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伦娜情书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位于布拉格城堡东北角一条狭窄的小巷,路宽不到两米。他坐在小巷中一间名叫雅卡的咖啡店里,拿着笔在纸上写着自己喜欢的文字。桌子对面的椅子上放着他写好的草稿,一页页散发着墨香的文字和着浓浓的咖啡味在空中袅娜曼舞。
  他曾三次订婚,又三次主动解除婚约,对爱情早已心如死灰。从保险公司辞职后,他以写作为生,并以每月20克朗的租金租下了雅卡边上的一间房子。但他的作品销路太差,经济来源受到了影响。雅卡的老板看他快40岁了还孤身一人,吃了上顿没下顿,非常同情他,每天送他几片面包来充饥。而他也渐渐喜欢上了到咖啡店写东西的感觉,咖啡店的那张桌子总是为他留着。
  那天,一个女人走进咖啡店,不经意的一瞥,让她心起涟漪,对他的特立独行倍感兴趣。她走到他跟前说:“先生,我可以欣赏您的作品吗?”他抬头一看,眼前是一个气度不凡的女人。他听后欣然答应。慢慢地,女人也成了咖啡店的常客,他们聊文学、聊生活中的一切。别人看不懂他写了什么,唯有她的欣赏一直激励着他,每写出一页,她就看一页,成了他最忠實的读者。
  女人告诉他,她还没有成婚,他听后欣喜若狂。那一年,他37岁,她25岁。在他眼里,她就是上天派来的天使,点燃了心中的爱情火柴,他憧憬着两人未来美好的婚姻生活。
  那天,当她再次走进咖啡店,熟悉的亚麻桌布下空余一副刀叉,再也找不到那个熟悉的身影了。她坐了很久后才问店主,店主也不知道他的去向。她不死心,天天跑到那条小巷,可他的住处早已更换新的租客了。
  一天,邮差向咖啡店送来一封没有寄件地址的信,上面有她的名字,她急不可耐地拆开来看,那熟悉的字迹让她泪流满面,信中的他倾诉着自己的思念和无奈。此后,每隔半个月她就会收到一封来信。
  原来,在此之前,他偶然得知她早已成婚,丈夫是一个银行家。对金钱充满欲望的丈夫根本不考虑她的感受,经常外出买醉和鬼混,她痛恨丈夫的所作所为,也曾想过和丈夫断绝关系,但始终下不了决心。他并不为她的隐瞒而怨恨她,更不想让她为难,于是选择离开。
  可即使离开,心却未曾走远,她的倩影始终萦绕在他心头,犹豫很久后他决定给她写信。在恐惧与忧虑中,他对她的爱始终没有迈出实质性的一步,直到生命尽头。
  他就是著名作家卡夫卡,她则是卡夫卡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密伦娜。卡夫卡写的《致密伦娜情书》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书信”。
  卡夫卡在弥留之际写给密伦娜的最后一封信里说道:“现在我已经记不起你脸庞的模样,唯有你离开咖啡桌那一刹那的背影仍历历在目,爱一个人就要把她放在阳光下,也把自己放在光明之处。因为,往前一步,是丑闻;往后一步,是对爱的尊重。”
  编辑 陈陟  czmochou@163.com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十年前,一个小伙子在太白路的人行道上看书,借着路灯的微光,他沉浸其中。还有一次,我看见他趴在一家商店橱窗外的露台上,独享他的书。他看的是一本武侠小说,西大门口天桥下就
父亲有两个爱好,一个是修路,一个是栽树。我们兄妹很小的时候,还没有包产到户,母亲白天在队里做活挣工分,早晚还要做家务和几分自留地,忙里忙外,很辛苦,也很累。父亲是村里的
预备役部队在开展刊授教育中,密切联系预备役部队特点和本单位实际,努力拓宽教育渠道,建立了“三个中心”:一是建立授课中心。各团政治处在本县(区)广播站开办了预备役部队
玉润洞庭,淡烟笼翠,烟波浩渺的太湖,总能悄然地将我的心灵归于宁静。因为怀旧,我时而漫步在砾石旁边,时而行走在青苔之上。总想寻找一些童年时代的蛛丝马迹,寻找一点心灵的慰
L坐龙峡坐龙峡已经被评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但凡去过坐龙峡的人都说,那里面凉爽得很,简直是个天然的大冰箱。在此之前,我也去过华容的青龙峡,虽然已经很多年过去了,但我们一
采山之铜  《学林漫录(初集)》由中华书局1980年6月出版,印刷31000册。其时,十年灾祸刚熄,这册采用以书代刊形式出版的著作,使一批研究古典文史的老学者得以集中亮相。编者傅璇琮谈及此书的出版方式,乃是“采用书的形式,不定期出版,稿件多就多出,稿件少就少出”。后来,这册带有辑刊性质的文史著作果然就是这么做的,先后出版了13辑,但最后一集则只印了1000册。这册辑刊的一个鲜明的亮点,便是封面的书
我不想买手机,我只是随便看看。看看没事吧?没事就好。我有手机,去年才买的。我这个手机啊,什么都好,就是空间太小,稍不小心就会有信息提醒我要释放空间。我就释放。释放了还
从最初接生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的手到擒来,黄真的手艺已获得了四乡六里的强烈推崇,那家要生仔,第一人选非她莫属,仿佛她就是平安顺产的象征。  黄真携着一个用碎花布自制的大肩包,里面放着她接生用的十八般武器,剪刀、钳子、药棉、火酒、纱布等应有尽有。她把手放在产妇战舰一样高挺的便便大腹上,像打太极一样有节奏地游走着,嘴里还絮絮地叨念着“大人奴仔双平安,顺产贵子登状元,文如明代林大钦,武比清朝林德镛”这些吉言
今年仲夏,我市两次成建制地调用14个基干民兵连投入抗洪抢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然而,在总结经验时,有的同志说他们扛的是基干连的牌子,而不是当“兵”的人,不能把成绩归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