本位”教学法优越得多。下面我们归纳一下:
  1 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使用的教材都是根据“词本位教学法”编写的,把“词”作为基本教学单位,同时把“字”作为书写符号。造成了学生难以对双字词和多字词中的“字”形成独立的概念,不便于在大脑中单独储存和提取。例如:学“唱歌”,头脑中只有“唱歌”这个概念,没有“唱”和“歌”两个概念。只有这两个字在一起的时候学生才能识别,如果分开了就会发生混淆,把“歌唱”仍然念“唱歌”,看到“歌舞”会念成“唱舞”。当然“词本位”这种教学法会给学生带来不少麻烦。不管他们多么用功,多么努力,他们收集的语汇量也不会那么丰富的。
  2 汉语“字”的数量是有限的,也不会产生新的音节和汉字。音节一共只有1333个,常用的汉字只有2500左右。但是,以字为基本单位进行组合生成教学,数量有限的字可以组合生成数量无限的字组,也可以培养不学自会的、无师自通的能力。例如:“我去书店”中的“书店”字组,先讲清“书”和“店”两个字的形、音、义,然后再教“书店”这个字组。汉语每一个字有一定的构字组能力。如:“书”还可以构成“书页、书桌、书记、书皮、书库、书包、书法”等。“店”也可以构成“饭店、肉店、钟表店、鞋店、茶叶店、服装店”等。这样,以“字为本、合为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学生的字组量就会像滚雪球那样,由少到多,越滚越大。学的字越多,自动识字组的能力越强。这正是“字本位”教学路子的优势,也正是汉语汉字易学性的表现。
其他文献
听说伍铁平先生又对《汉字文化》进行攻击了,本不想再进行反驳,因为此公的类似攻击实在不值一驳。但在看了他的《推进学术批评 纯净学术环境》之后,又觉得有些话想说,以便向不明真相者说明真相,真正纯净一下“学术环境”。   一   众所周知,学术批评的生命是实事求是,离开了实事求是,学术批评将失去存在的价值。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方法,对所论对象进行科
期刊
自引进西方语言学以来,我们在语言文字的基础理论上接受的是索绪尔的“文字表现语言”的学说。教学理念源于语言文字理论,根据“文字表语说”,向外国人教授中国的语言和文字的教学理念是:  ●教一个系统——语言系统(音义系统)  ●教一种单位——语言单位(“词本位”)  ●教一种能力——语言能力(听说读写)  这种教学理念是:  ●不区分语言和文字,但区分白话文和文言文  认为文章也是语言,是书
期刊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结构就是由语言形式所激活的概念结构,有效的语义分析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对概念结构的分析上。对动词义位而言,其所激活的概念结构,基本上都可以落入“谁何物,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出于何种原因,为达到什么目的,对谁何物,做了什么,结果如何”的图式中[1]。动词词义是其造词之初场景的浓缩,这决定了它除了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核心意义之外,还包括了动作行为性状的主体、客体、使用工具、材料、发生时间、
期刊
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文的唯一生命线。汉字是我们中国人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谋生的文化手段;是成就事业的利器。汉字是我国唯一的法定文字。在国内外各种交际中,汉字是我们中国人的人文高级工具。在中文与英文竞争中,汉字又是我们最具抗衡能力的武器。  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人文智慧的最悠久的最佳载体。复兴中华文化,汉字大有可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汉字。  汉语是我们交际即时表达信息的半本能(自然学成)的初级方式
期刊
“用”是古汉语中的常见语词,有实词和虚词两种用法。关于“用”字的本义,诸家的说法可谓大相径庭,以下列举几家有代表性的意见。宋人戴侗认为,“用”是古代的“镛”(一种敲的钟)字,“用”作虚词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蒋礼鸿同意戴侗的说法,认为“戴说为得其实”。余永梁认为,“‘用’象器形,……本谊当为用具之用,盛物器也,引申为一切资用及行施谊。”杨树达则认为“用”是“桶”的初文,“桶”可以盛东西,所以引申为器用
期刊
“花”是古今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词语,属常用词。“花”的意义多为花朵、开花等含义,也可比喻如花的事物,如水花、美女等。但“花”也有一些特殊的含义,如《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这婆子守寡了三四十年,男花女花都无,只靠侄男侄女养活。”第三十五回“去年东门外一个大庄屯人家,老儿六十岁,见居着祖父的前程,手里无碑记的银子,可是说的牛马成群,米粮无数,丫鬟侍妾成群,穿袍儿的身边也有十七八个。要个儿子花看样儿也没有
期刊
古文字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出土的古代文献。早在汉武帝时就有出土孔子壁中书的记载,后来还有汲冢竹书、石鼓文等文献材料相继出土。可惜这些出土文献价值,在清代以前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多数还停留在文字考释和年代考证上,但在这一过程中,古文字研究逐渐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随着大量出土文献面世,古文字学得到迅速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同时,新的研究成果也促进了古文字学的发展。叶玉英先生的《古文字构形和上
期刊
《逸周书·度邑》:“王曰:‘………汝幼子庚厥心,庶乃来班朕大环……。”’
期刊
隐语又叫“隐”或“度辞”,什么叫做“隐”呢?刘勰《文心雕龙》说:“情在词外日隐。”(宋张戒《岁寒堂诗话》)意思是说,所要表达的情感意义不在词义本身,而是在词的意义之外。作为修辞学术语,隐语的本质特征是,不把本意直接说出而借用别的词语来暗示。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在谈到古汉语的修辞时,只讲了八个方面(稽古、引经、代称、倒置、隐喻、迂回、委婉和夸饰),没有提及隐语。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讲
期刊
《篆隶万象名义》一书在汉字特别是俗字的研究中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由于时代、手抄等原因,俗字、讹字颇多。而吕浩博士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比勘数载,终成《(篆隶万象名义)校释》一书,为《篆隶万象名义》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便于使用的校本。在翻阅此书的过程中,笔者就可商榷之处及吕浩博士应出校而未有校语的地方聊记于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