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都是公开的

来源 :意林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rmation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滕黎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她的微信里有同事、领导、亲人、闺蜜,还有不少学生家长。两年前,每次往朋友圈发动态时,她都非常犹豫,有的动态她不希望被同事或领导看到,有的她不希望被学生家长看到,有的她只希望自己的闺蜜看到……
  直到有一天,她的一个好友告诉她,朋友圈可以设置“分组可见”,能够把那些你不想让他(她)看到动态的人屏蔽在外,它的妙处在于既能让你保留隐私,也能有选择性地展现自我。滕黎如获至宝,从此她在朋友圈发动态时再也不必畏首畏尾了。对于滕黎这样克制、谨慎的人,“分组可见”确实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功能。
  在某些“滑头”眼里,“分组可见”简直就是一项最伟大的技术发明。它的奇妙之处在于,你没法判断你朋友发布的内容是完全公开还是部分可见,甚至就你一人可见。这给了很多人伪装的机会,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向不同群体展现你的不同生活狀态。而你的朋友只能看到你的故事的一个版本。有些人明明是屌丝,却在朋友圈的某个分组每天发表出入高档场所的照片(其实他只是到此一拍,从不在那个地方消费);有些人明明通宵打游戏,却在朋友圈向父母、老师的分组发了条通宵复习的状态。对于这部分人,他们在屏蔽外界,制造假象的同时,也屏蔽了自己,最终活在自我麻醉的空间里,醉生梦死。
  当然,以上的情况可能是个例,更多的情况是对家人、朋友、领导的善意的分组可见,目的是避免不必要的担心或者不必要的尴尬。比如,连日的加班,咳嗽感冒,发个朋友圈获取一些精神上的安慰,选择让自己的家人不可见,温暖瞬时袭来,嗯,我不孤单,还有这么多关心我的人;出去旅游一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同时不让领导发现,这时分组可见的功能就派上了用场,各种角度自拍,拍完后还要美图磨个皮,从几十张中精选两三张上传朋友圈,然后再配上一些心灵感悟和人生格言。看着小伙伴羡慕嫉妒恨的点赞、发愿,心理满足感顿时爆棚,生活也霎时高大上起来。


  最近有一篇文章,叫《“分组可见”是朋友圈最可怕的功能》,传得很火。文中发问:如果发现你的某个朋友更新朋友圈时别人看得见,你却看不见,你会怎么想?被屏蔽了,是不是心里不是滋味,感觉“我把你当朋友,你只把我当认识的人”?
  其实,“分组可见”只是一种便利功能,大可不必看得过重。你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几个不能对所有人公开的秘密?你自己是不是也对别人用过同样的屏蔽手段?那么,如果沒有了“分组可见”,朋友圈里的人会变得更加坦诚相待吗?不会的。
  没有了“分组可见”,发朋友圈的人会越来越少,因为他们总担心动态被不适宜的人看到,最终可能选择放弃上传。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一个人都会把别人分组或者被别人分组,安放或者被安放在一个或重或轻的位置上……最关键的不是祈愿这个世界没有分组,而是把谁安放在你的可见组里,你又被安放在谁的可见组里。”
  如果一切都是公开的,这个世界岂不更可怕?
其他文献
某日午休,星编从外面吃饭回来。看到磊编哀怨的背影。走近些,星编听到磊編在不停的叹气:“唉,粉丝好少……怎么办啊……”星编安慰:“没事磊编,虽然现在新编辑的吸粉能力也很强,但你依旧有很强的人气啊,你的粉丝一定会越来越多的!”磊编抬起头一脸迷茫的看着星编,“什么,你在说啥?”星编走到近前一看,发現磊编面前摆着一碗鸭血粉丝汤!磊编是在抱怨汤里的粉丝少啊!看来还是低估了磊编的一颗吃货心。
期刊
一位读者来信问我,因自己在父母期待下读了硕士班。但在就读的过程中,发现就读的科系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和期望。他记起曾经在大学时期半工半读的机缘下,觉得自己对商科应该比较有兴趣。但他现在就读的硕士班却偏重工科,与想学习的东西有差距,于是他曾经跟父母提起休学的想法,但父母对他硕士毕业的期望很高,希望他替家中争口气,因此他在父母的意志下只好继续就读。  他的心里仍然挣扎,他说他找不到平衡点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期刊
浮生眉头一皱,他很不解,也很愤怒。  “你初来乍到,最好能多忍让一些,行为处事也最好能低调一点儿,如此对你是有益处的。叶黎这人,睚眦必报,加上其背后有所依靠,能忍则忍吧。”  乾羽低声说了几句,他是在为浮生着想,想叫他在初来不灭宗,根基不稳时,最好是少与人为敌,减少不必要的敌人。  为浮生着想是没有错,可惜,他不知道浮生是何种人。身为一代皇者,即便此时的修为很低,但又怎会甘愿被如此欺凌?  更何况
期刊
一个朋友,有一次去海岛旅游,在海边钓上了一些小鱼,竟然中邪一样爱上了海钓,一发而不可收。他的梦想是钓上一条两斤重的石斑鱼。  我们知道,在渔业资源几近枯竭的南海,要钓上一条超过一斤重的野生石斑鱼,不是容易的事情。那个朋友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矶钓装备和鱼饵,短短时间里,成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专家。两斤重的石斑鱼还没钓到,花的钱都够买一吨石斑鱼了。  后来,有一次我和他去珠海的海岛上钓鱼,在大海中一
期刊
我是饲养员梁汉明,20世纪60年代生人。我已经在广州动物园工作将近四十年。在动物园里面,我可以说,所有动物我都养过。  作为饲养员,安全意识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对公园制定的操作规程必须要严格遵守,不能有侥幸心理。很多人都是自己觉得能搞定,一放松就出事了。  在猛兽班里面,我是这样要求的:进入笼舍区,不能带手机,因为手机会响,你会分心;必须是两个人一起操作,要是你昨晚没有睡好,或者跟人吵架了,拜托你不
期刊
我是70后,在大山里长大,大学报考的是“农林种植”,进了大学,有堂课,老师问到大家的理想,我脱口而出:我要成为班上第一个挣到100万的人。同学们大笑,都觉得我特俗气。  毕业后,我头一件事,是利用自己业余学习的计算机知识,给一家小公司当网管。干了三个月,对方只肯给一个月的工资。我一大早就坐在公司大门前,不吃不喝,逼他们给钱。坐到晚上,我头晕眼花,胃疼得钻心。  这样的饥饿,我在老家也体验过一次。家
期刊
你和亲朋好友小聚一下,茶余饭后有人提议大家玩个牌吧。你们玩的也许是“拱猪”,也许是“跑得快”,那么这有什么讲究吗?  牌桌上发生的事情看起来和经济没有关系,玩什么牌取决于个人偏好,但是,如果成百上千万的人在玩同一种游戏,那么这种游戏就可能在折射我们的经济生活。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阿克洛夫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化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推动或抑制激烈竞争和掠夺性的活动。由于这些文化变化难以量化
期刊
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的爱情是“现代传奇”。  当年,赵四小姐青春年少、天真无邪,一个待字闺中的姑娘,跑去沈阳,成了已有家室的少帅的“相好”,让身居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的父亲倍感难堪,脸面尽失。  趙父在天津《大公报》连续5日登声明:开除出宗祠,吾无此女,自此断绝关系!并引咎辞去官职,誓言不再仕途复出。  赵四小姐自此待在了张学良身边,再也回不了家,一待便是一辈子。一辈子,父女俩再也没见过面、说过话、通过
期刊
上个夏天在印尼学GUe技术潜水课程。每天清晨六七点光景就出发,坐面包车,翻山路,去海边。阳光下翠绿的田野,再远一点就是蓝蓝的海。青山绵延,但轮廓乏味,似一段段往事铺陈。  记得那天恰好是我二十七岁生日。去往的潜水点是自由号沉船,二战时被日本水雷击中而沉没的美军补给货轮。据说四十年来这艘不幸的货轮成为当地居民的五金小件补给来源,已被拆得不具原形;同时也被很多人称为东南亚最棒的沉船潜点之一。  那的确
期刊
一  真没想到又在人民路上遇到了那个进击的环卫工人。  据我所知,中国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条人民路,无论这些城市是沿海,还是靠陆。  那年我想在家乡小城的人民路上开寿司店,主要是因为那条路附近有几所学校,我这人胸无大志,只想学学做生意。  那是烈日炎炎的八月,整条街上走动最频繁的生物是一个穿着明黄色马甲的环卫工,她已年近五旬,由于个子矮,提着的蛇皮袋子乍看之下比她人还大,扒拉起垃圾桶里面的硬皮纸箱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