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对互动交际的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动社会语言学是研究会话参与者通过语境线索和背景知识对发话人的交际意图作出推理、判断、和回应的互动过程。在会话过程中,交际所需的所有信息不可能都以显性形式表达出来,而是需要交际双方根据语境化提示来进行会话推断,以表达和理解会话方的真正含义。不同国家的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知识背景,在交际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会话双方难以进行推断,或双方不能够正确地使用会话策略来进行交际。本文以甘柏兹提出的互动社会语言学为基础,分析文化差异对会话交际产生的影响及互动语言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互动社会语言学;语言交际;会话策略;语境化提示
  作者简介:姜楚乔(1994-),女,藏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2
  一、互动社会语言学简介
  二十世纪的语言研究涌现出一大批语言学大师。索绪尔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区分首次将语言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乔姆斯基对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区分,“语言内在说”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革命。我们不难发现,静态而非动态的语言研究是二十世纪语言研究的主旋律。于是暴露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即语言理论的研究与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严重脱离,因此,口语被逐渐纳入到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中,并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互动社会语言学由英国社会语言学家甘柏兹提出,1982年《会话策略》的出版标志着互动语言学流派的正式成立。“互动”的概念来源于社会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互动语言学深受语用学、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交际民族志学的影响,用语言学知识解释人际互动的过程与结果。互动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吸纳了功能语言学、会话分析和人类语言学的理论精华和科学方法。它融合了功能语言学的描写技巧、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和人类语言学的文化广度。以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为基础,在交际民族志学影响下结合会话分析发展出的一个社会语言学分支,就是互动语言学。
  互动社会语言学是研究会话参与者通过语境线索和背景知识对发话人的交际意图作出推理、判断、和回应的互动过程。互动语言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要从语言的各个方面(韵律、形态、句法、词汇、语义、语用)研究语言结构是如何在互动交际中被塑造的;第二,在社会交际中,言谈参与者的交际意图、会话行为是如何通过语言以及非语言的多模态资源(例如眼神、手势、身势等)来实现的。互动语言学采取跨学科、跨语言的角度研究语言,其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互动如何生成和塑造语言,具体语言又是如何影响和塑造互动行为的。互动语言学感兴趣的是探索参与互动活动的社会成员如何在互动过程中共同建构、协调他们的话语和行为,并最终共同构建他们的社会身份。
  二、互动语言学的核心概念
  会话策略是互动语言学中的核心概念,指会话参与者保持会话持续进行,并使双方增进相互理解的能力。为保持会话持续进行,人们在交谈时首先需要一些共同的背景知识,如文化背景,交际场合,说话方式,谈话内容等。在交谈时,人们一方面需要利用这些知识来理解对方的言语和举止;另一方面也要提供必要的语言信号提示对方启用有关的交际知识,以便其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意思。会话时对这些交际知识的积极使用就是“会话策略”,人们拥有的共同的背景知识、在会话中获得的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就是“语境化提示”。
  语境化提示是话语信息表面特征的集合,说话双方依据语境化提示来判断活动是什么,话语语义应当如何理解,话语的每一句和前后句有事如何关联的。语境化提示的基本功能是在交际互动中引导和知识话语和行为进行情景预测。语境化提示可以是话语本身,如语码转换、超音段标记(语音、语调、节奏、语速等)、程序化表达和副语言符号等;也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非话语内容。在会话过程中,交际所需的所有信息不可能都以显性形式表达出来,所以,会话的顺利进行需要语境化提示的间接作用。不断产生的语境是会话人赖以解释会话意图的必要信息。
  会话推断是话语理解的情景化或语境化过程,在会话过程中,交际者不仅需要理解交际信息,而且需要交流和对交际对方的意图不断进行推断,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判断推断正确与否。会话推断在交际互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不同文化背景下语境化提示的获取差异
  一个成功的话语实践则需要一种共享的阐释以求达到一种交际的成功,反之则出现交际的困难。在下面的案例中,我们具体考察话语互动的微观呈现,即在一个会话过程中,交际双方是如何通过一系列语境提示理解并完成正在进行的会话。但是,语境提示并不是事先存在,而是在会话过程中随着交际双方的互动不断产生和变化"同时,语境提示作为一种规约,在不同文化中,看似相同的语境提示也有可能暗示了不同的会话规约。
  下面的例子来自两位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
  A:你去哪儿?
  B:我去家。
  A:但是你的宿舍不是这个方向啊
  B:我换家了,现在我在外边住
  中国的学生听到这段对话可能会有所疑惑,除了一般的语法错误之外,文中关于“家”和“宿舍”的概念的使用,与中国学生明显不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注重家族观念的国家,我们认为“家”是一个包含了血缘关系和归属感的地方,和单纯的住处有所区别。当笔者对一位中国同学说“我回家”时,得到了以下对话:
  同学:你去哪儿?
  笔者:我回家。
  同学:你回家干嘛?(吃惊)
  同为中国的学生,我们认为宿舍和家是有区别的,而乌籍同学认为,只要是住的地方,都可以叫做家,并没有一个特别的词来区分住处和我们所谓的“家”。可想而知,如果对话一发生在乌籍同学和中国同学之间,就会出现理解差异。对家庭观念的重视导致了交际中的理解错误,显示了文化背景对会话人语境化提示的获得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由以上文化特征所表现出来的话语策略是导致以上話语互动失败的原因。   四、互动语言学对中西交流障碍的解释力
  文化背景在交流中体现得尤为显著。文化差异在交际中处处能够体现,小到一个V字手势,在欧美国家意为“和平”,在中国意为“胜利”;大到对事物的理解,中国人认为屈原是一位伟人,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学生却认为,自杀的人是没有这种资格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势必会与对方原来的本土文化发生碰撞和冲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推进中西交流有关键的作用。
  在与欧美人打交道时,中国人可能经常会被问到,某句話用汉语怎么说。例如,欧美人如果看到别人打喷嚏,会关切地说“Bless you!”,并且询问汉语如何说“Bless you”。由于欧美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极深,而中国人接受的却是无神论教育,除了告诉对方那句话应译为“上帝保佑”之外,也应告诉对方中国人的无神论观念,以及看到别人打喷嚏,一般的反应是什么,如“你感冒了吗?”,或按照更加本土化的迷信说法“有人想你了”。只有详细解释了其中的文化差异,才能顺畅地进行交流。中西方语言差异还体现在问候语上。如中国人喜欢问候“你吃了吗?”,欧美人会认为对方想要邀请自己一起吃饭。他们不知道“你去哪儿啊?”、“你吃了吗?”此类话语只起到问候作用,并不是真的想知道对方接下来要做什么,或请你吃饭等。也可以以“What’s up”来对比,彼此熟悉的美国朋友间会如此问候,实际也不想知道对方“怎么了”,而回答也通常是“Nothing”。因此在交流中,我们要注意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也要普及中国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免造成误会。
  五、结语
  对甘柏兹来说,语言最实质的部分并不是在于语法学家概括出来的语法结构,而是讲话人利用有关语言和非语言的知识以互动的方式进行的交际实践。在现实的交际活动中,话语传达的实际意义往往不是所使用词语的一般意义,而是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对交际对象的了解,通过语境的理解,以及联系话语上下文的理解获得的特殊意义。互动语言学的思想与方法给很多学科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中西交流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互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的前景十分广阔,也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提示我们在中西交流中要格外注意文化知识的普及。
  参考文献:
  [1]约翰·甘柏兹(著).高一虹(译).互动社会语言学的发展[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3(1):1-8.
  [2]高海洋.甘柏兹教授谈社会语言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1):11-16.
  [3]王显志,王杰. 互动社会语言学综述[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06-110.
  [4]林大津,谢朝群. 互动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J].现代外语,2003,04:410-418.
其他文献
自我叙说是一种质性心理学研究取径。近些年,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大学心理学系,早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论文题材,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均可以写自我叙说。目前在大陆地区,尚未见自我叙说论文的影子。我有幸于2016年赴台湾辅仁大学社会文化与咨商组攻读博士学位,受教良多,亦决定以自我叙说作为我的博士论文方向。自我叙说之所以能作为一种研究取径,重要的原因在于,个人的故事,也是社会的故事,从个人可见社会脉络。在准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动漫、电子游戏、网络的普及和飞速发展,“宅”,“萌”,“控”作为新词引进中国,并迅速发展,呈现本土化的趋势。本文试从词源由来,传入过程、渠道、方式、特点及意义、语法功能和文化背景及其发展状况几个方面对“宅”,“萌”,“控”这样三个构词要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宅;萌;控;构词要素;网络  作者简介:徐芳芳(1995.2-),女,汉族,辽宁师范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
摘 要:波兰裔法国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是著名的世界级导演,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里最为成熟和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作者,他成功将个人鲜明特质在电影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每一部作品中都蕴含着一种极具张力的极简主义,而在这种极简主义式的表达背后却又深埋着一股温情。  关键词:蕴含张力的极简主义;温情;自由;基耶斯洛夫斯基  作者简介:王亚雪(1994.5-),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02  霍达以一种力透纸背的笔触和透视入微的视角渗入到文本中,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而梁冰玉和梁君璧作为文本中两个颇具争议的女性形象,她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少数民族女性的命运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和探讨。  一、文化因
摘 要:如今,流行曲歌坛出现了一股“中国风”,歌词充满古典韵味,旋律纯净动人,有中国式的独特美感。其文化渊源可追溯至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学,尤其是宋词。宋词是“倚声填词”、应歌而作的特殊文体,可看作当时的流行歌曲。从审美特征和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比照,可以发现宋词在许多方面对当代流行歌曲都有影响,对宋词的深入领会和探究,将对流行歌曲未来发展方向起到引导作用。  关键词:宋词;流行歌曲;审美特征  作者简
摘 要:王安忆在《遍地枭雄》中为我们构筑了两个世界:一个是我们所生活的现实社会,另一个是背离现实而追求个人自由的“理想”社会。王安忆敏锐地感知到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游走于现实和自由之间的精神迷失,她开始从上海的弄堂转移到城市的边缘地带,关注一些社会边缘人物不自觉的人生。在《遍地枭雄》中,王安忆通过展现这些边缘人物的不自觉的人生走向,向我们揭示在现代化社会中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困境。  关键词:王安忆;《
摘 要:日语是一种性别差异十分显著的语言。迄今为止,尽管有不少针对日语性别差异的研究,但对于在日语口语会话中频繁使用的终助词的研究还远远不足。因此,本文首先总结了“ね”、“よ”2个终助词男女各自的用法及意义,然后以日本著名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的剧本为调查资料,考察了2个终助词及其组合终助词的使用频率和性别差异。  关键词:日语;终助词;使用频率;性别差异  作者简介:梁翛然(1994-),女,湖
摘 要:《百年孤独》在20世纪文学史上的成功,不仅将魔幻现实主义带到了世界文学视野,也将遥远而又传奇的拉丁美洲带入了世界读者的面前。《百年孤独》中所书写的马孔多的孤独传奇,神话寓言以及动物的象征体系,都体现出了神秘拉丁美洲地域特色。本文从《百年孤独》的叙事特点、神话寓言及动物的象征体系入手,分析马尔克斯叙述下神秘又孤独的拉丁美洲。  关键词:《百年孤独》;叙事;神话;动物  作者简介:苏景怡,女,
摘 要:《许三观卖血记》是中国作家余华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在问世的许多年后被改编为电影《许三观》在韩国上映。从小说到电影,作品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本文试图对小说和电影中显现出的人性差异进而突出的不同主题进行分析,借此进一步探讨解读原著的新视角。  关键词:许三观;人性;主题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01  《许三观卖
摘 要:《红楼梦》和《儒林外史》均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经典之作,二者在成书时间上极为相近,但是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却不尽相同。《红楼梦》的语言是诗化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儒林外史》的语言是写实的,客观而冷峻。本文从诗化与写实的角度来探究两部长篇小说在语言艺术上的差异。  关键词:红楼梦;诗化;儒林外史;写实  作者简介:赵丽(1998.2-),女,汉族,天津市人,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