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书业界交流需深层次研讨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岸书业界的交流已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两岸书业界你来我往,进行了无数次的交流,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但仍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交流仍局限于民间和业内人士,许多交流活动只是流于形式或是应付差事,并没有做一些深层次的探讨。有些交流组织不错,内容也很充实,但因为没有官方参与,会议结束了,交流也就完事了。许多问题业界有共识,但无法转化为成果。所以问题是年年谈,但年年都没进展。这其中根本原因是两岸长期处于敌对状况,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图书,自然难以开禁。
  马英九当选后,国民党重新执政。胡锦涛发表台湾问题八点意见后,两岸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前不久,国共两党又在长沙举办了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在论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两岸出版产业合作交流的春天到了,两岸书业界应抓住这个机遇共同努力深入研讨,把两岸出版及相关产业的合作交流推向新阶段。
  两岸书业界交流以往大多是在行业内进行,参与交流的人员大多也是做具体业务的人员。因为职业环境的局限,带来了交流的局限性,影响了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交流的质量。以后两岸书业界的交流最好能有学术界、理论界和政界的相关部门人员参加,这不仅能让交流更加深入,而且有利于交流成果强化为理论成果和政策方针。
  两岸书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最大的瓶颈仍然是政策问题,政策问题的关键是理论问题。只有理论上有根本的突破,政策上才有可能做出大的调整。书业界要从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从两岸和平发展、共赢合作这个主题开展研讨,才能高屋建瓴,使两岸书业界交流有突破性的进展。
  两岸书业界的交流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这些问题又相互交织在一起。要使这些问题解套,必须动用各方人士,其中包括书业界、政界、学术界、法律界等人士,并且工作要求非常细致,其中包括调查研究等。因此要在政府的主导、行业支持下,成立项目组,组织专业队伍针对不同的问题开展项目研讨,为调整两岸出版及相关产业交流政策和合作项目提出针对性报告和政策依据。
  “一年之计在于春。”两岸祥和之气氛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尽快地就两岸出版及相关产业的合作交流问题开展深层次的研讨,为繁荣两岸出版产业,为中华文化惠及两岸、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2009年4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全国新闻出版业掀起了新一轮深化改革的热潮。新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幕于2003年正式拉开,2006年进入推进阶段。今年年初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对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落实措施又进行了具体布置,进一步明确了新闻出版行业改革的进程。自此新闻出版行业的改革进入全面提速期,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
期刊
音像业是出版业的一个重要产业门类,它曾被看作是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的重要标志。然而,新兴的音像出版业在进入新世纪的几年之后就表现出明显的“衰退”迹象。音像市场严重失范,行业产值迅速下滑,音像出版单位惨淡经营。新兴的音像出版业何以发展至此?音像出版业前景如何,出路何在?音像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能否带动音像出版业的重生?这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位从事音像出版的人。下面笔者将通过对行业
期刊
小时候,由于地理上的阻隔,每次返大陆就是回到广东,对大陆的印象亦大致如此。对香港人来说,广东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概念,她塑造出香港独特的流行文化,例如电影里经常出现的武学宗师黄飞鸿,他的正直形象影响了李小龙的“中国人”精神,也令全世界转过头来,对被誉为“南派武术发源地”和“东方电影工厂”的广东省和香港,大感兴趣。  一直以来,广东与香港关系非常密切。两地一衣带水,大部份香港人亦为广东省会附近地区的移民
期刊
前两天和出版的同仁闲聊,聊起业内某家杂志对零九年出版界关键词做的一个盘点调查,其中便有“推理小说年”一说。同仁便笑道,你们做午夜文库这么久,总算酝酿到爆发的时候了。  回想这几年来媒体对于推理小说的报道,确然如此。  2007年,布洛克的马修·斯卡德系列出版之时,推理小说的出版还未被认同,到了2008年末,关于推理小说是否会升温,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猜测声音。    到了2009年,答案不言而喻。
期刊
蔡素芬这部长篇小说是要让台湾男性小说家英雄气短的。  从上个世纪末到这个世纪初,台湾女性小说家笔下呈现的格局、气魄,往往大开大阖,极具企图心。她们不约而同,绾结情史、家史、社会史,让个人与民族交缠、身体与政治相扣。陈烨的《泥河》(后改写为《烈爱真华》)、李昂的《迷园》、郝誉翔的《逆旅》、陈玉慧的《海神家族》、钟文音的《艳歌行》……皆是个中翘楚。慧眼独具的她们,以小搏大,从个人的情感与欲望映照出时代
期刊
土鸭室   年少时轻狂,时常愤愤不平,自以为是,颇有怀才不遇、乏人赏识的感伤,所以我曾经以鲁迅“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的诗句,用以自我消遣,并以此为题,请人设计藏书票。但是鲁迅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却没有学到。回想当初,真是青涩!  如今看到那时为我设计藏书票的王东海,送我的这款“土鸭室”藏书票,真有悔不当初的感觉。看看这款采用木版年画的形式,设计出唐朝大将尉迟恭的造型,多么的雄心勃勃
期刊
我国有许多丛书是以地名集的,如《豫章丛书》、《四明丛书》、《畿辅丛书》之类,乃地方文献之类辑。地方人士,重视乡邦文化传统,故常有此种文献付梓,既便外人研究,亦可令本地后生闻风继起,功效是极大的。与此相呼应的,是对乡贤前辈的追思纪念,或建祠庙、或刊刻遗集、或流传其嘉言懿行以供景慕,也都是极为可贵的。  近年大陆各地表彰文化名人,即有此等古风。把本乡旧有的文化名人发掘表扬出来,作为地方的“名片”,不唯
期刊
《故宫日历》 曾出版于1933至1937年的北京故宫,尽管那时正值战乱,但仍能在日历下方刷印的商号、报馆、办事处等代理发售的信息中,看出它一时间的洛阳纸贵。时至今日,经过近八十年的岁月沉淀,这个的飞速向前世界较之八十年前已是沧海桑田了,而这本日历带给我们的依然是焕发着浓郁醇香的智慧与风韵。  《故宫日历》缘何与众不同呢?    一.百年日历  这本日历是穿越近百年的时空与我们相遇的。那时,社会动荡
期刊
1949年大批大陆女作家抵台,作品题材多元。她们不只写心里思念的故乡、眼里看到的台湾,也写各人走南闯北特殊经历。其中一位文笔极好的主妇作家,来台前曾随丈夫在新疆短暂停留。初来物资匮乏的台湾,料理家务之余她埋头写作,以稿费贴补家用。抗战时期她是重庆中央大学文科高材生,遍读中外名著。此番厨台边写作,小说频获大奖。以后数十年担任儿童丛书主编,成果优异扬名书市,大家却淡忘她早期小说的亮丽成绩──看官一定好
期刊
有一本书叫做《他们其实没那么伟大》,副标“26个历史人物现形记”,它前阵子上市了。这件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嗯哼,它是我的译作来着。  作者威尔·柯皮在这本书中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历史是一门瞎猜的学问。”做史学研究最讲究的不就是严谨的考据吗?既然一本人物史传的作者会说出这种话,你就知道他有多皮。既然作者很皮,这本书就无法正经八百地谈历史,比方,向来被视为人类伟大建筑工程的金字塔,它是这么说的: 
期刊