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郝友是近来少有的能驾驭大型装置的青年女艺术家。她对空间、材料、场景和主题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有时在我看来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她做起来却能够举重若轻。这与她特殊的艺术学习经历有关。郝友从小热爱艺术,兴趣广泛,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都有涉猎。02年至04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导混合班,学习戏剧表演和导演,04年赴意大利艺术学院佛罗伦萨分院学习,08年毕业获得艺术硕士学位。这一些列眼花缭乱的求学经历,只是郝友艺术生涯中的冰山一角。有人戏言,郝友的艺术经历就像一部大片,充满了戏剧性和大尺度的时空跨度。
郝友游走于时尚、影视、公共艺术等领域,这些经历和训练让她具备驾驭大型艺术项目的能力。但是,她内心深处希望能够找到表达自己感受的独特语言,经过近年来的探索,郝友终于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艺术语言和主题:关于生命的当代表达。
也许由于性别关系,女性艺术家对于生命似乎更加敏感。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的赞颂,对真善美的呼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郝友的艺术与当代艺术圈中盛行的批判性不同。她们在默默地做建构的工作,更多的男性艺术家在做解构工作。就生命这个主题来说,用线、纤维或者织物作为艺术语言或者手段进行表达,在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中不算少见。棉、麻、丝、毛以及其他不太常见的纤维,在女性艺术家的创作中都得到了运用。郝友凭借她的直觉,在表达生命主题的时候也用到了线。对于现代人的理性思维来说,生命是一个奇迹,其中充满了混沌和神秘,无法用理性解释清楚。缠绕的线,可以恰到好处地表达生命的复杂性和混沌性,她用的是作为现代工业标志的钢丝铁线。这种材料的介入,让郝友的作品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和复杂的意涵。与各种源自生命的动植物纤维不同,金属不是自然生长的结果,而是人工锻造的产物,是没有生命的甚或反生命的。钢丝铁线的尖锐性、冰冷性、不可塑性,与生命的柔软、温暖和可塑形成强烈的对照,这种对照会引发我们关于主题与手段、生命与环境之间的思考。
与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依赖独特的手艺和形式不同,当代艺术更加依赖观念和转换。转换层次越多、越巧妙,就越有魅力。当郝友成功地用金属材料以一种缠绕方式来诉说她对生命的缠绵关切的时候,她的作品作为当代艺术就成立了。在郝友的作品中,充满了相似与对立。金属的缠绵、生命的缠绵、情感的缠绵形成相似关系,金属的冷血、生命的脆弱、情感的柔软形成对立关系。一些列的既相似又对立,极大地丰富了郝友的作品的意义密度和情感容量。金属材料和工艺的加入,让郝友的作品看上去是明显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显得新鲜而时尚。
郝友的艺术思维并没有就此打住。在不同领域中的实践,让郝友具有突破艺术边界的能力和愿望。在这次题为“菩提与蝴蝶”的展览中,除了雕塑和装置之外,郝友还用到影像和行为,特别是真人表演和真蝴蝶的巧妙运用,增强了展览的互动性和新奇感。这种汇集装置、影像、真人秀的展覽,完全突破了现有的艺术概念,我们很难把它归入某个特定的艺术门类之中。对艺术形式和门类的挑战,对全部感官和身体意识的唤醒,是郝友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来释放的她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在这方面,不受现有艺术体制约束的郝友后来居上,她对艺术的理解已经远远走在同时代大多数艺术家的前面。
菩提与蝴蝶,是郝友参与的一部电影的名字。郝友借用它作为自己展览的名称,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觉悟和珍惜。在佛教文化中,菩提意味着觉悟。从哲学上来讲,觉悟是一切意义之源,没有觉悟就无所谓意义,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只有人才有意义世界。人是一种有觉悟的存在,人可以理解周围世界的所有事物,但是唯独对于自身的生命不易理解。换句话说,人自身的生命成了觉悟的最后盲区,因为人的觉悟总是习惯地指向外部世界,而很难反观自身。如何在生命之中觉悟生命,是古往今来的大哲们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菩提不是一般的觉悟,而是指向自身的觉悟,也可以称之为顿悟、大悟或者反悟。郝友用菩提作为展览的题目,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对自我生命的觉悟。与菩提相应,蝴蝶是一个预示生命轮回的意象。在郝友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生命的不同阶段的循环往复。生命是一种轮回,不同阶段意义不同。她认为,人人生来平等,加强我们自身的存在,以及为我们芸芸众生的存在寻找尽可能多的途径,一切受难和挣扎,都是觉醒和灿烂起来的燃料。
郝友游走于时尚、影视、公共艺术等领域,这些经历和训练让她具备驾驭大型艺术项目的能力。但是,她内心深处希望能够找到表达自己感受的独特语言,经过近年来的探索,郝友终于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艺术语言和主题:关于生命的当代表达。
也许由于性别关系,女性艺术家对于生命似乎更加敏感。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的赞颂,对真善美的呼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郝友的艺术与当代艺术圈中盛行的批判性不同。她们在默默地做建构的工作,更多的男性艺术家在做解构工作。就生命这个主题来说,用线、纤维或者织物作为艺术语言或者手段进行表达,在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中不算少见。棉、麻、丝、毛以及其他不太常见的纤维,在女性艺术家的创作中都得到了运用。郝友凭借她的直觉,在表达生命主题的时候也用到了线。对于现代人的理性思维来说,生命是一个奇迹,其中充满了混沌和神秘,无法用理性解释清楚。缠绕的线,可以恰到好处地表达生命的复杂性和混沌性,她用的是作为现代工业标志的钢丝铁线。这种材料的介入,让郝友的作品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和复杂的意涵。与各种源自生命的动植物纤维不同,金属不是自然生长的结果,而是人工锻造的产物,是没有生命的甚或反生命的。钢丝铁线的尖锐性、冰冷性、不可塑性,与生命的柔软、温暖和可塑形成强烈的对照,这种对照会引发我们关于主题与手段、生命与环境之间的思考。
与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依赖独特的手艺和形式不同,当代艺术更加依赖观念和转换。转换层次越多、越巧妙,就越有魅力。当郝友成功地用金属材料以一种缠绕方式来诉说她对生命的缠绵关切的时候,她的作品作为当代艺术就成立了。在郝友的作品中,充满了相似与对立。金属的缠绵、生命的缠绵、情感的缠绵形成相似关系,金属的冷血、生命的脆弱、情感的柔软形成对立关系。一些列的既相似又对立,极大地丰富了郝友的作品的意义密度和情感容量。金属材料和工艺的加入,让郝友的作品看上去是明显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显得新鲜而时尚。
郝友的艺术思维并没有就此打住。在不同领域中的实践,让郝友具有突破艺术边界的能力和愿望。在这次题为“菩提与蝴蝶”的展览中,除了雕塑和装置之外,郝友还用到影像和行为,特别是真人表演和真蝴蝶的巧妙运用,增强了展览的互动性和新奇感。这种汇集装置、影像、真人秀的展覽,完全突破了现有的艺术概念,我们很难把它归入某个特定的艺术门类之中。对艺术形式和门类的挑战,对全部感官和身体意识的唤醒,是郝友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来释放的她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在这方面,不受现有艺术体制约束的郝友后来居上,她对艺术的理解已经远远走在同时代大多数艺术家的前面。
菩提与蝴蝶,是郝友参与的一部电影的名字。郝友借用它作为自己展览的名称,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觉悟和珍惜。在佛教文化中,菩提意味着觉悟。从哲学上来讲,觉悟是一切意义之源,没有觉悟就无所谓意义,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只有人才有意义世界。人是一种有觉悟的存在,人可以理解周围世界的所有事物,但是唯独对于自身的生命不易理解。换句话说,人自身的生命成了觉悟的最后盲区,因为人的觉悟总是习惯地指向外部世界,而很难反观自身。如何在生命之中觉悟生命,是古往今来的大哲们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菩提不是一般的觉悟,而是指向自身的觉悟,也可以称之为顿悟、大悟或者反悟。郝友用菩提作为展览的题目,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对自我生命的觉悟。与菩提相应,蝴蝶是一个预示生命轮回的意象。在郝友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生命的不同阶段的循环往复。生命是一种轮回,不同阶段意义不同。她认为,人人生来平等,加强我们自身的存在,以及为我们芸芸众生的存在寻找尽可能多的途径,一切受难和挣扎,都是觉醒和灿烂起来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