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只有在仔细阅读中才能领悟其内涵,理解其本质。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归纳能力。本篇论文旨在探索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良好习惯
语文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课程设置之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正如培根所言,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新课改后,课堂的授课目标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初中语文课的教学任务不跟小学一样,识字认读不再是主要内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才是语文课堂的授课重点,使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理解及分析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地背诵课文就可以的,需要教师的认真指导,加之学生的积极配合。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中的这句话恰当地表现出了兴趣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而言,尤其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兴趣才是第一导师,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真正沉下心来仔细阅读,发现阅读的益处。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真正做到“开卷有益”。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有两个关键点:内容及数量。
首先,在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开始阶段,在内容上不要过于限制,只要不是暴力色情恐怖等不健康信息,不要限制学生一定要读语文书籍,任何学科的书籍都能使学生有所收获,其他科学书籍同样能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在知识界遨游,进而喜欢上阅读。
其次,在数量方面,也不需要给学生设置任务,强调一周一定要完成多少本的阅读目标,这种完成任务式的阅读,会让学生看书都是走马观花式为了读书而读书,不能从中体味阅读的美好。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的阅读书目及阅读量都不要做限制,只要学生能从自己喜爱的书中学到些许知识,体味乐趣,使学生意识到开卷有益,从而爱上阅读,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二、教授学生关于阅读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是第一步,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开卷有益”,还需要教师的认真指导,教授学生关于阅读的基本方法。著名教育大师培根曾说过,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慢咽,不同类型的书,其阅读方式也不同;阅读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
1.要根据图书种类及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
阅读方法主要包括精读与略读、朗读与默读、诵读与浏览等。学习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自然需要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在一个字一个字的精读中,体味每个词背后的意义。而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可以根据文章的文体选择阅读方法,若是一篇长篇小说,可以选择默读浏览的阅读方法,不仅因为其篇幅较长,更因为小说的故事内容吸引力很大,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默读浏览方法能够使读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迅速了解小说内容,提高阅读效率。若是阅读目标是一篇散文或者诗歌,那么朗读、精读是比较适合的阅读方式,只有进行朗读才能体味作者的在字里行间洋溢的情感,而精读方式旨在掌握作者的行文技巧,在阅读同时提高读者自己的写作能力。
2.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归纳能力
对课文内容的归纳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可以经常安排归纳课文内容的任务以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在学习课文时,可以先对文章进行泛读,使学生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在归纳出主要内容后,进行细读与精读才是正确的阅读方式。
3.在课文阅读中要帮助学生抓住文章主旨,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课文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掌握了文章的主旨之后,然后进行阅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同作者感同身受,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讲解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时,先让同学理解作者鲁迅的生平及写该文章时候的状态,让学生在了解背景后再进行阅读,会更好的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4.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语言技巧等方面,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分析能力
语文课堂的三维目标中的首要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体味作者行文的语言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这是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着重培养的语文素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习惯。
1.拿到一篇文章后,先整体浏览然后仔细研读的阅读习惯
对一篇文章的阅读是要有先后顺序的,先浏览文章,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把握后,然后针对某些文笔好或是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段落进行仔细研读,除了了解文章内容外,还要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
2.阅读的时候,注意随手圈点出重要的信息,并在自己感兴趣的阅读点做标注,以提高阅读感受力
在阅读文章时,随手圈出重要词汇,从分析词汇运用上,体味作者观点。同时,阅读文章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学感受力,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交流的方式,是读者开阔视野、锻炼思维的重要方式。在阅读时,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段落,可以随手标记,写出自己阅读此段落时的感受,这样才能真正在阅读时候思考,与作者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使阅读真正对自己产生影响。
3.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及时做读书笔记,归纳文章梗概,同时抒发阅读后的感受
阅读不是为了完任务,看完即可,而是要从中学到些许处事道理,开阔视野,因此,阅读完一篇文章后,要及时做读书笔记,除了要在笔记中归纳文章梗概,以方便以后翻阅时候,使自己对该书的印象更深。同时,读书笔记中要有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也是培养学生有敏感的阅读感受力的重要方法,可以锻炼自己的文笔,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更能在记录中充实生活,提高情趣,涵养精神。
总之,阅读能够充实人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及对知识的归纳能力。对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良好习惯
语文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课程设置之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正如培根所言,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新课改后,课堂的授课目标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初中语文课的教学任务不跟小学一样,识字认读不再是主要内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才是语文课堂的授课重点,使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理解及分析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地背诵课文就可以的,需要教师的认真指导,加之学生的积极配合。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中的这句话恰当地表现出了兴趣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而言,尤其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兴趣才是第一导师,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能真正沉下心来仔细阅读,发现阅读的益处。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真正做到“开卷有益”。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有两个关键点:内容及数量。
首先,在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开始阶段,在内容上不要过于限制,只要不是暴力色情恐怖等不健康信息,不要限制学生一定要读语文书籍,任何学科的书籍都能使学生有所收获,其他科学书籍同样能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在知识界遨游,进而喜欢上阅读。
其次,在数量方面,也不需要给学生设置任务,强调一周一定要完成多少本的阅读目标,这种完成任务式的阅读,会让学生看书都是走马观花式为了读书而读书,不能从中体味阅读的美好。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的阅读书目及阅读量都不要做限制,只要学生能从自己喜爱的书中学到些许知识,体味乐趣,使学生意识到开卷有益,从而爱上阅读,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二、教授学生关于阅读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是第一步,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开卷有益”,还需要教师的认真指导,教授学生关于阅读的基本方法。著名教育大师培根曾说过,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慢咽,不同类型的书,其阅读方式也不同;阅读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
1.要根据图书种类及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
阅读方法主要包括精读与略读、朗读与默读、诵读与浏览等。学习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自然需要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在一个字一个字的精读中,体味每个词背后的意义。而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可以根据文章的文体选择阅读方法,若是一篇长篇小说,可以选择默读浏览的阅读方法,不仅因为其篇幅较长,更因为小说的故事内容吸引力很大,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默读浏览方法能够使读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迅速了解小说内容,提高阅读效率。若是阅读目标是一篇散文或者诗歌,那么朗读、精读是比较适合的阅读方式,只有进行朗读才能体味作者的在字里行间洋溢的情感,而精读方式旨在掌握作者的行文技巧,在阅读同时提高读者自己的写作能力。
2.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归纳能力
对课文内容的归纳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可以经常安排归纳课文内容的任务以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在学习课文时,可以先对文章进行泛读,使学生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在归纳出主要内容后,进行细读与精读才是正确的阅读方式。
3.在课文阅读中要帮助学生抓住文章主旨,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课文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掌握了文章的主旨之后,然后进行阅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同作者感同身受,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讲解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时,先让同学理解作者鲁迅的生平及写该文章时候的状态,让学生在了解背景后再进行阅读,会更好的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4.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语言技巧等方面,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分析能力
语文课堂的三维目标中的首要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体味作者行文的语言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这是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着重培养的语文素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习惯。
1.拿到一篇文章后,先整体浏览然后仔细研读的阅读习惯
对一篇文章的阅读是要有先后顺序的,先浏览文章,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把握后,然后针对某些文笔好或是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段落进行仔细研读,除了了解文章内容外,还要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
2.阅读的时候,注意随手圈点出重要的信息,并在自己感兴趣的阅读点做标注,以提高阅读感受力
在阅读文章时,随手圈出重要词汇,从分析词汇运用上,体味作者观点。同时,阅读文章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学感受力,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交流的方式,是读者开阔视野、锻炼思维的重要方式。在阅读时,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段落,可以随手标记,写出自己阅读此段落时的感受,这样才能真正在阅读时候思考,与作者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使阅读真正对自己产生影响。
3.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及时做读书笔记,归纳文章梗概,同时抒发阅读后的感受
阅读不是为了完任务,看完即可,而是要从中学到些许处事道理,开阔视野,因此,阅读完一篇文章后,要及时做读书笔记,除了要在笔记中归纳文章梗概,以方便以后翻阅时候,使自己对该书的印象更深。同时,读书笔记中要有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也是培养学生有敏感的阅读感受力的重要方法,可以锻炼自己的文笔,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更能在记录中充实生活,提高情趣,涵养精神。
总之,阅读能够充实人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及对知识的归纳能力。对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