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接高考】
人之为人,在于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进化过程中累积起了特有的“人类文明”——人类的衣食住行,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文明的方式。当人们懂得用树叶兽皮遮身蔽体,当人们不再因饥饿而茹毛饮血——“文明生活”就已经悄然诞生。其实,“文明生活”不只是为了身体上的健康,更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完善。当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当我们逐渐清除生活中的种种陋习,我们的身心将会愈加健康,我们的生活将会更有品味。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就有“健康生活”一项,要求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可见,“文明生活”已成学生健康成长的“刚需”。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中,“文明生活”亦为重要主题之一。像2018年北京卷以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为主题的作文题,就与我们所追求的“文明生活”密切相关;2019年的全国卷Ⅰ作文主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也与“文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20年江苏卷作文题则提醒人们注意生活细节,培养良好习惯……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今天,“文明生活”已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和一致需求,也一定会为作文命题者所垂青。
【立意解读】
常规角度:文明生活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体现
当人兽混迹时,绝无文明可言。只有人之为人,人类才有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催生出人类。比如有羞耻之心,知道以衣蔽体;平素讲究清洁卫生,不乱抛垃圾;懂得不影响他人,吃饭用公碗公筷喝水自带水杯;知道绿色出行,尽量少开车多骑行……其实这些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文明习惯。这些文明习惯,利人利己,是现代社会的必需品,亦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值得你我重视。
核心角度:文明生活使人类身心更健康环境更优美
文明生活由人类创造,而文明生活的最大受益者亦是人类。比如我们倡导少聚餐多分餐使用公碗公筷,正是为了保证我们在就餐时不相互感染;我们禁止公共场所吸烟,正是为了减少污染利己利人;我们要求垃圾分类处理,正是为了净化环境节约资源;我们拒绝捕食野生动物,正是为了杜绝病从口入让大自然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当人类真正做到生活文明健康,就一定能够提升我们的健康水平,促进环境的美化,让世界更美好生活更有味。
创新角度:文明生活的敌人是浅薄无知和社会陋习
文明生活的敌人是人们的浅薄无知和社会上的陈规陋习。诸如野味更有营养、生食更利健康、吃什么补什么、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些流传于民间的“养生经典”莫不透着一种浅薄和无知,它非但无益健康,反而有害生命。还有许多生活中的陋习,诸如敬烟、强迫别人饮酒、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手抛掷烟蒂果壳生活垃圾等陋习无不妨碍着文明生活的普及。如今,人们在遭受了疫情的创伤之后必须明白:文明生活是保持健康的利器!
【高分论点】
常规角度对应论点:
文明生活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彰显人的素养品味
文明生活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折射社会进步程度
文明生活是新时期道德诉求,体现人的道德层次
核心角度对应论点:
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才能让社会风气更加淳厚
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才能让人们身心更加健康
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才能让山清水秀万物向荣
创新角度对应论点:
想有健康文明的生活,就必须弘扬美德革除陋习
想有健康文明的生活,就必須尊重知识远离迷信
想有健康文明的生活,就必须崇尚科学珍爱自然
【实用论据】
一、名言素材
新时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预防为主,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了文明生活之重要,更具体阐述了文明生活之内容。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
——孟子的话提醒我们:人兽之别(比如文明)原本细微,有之则人无之则兽。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刘备的名言警示我们:小恶当忌,小善亦为。文明生活其实就是善的累积。
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罗斯金)
——罗斯金的话启发我们:怎样鉴别你是否有修养?看一看你的生活是否文明。
我们共同的未来,绝大部分取决于我们今天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为了改变世界,请先改变自己。(拉兹洛)
——广义进化论学者拉兹洛的这句话告诫我们:只有优化自己,才有美好未来。
二、热点素材
分餐、公筷、公勺——守护舌尖上的健康
中国的亲情与人情,在餐桌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在一起吃饭的场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一盘盘美食,你给我夹,我给你夹,大家一起夹,欢声笑语,频频举杯,“中式共餐”确实能体现亲情友情,热闹非凡,温馨无比。
殊不知,这亲情、热闹、温馨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健康风险。因为每个人的唾液就随着这筷子、勺子,随着这亲密交谈进入了食物,传输到了每个人的身体里,这也给细菌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带来了极好机会。
据世卫组织统计,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不光是我们常见的流感、手足口等传染性疾病,还有新冠肺炎,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所以,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就成了有识之士极力呼吁和主张的就餐形式。
关于分餐、公筷公勺的使用,以往说得多、做得少。其实,分餐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社会就曾兴起分餐热。随着“非典”的退却,分餐制便鲜有人提及。但是,在新冠肺炎肆虐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大声疾呼,更要付诸行动,不能再说说而已。
“分餐制”“公勺公筷制”看似少了几分亲密,但它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亲人、朋友,也保护了自己。改变传统的“中式共餐”的陋习,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和认识,要积极践行,更需要每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久而久之,使之变成代代相传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对接主题】
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才能让人们身心更加健康
【速用示范】
餐桌之上无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就餐采用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既文明又卫生;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他人,同时彰显社会责任。以“小餐桌”带动“大文明”,让一筷一勺成为文明的“接力棒”,助力全社会形成安全、健康、卫生、文明的用餐新风尚。我们要以抗击新冠疫情期间规范饮食行为为契机,把抗疫养成的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作为一种自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告别陈规陋习,做文明用餐的践行者、推动者,以自己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真正成为全民新“食”尚。
(摘自大江时评《倡导公筷公勺,引领全民新“食”尚》,有删改)
拒绝食用野味,管住自己的嘴
今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最初人们何以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专家认为,很可能是由于人们食用了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而导致感染。当今社会,人们的日子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开始追求“吃好”。而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山珍野味”便是最好的食物,是最有营养也最能体现品味的食物。所以,人们对“野味”的追求便更加疯狂。
如今,地球上野生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少。而且,野生动物因为是野生,身上大多携带有各种病毒病菌寄生虫,对接触者和食用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2020年2月25日,是世界穿山甲日。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偷猎,中国穿山甲的数量已经明显减少。目前,在野外很难见到穿山甲。研究表明,穿山甲肉没有特殊的营养成分,鳞片的成分与人指甲几乎相同。既然穿山甲肉和鳞片没有什么特殊的营养,人们为什么要对其苦追不舍呢?
国家早已禁止食用“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和其他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每个公民应当从守法护法和维护健康的角度出发,拒绝食用野味,管住自己的嘴,别让一食之快,演变成一世之殇。野生动物,它们不是野味,它们是我们共同的朋友!
【对接主题】
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才能让生态平衡身康体健
【速用示范】
野生动物是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一环,是世界的宝贵财富。肆意猎杀和食用野生动物,相应的痛苦和磨难早晚会转移到人类自己身上。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为了公共利益以及人类社会的良性健康运转,拒绝野味应成为基本常识。我们不仅要拒绝吃野味,更要拒绝交易野味。要知道,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也就没有杀害,也就很难发生对人类社会造成剧烈冲击的疫情。
人与自然相安无事才是至高追求。每一个社会个体都应该对野生动物心存敬畏,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应该坚决禁绝野味市场。自食恶果的教训,不能一次又一次地呈现。
現实中的制度管理和行为规范,只要执行上稍有疏忽和疏漏,都有可能通过量的积累而造成质变,野生动物对人类的报复便可能再次上演。因此,每一个隐患都需要规避,这拷问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素质、智慧和责任心。
(摘自中国青年报《拒绝野味的“弦”要一直绷下去》,有删改)
分类处理生活垃圾,还生活环境以洁净
从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的分类标准处理。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和未按要求投放到指定垃圾桶内等行为都会被处以罚款和行政处罚。如果个人没有将垃圾分类投放最高罚款200元人民币,单位混装混运最高罚款5万元人民币。
【对接主题】
想有健康文明的生活,就必须崇尚科学保护环境
【速用示范】
垃圾分类,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分类在“指间”,文明在“心间”。垃圾处置从不分类到分类,难免会带来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不方便。实行垃圾分类,远不只是社区里多摆了几个垃圾桶那么简单,而是意味着要改变不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真正树立绿色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实现这一文明的跃升,无疑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垃圾分类,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又是行动者。增强环保意识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之中。从不乱扔乱倒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从耐心对垃圾进行挑选和分类这样的“细活”干起,人人都出一份力,个个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环境质量就一定会一天天好起来。
(摘自新华社评论《垃圾分类在“指间”,提升文明在“心间”》,有删改)
三、经典素材
《后汉书·孔融传》中的《融家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礼让的道理,宗族亲戚们都认为他是个奇才。
《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就是指孔融小时候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件事,《三字经》以此教育孩子们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讲究谦恭礼让。 【对接主题】
文明礼仪一种道德诉求,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
【速用示范】
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更加富强。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对精神文明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文明素养,拥有更文明的生活方式。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做懂得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的文明公民,社会才会更和谐,生活才能更幸福。
相互尊重,文明礼让,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孔融让梨”等有关尊重和谦让的千古佳话,更留下了只有懂得谦恭礼让,才能换来快乐平安的处世哲学——这已经成为数千年来滋养国人的宝贵财富,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理应得到继承和发扬。
(摘自新华时评《做相互尊重的文明公民》,有删改)
【金题范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对中国人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这一年,中国人将彻底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但是,“小康”生活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殷实,更包括生活方式的文明健康。比如做到保持平和心态、讲究礼仪规范、学习健康知识、合理安排膳食、坚持适当运动、改变不良习惯、自觉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如此,方可使我们在小康路上走得更远。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文明生活”的感悟。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今年,是中国人民全面脱贫迈向小康的攻坚年。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我国人民全面脱贫奔小康的目标一定能顺利实现。但是小康的“物质目标”是容易达成、也不难考量的,而文明生活这一“精神目标”的顺利达成还需再加把力。所以在这里讨论这一话题、思考这一课题十分必要,也很有意义。因为从我们所遇到的诸多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疫情蔓延、交通事故等——分析,我们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还有一段距离,这也是我们在致力扶贫攻坚的同时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思量。
这道作文题正是以此为背景命制的。审题上没有难度,关键是写法上最好做到“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即开口小一点,发掘深一点,不要泛泛而谈,力求把问题说透。在内容选择上,讨论社会现象,谈论家庭问题,检讨自身得失……皆可入文,有感而发即可。
【范文展示】
文明生活,伴行你我
●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三(14)班 刘典
有时候,一场灾难带给人的教益要远远胜过一万堂课的抽象说教。(出语新奇,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因为灾难带给人的切肤之痛和沉重教训是那样刻骨铭心。人们在与灾难角力的过程中慢慢悟出它的来龙去脉,知晓了许许多多的天灾其实都是一场场人祸——而这,老师在课堂上声嘶力竭也难以让你有如此深切的感受,一场新冠疫情却分分钟让你明白:人的浅薄无知和世间种种陋习才是真正的致病之源,那些病毒只不过是趁机乔迁到一个新的繁衍场所。
架设在病毒原宿主与新家园之间的那座桥梁,正是我们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回应了开头一段的“奇语”,以形象的语言极富新意地分析了新冠疫情的根源——人们不文明的生活方式,令人警醒,巧妙点题)
习大大以他睿智、锐利的眼神,一眼看出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我们最缺乏的抗体:“居民健康生活习惯”。悠悠民生,健康为大;身康体健,首先依赖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由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症结的分析导出文章的观点:健康生活习惯亟待培养)
谁都知道今年是全民奔小康的攻坚年,可是没有全民健康何来全民小康?而全民健康很大程度上依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当一部分物质上“先富起来”的大亨们成日沉湎于酒池肉林山珍野味阴阳颠倒的世界里娱乐至死的时候,你不觉得他们乃是精神上的赤贫者?他们需要的正是精神上的“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从反面阐述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必要性,见解十分深刻)
我不太相信说教的力量,尤其是对待那些有俩臭钱就秉持“钱能办到的事就不是事”的顽强信念的主。所以,对待那些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罚”可能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为什么开车闯红灯的少而行人闯红灯者众?罚与不罚使然。所以,公共场所吸烟,罚;随地吐痰抛物,罚;不排队还加塞,罚;捕食野生动物,罚;污染大气水源,罚……轻的,罚得他心惊肉跳;重的罚得他倾家荡产——我就不信“罚”不出一片文明世界!
当然,“罚”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无奈之举,相信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文明生活已经成为每个国人的行为习惯时,自然也就会“罚无可罚”了。
当然,更好的方法还是每位公民能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序良俗,自觉保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革除不良习惯,做人彬彬有礼……其实,就像公开场合不能衣衫不整一样,这些都是新时代文明公民必须具备的自我约束,并不是一场高标准、严要求的“造神”。(以上三段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公民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靠政府行为,二靠自身努力。话题严肃而语言幽默,可读性强)
拉兹洛曾说过:“我们共同的未来,大部分取决于我们今天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为了改变世界,请先改变自己。”在各种危机和挑战面前,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没有谁是“局外人”和“旁观者”。你我都应仔细审视自己的人生,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审视自己的行为习惯,审视自己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从而自觉远离愚昧无知,远离狂妄傲慢,远离种种陋习,学会用科学与理智去思考,用规矩与良知去导行,塑好自身形象,拥抱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诚如是,文明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永远伴行你我!(以拉兹洛富有警醒意味的格言收束全文,提出希望,重申主题。议论深刻,总结全面,发人深思)
【亮点总结】
这篇习作讨论的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呼唤“文明生活”,但文章表达亦庄亦谐,富含理趣,表达口语化生活化,论据非源于经典而多来自生活,既通俗易懂,针对性强,又耐人寻味。时下很多考生都在探求议论文表达上的突破——力求将容易写得枯燥、抽象、乏味的议论文打造得生动、形象、有趣,本文作者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老鼠为啥也结巴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老鼠也有结巴的现象。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GNPTAB基因发生突变的人可能会导致结巴;而新的研究发现,发生这种基因突变的老鼠,叫声中的停顿比其他老鼠多,重复使用同一个“音节”的情况更频繁,与人类的结巴现象相似。
神经学家、此项研究牵头人蒂姆·霍利说:“虽然说话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但是,话语是由大量简单的声音构成,需要控制呼吸和舌头与嘴的精细肌肉活动才能讲话,老鼠出声同样需要这种控制。”
霍利还说:“這种与处理细胞中废物相关的基因,在某种程度上与结巴有关联,这真是奇怪。”研究人员希望通过研究老鼠结巴的原因,探索治疗人类结巴的途径。
人之为人,在于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进化过程中累积起了特有的“人类文明”——人类的衣食住行,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文明的方式。当人们懂得用树叶兽皮遮身蔽体,当人们不再因饥饿而茹毛饮血——“文明生活”就已经悄然诞生。其实,“文明生活”不只是为了身体上的健康,更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完善。当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当我们逐渐清除生活中的种种陋习,我们的身心将会愈加健康,我们的生活将会更有品味。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就有“健康生活”一项,要求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可见,“文明生活”已成学生健康成长的“刚需”。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中,“文明生活”亦为重要主题之一。像2018年北京卷以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为主题的作文题,就与我们所追求的“文明生活”密切相关;2019年的全国卷Ⅰ作文主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也与“文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20年江苏卷作文题则提醒人们注意生活细节,培养良好习惯……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今天,“文明生活”已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和一致需求,也一定会为作文命题者所垂青。
【立意解读】
常规角度:文明生活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体现
当人兽混迹时,绝无文明可言。只有人之为人,人类才有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催生出人类。比如有羞耻之心,知道以衣蔽体;平素讲究清洁卫生,不乱抛垃圾;懂得不影响他人,吃饭用公碗公筷喝水自带水杯;知道绿色出行,尽量少开车多骑行……其实这些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文明习惯。这些文明习惯,利人利己,是现代社会的必需品,亦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值得你我重视。
核心角度:文明生活使人类身心更健康环境更优美
文明生活由人类创造,而文明生活的最大受益者亦是人类。比如我们倡导少聚餐多分餐使用公碗公筷,正是为了保证我们在就餐时不相互感染;我们禁止公共场所吸烟,正是为了减少污染利己利人;我们要求垃圾分类处理,正是为了净化环境节约资源;我们拒绝捕食野生动物,正是为了杜绝病从口入让大自然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当人类真正做到生活文明健康,就一定能够提升我们的健康水平,促进环境的美化,让世界更美好生活更有味。
创新角度:文明生活的敌人是浅薄无知和社会陋习
文明生活的敌人是人们的浅薄无知和社会上的陈规陋习。诸如野味更有营养、生食更利健康、吃什么补什么、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些流传于民间的“养生经典”莫不透着一种浅薄和无知,它非但无益健康,反而有害生命。还有许多生活中的陋习,诸如敬烟、强迫别人饮酒、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手抛掷烟蒂果壳生活垃圾等陋习无不妨碍着文明生活的普及。如今,人们在遭受了疫情的创伤之后必须明白:文明生活是保持健康的利器!
【高分论点】
常规角度对应论点:
文明生活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彰显人的素养品味
文明生活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折射社会进步程度
文明生活是新时期道德诉求,体现人的道德层次
核心角度对应论点:
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才能让社会风气更加淳厚
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才能让人们身心更加健康
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才能让山清水秀万物向荣
创新角度对应论点:
想有健康文明的生活,就必须弘扬美德革除陋习
想有健康文明的生活,就必須尊重知识远离迷信
想有健康文明的生活,就必须崇尚科学珍爱自然
【实用论据】
一、名言素材
新时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预防为主,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了文明生活之重要,更具体阐述了文明生活之内容。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
——孟子的话提醒我们:人兽之别(比如文明)原本细微,有之则人无之则兽。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刘备的名言警示我们:小恶当忌,小善亦为。文明生活其实就是善的累积。
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罗斯金)
——罗斯金的话启发我们:怎样鉴别你是否有修养?看一看你的生活是否文明。
我们共同的未来,绝大部分取决于我们今天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为了改变世界,请先改变自己。(拉兹洛)
——广义进化论学者拉兹洛的这句话告诫我们:只有优化自己,才有美好未来。
二、热点素材
分餐、公筷、公勺——守护舌尖上的健康
中国的亲情与人情,在餐桌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在一起吃饭的场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一盘盘美食,你给我夹,我给你夹,大家一起夹,欢声笑语,频频举杯,“中式共餐”确实能体现亲情友情,热闹非凡,温馨无比。
殊不知,这亲情、热闹、温馨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健康风险。因为每个人的唾液就随着这筷子、勺子,随着这亲密交谈进入了食物,传输到了每个人的身体里,这也给细菌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带来了极好机会。
据世卫组织统计,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不光是我们常见的流感、手足口等传染性疾病,还有新冠肺炎,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所以,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就成了有识之士极力呼吁和主张的就餐形式。
关于分餐、公筷公勺的使用,以往说得多、做得少。其实,分餐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社会就曾兴起分餐热。随着“非典”的退却,分餐制便鲜有人提及。但是,在新冠肺炎肆虐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大声疾呼,更要付诸行动,不能再说说而已。
“分餐制”“公勺公筷制”看似少了几分亲密,但它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亲人、朋友,也保护了自己。改变传统的“中式共餐”的陋习,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和认识,要积极践行,更需要每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久而久之,使之变成代代相传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对接主题】
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才能让人们身心更加健康
【速用示范】
餐桌之上无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就餐采用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既文明又卫生;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他人,同时彰显社会责任。以“小餐桌”带动“大文明”,让一筷一勺成为文明的“接力棒”,助力全社会形成安全、健康、卫生、文明的用餐新风尚。我们要以抗击新冠疫情期间规范饮食行为为契机,把抗疫养成的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作为一种自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告别陈规陋习,做文明用餐的践行者、推动者,以自己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真正成为全民新“食”尚。
(摘自大江时评《倡导公筷公勺,引领全民新“食”尚》,有删改)
拒绝食用野味,管住自己的嘴
今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最初人们何以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专家认为,很可能是由于人们食用了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而导致感染。当今社会,人们的日子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开始追求“吃好”。而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山珍野味”便是最好的食物,是最有营养也最能体现品味的食物。所以,人们对“野味”的追求便更加疯狂。
如今,地球上野生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少。而且,野生动物因为是野生,身上大多携带有各种病毒病菌寄生虫,对接触者和食用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2020年2月25日,是世界穿山甲日。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偷猎,中国穿山甲的数量已经明显减少。目前,在野外很难见到穿山甲。研究表明,穿山甲肉没有特殊的营养成分,鳞片的成分与人指甲几乎相同。既然穿山甲肉和鳞片没有什么特殊的营养,人们为什么要对其苦追不舍呢?
国家早已禁止食用“具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和其他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每个公民应当从守法护法和维护健康的角度出发,拒绝食用野味,管住自己的嘴,别让一食之快,演变成一世之殇。野生动物,它们不是野味,它们是我们共同的朋友!
【对接主题】
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才能让生态平衡身康体健
【速用示范】
野生动物是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一环,是世界的宝贵财富。肆意猎杀和食用野生动物,相应的痛苦和磨难早晚会转移到人类自己身上。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为了公共利益以及人类社会的良性健康运转,拒绝野味应成为基本常识。我们不仅要拒绝吃野味,更要拒绝交易野味。要知道,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也就没有杀害,也就很难发生对人类社会造成剧烈冲击的疫情。
人与自然相安无事才是至高追求。每一个社会个体都应该对野生动物心存敬畏,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应该坚决禁绝野味市场。自食恶果的教训,不能一次又一次地呈现。
現实中的制度管理和行为规范,只要执行上稍有疏忽和疏漏,都有可能通过量的积累而造成质变,野生动物对人类的报复便可能再次上演。因此,每一个隐患都需要规避,这拷问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素质、智慧和责任心。
(摘自中国青年报《拒绝野味的“弦”要一直绷下去》,有删改)
分类处理生活垃圾,还生活环境以洁净
从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的分类标准处理。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和未按要求投放到指定垃圾桶内等行为都会被处以罚款和行政处罚。如果个人没有将垃圾分类投放最高罚款200元人民币,单位混装混运最高罚款5万元人民币。
【对接主题】
想有健康文明的生活,就必须崇尚科学保护环境
【速用示范】
垃圾分类,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分类在“指间”,文明在“心间”。垃圾处置从不分类到分类,难免会带来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不方便。实行垃圾分类,远不只是社区里多摆了几个垃圾桶那么简单,而是意味着要改变不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真正树立绿色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实现这一文明的跃升,无疑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垃圾分类,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又是行动者。增强环保意识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之中。从不乱扔乱倒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从耐心对垃圾进行挑选和分类这样的“细活”干起,人人都出一份力,个个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环境质量就一定会一天天好起来。
(摘自新华社评论《垃圾分类在“指间”,提升文明在“心间”》,有删改)
三、经典素材
《后汉书·孔融传》中的《融家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礼让的道理,宗族亲戚们都认为他是个奇才。
《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就是指孔融小时候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件事,《三字经》以此教育孩子们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讲究谦恭礼让。 【对接主题】
文明礼仪一种道德诉求,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
【速用示范】
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更加富强。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对精神文明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文明素养,拥有更文明的生活方式。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做懂得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的文明公民,社会才会更和谐,生活才能更幸福。
相互尊重,文明礼让,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孔融让梨”等有关尊重和谦让的千古佳话,更留下了只有懂得谦恭礼让,才能换来快乐平安的处世哲学——这已经成为数千年来滋养国人的宝贵财富,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理应得到继承和发扬。
(摘自新华时评《做相互尊重的文明公民》,有删改)
【金题范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对中国人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这一年,中国人将彻底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但是,“小康”生活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殷实,更包括生活方式的文明健康。比如做到保持平和心态、讲究礼仪规范、学习健康知识、合理安排膳食、坚持适当运动、改变不良习惯、自觉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如此,方可使我们在小康路上走得更远。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文明生活”的感悟。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今年,是中国人民全面脱贫迈向小康的攻坚年。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我国人民全面脱贫奔小康的目标一定能顺利实现。但是小康的“物质目标”是容易达成、也不难考量的,而文明生活这一“精神目标”的顺利达成还需再加把力。所以在这里讨论这一话题、思考这一课题十分必要,也很有意义。因为从我们所遇到的诸多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疫情蔓延、交通事故等——分析,我们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还有一段距离,这也是我们在致力扶贫攻坚的同时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思量。
这道作文题正是以此为背景命制的。审题上没有难度,关键是写法上最好做到“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即开口小一点,发掘深一点,不要泛泛而谈,力求把问题说透。在内容选择上,讨论社会现象,谈论家庭问题,检讨自身得失……皆可入文,有感而发即可。
【范文展示】
文明生活,伴行你我
●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三(14)班 刘典
有时候,一场灾难带给人的教益要远远胜过一万堂课的抽象说教。(出语新奇,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因为灾难带给人的切肤之痛和沉重教训是那样刻骨铭心。人们在与灾难角力的过程中慢慢悟出它的来龙去脉,知晓了许许多多的天灾其实都是一场场人祸——而这,老师在课堂上声嘶力竭也难以让你有如此深切的感受,一场新冠疫情却分分钟让你明白:人的浅薄无知和世间种种陋习才是真正的致病之源,那些病毒只不过是趁机乔迁到一个新的繁衍场所。
架设在病毒原宿主与新家园之间的那座桥梁,正是我们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回应了开头一段的“奇语”,以形象的语言极富新意地分析了新冠疫情的根源——人们不文明的生活方式,令人警醒,巧妙点题)
习大大以他睿智、锐利的眼神,一眼看出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我们最缺乏的抗体:“居民健康生活习惯”。悠悠民生,健康为大;身康体健,首先依赖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由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症结的分析导出文章的观点:健康生活习惯亟待培养)
谁都知道今年是全民奔小康的攻坚年,可是没有全民健康何来全民小康?而全民健康很大程度上依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当一部分物质上“先富起来”的大亨们成日沉湎于酒池肉林山珍野味阴阳颠倒的世界里娱乐至死的时候,你不觉得他们乃是精神上的赤贫者?他们需要的正是精神上的“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从反面阐述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必要性,见解十分深刻)
我不太相信说教的力量,尤其是对待那些有俩臭钱就秉持“钱能办到的事就不是事”的顽强信念的主。所以,对待那些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罚”可能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为什么开车闯红灯的少而行人闯红灯者众?罚与不罚使然。所以,公共场所吸烟,罚;随地吐痰抛物,罚;不排队还加塞,罚;捕食野生动物,罚;污染大气水源,罚……轻的,罚得他心惊肉跳;重的罚得他倾家荡产——我就不信“罚”不出一片文明世界!
当然,“罚”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无奈之举,相信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文明生活已经成为每个国人的行为习惯时,自然也就会“罚无可罚”了。
当然,更好的方法还是每位公民能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序良俗,自觉保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革除不良习惯,做人彬彬有礼……其实,就像公开场合不能衣衫不整一样,这些都是新时代文明公民必须具备的自我约束,并不是一场高标准、严要求的“造神”。(以上三段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公民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靠政府行为,二靠自身努力。话题严肃而语言幽默,可读性强)
拉兹洛曾说过:“我们共同的未来,大部分取决于我们今天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为了改变世界,请先改变自己。”在各种危机和挑战面前,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没有谁是“局外人”和“旁观者”。你我都应仔细审视自己的人生,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审视自己的行为习惯,审视自己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从而自觉远离愚昧无知,远离狂妄傲慢,远离种种陋习,学会用科学与理智去思考,用规矩与良知去导行,塑好自身形象,拥抱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诚如是,文明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永远伴行你我!(以拉兹洛富有警醒意味的格言收束全文,提出希望,重申主题。议论深刻,总结全面,发人深思)
【亮点总结】
这篇习作讨论的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呼唤“文明生活”,但文章表达亦庄亦谐,富含理趣,表达口语化生活化,论据非源于经典而多来自生活,既通俗易懂,针对性强,又耐人寻味。时下很多考生都在探求议论文表达上的突破——力求将容易写得枯燥、抽象、乏味的议论文打造得生动、形象、有趣,本文作者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老鼠为啥也结巴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老鼠也有结巴的现象。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GNPTAB基因发生突变的人可能会导致结巴;而新的研究发现,发生这种基因突变的老鼠,叫声中的停顿比其他老鼠多,重复使用同一个“音节”的情况更频繁,与人类的结巴现象相似。
神经学家、此项研究牵头人蒂姆·霍利说:“虽然说话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但是,话语是由大量简单的声音构成,需要控制呼吸和舌头与嘴的精细肌肉活动才能讲话,老鼠出声同样需要这种控制。”
霍利还说:“這种与处理细胞中废物相关的基因,在某种程度上与结巴有关联,这真是奇怪。”研究人员希望通过研究老鼠结巴的原因,探索治疗人类结巴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