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润花开,携手共进促成长

来源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j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就读時间最长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从孩子身上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因此,父母应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孩子的榜样,只有注重规范自身言行,努力营造健康、文明、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才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品格。
  【关键词】小学;家校合作
  一、小学家校共育现状分析
  (一)家校沟通形式单一
  家校共育教育工作基于质量良好的家校沟通工作,教师和学生家长需在沟通中明确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而针对此类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对此类问题尽早干预。但在此过程中,家校沟通的形式比较单一,导致家校沟通的质量并不高。首先,小学教师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时,往往借助于家长会,而在家长会上,主要的会议内容往往是为学生家长汇报近期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最新进展和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此间,教师也会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问题,为学生家长提供较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但此类意见和建议毕竟针对的是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在落实到具体学生个体上时,实际的效果差别很大;其次,虽然很多教师在开展家长会时,也会引导学生家长积极提出问题,但碍于“面子”,很多家长并不会真正地提出具体的问题,导致问题本身的参考意义不强,教师也不便于回答具体的问题解决措施;最后,小学教师为了促使学生家长可积极地反馈问题,也在微信中组建了“班级群”,希望通过班级群收集一些问题,但现实情况是,班级群最终成了“消息通知群”,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只会在班级群中发布一些作业信息以及收费信息和放假信息,并未在班级群中收集到与学生学习或者生活相关的问题,从而使班级群成了“工具群”,未能准确发挥出家校共育的沟通功能。
  (二)家庭教育指导意见针对性不强
  家校共育的重点其实在于家庭教育,换言之,影响家校共育现实效果的关键是在良好的家校沟通基础上,强化学生家庭教育的效果。现阶段,手机等设备已普及开来,学生家长基本都具有使用此类设备的能力,很多学生家长会应用此类设备在网上浏览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各类文章或者视频,希望在文章或者视频中学习到可有效开展家庭教育的方式。但由于不同家庭的经济基础不同、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很多家庭教育手段的适应性并不强,一些家庭教育方式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小学教师在为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式时,应包含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形式,此类内容或者形式首先应符合小学生家庭教育的一般要求,其次应适应不同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促使学生家长可在有限的家庭教育条件下,发挥家庭教育的最大效能。但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很多小学教师在未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基础上,为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导致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时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影响家庭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家校共育问题解决措施分析
  (一)积极应用“微信公众号”或者“微信小程序”功能
  微信是现阶段应用范围最广的手机沟通类App,并且此App的界面比较友好,不同年龄段的家长均可在短时间内掌握此应用的一般应用方法,但受限于班级微信群的公开性,学生家长在提及一些私密的、个性化的问题时,不便于在班级微信群中进行沟通。虽然很多家长会利用微信或者电话直接与学生班主任进行沟通,但有时由于双方时间安排或者工作、生活节奏上的差别,导致微信回复或者电话接听并不及时,家校沟通不及时,延误问题的最佳解决时机。
  基于此,小学教师可积极应用微信的公众号功能。在应用微信的公众号功能时,首先,小学教师应要求班级学生的家长关注此公众号;其次,小学班主任可在公众号中及时推送与班级管理工作相关的信息,例如班级考试进度、班级学生作业批改情况以及班级问题学生处理情况等信息,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家长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学习的具体状态;最后,小学教师可利用公众号的关键词检索功能,并将关键词与常见的学生家庭教育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家长在遇到家庭教育的问题时,在公众号交流界面发送类如“情绪不稳定”之类的关键词,此时,后台会弹出相应的文章,从而为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另外,小学教师也可利用微信小程序功能,要求家长定期填写家庭教育调查问卷。在此期间,小学教师可提前准备好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家长对此类问题进行标记。应用此类办法,小学教师可积极收集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反馈信息,从而为家校共育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二)细化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分析工作,全面了解学生生活状态
  小学教师在为学生家长提供具体的家庭教育意见和建议时,应基于学生家长情况的详细分析。具体的分析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家长的经济状况,还应包括学生父母的受教育情况、学生家庭其他成员的受教育情况以及学生家庭的抚养体系,在全面分析此类信息之后,小学教师方可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进而为学生家长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意见和建议,从而提升家庭教育方法的可行性。例如,很多小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时,均会要求学生家长在家应做好示范作用,有时间多陪陪孩子,与孩子一同吃饭时讲解餐桌礼仪等,但很多学生家长工作较忙,虽然学生在家吃早饭,但只是“草草了事”,即使家长在晚饭时间有机会陪学生一同吃饭,但受限于紧张繁重的作业,晚饭时间往往是“家庭作业”时间,学生家长并不会注意日常生活礼仪教育问题。另外,受限于受教育水平,很多学生家长并不会应用合理的办法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只是单纯地督促和提醒,学生会“烦”,家长会“不耐烦”,家庭教育整体效果较差。鉴于此,小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家长提供“饭后礼仪故事”“家庭教育碎片化”等教育意见,指导工作忙的家长在送孩子升学时,为学生讲解有关生活礼仪的内容,指导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利用小短文、小视频等碎片化的、短小精悍的家庭教育资源将家庭教育“碎片化”,从而改善不同家庭的家庭教育效果。
  结束语:
  总之,本文在分析了家校共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应用“微信公众号”或者“微信小程序”功能以及细化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分析工作的问题解决措施,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合理选择此类教育措施,并灵活变通,切实改变家校共育的家校沟通形式单一、家庭教育指导意见针对性不强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沈继斌.提升家校共育在中学德育中实效性的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3).
  [2]温燕.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