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古诗撷趣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_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可浪改古人诗句
  人有仅凭一己之臆度,或片面之考据而浪改古人诗句,久之,一发而不可制者。使古人有知,不当大声疾呼,求为昭雪耶?杜牧“白云生处有人家”、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即此类也。杜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既云“远上”,必非“近处”;既说明所远上者为“寒山”,则宜乎枫叶流丹,白云笼罩,诗人为此迷人之幽境而流连停车,自是极为自然之事。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论者以为凉州(今武威)古无黄河,于是摭摘片言,创为“黄沙直上”之说,一时学者不察,多有附和之者。殊不知《凉州词》不一定咏凉州,犹《竹枝词》之非必咏竹枝也。若王之涣当日在凉州以外之任何城市,远眺黄河,有是感觉,发而为诗,吾人定执此论以责其非咏凉州,抑亦过矣。矧黄河发源于青海,明以前犹无此说,何况唐人!至所谓“黄沙直上”云云或系当日传抄之误,初不必据为定论,且究其词,不过状一旋头风耳!自意境之幽远,胸襟之开阔,与夫情韵之协调而言,奚足以与“黄河远上白云间”相提并论?点金成铁,其此之谓乎?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非倒装句
  杜诗“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解者多以为系倒装句,谓其实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其说殊觉牵强。大抵诗用倒装句,多为协调平仄,而此句则倒装与否,俱协于律,其非为调平仄甚明。若谓倒装之后,于义易晓,则此句一经倒装,反趋晦涩,故其说亦悖。然则,杜老何为而弄此玄虚耶?
  余早年于四川乡居,时秋收在即,稻田结实累累,远近麻雀,成群啄食,为祸甚烈。故当麻雀啄食之时,率多食一弃十,驯至稻田被啄之后,穗上既已空空,穗下又纷然杂陈,皆稻粒也。睹之可惜,拾之不能,徒兴嗟叹而已。时适一老农过之,谓曰:“麻雀谷子太多,再不设法,早熟者无余粒矣!”余闻其言,顿悟杜诗所谓“鹉鹦粒”者,与“麻雀谷子”殆相类似,其意乃仅指被鹦鹉啄食而弃地之香稻,若颠倒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则凡未被鹦鹉啄食之千百万亩香稻,岂非皆在“啄余”之内,与诗之原意固大相径庭,抑宁有诗意可言?其非杜老之本意甚明。而所谓“凤凰枝”者,实即凤凰长期所栖之枝,非泛指以外之碧梧枝也。乃知杜老用词,均千锤百炼,后人不知而臆解之,故往往而谬也。
  沈尹默口语入诗
  作诗遣词贵雅,然必有分寸,过之则近涩;贯熟,亦宜有节度,过之则近俗,令人不耐矣。二者相较,后者尤难。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田汉“炮声如吼枪如沸,前线今宵又总攻”,皆运用当代口语,熟而不俗,自是上乘。若吴稚晖“登高拉野矢,天地一毛坑”,则究属笑谑,绝非诗句。当代学人、名书法家沈尹默氏不以诗传,而深谙其道。诗作亦清新可诵。其运用口语入诗,尤为难得。1949年陈毅元帅率军解放上海,秋毫无犯,市井不惊。沈有诗云:“秋毫无犯取名城,大炮昂然未许鸣。晓起居民始惊动,红军街宿到天明。”“秋毫无犯”,口语也,缀以“取名城”则词雅而意深;“大炮昂然”口语也,缀以“未许鸣”则解放军保护名城之襟怀昭然展示于读者之前,不仅非俗,转是佳句。其他如“居民”“惊动”“红军”“街宿”亦皆口语,信手拈来,雅俗共赏,此其所以为好诗也。
  诗篇结句贵在含蓄
  诗篇好坏,往往取决于结句,此理甚易明了。但何以如此,则论者各殊。沈义父以为“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乐府指迷》)。洪迈以为杜甫《缚鸡行》结句“注目寒江倚山阁”一语,其妙“非思议所及”(《容斋随笔》)而未能畅言其理。实则无论以情结景、以景结情、以情结情、以景结景,均无不可。要以自然而含蓄蕴藉为佳,若结句一涉生涩、枯拙,或雕琢、堆砌,甚者一语道尽,必致了无情趣。质言之,所结者诗之篇章,非诗意可结也!若诗意可结,定非诗意。故无论以情结、以景结,均须如沈德潜所谓“放开一步”,或“宕出远神”《说诗睟语》,乃为上品。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以景结景而余意不尽;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以情结景,意境自佳。杜甫《咏蜀相》以抒发感叹之“长使英雄泪满襟”作结固佳,而其《咏佳人》以“日暮倚修竹”写实作结,亦未为不佳也。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以“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侧写作结,固是上品,而其《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径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明白点题作结,未为不佳也。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中“望君不见君,连山棋烟雾”以景结情固佳,而《金陵酒肆留别》中“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以情结情亦自是千古名句。他如李义山《夜雨寄北》之“却话巴山夜雨时”以未来之设想作结。杜牧《江南春日绝句》之“多少楼台烟雨中”,以想象之景作结,亦无不妙绝。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其结句“无人知是荔枝来”似虚而实,其二结句“舞破中原始下来”似实而虚,均无不可。纵是以观,用知诗之结句并无定格,要以含蓄有致为佳,所谓情结、景结、远结、近结、虚结、实结皆无不可也。
  吴梅村与白香山
  白香山诗以情胜,树帜中唐,卓然大家,而世之论者,或以清人吴梅村诗才过之。当代小说家姚雪垠氏是其说,并举吴之《圆圆曲》与白之《长恨歌》为例证。余意不然。吴擅诗,于清代诚大家矣,第若以方诸香山,且谓能出其右,则过。白香山《长恨歌》通篇以情胜,以白描传神,一气呵成,了无雕琢痕迹,而《圆圆曲》不仅砌堆词藻,且又叙事芜杂,咏络不清;《长恨歌》整篇叙事,而无议论,《圆圆曲》自“鼎湖当日弃人间”至“哭罢君亲再相见”,凡七韵八句,似论非论,似事非事;其章末自“尝闻倾国与倾城”至“汉水东南日夜流”;凡九韵十八句,则几于全是议论,虽云感慨系之,终嫌说教气味太重;又“尝闻”云云,径以作者口吻大发议论,斧凿之痕毕露,《长恨歌》中有此等笔墨耶?《长恨歌》通篇只小玉双成用典,而《圆圆曲》则用典太多、太涩,如以“鼎湖”喻崇祯自缢煤山,其为不论,前人固以言之矣,而“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云云,尤悖于义,不过说明公瑾之晓音律,曲误而顾,是雅事,非艳事也。唐人李端之“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亦未尝脱离顾曲而节外生枝。梅村一则曰“尝闻倾国与倾城”,再则曰“翻使周郎受重名”,不知倾国倾城,何与于东吴乐工,又复与周郎何干也!至其“全家白骨成焦土,一代紅妆照汗青”云云,则尤难索解。李隆基马嵬之行,误在于己,与杨妃何与?故香山在《长恨歌》中隐斥玄宗,而寄同情于玉环;梅村《圆圆曲》定欲以三桂“全家白骨成灰土”罪之圆圆,使凄侧身世之红妆女子,更蒙莫须有之罪谴于地下,诗人心肠,不当如是也!然,梅村自是一代大家,曲中诚不乏佳句,如“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若“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若“香径苔生鸟自啼,屦廊人去苔空绿”等句,虽侧诸香山诗中,当无逊色,固不可以厚诬古人也。
其他文献
十五岁的我,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如小鸟的羽毛丰满了,就要飞向蓝天;如小树的年轮增添了,就会越发粗壮。  十五岁的我,不愿像风筝那样被人操控,而愿像雄鹰那样展翅翱翔。懵懂的我,一只脚兴冲冲地跨进青春的门槛,而另一只脚却赖在童年的梦里不肯醒来。  十五岁的我,喜欢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喜欢骄阳似火的夏日,急不可待地换上短装,冲到河边以拥抱的姿势潜入水里……  十五岁的我,喜欢在书的世界遨游,习惯夜深人静时倒
期刊
标点符号,作为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作用跟文字一样,绝不是附加在文字上,可有可无的玩意儿”(朱自清《写作杂谈·标点符号》)。它看似微小,却以极强的表情达意功能、难以替代的独特魅力而大放光彩。可以说,它是无声的语言,是无言的情感,是别样的文字。所以,它能使书面语表情达意更加确切,能把用语言难以完全表達的言外之意暗示出来,它辅助文字使表情达意含蓄而更有韵味,尤其对高中生品鉴文本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期刊
1926年,杨绛上高一时,她的学校办了一个学社,每周都会邀请名人来讲学。有一次,学社邀请章太炎先生来谈掌故,由于杨绛聪慧好学,被选去现场做记录。  当时,杨绛以为记录就是做笔录,所以没有做太多准备。去的那天,由于结伴同行的学友换衣服耽误了时间,杨绛迟到了。当她们抵达章太炎先生讲学的苏州青年会大礼堂时,已经没有空位了,整个礼堂都挤满了人。  看到如此情景,杨绛正准备找一处人稍微少点的地方挤过去,就被
期刊
许多事情,总是想象比现实更美。说起来你肯定有同感,因为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人离你很远,你会憧憬,你会思念,想象中是无尽的美好和优秀。当一不小心走近,你可能会惊诧,也可能会失望,想象落在地上,像雪片儿落到了泥里,美好仅仅是一段飘落的距离。  比如旅游,想象中的湖光山色、蝶飞蜂舞、异域奇趣都是梦幻和空灵的,可一旦你跟着一面小黄旗或是小蓝旗排队走入那片梦中反复出现过的景致时,现实会立
期刊
戏曲在上海消费文化土壤中的重要存在及作家本人对戏曲熟稔的基本事实,是解读张爱玲电影剧本《太太万岁》绕不过去的存在。李渔的喜剧理念、上海滑稽戏的特点以及中国戏曲的“苦戏”传统与“团圆之趣”等,既是张爱玲用于创作《太太万岁》的中国资源和中国经验,也是中国观众审美习尚中喜闻乐见的观剧要素。作家张家玲一面以潜在的戏曲文化适应、满足观众的耳目之欲,另一方面又新翻杨柳曲,为处于“哀乐中年”的现代都市“太太”画像造型,在笑乐之余给观众某种“苍凉”的人生启示。
相逢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惊喜,相逢是一种奇妙的缘分,相逢是某个瞬间的感动……生活其实就是分别和相逢的继续。现采撷几朵古诗歌中的 “相逢”之花与同学们共赏。  杜甫的“相逢”——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漂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
期刊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胜利,也为全世界所有被压迫民族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解放之路.陈独秀、李大钊等既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又是《每周评论》的创始人和主要撰稿人,他们对十月革命的认知经历了从疑惧、关注、总结再到实践的演变过程,这既反映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认知俄国十月革命价值之过程中的曲折性,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选择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化自信,助力伟大复兴”。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凝聚着这个民族对历史的认知、对现实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展望。然而,近年来,日本文化、欧美文化盛行,中华文化似乎出现了文化危机。然纵观历史,中华文化并不缺乏巨大影响力,甚至对周围辐射形成了东亚儒家文化圈。因此,中华文化危机,实则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文化自信,需要的是传承与创新:传承
期刊
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地区的海路贸易是古代世界海上交往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为罗马帝国提供了丰富的香料等商品,而且藉由此将海洋贸易的范围拓展至印度等地,从而在公元1世纪形成了早期海上丝绸之路西段.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半岛西北部纳巴泰、阿拉伯半岛西南部赛伯邑、希木叶尔王国的海路贸易,共同构成了其与阿拉伯地区海路贸易的主要内容.前者涉及地中海东部和红海北部贸易,后者则包含红海南部至亚丁湾间的贸易.地中海经红海至亚丁湾的航路共同组成了早期海上丝绸之路西段.深入分析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地区海路贸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助于理解古代文
[技法点拨]rn近年来,议论文的写作一直是中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文体.众所周知,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议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用合理的论证方法,选择合适的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过程.由此可见,写作议论文的关键在于,首先必须亮出观点,表明立场,确立一个鲜明而又正确、新颖而又深刻的论点,这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的重要前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