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一片绣,把时光停留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潇潇细雨飘落不绝,将花木庭阁笼在其中,空气里漫溢着初春湿润的花香。
  轩窗下,王媛正悠然地引线,缝下细密的针脚。她所用的线纤细到几不可见,那是一根一剖四开的秀发。绷架的素绢上,一尊端严安详的观音已绣出大半,整个高邮能将发绣工艺做到如此精湛的,也只有她一人了。
  绣了许久,丫鬟将一杯温度恰好的茶递了上去。她轻啜一口,道:“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明前龙井这个时节喝再好不过。”自幼伴她长大的丫鬟忍不住打趣道,不只是诗酒趁年华,婚嫁更是要趁年华呢。
  听闻这话,王媛望着窗外的烟雨陷入沉思,想起昨日父母为她选订的良人李炳旦。之前也曾听闻他文采斐然,只是不知道他性情如何,能不能与自己琴瑟和鸣。她不由喜忧参半。
  就在数里之外,李炳旦也同样在隔窗看雨。他倾慕王媛已久,想到不久后就可以迎娶心仪的女子,李炳旦不禁谋划如何布置婚房才能符合王媛的审美和喜好。
  江南的花事延绵不绝,李府也如这花儿一样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礼仪。终于到了迎亲的时刻,红衣墨发的李炳旦骑着高头骏马,一路行来,那心情真比状元游街时更雀跃。
  一方喜帕被象征着称心如意的秤杆挑起,王媛看到了一个眉目如画的温润少年。他温和的笑容让王媛的惴惴不安消弭无形,取而代之的是颊上飞起的红云。
  翌日晨起,王媛细细打量着屋内院外的布置装饰,案几之上有一张琴、一炉香,轩窗下有特意安放的绷架。一泓清流穿庭而过,几株青竹影落上纱窗,处处都合心称意。王媛不禁浅笑低眉,她知道自己嫁的是一个有心人。
  落雨的日子,王媛最爱倚着西窗听雨声,待到云开雨停,浮尘散去,她会画一幅雨后新篁。李炳旦赞王媛画的竹,墨色挥洒自如,枝叶顾盼有情。王媛却赞李炳旦将青竹植于窗前甚合心意。他粲然一笑说:“早知夫人最喜画竹,才特意植于此处,好让竹影落在纸窗粉壁做天然图画。”听到这个回答,王媛略一愣神后,眼眸中有水色微微晃动。
  菡萏初绽花间蕊的时节,李炳旦携王媛到附近山中寻幽访胜,一路杂花次第竞放,水流潺缓,山色青绿,两人一路吟咏而归。次日,意犹未尽的李炳旦画了一幅烟霞宛然、淡雅蕴藉的平远山水。起初王媛见书房内作画用具一应俱全,还以为是李炳旦特意为她准备的,直到此时她才知道,夫婿原也是丹青高手。
  以书画为伴的日子过得很惬意。他们的幸福落在众人眼中,引来无限倾慕。于是有人如此夸赞王媛的家世和才学:“父家为王相国,夫家为李相国,高山深林必蓄非常之宝;书法则卫夫人,画法为管夫人,闲情逸致,应等大耆之年。”李炳旦听闻后,兴冲冲地转告王媛,王媛却说,这乍看是赞我的出身和才华,实则也是赞夫家是伐冰之家,夫婿乃雅人深致,才能允我如此闲情逸致。两人相视浅笑,不复言语,庭中明月清照,将两个相拥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青竹不改瑯玕色,年华镂刻岁月痕,他们的恩爱如青翠竹色从不曾减退,只是在孩子们陆续到来后,将幸福越过越稠密。
  后来李炳旦高中举人,高兴之余他邀请了一些至交亲友一起庆贺。此时已经三十六岁的李炳旦,依然清瘦如昔,只是举手投足间更显儒雅从容。王媛望着忙碌的夫婿,眼角眉梢是无限温情的笑意。
  之后,李炳旦的堂弟李鱓来到高邮,随他学习八股文,有时也跟王媛学画花卉。他们三人志趣相投,相处融洽,学习之余常常一起吟诗联句。
  因为父亲早逝,李炳旦并没有急着进京赶考,而是一直在家照顾祖母。直到十年后,他提前来到京城准备参加来年的春闱。此时的李鱓任南书房行走一职,李炳旦就寄居在李鱓在北京的寓所。
  兄弟二人久别重逢自然无比亲近,远在高邮的王媛知道夫婿在京中有堂弟照顾也十分放心。一切似乎都很平顺,等到来年春天,李炳旦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考生参加了三场考试。等到杏榜贴出,李炳旦成为二百多名贡生中的一个。接下来就是殿试,顺利通过殿试才能成为进士。
  多年的勤学厚积,此时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殿试的试题对李炳旦而言并不难答,他顺利考完,被钦定为三甲第七名。
  作为皇帝贴身人员的李鱓为了保密试题,需要住在宫内不得外出,这期间也无法照顾堂兄。李炳旦毕竟已经四十六岁,几轮考试下来已经体力不支,病倒在了寓所。等到初九这天,新科进士入保和殿朝考时,李炳旦猝死在了第六层丹陛。悲伤欲绝的李鱓强打起精神,护送堂兄的灵柩回归故里。
  王媛在大喜大悲中沉浮,她不愿相信眼前的事实,只想他能够平安回来,哪怕名落孙山也好,这一世只要有他相伴终老就是最大的幸福,而这一切已经再无可能。
  中年是个不能任性的年龄,上有老人需要尽孝,下有儿女等着照拂。王媛只能收起随夫婿相伴黄泉的心,继续过着当下的日子。只是此后,她终日简衣素食,与书画针黹为伴。
  玉指纤纤,青丝万千根,扎下的每一个针脚,都是她对他的相思。她将李炳旦生前的画作绣成了一幅幅发绣,追思着挚爱的人。
  轩窗前的青竹不曾老去,雨后的日子,她依旧喜欢画那些新篁。只有她知道,在浓淡墨色里有多少过往重演,在墨黑纸白的简静里,安放了多少繁华与零落。
其他文献
一直钟爱“白露”二字。宛如从《诗经》里款款走来的伊人,水天邈茫间摇曳着蒹葭苍苍,有份娴静寡淡的况味。可这伊人走进了杜甫的诗句里,蓦然多出些醇厚与浑郁。  他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念亲怀人之语。不似旁的思亲辞章中那般单纯的相思,杜甫的诗总忘却不了战乱的忧患。他想起四下离散后再无讯息的弟弟们,觉得家书渐渐成了空谈。哪一张沾满笔墨的笺纸能飞越战火,在万水千山外寻得他所念之人呢?死生难问,只有
期刊
屈原 《思美人》  屈原大大早已厌弃了浑浊的江湖,但江湖上依然流传着他“香草美人”的名号。作为森系小公举,被他点名表扬的花草简直不要太多!木兰、秋菊、杜蘅、薜荔、芰荷、女萝……哪个没有几分纯粹的烈性?因为他偏宠兰花,所以被后世奉为兰花花神,以勉君子之行。  纳兰性德 《康熙秘史》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容若公子如此写雪花,倒像是自白书了。他说爱雪花不是因为其身姿
期刊
为了策划《莫道诗词无颜色》这本书,编辑部快变成大染坊啦,众编誓要集齐古风颜色的万丈豪情也是没sei了!作为编辑部的小花、文化界的icon,本菇凉决不能落后,立即甩出一句诗并深情解读。做完这本书,感觉全世界都欠我一个“抛砖引玉”奖!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婉逗菇凉:听惯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旁白,再听这位老师给其他角色配音,我总会饿得出戏。同理,吃货苏轼的文字
期刊
红菱颤  淫雨霏霏的初夏,杨柳枝的林师父用一支翠钗从画舫上买了三个女孩。  杨柳枝是云安城最红火的梨园,满城的人都晓得,杨柳枝分为杨班和柳班,杨班尽是女子,柳班则都是男子,故林家班历代掌事弟子女子姓杨、男子姓柳。  那日,一篙撑开红菱颤,林师父带着三个女孩回到杨柳枝。巍巍祠堂外,三个女孩跪成一排—削肩细腰的唤作敦敦,珠面凤眼的唤作狸奴,低眉薄腮的唤作薇之。  薇之先开了嗓,师父没说话,只低头吹茶汤
期刊
大概因为花和叶是最亮眼最铺天盖地的风景元素,先辈们对红和绿这两种颜色怀有特殊情感,不仅体现在开创广场舞时尚先河的惊红骇绿的花鼓队服,或者饶舌难度指数五颗星的“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露红烟绿,尽有狂情斗春早。  驴”,更是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软化了几多心肠。  露红烟绿,尽有狂情斗春早。  沐九九:“露红烟绿”乍看无理取闹,但若与上文的“催花雨小,著柳风柔”搭配理解,大概要为小山公子的美学境界献上膝盖
期刊
一日闲来无事,问起好友,在花花世界里打转这么多年,心底最爱哪种颜色?是否还如儿时那般,对白娘子如烟笼雾的头纱及白衣羡慕神往,恨不得自己也能绕着山头飘摇而下,做个身影如雪的仙子。  她那边久无回音,似是在斟酌每个颜色的好处,又似陷入绚烂的回想中。  我却轻轻敲击键盘打出几个字,像古时静守闺阁的小女子抚着花团锦簇的绣架,细细描摹丝帛上精致的蝶恋花,有朦胧又艳烈的喜悦升腾而起。  我说:我喜欢红色。  
期刊
古人把春天藏在长长短短的诗句里,我翻出零碎的旧诗行,试图拼凑出那段遥远的春晴,殊不知自己已被点染成花仙子,拥了满怀的好颜色。在明媚的四月天里,让我们甩开雾霾和沙尘的追踪,躲在春之诗行,做个『好色之徒』吧~  梨花千点白,春雨几声寒。  —宋·释道昌《颂古五十七首》  鸦丛桑椹紫,蝶穴菜花黄。  —宋·艾性夫《清趣》  诉得离情几许,桃花红浅红深。  —元·元好问《清平乐》  沐九九 每到换春装时,
期刊
月痕白处,暗香微度,应是梅花。  —宋·葛长庚《沁园春》  传统意识中的月亮是金黄色的,带有浑然天成的贵族气质。而在拂晓时分抑或梨花梢头,那抹月牙则是白色的,留给内心沉静的人。当白月光纷扬如霜雪,谁会是你藏在怀袖中的缥缈暗香?  嫩柳黄  詩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杨巨源《城东春早》  初春的嫩柳黄总让我想起糖果,比如青苹果汁浇出的柠檬果冻,色彩和滋味都没抹匀,化在舌尖上有味觉参差
期刊
人生天地,倏忽一瞬,有多少路无法回头?如果可以,谁不愿回到最初,所有悲剧都未来得及发生……  故事应该开始在融融春日,那时的他还是临川最明亮的少年。多少人提起他,脸上都写满了向往—王安石之子,自幼敦敏,工于诗书……少年王雱真可谓是春风得意。不仅家学渊博,自身也极其优秀,更让人羡慕的是,他有一个温婉的妻子。  那时,王雱和妻子庞氏是琴瑟和鸣的一对。她懂他的琴棋书画诗酒花,也能为他安置好柴米油盐酱醋茶
期刊
世上最毒的不是害人性命的药,亦不是叫人醉生梦死的酒,而是那早已渗入肌理、埋进胸腔,却连当事人都后知后觉不知何以汹涌至此的感情。任她生性凉薄,自小见识了世情真相,一心只为复仇大业,却依旧一眼成劫,步步沦陷。  那年在孤竹山上,扶桑花间,卿酒酒假意遗失了紫黑玉镯,实则布下了完美的陷阱。漫天飘落的细雨,不染凡尘的白衫,泠泠如泉的嗓音,她犹如落入凡间的九天谪仙,只一眼便倾了公仪斐的心。  卿酒酒自公仪斐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