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析——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教学为例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zo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让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落地生根,就必须在内容选择、材料呈现和课堂架构等方面有明确的指向。比如,在"点"与"面"的穿插中,指向唯物史观;在"碎"与"整"的结合中,指向时空观念;在"古"与"今"的对比中,指向家国情怀。文章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教学为例,探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这三种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地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以更好地打造与时俱进的高效历史课堂。
其他文献
在磨课环节中,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的。明晰学生基础,开展多样式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必要的家国情怀。
有效运用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材料研读"栏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历史知识基础,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一、教师在教学中对"材料研读"的运用1.在新课导入中的运用。历史教师可以利用"材料研读"栏目,在上课之前就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课文重难点有更明确的认知,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统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中的"材料研读"栏
期刊
本项目利用高分卫星遥感影像作为基础影像,结合ArcGis三维技术制作暴雨引发洪水灾害的实景模拟视频,分析研究暴雨灾害造成的损害程度,通过模拟研究,为防洪抗灾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病证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诊疗最常用的方法[1],多数研究者希望以此实现中医现代化,但目前不仅未实现中医理论体系的突破,难以改变中医发展滞后[2]的状况,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医发展[3]。笔者现就其发展中某些问题及发展思路
作家余华曾在一篇序言中说:作者的自序是在漫漫记忆里去确定那些转瞬即逝的地点,与曾经出现过的叙述约会,与自己的过去约会[1]。这样的说法也适合比喻不断总结回忆从教生涯的教师。多年前,我曾阅读萧公权先生的《问学谏往录》一书,作者在结束42年教学生涯后,追述毕生求学、教学的经历,记叙自己七十年来所受于亲长师友的栽培之恩,点点滴滴,感人至深。到现在,我还记得自己在看学生晚自习时,一边读这本书,一边望
期刊
安徽省于2020年秋季开始使用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相较于旧教科书,新版教科书呈现出学术性强、知识密度大等特点[1]。但是,课时安排一般不会因此而专门增加。所以,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教学要求与课时安排的矛盾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深入挖掘新版教科书,涵育核心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是必须思考的问题。事实上,这一问题不应过于放大。《普
期刊
高校数据呈现多元化状态,应用场景不断被多样化、碎片化、即时化的轻量级微服务解耦,业务部门要求实现跨平台、跨部门协同办公,提供高效的数据挖掘、分析与决策服务。传统数据中台无论从数据质量、体量还是供给方式上均不能满足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新型的数据中台方案,提出构建采集数据、治理数据、发布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五类能力,形成数据标准、数据资产、知识库、数据处理和分析、制度规范五个体系,为解决数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图文互证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丰子恺在抗战期间所作画文作为史料进行教学设计,将丰氏散文及漫画与教材中的文献史料形成互证,在历史情境中进行理性思考,可以培养学生进行史料实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