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关键词:情境教学; 生物; 课堂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11-001
情境教学是指在一定情感氛围中的教学活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录像,或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设学习情境,启迪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生在学习原生动物的内容时,对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简单、最低级的动物,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而这一个细胞不仅要完成呼吸、消化、排泄等生理活动,而且还要摄食、运动等”不易理解。如果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履虫的生活环境,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草履虫表膜的功能,理解草履虫的消化、排泄等生理功能。教師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是通过观察思考,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了知识。
二、巧用模型、标本,以物创境
生物学中微观的、抽象的内容比较多,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等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如讲到鸟的“双重呼吸”,学生不易理解,如能利用自制的“肺气囊”标本,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肺、气囊的关系,展示出气体进入肺、气囊的顺序以后,“气体两次通过肺”这个关键问题就被解决了。这样,培养了学生观察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设制疑问,创设疑境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制疑问,产生悬念,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沿着精心设计的思路,进行探索、思考,就可打开思维的门扉。如讲授“爬行类”时,可这样设疑:“青蛙和鳖都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它们为什么不属同类生物呢”?然后让学生带着悬念对二者的皮肤结构、呼吸方式、心脏结构进行对比,这样激疑启思,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接着通过讲授、讨论,使学生在解疑过程中把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特征牢牢掌握。
四、制造矛盾,引导学生辩论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矛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论,以辩激思,以辩明理。如讲人的血液循环时,可设问“主动脉流的是含氧多的血,肺动脉里流的肯定也是含氧多的动脉血,对不对”?引导学生辩论,从而积极思考,得出“动脉血管中不一定流的就是动脉血,静脉血管中也不一定流的就是静脉血”。通过制造矛盾,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得出结论。这样比起教师直接阐明道理,学生更易接受,学习起来轻松自如,所学的知识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了激发,思维得到了发展。
五、语言形象化,创设趣境
生物学中很多抽象的知识,教师若能赋予内容以趣昧性,以趣引思。鲫鱼身上的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作用,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若这样讲述:“海面下有无数的暗礁,当海浪冲击礁石时,引起水流的振动频率发生变化,鱼可以利用侧线来感受这样的变化,鱼就可以绕过暗礁”。形象化的讲述,学生想象出鱼在嬉水的情形,心情愉悦,同时也培养了想象力,达到以趣引思的教学效果。
六、联系生活,以情感人
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教师上课时可以结合当前生活中热点问题,将环境保护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如蚯蚓体内分泌一种分解蛋白质、脂肪、木质纤维的特殊酶,能将树叶、稻草、蓄禽粪便、生活垃圾、活性污泥分解,消除了环境污染。还可以联系我国近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都是由于环境被破坏的原因而造成的。这些事实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他们会迫切地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要学好生物学的积极性。
七、活跃气氛,以乐创境
生物学中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趣的故事去感染学生,活跃学生的思维。如“青霉素”的发现史,20世纪初,人们由于没有找到杀灭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的药物,败血症或肺炎就是不治之症,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细菌时,青霉菌的孢子像小偷一样溜了进去,意外地发现杀灭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的药物,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灵丹妙药“青霉素”,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昂,心情激动,课堂气氛会异常活跃。
参考文献:
[1]柳海民.现代教育学原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2]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关键词:情境教学; 生物; 课堂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011-001
情境教学是指在一定情感氛围中的教学活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录像,或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设学习情境,启迪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生在学习原生动物的内容时,对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简单、最低级的动物,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而这一个细胞不仅要完成呼吸、消化、排泄等生理活动,而且还要摄食、运动等”不易理解。如果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履虫的生活环境,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草履虫表膜的功能,理解草履虫的消化、排泄等生理功能。教師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是通过观察思考,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了知识。
二、巧用模型、标本,以物创境
生物学中微观的、抽象的内容比较多,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等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如讲到鸟的“双重呼吸”,学生不易理解,如能利用自制的“肺气囊”标本,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肺、气囊的关系,展示出气体进入肺、气囊的顺序以后,“气体两次通过肺”这个关键问题就被解决了。这样,培养了学生观察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设制疑问,创设疑境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制疑问,产生悬念,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沿着精心设计的思路,进行探索、思考,就可打开思维的门扉。如讲授“爬行类”时,可这样设疑:“青蛙和鳖都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它们为什么不属同类生物呢”?然后让学生带着悬念对二者的皮肤结构、呼吸方式、心脏结构进行对比,这样激疑启思,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接着通过讲授、讨论,使学生在解疑过程中把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特征牢牢掌握。
四、制造矛盾,引导学生辩论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矛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论,以辩激思,以辩明理。如讲人的血液循环时,可设问“主动脉流的是含氧多的血,肺动脉里流的肯定也是含氧多的动脉血,对不对”?引导学生辩论,从而积极思考,得出“动脉血管中不一定流的就是动脉血,静脉血管中也不一定流的就是静脉血”。通过制造矛盾,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得出结论。这样比起教师直接阐明道理,学生更易接受,学习起来轻松自如,所学的知识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了激发,思维得到了发展。
五、语言形象化,创设趣境
生物学中很多抽象的知识,教师若能赋予内容以趣昧性,以趣引思。鲫鱼身上的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作用,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若这样讲述:“海面下有无数的暗礁,当海浪冲击礁石时,引起水流的振动频率发生变化,鱼可以利用侧线来感受这样的变化,鱼就可以绕过暗礁”。形象化的讲述,学生想象出鱼在嬉水的情形,心情愉悦,同时也培养了想象力,达到以趣引思的教学效果。
六、联系生活,以情感人
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教师上课时可以结合当前生活中热点问题,将环境保护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如蚯蚓体内分泌一种分解蛋白质、脂肪、木质纤维的特殊酶,能将树叶、稻草、蓄禽粪便、生活垃圾、活性污泥分解,消除了环境污染。还可以联系我国近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都是由于环境被破坏的原因而造成的。这些事实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他们会迫切地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要学好生物学的积极性。
七、活跃气氛,以乐创境
生物学中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趣的故事去感染学生,活跃学生的思维。如“青霉素”的发现史,20世纪初,人们由于没有找到杀灭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的药物,败血症或肺炎就是不治之症,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细菌时,青霉菌的孢子像小偷一样溜了进去,意外地发现杀灭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的药物,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灵丹妙药“青霉素”,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昂,心情激动,课堂气氛会异常活跃。
参考文献:
[1]柳海民.现代教育学原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2]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