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有文字记载以采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
  ——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来闻的故事》
  
  缘起: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地震,地处震区的小金县也遭受重创,文化遗迹严重损毁……震后,依据四川省和阿坝州小金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江西省对口支援小金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三年规划实施方案逐步出台,对口单位为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承建单位是江西省建设设计研究总院,程允贤、程兵雕塑工作室组织北京、江西两地的雕塑家程兵、王向阳、郅敏、刘昭国、赵勇承担设计制作任务。在整体援建方案中,红军长征两河口会议会址的建设成为文化建设领域的重中之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程中很多重要事件集中发生在四川省小金县地区。尤其是懋功会师和两河口会议,意义深远重大,红军的精神在这里重聚,人民的武装得到壮大。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跨度,红军辗转十四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精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它那传奇式的牺牲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业绩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动力,激励着中国朝着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长征不啻为一场对生存极限的考验和精神意志的磨炼;伟大的长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格,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感恩并铭记呢?“5·12”汶川大地震,是对中华民族的一次磨砺与考验,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和检阅,再一次充分证明民族精神始终是支撑和促进中华民族繁荣和振兴的伟大力量,同时正是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与发展。
  
  新时期再塑红色经典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永不过时的精神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就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就要大力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支柱;就要大力加强全党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最广泛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在中华民族走向文化复兴的当下,在小金县再次经历阵痛的红色历史名镇重新塑造工农红军的历史宏篇,激励革命老区群众,鼓舞新时期奋进的中国人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雕塑家程兵、王向阳、郅敏、刘昭国、赵勇组成创作组对这个深刻而又宏大的主题高度重视。经过创作组的反复研讨,艺术家们决定以浮雕形式去再现红军长征丰富的历史画面。作为雕塑艺术的种类之一,即可兼顾空间感、体量感,以及视觉、触觉的平衡,同时,又能很好地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超越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综合了雕塑与绘画的语言优势,于二维空间中进行透视缩减,使作品的造型语言相比于其他雕塑形式具有更加完整、连贯的叙事性。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进入20世纪以来,传统纪念性浮雕受到现代思潮的影响,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特别是大型纪念性、主题性浮雕,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震撼力而为世人瞩目,在当代文化建设中,浮雕艺术的表现方式由于其自身叙事功能的优越性,继续成为鼓舞人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
  创作组设计的红军长征两河口会议会址系列浮雕组雕分为十一组,依据史实,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反复修改推敲,将《两河口会议》(5400×2300mm)、《懋功会师》(12000×2300mm)、《遵义会议》(5200×1800mm)、《瑞金出发》(2000×3400mm)、《飞夺泸定桥》(5100×3300mm)、《四渡赤水》(4200×2300mm)、《强渡人渡河》(3800×3300mm)、《强渡湘江》(3800x2500mm)、《过草地》(1800×3300mm)、《巧渡金沙江》(3300×2500mm)、《翻越夹金山》(8700×3300mm)等11组最能反映长征历程的重要事件提炼出来作为主题来展开创作。经过图稿设计、泥稿放大、花岗岩雕刻等艰辛但激动人心的创作和制作过程,红军长征两河口会议会址系列浮雕终于圆满完成,得到各界好评。创作组在此次创作中严格依据历史事实,以史诗般的大手笔勾勒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艰苦奋斗的恢宏篇章。同时,表达出当代人与新时期再塑红色经典的文化情怀。
  
  独具特色的创新意识
  
  红军长征两河口会议会址系列浮雕构图大气磅礴,气势恢宏、浪漫,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博大深远,体现出强烈的画面感,突破了以往浮雕的“规范”,使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与画面位置设计或高远、或博大、或奇峻艰险。高山峡谷的轮廓与肌理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皴法,飘扬的旗海与跃动的人群构成了繁简对应的视觉效应。在繁复的背景环境映衬下,作者始终巧妙地将观众的注意力引领到主体人物上,对画面:主次关系的驾驭和纵横繁简、虚实穿插、层次叠加,空间透视等处理手段都达到了相应的高度。对山、水、云、树的处理大胆借用中国传统砖木雕刻的章法或语境,任蕴含中国传统绘画如诗意境的同时,兼具学院背景的严谨功力,主次分明,不失法度,如《瑞金出发》,内容丰富,层次清晰,在同一平面上表现出茂密的树丛,若隐若现的村舍,簇拥的人群以及猎猎招展的旗帜,庄严热烈,井然有序。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有“红色故都”之称,1934年10月在第三次“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下,中央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主力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作品为观者生动地再现出红军于瑞金出发时战士们的坚定勇敢、百姓们的依依不舍、军民鱼水的动人场面。《强渡湘江》3/4的画面被奔腾的江水和滚动的烟云、破浪的木舟、飘扬的旗帜所占据,上有飞机,下有硝烟,营造出战火弥漫的战场景象。对水的装饰性处理可以使观者寻觅到中国传统绘画中“海水江牙”的装饰痕迹。左下角逼近的红军将士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大无畏精神在江涛和炮火中勇猛前进。涛声、炮声、呐喊声和敌机的轰鸣声,激荡在岁月的湘江之上。没有红军突破湘江的成功,就不会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四渡赤 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以及爬雪山、过草地这些故事的续写。《遵义会议》则表现了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作品采用焦点透视方法,画面中红军战士精神抖擞地奔向战场,焕发出激昂的革命热情。毛泽东等领导人作为中心人物位于画面中偏左部位,但给人以中心位置的视觉感受;前景宽阔,留有相应的空间,寓意遵义会议作为中国革命历史性的转折,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指挥领导人民军队开辟对敌斗争的历史新纪元。宁静的浮云,由近至远一望无边的红军队伍,迎风招展的旗帜和主体人物坚定从容的步履,使我们感受到红军正在坚定地走向胜利的明天。作品《四渡赤水》再现出中央红军于长征途中,在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下,四渡赤水所取得的决定性的胜利。作品表现出毛委员等红军领导伫立于赤水河畔,面对奔腾汹涌的河水,以特有的肢体语言和剪影叠映在浪涛之上。指战员焦虑的动态与毛泽东沉稳的人家风范形成强烈的对比,画面动静结合,体现出红军领导人的坚定自信,运筹帷幄;同时烘托出红军长征中每一个历程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在作品《飞夺泸定桥》中,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画面底层为汹涌的波涛和粗犷的铁链,强调出桥与水面的距离感和环境的凶险。夸张的铁链横亘十波涛上,十八勇士艰难地向前方挺进。正视角的群像除了巧妙利用透视规律之外,在人物处理上,作者们克服了正面人物浮雕的技术难点达剑了预期效果。作品《过草地》采取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形式,画面高远幽深,阴云密布,红军队伍呈“S”形从远方蜿蜒而至。背景中崇山峻岭的层次压缩营造出深远的环境意境,人物的逐渐弱化在平面中获得了强烈的纵深感。前景中战士的腿部被摇曳的荒草遮挡,于细节中可以看到作者对凶险环境的巧妙暗示。史实中无数战士长眠于茫茫草地……长卷式作品《懋功会师》,是作品的重头戏。艺术家们力求重现红军于懋功会师的历史性场景。这次会师粉碎了敌人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地区的美梦,打破了敌军阻止两大红军主力会合的险恶计划。作品中连绵起伏的山峦交代出会师的环境背景,人物众多,场景热烈,层次清晰,繁而不乱,宏大场面设计周密精到,井然有序。从最后的成果来看这幅作品堪为精彩一笔。篇幅所限,本文仅对其中部分作品进行评述。纵观全部浮雕作品,艺术家们匠心可鉴,对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尤其是在特定人物的表现上,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究,形神兼备,摒弃了曾经出现的对领袖人物的概念化、符号化、雷同化的表述模式,真实质朴,自然可信,具备了当代人的理性思考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传统题材的当代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长征是人类革命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如同一部引人入胜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全世界广为传扬。埃德加·斯诺曾这样评价过中国红军的长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我想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创作组深刻理解长征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相结合,以革命现实主义的手法,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重现在人们眼前。艺术家们找到了长征革命精神与抗震救灾精神的交汇点,那就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汇点,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交汇点,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交汇点。长征所完成的不仅仅是战略转移,还为新的革命阶段的到来酝酿了力量,最重要的是其对于人的生命、尊严的倡导和践行。长征和革命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就其精神内涵则是中国历史上不绝如缕的对人的价值和权利的追求的外在体现。通过对11块浮雕作品的艺术提炼和精心塑造,使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再一次伟大升华,对提升小金县重建家园的信心也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在当代消费文化的大潮下,我们常常沉浸于时尚文化的小情趣与个人的喜怒哀乐之中,忽略了对历史纵向发展历程的回望与深思。在和平发展的和谐盛世,更不能忘却中华民族精神的复兴大业。红军长征两河口会议会址系列浮雕作品正是体现出当代艺术家的责任担当。创作组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奉献出一份让灾区群众和江西人民满意的艺术作品。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必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
其他文献
朱尚熹(以下简称朱):  曾先生,今年的7月7日是您99岁生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雕塑学会发起的“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将要宣布正式建立。为全力支持我国雕塑界的这项“希望”工程,您还专门拿出一件作品《孙中山》头像进行义卖,义卖所得的全部经费献给“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这不仅仅是我们整个雕塑界的大事也是社会各界关心的大事。我们知道您的这件《孙中山》头像是1985至1986年间创作北京中山公园的《
“抽象雕塑”的概念源于西方文化艺术体系,当今中国艺术界对于抽象雕塑的界定是模糊的。<雕塑》杂志社举办的“全国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是一项继续教育项目,既可以优化和提升学员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水平,也可以对艺术高校雕塑教学方面课程的缺乏予以及时的补充。  截至目前,由《雕塑》杂志社举办的全国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已经持续了4届,对于参与到课程学习的学员来讲,可谓受益匪浅。2015年6月8日上午,由《雕塑》杂
Praise of the Beauty Pine——the Notes of Zhang Yongjian’s New Works “the Story of Heaven”    作品:《苍天物语》尺寸:6000cm*600cm*350cm   材料:天然石灰岩 混凝土 鹅卵石 蛎壳   2007年6月 长白山国际雕塑公园  ⊙山左陈氏 by Shan Zuo Chen Shi      永见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许多艺术创作实例介绍了现代美学和视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完全形”。并以之作为突破口,对现代空间造型设计的共性与内涵——“纯化”与“表现”等两个重要概念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不完全形、多元化、纯化  现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有两个突出特点:首先是受到高科技发展的影响,表现空间得到极大提升;其二是突破了审美价值上的单一性,多元化成为时代的特征,而概念导向成为许多创作的主轴。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上普遍恒久存在的特征。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在它能够与其他文化相区别时,才能被辨识,也才能有现实的存在。  文化是民族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仅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来说,人们便可窥见世界文化的丰富多样。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的形成过程必然与当地的人文脉络发展密切相关,彼此有差异,却又有相通、相融之处。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捍
摘要: 现代主义艺术以其反传统的姿态吸引了众多的理论家的目光,本文分析了斯宾格勒、齐美尔、奥尔特加、卢卡契等四位理论家对现代主义艺术的观点。现代主义艺术的反传统精神使得理论家对其发展前景抱有悲观主义,即便如此,现代主义艺术仍拥有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 现代主义艺术特点发展趋向    现代主义是继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西方出现。它在艺术观念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理论,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与以往的外交政策相比,“合作共赢”首次作为中国的外交旗帜,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外交理念的基础上,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阐明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同时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有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孕育了千千万万礼贤之士。但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学生犯罪事件,让我陷入了困惑,我们的学生到底怎么了?  部分青少年因为生活上享受,精神上空虚无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对长辈缺少孝心,行为上粗俗放任。重庆的小丽把十包老鼠药放入母亲爱吃的芝麻糊中并细心搅匀,就这样断送母亲的生命;一些学生合伙抢劫、盗窃,一言不和,拔刀相见……如此严峻的现实,让人触目惊心。如果一个学生连
汉唐陶马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是最具特色的明器雕塑艺术。汉代斗志与力量集中体现在随葬陶俑肃穆、严整分明的线条特征中;唐文化的闲逸之情体现在陶马饱满流畅的身体曲线中。从历史角度出发,观察陶马俑的艺术特征,分出两类对比:绝对的动势和相对的静势,再从造型细节上进行挖掘,从而得出汉、唐陶塑艺术的对比。本文从历史社会、政治局势对这两代墓葬艺术的影响的角度,阐明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与艺术的关系,进而带
红色文化是历经岁月沧桑、穿透时空变幻,流淌于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涓涓清流,是任由昼夜转化、听凭季节反复,悬挂于浩瀚天宇中永远光芒四射的璀璨星辰。它源自烽火狼烟、激情热血,源自真理之上的一脉思想火花与精神遗传。它,永远灿烂无比,永远鲜活不已,永远蓬勃健壮。  城市雕塑是城市公共场所中积淀城市文化、汇聚民族情感、构成符号标志的艺术载体。既能在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的城市中,起到缓解压力、增加平衡的作用,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