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重要器官。
俗话“心肝宝贝”即提示了肝脏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肝保健具有时代和地域的特征性。
从我国肝病疾病谱看,主要是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原发性肝癌等。因此,以下人群需特别重视保护肝脏。
饮酒无度者在酗酒者中,10%~20%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其发生主要与过度饮酒有关。早在中医古籍中即有“少年饮酒无度,多成水臌”(水臌即为“腹水”)之说。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饮酒量、饮酒年限、性别、遗传、营养、肝炎病毒感染等有关。从个体而言,对酒精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在西方国家,酗酒是肝病的罪魁祸首。有研究认为,每日饮酒80~150克,连续5年即可造成肝损害;重度饮酒者,80%以上有一定程度的脂肪肝,10%~35%可发生肝炎,10%~20%将发生肝硬化;大量饮酒在20年以上,40%~50%会发生肝硬化。酒精引起的肝损害还与饮用方式有关,如一次大量饮酒的危害性比小量分次饮用为大。近年来,我国饮酒人群和酒的消耗量大幅度增加,有的人嗜酒如命,就好这一口,还有不少是“被动饮酒”,即不胜酒力,却要为“感情深”不断地“一口扪”。
专家建议:这类人群最好的保肝措施就是控制饮酒。健康男性饮酒量不超过40克/天(约相当啤酒1听),女性不超过20克/天。
肥胖而运动少者 有目共睹,我国肥胖且不爱运动的人群有较大幅度增长,不仅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同样也直接影响肝脏健康。营养过剩而运动少(能量消耗少)是导致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原因。目前,脂肪肝的成人发病率达10%左右,而在重度肥胖成人中,脂肪肝发病率超过50%。
专家建议:这类人群的护肝措施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即降低热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以“减少库存”。控制饮食要做到“食七八分饱”,宜粗粮多细粮少,植物多动物少,并少吃甜食。同时积极进行合理的有氧运动。中老年可采用步行等方式,其运动量指征可参考:运动后每分钟脉搏数=170―年龄。
常用药物或经常接触对肝脏有损害的化学物者 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所服用的药物大多数是在肝脏中经过生物转化而被清除的。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据统计,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药物性肝病可占“肝炎”住院病人的2%~10%。
专家建议:因有关疾病而服用已知或未知的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要注意肝脏功能及其肝损伤的预防。此外,某些化学物和气体也可能对肝脏有害,要注意防护,安全操作。
乙肝病毒携带及病毒接触频繁者 我国乙肝病毒(HBV)携带者(HBV表面抗原阳性)约占人口的10%。大部分为稳定的终身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但乙肝病毒(HBV)携带者中有3%可发生肝炎,其发生肝癌的可能性也高于非携带者。
专家建议: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要定期检查肝功能,特别是在身体感觉不适时。接触病毒机会频繁、无HBV携带者,要注意卫生,并及时注射乙肝疫苗。
处于特别地域或有特别饮食习惯者某些肝病的发生与地域有关,如血吸虫病区域,易感染血吸虫,引发血吸虫性肝病。某些肝病有地域性高发趋势,如肝癌高发区,与当地居民长期喜食腌制含亚硝胺类物质、易霉变物(霉变花生、玉米,含黄曲霉毒素)或受污染的不洁食物(如严重污染河道中的鱼类)等有关。
专家建议: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禁食“高危”食物。
上述人群还要特别注意复合因素对肝健康的影响。如乙肝病毒携带者、肥胖而运动少者,再饮酒或服用损肝药物,则对肝脏的危害性增加。我国一项调查提示,在乙肝、丙肝患者中,饮酒者较无饮酒史者更易形成慢性肝病,并续发肝癌。
俗话“心肝宝贝”即提示了肝脏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肝保健具有时代和地域的特征性。
从我国肝病疾病谱看,主要是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原发性肝癌等。因此,以下人群需特别重视保护肝脏。
饮酒无度者在酗酒者中,10%~20%有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其发生主要与过度饮酒有关。早在中医古籍中即有“少年饮酒无度,多成水臌”(水臌即为“腹水”)之说。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饮酒量、饮酒年限、性别、遗传、营养、肝炎病毒感染等有关。从个体而言,对酒精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在西方国家,酗酒是肝病的罪魁祸首。有研究认为,每日饮酒80~150克,连续5年即可造成肝损害;重度饮酒者,80%以上有一定程度的脂肪肝,10%~35%可发生肝炎,10%~20%将发生肝硬化;大量饮酒在20年以上,40%~50%会发生肝硬化。酒精引起的肝损害还与饮用方式有关,如一次大量饮酒的危害性比小量分次饮用为大。近年来,我国饮酒人群和酒的消耗量大幅度增加,有的人嗜酒如命,就好这一口,还有不少是“被动饮酒”,即不胜酒力,却要为“感情深”不断地“一口扪”。
专家建议:这类人群最好的保肝措施就是控制饮酒。健康男性饮酒量不超过40克/天(约相当啤酒1听),女性不超过20克/天。
肥胖而运动少者 有目共睹,我国肥胖且不爱运动的人群有较大幅度增长,不仅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同样也直接影响肝脏健康。营养过剩而运动少(能量消耗少)是导致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原因。目前,脂肪肝的成人发病率达10%左右,而在重度肥胖成人中,脂肪肝发病率超过50%。
专家建议:这类人群的护肝措施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即降低热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以“减少库存”。控制饮食要做到“食七八分饱”,宜粗粮多细粮少,植物多动物少,并少吃甜食。同时积极进行合理的有氧运动。中老年可采用步行等方式,其运动量指征可参考:运动后每分钟脉搏数=170―年龄。
常用药物或经常接触对肝脏有损害的化学物者 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所服用的药物大多数是在肝脏中经过生物转化而被清除的。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据统计,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药物性肝病可占“肝炎”住院病人的2%~10%。
专家建议:因有关疾病而服用已知或未知的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要注意肝脏功能及其肝损伤的预防。此外,某些化学物和气体也可能对肝脏有害,要注意防护,安全操作。
乙肝病毒携带及病毒接触频繁者 我国乙肝病毒(HBV)携带者(HBV表面抗原阳性)约占人口的10%。大部分为稳定的终身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但乙肝病毒(HBV)携带者中有3%可发生肝炎,其发生肝癌的可能性也高于非携带者。
专家建议: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要定期检查肝功能,特别是在身体感觉不适时。接触病毒机会频繁、无HBV携带者,要注意卫生,并及时注射乙肝疫苗。
处于特别地域或有特别饮食习惯者某些肝病的发生与地域有关,如血吸虫病区域,易感染血吸虫,引发血吸虫性肝病。某些肝病有地域性高发趋势,如肝癌高发区,与当地居民长期喜食腌制含亚硝胺类物质、易霉变物(霉变花生、玉米,含黄曲霉毒素)或受污染的不洁食物(如严重污染河道中的鱼类)等有关。
专家建议: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禁食“高危”食物。
上述人群还要特别注意复合因素对肝健康的影响。如乙肝病毒携带者、肥胖而运动少者,再饮酒或服用损肝药物,则对肝脏的危害性增加。我国一项调查提示,在乙肝、丙肝患者中,饮酒者较无饮酒史者更易形成慢性肝病,并续发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