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功夫 标点符号大用处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点符号,作为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作用跟文字一样,绝不是附加在文字上,可有可无的玩意儿”(朱自清《写作杂谈·标点符号》)。它看似微小,却以极强的表情达意功能、难以替代的独特魅力而大放光彩。可以说,它是无声的语言,是无言的情感,是别样的文字。所以,它能使书面语表情达意更加确切,能把用语言难以完全表達的言外之意暗示出来,它辅助文字使表情达意含蓄而更有韵味,尤其对高中生品鉴文本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特别是疑问句末多用感叹号,这样的“矛盾”点给鉴赏文本带来了很多值得探究的必要。
  一、于细微处见知著 标点符号现主旨
  首先,标点符号对于凸显文章主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如“诗仙”李白在《蜀道难》中对疑问句末用感叹号的巧妙处理就是典型范例。
  《蜀道难》中有一句:“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作者以蜀地之人的口吻劝诫“西游”的朋友不要入蜀,原文所用为感叹号,而课下注释则变成了问号。
  原文为“!”,注释中为“?”,这是为何?难道课本编撰出现遗漏?
  显然不是,经过探究,笔者认为之所以选择感叹号,理由如下:课下注释“嗟”叹惋之词,和文章末句“侧身西望长咨嗟”后用感叹号是一样的,都表叹惋。这种表达,正如父母经常说:“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你好,唉,你怎么就不明白呢!”这最后的标点使用了叹号,是父母感叹孩子不明白他们的苦心,突出的是“为孩子好”这个主旨,而不是质疑“不明白”的原因,所以应是感叹,不是疑问,这其中夹杂着复杂的无可奈何的情愫。在《蜀道难》中,李白更重要的是以当地人口吻强调不要入蜀,更能充分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在路上的担忧,却不能阻拦朋友出行的无力,而如此担忧只能依托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个现实困难,如果原文用问号,不仅叹惋之意大打折扣,文章结构脉络也将混乱不清,全文主旨更无法得到充分展现。由此可见,细微处见知著,标点符号对于凸显文章主旨的作用实在重要。
  二、于疑问处寻悲喜 标点符号载深情
  此外,标点符号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也具有重要价值。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一文中对疑问句末用感叹号的极致运用是有力证明。
  原文:“项王军壁垓下……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虞兮虞兮奈若何!”两个疑问句后居然也运用感叹号?
  带着疑问,笔者深入文本,感悟语言,希望找到后人在理解这两处文字时确定用感叹号的缘由。在幽深黑暗的标点运用之道、文本阅读之旅上摸索前行,在“初极狭”只得“复行数百步”的实践后,通过阅读《史记》中的项羽相关篇目,不难看出,历经霸上与垓下双方军事实力翻转的现实挫折,面对自己信任的优秀人才流失的大势,项羽分析比较了两大阵营悬殊的实力:刘邦方面君臣一心,众志成城,属下舍命相陪,忠诚无二;项羽方面,内部矛盾积压,君臣离心离德,被困垓下,士气低落,谋臣、良将俱失。可以说,此时项羽信心全无,斗志尽失,挫败感让他一蹶不振,心如死灰,只得借酒消愁,面对忠诚的虞姬与乌骓,他百感交集,与其说此时他心中只有美女宝马,不如说,戎马一生,常胜不败的他回顾走过的漫漫人生,与他生死相依的除了虞姬与乌骓,真正忠诚懂他的已别无其他,左右怕他敬他,却不懂他。于是心碎无力,只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天无时,地不利,人失和,面对此状,曾经不可一世的项羽,此时的“奈若何”“是何楚人之多”。自然不是疑惑楚人数量多少,而是英雄末路的哀叹,是已经认定楚国全境已失,大势已去却回天无力。看似发问实则感慨,想必心中早已有了沉甸甸的答案。
  静静想来,正是这颇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功业末路兮无力返的悲苦凄清,悲壮中撕心裂肺的无助酸楚,悲恸又深感无力,让无数后人在感知这份悲壮时,又爱又恨,想要出谋划策,又感无能为力,惟有用感叹号,让这份悲壮内疚、沉重深情来得更痛彻心扉。夜深人静,读来不觉潸然泪下,荡气回肠。看似微小的感叹号,既承载了项王的末路悲壮,又寄托着太史公的春秋秉笔。
  叶圣陶说:“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先生的话点明了标点在表情达意、塑造人物、突出主旨等方面的重要性。以上两篇文章正给我们作了很好的证明,上述疑问句末的感叹号的确切运用,蕴含了丰富的感情于语言中,寄寓深刻的主旨于标点中,可谓无声胜有声,情到深处意更浓!
其他文献
中秋守月是孩提时最美丽的一件事情。  “十五十六,它落它出;十七八,杀只鸭;十八九,坐地守;二十冷等,月出一更……”我们一边念着奶奶教给我们的守月歌谣,一边仰起嫩脸,叽叽喳喳地坐在坦荡如砥的淮北平原上,睁着亮光闪闪的眼睛,等候着月亮从天空的东南方向爬上来。  十五的月亮既没有十四的月亮不需要等候的直白,也没有十六的月亮需要耐心等候的含蓄。她恰到好处地暗合了我们孩子的性情,只需稍微守上一会儿,便轻盈
期刊
绕过大山,大地如一张折叠着的纸被突然展平。眼前变得开阔了。一只鹰从公路的一边滑翔到另一边,当它从车顶上飞过时,整个贡格尔草原都慢了下来。风舒缓地吹皱了贡格尔河的河水,牛羊在路两旁悠闲地散步。为了能及时躲避进入公路的牛羊,车子明显放慢了速度。我的心恨不得插上翅膀,和刚刚飞过车顶的雄鹰一样,好好看看这辽阔的草原。  我的脚第一次踏上贡格尔草原。阳光脆薄、均匀地摊开来,落在草原的每一个角落。和市区多日的
期刊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  ——高尔基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我们的小村子,夏天以野蔷薇和薄荷闻名,冬天以坚果和黑莓著称。然而此时此刻的魅力,却在于天色临近黄昏,在于徐徐沉落和霞光渐淡的夕阳。珊瑚色珠宝般的野蔷薇果实和山楂散落在原野上,偶尔在树篱间探出几只褐色的麻雀。树枝像波浪般摇曳起伏,如同瓦尔登湖的涟漪般熠熠生辉,浓荫柔和
期刊
一轮秋影转动着荡漾的水波,激起的白色浪花在空中翻转跳跃,化作一个个银白的小元宝,“扑通扑通”,落入冒著热气的铁锅中。  又一中秋佳节,圆月镌刻在天边,像一面浅浅的镜子,圆且明亮。  每逢佳节,必包“元宝”——饺子。自己做馅料,擀皮,自己包,别有一番乐趣。  外公最拿手的活是包饺子。拿上面杖,系上洁白的围衣,只见轻飘如鸿雁的大手,一轮一回,一张饺子皮就圆溜溜地诞生了,与那时光流过、充满皱纹的双手相映
期刊
[课标要求]rn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强调“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是重点学习目标和考试内容.
期刊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好像雾里的挥手别离。故乡的回忆不小心跌进岁月里,我在梦里寻找故乡的影子,却发现她变得细碎,想把她拼凑成梦里的样子。乡愁在心尖上萦绕,光从指缝间流过,故乡的距离很远,在童年的回忆里,故乡的距离又很近,在心上!  一剪韶光轻似梦  轻轻拍落记忆的尘灰,记忆里沉淀着时光的温柔,故乡的剪影。以前的故乡像一场老电影,让我一遍又一遍地重
期刊
岁月如影,烟光四散,只有你,在那曲终人散后静静地抹去我自身的清泪;春去秋来,日晖朦胧,只有你,在那如歌的时光里描画背后的暖暖苍白。我一直坚信,你是上帝赐予我的礼物。  五岁  世界在我眼前一片模糊,被泪水迷离着的世界,镀上光怪陆离的色彩。紧紧地攥着的火红气球在湛蓝的天空下缕缕上升,我徒劳无功地奔跑。银装素裹的世界掩不住童真的悲戚,泠泠碎雪絮絮裹不下失去心爱之物的忧惧。这新年里的红气球是一年平安幸福
期刊
鸟鸣蝉噪,毒辣的阳光穿过疏疏密密、深深浅浅的枝头绿叶,在地面上映出斑驳的光影。彼时正值盛夏,我仍是稚童。  儿时的夏日,总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家隔壁開着一家小超市,说是已经开了十几年了,老板娘是一个友善的老妇人,我总是亲切地称她为“超市奶奶”。  夏夜总是与其漫长而燥热的白昼不同,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夏才露出它最活力的一面。  隔壁超市门前有一个“摇摇车”,是我儿时的最爱,当时啊,恨不得整
期刊
摸鱼儿rn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rn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 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 尽日惹飞絮.
期刊
十五岁的我,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如小鸟的羽毛丰满了,就要飞向蓝天;如小树的年轮增添了,就会越发粗壮。  十五岁的我,不愿像风筝那样被人操控,而愿像雄鹰那样展翅翱翔。懵懂的我,一只脚兴冲冲地跨进青春的门槛,而另一只脚却赖在童年的梦里不肯醒来。  十五岁的我,喜欢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喜欢骄阳似火的夏日,急不可待地换上短装,冲到河边以拥抱的姿势潜入水里……  十五岁的我,喜欢在书的世界遨游,习惯夜深人静时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