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视角下小城镇发展规划研究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qiulong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以小城镇为研究对象,指明小城镇在我国城乡体系中具有衔接大城市与乡村的特殊作用,其数量大、分布广,是我国特殊国情下区域发展和城市化道路的重要一环。采用综合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我国目前小城镇的问题入手,总结出了小城镇发展抛开区域背景、缺乏自身特色、规模和影响力偏小、规划方法与大城市雷同、重复建设严重等矛盾与问题,可见缺乏从宏观层面区域一体化方向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文章试图从区域一体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小城镇发展的理念,对规划方法和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为案例,详述了溱潼镇所具备的条件并与周边同类地区进行了对比,指出该类兼具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小城镇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表明规划中坚持区域统筹、镇域一体的整体观的重要性。从溱潼镇的案例提炼出小城镇发展路径的两点建议,区域协同,紧抓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既要具有前瞻性又要具有战略性,还要具有可操作性,方能指导现实的具体发展与建设。
  [关键词]区域一体;小城镇;规划方法统筹
  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突破了50%大关,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不断调整着市场同政府之间的角色关系,市场经济活力的不断增强使得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转变,各级政府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已有的产业基础以及适合引入的产业潜力,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等等,编制各项法定与非法定规划的热潮如火如荼。区域规划也从学习前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单纯地关注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分布转为重视区域统筹和城乡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小城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也逐步演化,注重區域整体发展、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小城镇的功能和环境可以很大的改善。然而在当前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中,区域发展视角欠缺,小城镇的发展对于区域的意义鲜有提及,就城镇论城镇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本文从区域一体视角出发,剖析当前小城镇发展的问题,以江苏省泰州市溱潼镇为例,研究小城镇规划的具体方法和模式。
  1、区域一体化的规划观点与方法
  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将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不是一个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思想,早在18g8年英国现代城市规划创始人之一E·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其名著《明日的花园城市》中提出的“城市应与乡村相结合”思想开始,区域整体概念就已经奠定了基础,该思想不仅作为区域规划的萌芽,而且对于许多区域规划之外的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师协会(ClAM)在雅典通过《都市计划大纲》(简称雅典宪章)明確规定: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研究。20世纪40年代中期,英国学者艾伯克隆比(PatrjckAber-Crombe)参照巴洛关于从更大地区范围进行工业和人口的合理分布的建议.于1944年主持编成大伦敦区域规划.成为以大城市为中心进行区域发展规划的大胆尝试。
  美国规划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思想方法就是把事物看作整体,研究它所有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芒福德认为真正的城市规划必然是区域的。吴良镛先生也认为,必须充分发挥地区的资源优势,寻求区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载体、支撑和扩散的腹地。在高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与区域不可分离。伴随着世界人口的集聚增长,人口向大城市不断涌入,引起的城市病多种多样,城市环境不断恶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逐渐意识到,区域一体的发展思路是解决当前局面的最好办法,区域的思想才渗透到了各种规划中,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核理论和聚团原理等各种规划理论得到进一步的运用。
  大中城市在区域中一般起主导作用,小城镇扮演连接城乡之间桥梁的角色,分布在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周围并与之连接的是乡村地区,这种特殊的区域叫做城乡一体化区域。在城镇化进程中,大中城市对于整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基础设施布局、发展方向起主导作用,小城镇在承接大中城市的功能辐射,疏散人口的同时也为乡村地区提供服务,而乡村则作为坚强的后盾,成为滋养城市生长的沃土。如何让这三类地区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功能上错位发展,互补互助,使得整体区域效益最优才是规划的重中之重,是促进城乡联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纽带。探求区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所在并且能协调这些联系是规划制定的出发点,这是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传统城镇发展体系的明显要素。
  2、小城镇发展规划的理论和现有问题
  2.1小城镇发展规划的理论
  小城镇是规模最小的城市聚落,指县以下的建制镇和农村集镇,本文所指的小城镇包括县城镇、县城以外建制镇和集镇。小城镇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亦城亦乡,兼具城市的功能与乡村的特色,有城市的风貌也兼备田园的山光水色,是霍华德笔下田园城市的写照。我国小城镇数量巨大、分布广泛,有着极强的地域特色,集聚了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服务职能,承接城市的功能也服务于乡村地区,与乡村地区的联系及其密切,这些特点也就造就了小城镇独特的地位。
  小城镇作为城乡之间的桥梁,体现于城市若是向乡村辐射经济作用、文化发展、生活理念等一切物质、非物质事物,必将通过小城镇作为媒介,同时乡村通往城市的物质能量交换也以小城镇作为中介。小城镇的吸收和辐射功能使得它成为“社会磁体”,成为小范围区域内经济社会的极化点。城市为小城镇发展提供技术、资金与文化,小城镇回馈以物质和协作。同时小城镇也是农村地区的先导区,它的发展水平标志着区域的发展水平。
  小城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点使得小城镇规划也及其特殊,规划的目的在于协调城镇群体,使得区域城镇规模合理,城镇之间在纵向上合理扮演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角色,横向之间错位发展,共同进步。同时,小城镇规划又要体现特有的风土人情,展现深厚的历史底蕴,传承特有的生活模式。所以小城镇规划的编制难度较大,要兼顾区域层面的协调和自身发展的特殊性;要体现规划的科学系统的战略性,又要体现规划源于生活的“接地气”特点。
  小城镇发展规划秉着“关联复合”的理念,在区域一体化的视角下将建设融于区域发展的总方向,有导向地引导人口和经济的集中,合理确定城镇发展规模和功能角色定位,让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使得规划变得开放化。   2.2小城镇发展的现有问题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下,城镇发展日新月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也随处可见,然而没有行之有效的区域规划,没有系统的区域一体化的理念作为指导,城乡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小城镇数量单纯增加但是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对于人口的吸引力不够、功能单一、与周边小城镇重复发展等问题比比皆是,对于区域整體发展的呼应、历史文化的传承、生态环境的保护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小城镇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已然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归结起来表现于几个方面:
  (1)“就城镇论城镇”:小城镇的特殊桥梁作用从根本上决定了小城镇发展规划必须跳出自身的圈子,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以更广的视野进行编制。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小城镇向上与大城市的联系、向下与乡村的联系更加密切,小城镇的发展对于周边地区的影响已不像往日。然而,目前的小城镇规划多“就城镇论城镇”,视野狭窄,仅仅着眼于自身的资源和条件制定规划,发展路子狭隘,与区域规划的大目标不相配合,体现出格格不入、各说各话的局面。众多规划杂乱无章,对于小城镇来说是发展上的灾难,规划的制定也是浪费时间。
  (2)“一衣多穿”:小城镇有着极强的地域特色,蕴含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地域临近的小城镇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方面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所以经常出现同一地域内的小城镇规划及其相似的情况。区域的同质性在规划中就已经决定,毫无前瞻性可言,对于经济、社会、城镇的超前判断缺乏,如此便大大降低了区域的竞争力和活力,经济、社会、城镇建设也偏于脆弱。
  (3)“攤小饼”:在小城镇规划中,镇区规模大多偏小,对于周边乡村的吸引力较弱,使得乡村居民点呈现小规模而数量多的分散点模样,小城镇作为中心难以使得人口集聚,反而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影响了小城镇及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低效率的分散同时也影响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4)“陈词滥调”:小城镇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没有为其量身订做,大多采用应用于大城市的功能分区方法,将原本建设面积就不大的小城镇划分的七零八落,破坏了其原有的肌理,居民无法在小范围内满足自己多样的生活需求。同时,小城镇规划大多浮于表面,只是单纯物质空间的堆砌,并没有从战略的角度,以区域的范围去认真思考过小城镇该扮演的角色和自身的特色,更不用说制定出适合其社会发展的政策与社会方面的内容。
  (5)“各自为政”:区域层面规划的缺乏使得小城镇规划中基础设施建设各自为政,重复、低水平的建设工程比比皆是,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资源浪费的一个根源,区域资源无法有效配置,即使区域的基本条件再好,发展也如背了千斤之鼎,寸步难移。
  以上这些城乡分工不明确、区域同质化严重、重量不重质、自然人文环境破坏、重复建设等问题,都是阻碍城乡一体化,阻碍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大问题,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无法建立有效的联系,无法形成如生态系统一般富有韧性和活力的网络,都是因为没有从区域一体化出发,没有从整体出发,小城镇规划一盘散沙,何来区域的大利益可言呢?
  3、小城镇发展规划实证研究一以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为例
  溱潼镇隶属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坐落于苏中里下河地区,地处泰州市姜堰区、兴化市、东台市三地交界处。1999年9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溱潼乡与溱潼镇合并为新的溱潼镇。溱潼镇是江苏省的千年古镇,镇区本身是4A级景区,境内的另一5A级景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麋鹿之乡以及里下河原生湿地。溱潼镇主导产业为旅游业,溱潼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溱潼会船节更是著名,该节源于宋代,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活动。溱潼会船节一年一度,在清明节的第二天,被国家旅游局定名为中国溱潼会船节,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国家重点旅游项目。
  根据姜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内容,撤县设区后姜堰区位于南京辐射范围与上海辐射范围的边缘地区,可以说姜堰区同时受到两方影响但影响甚微(见图1)。
  姜堰区与徐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都有一定的距离(见图2),可见姜堰区承接各种都市圈的辐射较难,想要有所发展只能做个“白手起家”的“富一代”。姜堰区地处泰州市与扬州市、盐城市、南通市交界之处,在苏中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其发展也较大受几个地级市的影响(见图3)。姜堰区采用“一主一副五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溱潼镇在该规划中的定位为副中心,围绕里下河地区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相辉映的旅游名镇,充分整合空间资源,加强古镇的保护,优化产业布局,溱潼镇区以旅游及其服务配套功能为主,工业布局在兴泰,并加强周边地区与溱湖风景区的协调(见图4)。
  3.1区域统筹,牢抓特色,确定规划定位
  溱潼镇有着优越的自然风光条件,湖荡湿地风貌下阡陌纵横的水网贯穿于广阔而平坦的农田之间,是里下河地区风貌的典型代表。然而里下河地区包括了东台、高邮、江都、宝应、兴化、泰州等城市,在风貌上存在着极强的相似度,如何与周围地区错位发展,在相似的自然风貌上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旅游业这个主导产业才能在该片区站稳脚跟,继而闻名全国。
  笔者将溱潼镇的自然景观按照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的风景资源分类体系进行了梳理,在自然景源大类下分别按照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四中类分类(见表1)。在拥有丰富自然景观资源的同时,溱潼镇的人文景观更值得一提,流传久远的历史文化街区保存较好,明清古建筑群鳞次栉比,斑驳的遗址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在厚重的历史面前溱潼镇又不失浪漫色彩,七仙女与董永的“鹊桥相会”为小镇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地方民俗、文艺、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溱潼会船节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闻名全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溱潼不但孕育出了铁血金戈的岳家军,更有“一门五提督,三科五状元”、“兄弟二人四院士”的文曲才子。溱潼地方特产丰富多样,河鲜、糕点变幻出十八般滋味。综合上述内容,溱潼风景资源类型丰富、数量较多,组合恰当,观赏游憩价值高;生态资源丰富,环境优良,原真性强,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科普价值和保护价值;文化资源品位高,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保护利用价值;资源潜力价值较高,旅游后发优势明显。   然而溱潼镇周边地区也有为数不少的与溱湖风景片区相似也极具竞争力的风景旅游区,同样的湿地风光,一样是丹顶鹤的故乡、麋鹿的乐园,还有更加精致的园林,溱潼该如何找到自己的出路?风景区之间竞争如此激烈,湿地风光以及附带的教育意义、珍稀动植物、文化氛围突出等成溱潼镇竞争中的王牌,然而区位的劣势、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也明显为溱潼镇的发展带来了阻碍。同时溱湖风景区与许多景区的竞争方式是替代性的,可见部分同质化现象严重。而且泰州华侨城与溱湖风景区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新颖的项目、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口碑效应都使得溱湖风景区处于被动地位。但是如果换一种思路,在竞争中合作,溱湖风景区可以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抱团发展,以溱潼镇的古老文化、优美风光结合华侨城的地产度假项目,便可在苏中地区打造出不一样的旅游片区。
  3.2镇域一体,创建可持续的湖荡美镇
  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溱湖绮丽的风景给溱潼镇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更加复杂的问题。(1)生态斑块呈破碎化趋势,生态廊道由于人工干预断断续续,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受到了影响。(2)溱潼古镇、农村居民点传统文化景观与现代化文化景观衔接生硬,看起来格格不入。(3)景区、周边城镇、乡村的关系尚未统筹,在功能上无法相互融合以创造共赢,反而具有一定的冲突和矛盾。(4)城镇和农村居民點的无序发展对景区逐步蚕食,房地产等项目向景区内渗透,商业化、人工化威胁因素增加。(5)湖滨休闲度假、寺庙朝拜人流车流对环境的压力巨大,生态系统遭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干扰。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得运用区域一体化的思路,将整个溱潼镇域作为整体来考虑。
  镶嵌于大片农田、河网、湖荡、湿地的溱潼镇,城镇总体规划必须考虑好生态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有效衔接,构建自然生态结构的空间延续性,尤其注重生态绿地与城市绿地的融合过渡。徜徉于沧桑历史、不朽传奇、瑰宝文化与琳琅风味中的溱潼镇,城镇总体规划必须考虑好如何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怎样多功能发展和开发历史片区,如何将特有的文化体现于城镇空间中,公共空间系统与服务于大众的设施如何与历史片区协调结合。
  城镇空间和自然景观之间形成一定的依赖关系,构建顺应自然的开放式系统,以达到能够兼容不同的功能,组合不同的空间.适应不同的时段。形成有特色的城镇空间形态。这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空间形态为居民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环境.使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自然观。
  4、小城镇发展规划思路
  小城镇在我国的城乡体系中处于过渡地位,其承上启下的特殊性对于新型城镇化意义非凡,把握好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分布广、数量多的小城镇,便能极大增强区域竞争力,提高城市化水平。规划作为一种前瞻性的行为,更应该从源头上把握住小城镇发展的动力与困境,从规划理念、方法运用上“一针见血”。
  4.1区域一体协同发展
  在物质、能量、信息互相流动的今天,区域一体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城乡系统已然形成网络。个体的兴荣与否已经捆绑于整体之上,因此城镇发展目标制定以及城镇空间组织应体现区域一体协同发展的原则。规划中要处理好区域与城镇的关系、城镇与周边乡村的关系、统筹考虑。
  小城镇就如磁体一般,一极吸着城市一极吸着乡村。小城镇同时具有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并不代表其规划定位与规划角色可以和二者一致。在规划中应详尽考虑到小城镇可以从上级城市承接的功能,结合自身的条件,避免出现城市过度极化,将好的发展机会全部揽于自己麾下,这样小城镇无法为上级城市起到疏散作用,城市也会因为过重的压力而导致大大小小的城市病,反而让区域陷入失衡状态,失去竞争力。同时,小城镇作为提供给各乡村服务的角色也不容忽视,避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使得小城镇的极化作用及其微弱,自身發展得不到扩大,下辖村庄也零零散散,反而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徒增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重复建设。
  4.2重视小城镇资源,打造区域特色
  对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小城镇,发展规划当打破思维僵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紧抓特色,将小城镇的优势变为自己的王牌,在战略规划上着重打造。此类小城镇的发展潜力较大,甚至能突破小城镇的行政地位等级,为区域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增长和品牌效应,扩大区域影响力和区域腹地范围。
  规划应当体现出人文关怀,塑造特色化的城镇、打造不一样的景区同时,应当协调好自然、小城镇居民同外来游客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为了发展旅游而严重影响当地自然生态和本地居民生活的情况。芒福德的自然观认为人居环境是以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尺度不等,形式不一的综合构成。青山绿水留下的乡愁才是自然的,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百态才是文化民俗最真实的表达。规划的作用是将这些最本源的东西加以修饰而表达出来,而不是毁坏之后有意为之的做作。小城镇兼具城市与乡村的美好,人与自然、城与乡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两年,在小城镇中可以达到融合。空间的协调性与宜人的尺度感使得小城镇因为湖光山色而柔化,在心灵上给人带来安详、宁静,这本就是城市生活可以给人带来的,并不是乡村的特权。小城镇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城镇空间结构、用地布局、绿化系统、文化保存等方方面面。任何美景都是规划出来的,留住绿色是规划的职业操守,区域联动和各部门间的配合是规划应当协调的事情,地域性特色的把握和打造则是规划应有的智慧。
其他文献
作者:渠岩(著)  ISBN:978-7-5641-4828-7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  定價:99.00元  开本:16K  页码:220页  作者简介:渠岩,中国著名前卫艺术家  读者对象:本书可供艺术家和摄影家群体研究,也可供艺术类专业的大中专学生学习,当代艺术感兴趣的社会读者也可阅读。  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展现了一个当代艺術家的创作思想与艺术创造的表达,并阐明了渠岩一贯的艺术介入社
期刊
作者:赵晓梅(著)  ISBN:978-7-5641-5113-3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  定价:49.00元  开本:16K  页码:264页  作者简介:赵晓梅,清华大学  读者对象:本书适合建筑学、遗产保护、民族学及相关领域研究者、爱好者阅读。  内容简介: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随着人们对遗产认識的深入,遗产概念从建筑遗产扩展至文化过程,人们更加关注遗产建构过程及其所表达的
期刊
作者:周聪惠(著)  ISBN:978-7-5641-5316-8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  定價:39.00元  开本:16K  页码:188页  作者简介:周聪惠,东南大学  读者对象:本书适合于城市规划师、风景园林师,以及高校师生参考或阅读。  内容简介:全面阐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目的、意义、内容和程序等内容的通常做法不同,本书主要立足于规划编制,均是在探讨规划编制方法的改進策略。本书首
期刊
作者:汪德华(著)  ISBN:978-7-5641-5148-5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  定價:120.00元  开本:16K  页码:808页  作者简介:汪德华,原国家建设部总规划师  读者对象: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学习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历史、文化、考古、经济、地理、社会等专业的参阅书籍,也可作为有关设计研究机构、国家城建、经济、科技、文化管理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学
期刊
[摘要]西南地区的聚落形态在过往的流变发展中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复杂形态,这种多样化的来源是一种文化传播选择的过程,本文以传播学的视角,解析了传播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并以传播媒介和传播内容为切入点讨论了西南聚落形态的衍生,并以传播效果为基础做出简单的评价,试图为这些衍生发展做出解读。  [关键词]聚落;传播学;影响因子;媒介  1、“传统”到“当下”的媒介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传播过程规律和人与社会关系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铁系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展将随着火车站地区“升级换代”,车站经济将带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并成为城市建设的先导区。本文通过对常州站和武汉站换乘枢纽中心的规划特点进行解析,对城市换乘枢纽中心的规划和设计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枢纽中心;零换乘;设计  1、前言  高铁站作为城市换乘中心,是一个城市对外交往的窗口,是塑造地区形象、明确地区特色,打造充满生机、活力
期刊
[摘要]在湿地公园建设风潮的背景下,如何理性和合理的利用湿地资源成为湿地公园发展的首要问题。利用生态修复的手段来运用湿地资源在湿地资源的利用上已初见成效。本文通过对中山市三角鲤鱼山生态湿地公园规劃设计案例的分析来探讨生态修复手段在湿地公园建设中的运用。  [关键词]生态修复;湿地公园;三角鲤鱼山湿地利用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生态修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人
期刊
[摘要]加快对农村土地类型的划分是实现乡村规划与城乡规划衔接的重要基础工作。由于当前农村土地存在多元化特征,在用途管制及使用上存在较多问题。为此,合理统筹农村土地的用途,将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进行明确划分,能够为推进乡村科学规划,实现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农村土地;乡村规划;问题表现对策研究  1、当前农村土地规划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1.1在土地用途及管制上缺乏明确规划 
期刊
[摘要]当前国家正在进行城际铁路、高速铁路等轨道交通系统的大力发展,许昌作为中原城镇群地区的二级中心城市,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中,随着火车站地区“升级换代”,车站经济将带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并成为东城区新区的建设的先导区。许昌零换乘枢纽中心规划提出“城市T台”的设计理念,T台即展示平台,规划区是城市对外窗口,同时也是重要的形象展示区。以换乘中心、航空港、公园式办公、酒店等组成的T行区域,作为展示城市形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绿色照明的定义、现阶段实现绿色照明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对中国和美国绿色照明设计相关标准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对未来中国绿色照明设计相关标准修订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照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  1、引言  在总的建筑能耗中,照明能耗所占的比例能达到30%-40%,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绿色照明设计的发展。“绿色照明”概念由美国环保局在1991年首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